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河南省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机械运动

合集下载

2021年春人教版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 机械运动(共39张PPT)

2021年春人教版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     机械运动(共39张PPT)

(3)停表的读数
3
37.5 217.5
3 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误差和错误
产生 原因
可否 避免
误差
①仪器精确度不够; ②实验方法不完善; ③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④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
不可避免
特点 有误差的测量数据一般比较接近真实值
控制 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
速度和平均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__长___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__短___的运动得快。
2 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__路__程___与__时__间___之比叫作速度。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_快__慢___的物理量。
精确测时的是( D )
A.日晷
B.沙漏
C.电子手表
D.铯原子钟
3.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 ) (2)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 √ ) (3)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40 cm( × ) (4)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 √ ) (5)中学生的手掌宽度约为40 cm( × ) (6)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 cm( √ )
频闪示例
st图象
vt图象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 大小__变__化___的运动
4 平均速度 (1)定义: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 __v_=__st__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作平均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 快慢程度。

河南省2021年中考物理考点过关第13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

河南省2021年中考物理考点过关第13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

人教八下
(2)为了使独轮车可以在比较松软的路面上顺利行走,它的轮子应做得 宽大 (选 填“宽大”或“狭窄”)一些. (3)在上述过程中,工人师傅做了 1500 J的功,重力对独轮车做功的功率是 0 W. (4)图中工人师傅至少要用 300 N的力才能使支撑架离开地面,此时车轮受到地 面的支持力是 23 N;若工人师傅的重力为 600 N,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02 m2,则此时工人师傅对地面的压强为 250 Pa.
(8)小红想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 她通过实验,得到了图乙所示的结果,杠杆此时处于水平平
衡状态.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到,在这种情况下杠杆
平衡条件为:F1L1= F2L2+F3L3 .(F1、F2、F3的力臂分别
用 L1、L2、L3表示)

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创新预测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匀质杠杆的中点为支点. (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小明发现杠杆静止后右端低、左端高,此时杠杆 平衡 (选 填“平衡”或“不平衡”);接下来他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 “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明在调好的杠杆上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直 到杠杆水平平衡,如图甲所示;然后小明将两边钩码同时向远 离支点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则杠杆 左 (选填“左” 或“右”)端将下沉.
考法总结 有关该实验,有如下命题点: 1.【实验器材】带支架的杠杆、质量相等的钩码若干.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具体的做 法是杠杆的哪端高,平衡螺母就往哪端调. (2)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方便实验过程中测量力臂和避 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3)选择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021年河南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第一章 机械运动

2021年河南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A组一、填空题1.(2020河南开封二模)如图所示是“直-8B”运输直升机悬挂国旗参加阅兵活动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

“直-8B”运输直升机相对于国旗来说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地面观众看“直-8B”运输直升机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2.(2020河南洛阳三模)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问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为0.02 s,木块从1位置到2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m/s。

3.(2020江苏泰州)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 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停表示数如图所示。

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s,平均速度为m/s。

4.(2020四川巴中)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像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知,乙的速度v 乙= 2 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二、选择题5.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小明穿40码的鞋子,鞋码与鞋长的关系是:鞋长=鞋码+102(鞋码单位为码,鞋长单位为cm)。

以脚长等于鞋长估算,则小明A.脚长为25 cm,身高是280 cmB.脚长为40 cm,身高是165 cmC.脚长为25 cm,身高是175 cmD.脚长为40 cm,身高是185 cm6.《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舟 B.岸边 C.岸边的树D.剑7.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 金牌。

