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题解法总结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题解法总结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题解法总结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本问题,它包含了简单的相遇及追及问题、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多次相遇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钟面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猎狗追兔问题等,但万变不离其宗。

行程问题是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

不论是同向运动还是相向运动,最后反映出来的基本关系式都可以归纳为:路程=速度×时间。

要想解答行程问题,首先要弄清物体的具体运动情况,可以在纸上画出相应的运动轨迹,更方便观察思考。

以下是总结的10种经典行程问题的相关解法。

一、简单相遇及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甲速或乙速=总路程÷相遇时间-乙速或甲速追及问题: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相离问题: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二、流水行船问题(1)船速+水速=顺水速度(2)船速-水速=逆水速度(3)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4)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两船在水流中的相遇问题与在静水中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因为: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 + (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如果两只船在水流中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的时间,也与水速无关因为:甲船顺水/逆水速度-乙船顺水/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三、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1)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走一图相遇一次(2)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图相過一次四、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基本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例题: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现在甲从东端,乙、丙两人从西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行程问题(一) 【知识点讲解】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相遇问题: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 地的距离是AB 全程的51。

已知甲车在第一次相遇时行了120千米。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80%,乙车超过中点35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

问A 、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例3、甲、乙和丙同时由东、西两城出发,甲、乙两人由东城到西城,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丙也骑自行车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丙在途中遇到乙后,又经过1小时才遇到甲,求东、西城相距多少千米例4、 甲乙两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另一列火车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求乙站开出的那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例5、小李从A 城到B 城,速度是50千米/小时,小兰从B 城到A 城,速度是40千米/小时。

两人同时出发,结果在距A 、B 两城中点10千米处相遇。

求A 、B 两城间的距离。

例6、绕湖的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5分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家庭作业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48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3小时要停驶1小时,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个6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兄弟两人如果同时从同一起点按顺时针反方向跑步,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同从同一起点反方向跑步,每隔4分中相遇一次。

小学数学必考的四类行程问题,解题就按这个思路来!

小学数学必考的四类行程问题,解题就按这个思路来!

小学数学必考的四类行程问题,解题就按这个思路来!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考试的四大题型之一(计算、数论、几何、行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1【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包括一人或者二人时(同时、异时)、地(同地、异地)、向(同向、相向)的时间和距离等条件混合出现的行程问题。

建议熟练应用标准解法,即s=v×t结合标准线段画图(基本功)解答。

由于只用到相遇追及的基本公式即可解决,在解题的时候,一旦出现比较多的情况变化时,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分段去分析情况。

例题甲乙两人相距200米,甲每分钟走45米,乙每分钟行55米。

几分钟后两人相距500米?分析与解:1.反方向运动:相背:(500-200)÷(45+55)=300/100=3(分钟)相遇再相背:(500+200)÷(45+55)=700/100=7(分钟)2.同方向运动:追上再超过:(500+200)÷(55-45)=700/10=70(分钟)追不上:(500-200)÷(55-45)=300/10=30(分钟)展开剩余84%2【复杂相遇追及问题】(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比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多了一个运动对象,即一般我们能碰到的是三人相遇追及问题。

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只是相对复杂点,关键是标准画图的能力能否清楚表明三者的运动状态。

例题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即两个人在一段路程中同时同地或者同时异地反复相遇和追及,俗称“反复折腾型问题”。

分为标准型(如已知两地距离和两者速度,求n次相遇或者追及点距特定地点的距离或者在规定时间内的相遇或追及次数)和纯周期问题(少见,如已知两者速度,求一个周期后,即两者都回到初始点时相遇、追及的次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基本知识点1、常见题型:一般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火车过桥问题。

2、行程问题特点: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基本数量关系:速度x 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x 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路程)路程和(相遇路程)速度差x 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击路程)路程差(追击路程)二、学法提示二、学法提示1.火车过桥:火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车长过桥时间=路程÷车速路程÷车速过桥过程可以通过动手演示来帮助理解。

2.水流问题:水流问题: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x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3.3.追及问题: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问题: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击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速度差4.相遇问题: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三、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三、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画线段图,画线段图,标出已知和未知。

标出已知和未知。

标出已知和未知。

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题的突破口。

四、练习题四、练习题(一)火车过桥(一)火车过桥1.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20米,全车要通过一座长45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长时间?2.一列客车通过860米的大桥要45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620米的隧道要35秒,求客车行驶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

求客车行驶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

3.一列车长140米的火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共用30秒,求大桥的长度。

桥的长度。

4.一人在铁路便道上行走,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她身旁通过的时间为7秒,已知客车长105米。

每小时行72千米,这个人每秒行多少米?千米,这个人每秒行多少米?5.在有上下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出,甲车长235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215米,每秒行20米,求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要多长时间。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时间、速度和距离等因素,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来求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行程问题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内容。

一、行程问题基础概念行程问题是指在已知速度和时间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得出距离的一类数学问题。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两个基本的公式:距离=速度 ×时间和时间=距离 ÷速度。

这两个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同学们需要牢记并理解其运算规律。

二、已知距离和速度求时间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已知距离和速度,需要求出达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运用以下的计算方法:1. 计算方法一:时间 = 距离 ÷速度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的应用: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经过15公里的路程,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

那么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花费多少小时呢?解:根据计算方法一,时间 = 距离 ÷速度时间 = 15公里 ÷ 12公里/小时时间 = 1.25小时因此,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花费1.25小时。

2. 计算方法二:时间 = 距离 ÷速度 × 60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速度单位是“千米/分钟”的情况,需要将速度单位转换成“千米/小时”。

三、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距离当我们已知时间和速度,需要求出行程的距离时,可以运用以下的计算方法:距离 = 速度 ×时间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华骑自行车从家到公园,骑行的时间是1.5小时,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

那么小华骑车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呢?解:根据计算方法,距离 = 速度 ×时间距离 = 10千米/小时 × 1.5小时距离 = 15千米所以,小华骑车的距离是15千米。

四、速度的换算问题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浅谈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题多解

浅谈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题多解

浅谈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题多解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是一类非常基础的应用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时间、速度、里程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行程问题中,一般会给出两个物体出发的时间、速度和路程等条件,然后让学生计算它们何时相遇或到达目的地等问题。

但是,在行程问题中,有些题目并不是一种确定性的方程式或算式,而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解法,因此需要我们灵活运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下面,我来举一个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的例子,并讲解其中的多种解法。

【题目描述】两架高速列车同时从相邻车站A、B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同中间站C相遇,再同时离开C站,前往相邻的车站。

已知AC和BC的距离分别为200公里和600公里,求从A站和B站出发到中间站C的时间。

【解法一】传统的方法是求出行车时间,首先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可得:AC/80 + BC/80 = (AC + BC)/80 = 8小时即两架列车相遇的时间是8小时。

然后再分别求出从A站和B站出发到C站的时间,即可得到答案。

AC/80 = 2.5小时BC/80 = 7.5小时因此,从A站出发到C站的时间为2.5小时,从B站出发到C站的时间为7.5小时。

【解法二】也可以将其转化为两个相遇问题。

由于两架列车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可以将它们的相遇位置看作是两个车站之间的中点M。

因此,在相遇前,从A站和B站到达M站的路程和应该相等,我们可以设从A站和B站到达M站的时间分别为x和y,则x + y = 8,同时根据速度和路程的公式可得:x × 80 = 200y × 80 = 600【解法三】由于AC和BC的距离已知,因此也可以采用比例的方法求解。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可知从A站到C站的时间为AC/80,从B站到C站的时间为BC/80,则它们的比值为2:6,即1:3。

因此,从A站出发到M站的时间应该占总时间的1/4,从B站出发到M站的时间应该占总时间的3/4。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归纳行程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到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接下来,本文将对六年级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在行程问题中,时间、速度和距离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距离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距离 ÷速度速度 = 距离 ÷时间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确定未知量,然后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二、相对速度与运动方向当涉及到多个物体同时运动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和运动方向。

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间的速度差。

如果两个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它们的相对速度等于它们的速度之差;如果速度方向相反,相对速度等于它们的速度之和。

三、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常见情景。

在追及问题中,通常会给出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求它们何时相遇。

在解决追及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来计算。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两个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距离。

然后,根据相对速度和距离的关系,求出它们相遇的时间。

四、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另一种常见情景。

在相遇问题中,通常会给出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求它们何时相遇并分别走过的距离。

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相遇后两个物体的行程时间。

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来计算。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两个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距离。