以每50 m 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24.4727.1127.2526.60A.一B.二C.三D.四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帆船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帆船是静止的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是静止的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9.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 m/sD.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更快10.学校运动会上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11.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一直走在乙同学的前面B.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乙两同学在0~5 m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在0~12 s内乙比甲的平均速度大三、实验探究题12.(2020河南南阳宛城二模)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021年河南省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2021年河南省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8.[2016河南,21(4)]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 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 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 s后 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求该车的速度。
解:设汽车的速度为v,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经t=
2s 2
=1
3.(2020·濮阳一模)小明和家人一起开车外出,坐在小轿车上的小明看到前方 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明以__小__轿__车____作为参 照物,由此现象可推断__小__轿__车____(选填“小轿车”或“大客车”)的速度快。
参照物的选取
(2020·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 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以窗外的站台 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明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C)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 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5)对于不易测量的物体常常使用累积法、平移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等特 殊的测量方法。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28 __s____。其他常用单位还
有小时(h)、分钟(min)等。
1 h=○29 __6_0_____min=○30 ___3_6_0_0_______s
(2)测量工具 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测量时间,运动场或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3)停表的读数(见本书“考前抢分必备”)
3.误差 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原理和方法不完善、测量环境不适宜、估 读有偏差等。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 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改用更科学的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 该消除且能够消除的,而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错误”)的,理由是_以__塔__为__参__照__物__,_小__丽__与__塔__的__位__置__在__靠__近__,_说__明__车__
正在向西运动

8. (2021·凉山)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
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C )
A. 18.125cm
B. 18.1cm
C. 18.13cm
D. 18.12cm
9. (2021·牡丹江)(多选题)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D)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 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②实验原理: v
s
(需、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④实验装置的组装方法
将长木板的一端用小木 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很 小的斜面,如图所示。
1. (2022·湘潭)如图所示,铅笔长为 4.80 cm。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小”)误差。
减小 (填“消除”或“减
测量值=准确数值+估读数值+单位
图中铅笔长度应该记录为47.4mm或4.74cm。 如果记录为47.4,就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单位, 不清楚是47.4mm还是47.4cm或 47.4dm等等。
2、累积法(测多算少法)
把多个相同的微小物体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 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
m/s。
(3) 若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 的是 B 。

2021年春人教版物理中考知识点过关专题复习课件第一章《机械运动》

2021年春人教版物理中考知识点过关专题复习课件第一章《机械运动》

5 实验的注意事项 (1)小车从斜面顶端由 静止 自由滑下。 (2)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①倾角过大,小车滑行太快,不易 测量时间;②倾角过小,易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3)小车运动距离(或时间)的测量:要“头对头”“尾对尾”测量。 6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的运动形式:变速直线运动(或加速直线运动)。
2 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A.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①__秒___, 符号是②__s__。 B.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C.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 h=③__6_0__min=④__3__6_0_0__s。 (2)测量工具:通常使用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考法❷ vt、st图象的理解及相关计算 (2020·南充)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
车的st图可知(如图),乙车速度为 72km/h;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200 m,乙车追上甲车还需 40 s。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 实验原理:__v_=__st __。
2 实验装置:
3 实验测量仪器及作用: 停表(测量时间);刻度尺(测量距离) 。 4 金属片的作用 (1)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 (2)防止小车滑出斜面。
运动和静止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_位__置__ 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① _标__准__ 的物体叫作参照 物。 (2)选取: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生活中通常以② _地__面__ 或静止在地 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注意:通常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③ _参__照__物__ 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 和静止的情况就不同。
运动的快慢

2021河南中考物理大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 机械运动(可编辑word)

2021河南中考物理大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  机械运动(可编辑word)

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考查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内容备考策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18 填空题 1 1分光年这一单位的含义和用途1.热点内容:参照物的选择、速度的相关计算及运动图像分析。

2.要侧重理解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分清什么是机械运动;能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3.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会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4.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侧重对速度大小的比较,熟练运用公式进行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020 填空题 3 1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018 选择题12A 0.5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及其测量2020 综合应用题 20(3) 1分速度公式的应用2019 综合应用题 20(3) 1分速度公式的应用2018 综合应用题 21(2) 2分速度公式的应用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和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①米,符号:②m 。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单位换算:1 km=③ 1 000 m,1 dm=④0.1 m,1 cm=⑤0.01 m,1 mm=⑥0.001m,1 μm=⑦10-6m,1 nm=⑧10-9m。