然后,根据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的关系,求出它们相遇的时间。

最后,可以利用已知速度和相遇时间,计算它们分别走过的距离。

五、往返问题往返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往返问题中,物体从一个地点出发,到达另一个地点后又按相同的路径返回。

在解决往返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行程总时间和行程总距离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前行速度与返回速度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出前行时间和返回时间,然后求出总时间和总距离。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行程问题的基本知识点:1. 基本概念- 速度: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

- 时间:完成某段距离所需的时间长度。

- 距离: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实际距离。

2. 基本公式- 距离 = 速度× 时间- 速度 = 距离÷ 时间- 时间 = 距离÷ 速度3. 行程问题类型-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而行,求它们相遇的时间或地点。

- 追及问题:一个物体从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求追上的时间或地点。

- 往返问题:一个物体从一点出发,到达另一点后再返回原点,求往返的时间或距离。

4. 解题步骤- 确定问题类型:首先要明确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还是往返问题。

- 列出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给出的速度、时间或距离等信息。

- 选择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类型,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 计算求解: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5. 解题技巧- 画图辅助:对于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问题和寻找解题思路。

- 单位统一:在解题过程中,确保所有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单位都是统一的。

- 检查答案:计算完成后,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例如时间不能为负数,速度不能超过实际情况等。

6. 例题分析- 例题1:小明和小华分别从家和学校出发,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小华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

如果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他们相遇的时间。

- 解题过程:首先,计算两人的相对速度,即5公里/小时 + 4公里/小时 = 9公里/小时。

假设他们之间的距离是D公里,根据公式时间 = 距离÷ 速度,我们可以得到时间= D ÷ 9。

7. 结语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基础问题,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需要用到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

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

求乙的速度?考点:多次相遇问题.分析:本题可先据甲丙两人速度和及相遇时间求出总路程,再根据乙丙两人的相遇时间求出乙丙两人的速度和之后就能求出乙的速度了.解答:解:(8+10)×5÷(5+1)-10=18×5÷6-10,=15-10,=5(千米).答:乙每小时行5千米.点评:本题据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进行解答即可.【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40×3-30=90km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60×3-20=160km【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第一步:相同的时间,快车比慢车多行18×2=36千米解:∵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快车与慢车的时间比是6 : 10∴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10:6=5:3∴相遇时,快车行了全程的:5/(5+3)=5/8全程是225÷5/8=360(千米)变式1、快车每小时行4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2千米。

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18×2÷(48-42)=6小时(48+42)×6=540千米变式2、快慢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8×2÷4=9千米/小时70-9=61千米/小时【例题4】甲、乙两人从相距11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75米,甲出发4分钟后,乙才开始出发。

乙带了一只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甲奔去,遇到甲后立即回头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又回头向甲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止。

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路程?分析:相遇问题。

关键是求相遇时间。

(1100-65×4)÷(65+75)=6小时150×6=900千米【例题5】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

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

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分析:追及问题。

要透彻理解追及距离与速度差、追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解析:甲走了5小时,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所以甲追回了5*4=20(千米)已超过乙两千米,所以最初乙3小时走了20-2=18(千米)所以乙每小时行:18/3=6(千米)甲每小时行:6+4=10(千米)【例题6】甲、乙、丙三人每分钟的速度分别是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同时同向出发,丙从B地同时出发去追赶甲、乙,丙追上甲以后又经过10分钟才追上乙。

求A、B 两地的距离?分析:两次追及问题。

解析: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这10 分钟丙所走路程为50×10=500米,乙也继续前行10分钟,所走路程为40×10=400米。

当丙与甲相遇时,乙已经比甲多行了500+400=900米。

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共同行使时间所以,甲所用时间为900÷(40-30)=90分而甲所用时间和丙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所以,全程路程为30×90+50×90=7200米。

【例题7】上午8点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

问这时是几时几分?解法(一).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这一段时间内,小明走的路程是8-4=4(千米),而爸爸行了4+8=12(千米),因此,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比是12∶4=3∶1.小明全程骑车行8千米,爸爸来回总共行4+12=16(千米),还因晚出发而少用8分钟,从上面算出的速度比得知,小明骑车行8千米,爸爸如同时出发应该骑24千米.现在少用8分钟,少骑24-16=8(千米),因此推算出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千米.爸爸总共骑了16千米追上小明,需16分钟,此时小明走了8+16=24(分钟),所以此时是8点32分.解法(二) 这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追上小明,小明走了4千米,爸爸走了三个4千米,所以小明的速度是时是爸爸速度的倍。

爸爸从家到第一次追上小明,比小明多走了4×(1-)=千米,共用了8分钟,所以小明的速度是÷8=米,从爸爸从家出发到第二次追上小明,小明共走了8千米,所用时间为8÷=24 分所以现在是8点32分解法(三)同上,先得出小明的速度是时是爸爸速度的倍. 爸爸从家到第一次追上小明,小明走了4千米,若爸爸与小明同时出发,则爸爸应走出12千米,但是由于爸爸晚出发8分钟,所以只走了4千米,所以爸爸8分钟应走8千米. 由于爸爸从出发到第二次追上小明共走了16千米, 所以爸爸用了16分钟,此时离小明出发共用了8+16=24分钟, 所以爸爸第二次追上小明时是8点32分题型二、航船问题航船问题中顺水时:速度=船速+水速逆水时:速度=船速-水速【例题1】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到乙港,顺水航行15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航行20小时到达。

现在有一艘机帆船,船速是每小时12千米,它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分析:顺流逆流的航船问题。

关键是求出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360÷15=24千米/时逆水速度:360÷20=18千米/时水流速度:(24-18)÷2=3千米/时它往返两港需要:360÷(12+3)+360÷(12-3)=64小时题型三、火车过桥问题1、列车行驶的总路程是“桥长加上车长”,这是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

2、过桥问题一般的数量关系:路程=桥长+车长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3、错车或者超车:看哪辆车经过,路程和或路程差就是哪辆车的车长【例题1】一列火车经过长6700米的大桥,火车长140米,每分钟行400米,这列火车通过这座桥需要多少分钟?桥的长度+火车长度/速度=时间(6700+140)/400=17.1分钟【例题2】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的铁桥用23秒,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米,速度为每小时64.8千米的火车错车需要多少秒?错车即是两列火车的车头相遇到两列火车的车尾相离的过程.解:火车过桥问题公式:(车长+桥长)/火车车速=火车过桥时间速度为每小时行64.8千米的火车,每秒的速度为18米/秒, 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的铁桥用23秒,则该火车车速为:( 250-210)/(25-23)=20米/秒(路程差除以时间差等于火车车速). 该火车车长为:20*25-250=250(米) 或20*23-210=250(米) 所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米,速度为每小时行64.8千米的火车错车时需要的时间为(320+250)/(18+20)=15(秒)课堂练习(请做完题后在每道题空白的地方标明属于哪一类行程问题)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到达乙站。

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5小时,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2、两辆卡车为农场送化肥,第一辆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由县城开往农场,第二辆车晚开了2小时,结果两车同时到达。

已知县城到农场的距离是180千米,第二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一支队伍长450米,以每秒2米的速度前进,一个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队尾赶到队伍的最前面,然后再返回队尾,一共用了多少分钟?4、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19米。

全车通过42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分钟?5、船在河中航行时,顺水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逆水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船速每小时多少千米?水速每小时多少千米?6、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5千米,一列客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7、A、B两地相距38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B地,几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多远?8、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相向行走,他们在距A点80米处的C点第一次相遇,接着又在距B点60米处的D点第二次相遇。

求这个圆的周长?9、一列火车通过一座1000米的大桥要65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730米的隧道则要50秒。

求这列火车前进的速度和火车的长度?10、一只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1千米,船从甲城开出逆水航行了8小时,到达相距144千米的乙城。

这只轮船从乙城返回甲城需多少小时?2.3小时11、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45米,从少年宫起到育英小学门口有36根电线杆,再往前585米是书店,求从少年宫到书店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12、解放军某部出动80辆汽车参加工地劳动,在途中要经过一个长120米的隧道。

如果每辆汽车的长为10米,相邻两辆汽车相隔20米,那么,车队以每分钟500米的速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分钟?3分钟家庭作业1、一辆电车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行36千米,如果每隔3千米停靠站一次,那么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停靠多少次?2、兄弟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路程是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弟弟步行每分钟行80米,在行进中弟弟与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的哥哥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