(2)测量工具常用测量工具:⑨刻度尺、三角尺、卷尺。

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⑩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会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注:A.测量物体长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当被测物体末端正对刻度线时,估读值“0”不能省略。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为s。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等。

换算:1 h=60 min,1 min=60 s。

年河南专用物理中考一轮考点梳理课件第五讲机械运动

年河南专用物理中考一轮考点梳理课件第五讲机械运动

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
类型二 物体运动的描述
例 (2021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命题点2 利用速度图像进行的计算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使小车从斜面的___同__一__位置由____静__止_滑下,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出各 路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以___________减. 小误差
4. 实验数据表格设计如下,请根据甲、乙两图把表格补充完整:
0.16
40.0 2
能力提升·应用
1. 误差分析:
偏大
不正确
偏小
偏大
偏小
例 (2021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 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路程
时间
运动快慢
3. 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不__变_的运动.
判断方法: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物体通过的_________路__程,相则同为匀速直线运 动.____________路_,程则不为相变同速直线运动.
平均快慢
教材实验聚焦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014.19,课标要求必做实验)
考点2 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_____位__置__随__时__间__的__变__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1)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______被__选__作__标_的准物体. (2) 选取原则
①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②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____地__面_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 物体作为参照物. ③参照物一旦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______静_的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原理:___v_=__st__________
2.实验器材及作用:斜面、小车、金属片、停表、刻度尺 (1)刻度尺读数:大格示数+小格示数×分度值 (2)停表读数:小盘示数(min)+大盘示数(s) (3)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动力 (4)金属片的作用:①便于确定终点位置;②便于测量时间
(5)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的原因:倾角过大,会使小车滑行太快, 不宜测量时间;倾角过小,会使各阶段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3.实验关键操作 (1)路程的测量:车头对车头或车尾对车尾的距离 (2)时间的测量:小车开始运动时开始计时,小车撞击到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4.多次测量:①目的:求___平__均__值______,减小误差;②注意事项:小车 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
【针对训练3】(2020泰安)一辆长20 m的货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
长为100 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D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 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 s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 s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 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例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39 cm, 18.40 cm,18.41 cm,18.52 cm,则铅笔的长度应取_______1_8_.4_0cm。 【易错辨析】在计算前应将错误数据18.52 cm删除,去除了错误后计算的 结果应保留与原数据一样的精确度。
实验突破
__小__球__在__斜__面__上__的__运__动__时__间__较__长__,__更__便__于__测__量__时__间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频闪照相机,如果让小球过了A点后才开始 计时,则会使所测AD段的平均速度vAD__偏__大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是变速直线 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6.误差分析:①小车经过终点后停止计时,导致测量的时间__偏__大____, 测量的平均速度___偏__小____;②小车没有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导致时间 测量___偏__小____,测量的平均速度___偏__大_____
7.平均速度的计算:v 全程=st全全程程 ;速度大小的比较:v 下半程>v 全程>v 上半程
8.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9.小车下滑过程中(不计摩擦)的能量转化:重__力__势____能转化为___动____能 【例】(2020枣庄改编)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C_____;
(6)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_____(选填“>”“<”或“=”)v2。 (7)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对实验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
((12))实该验实中验所是用根的据测公量式工_v_具=__有st______刻____度____尺_进__行__测__量_。的。
(3)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加__速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运动。 (4)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0_._7_5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____0_._5_0___m/s;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是匀速的吗? 为什么?_不__是___,__小__球__在__后__半__段__路__程__的__平__均__速__度__大__于__前__半__段__平__均__速__度___。
(12)实验小组为了测量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她让小球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到达D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球运动过程中下 半程的平均速度。她的做法正确吗?_不__正__确____,理由是:__因__为__所__测__时___ _间__不__是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小__球__从__A_到__D__的__过__程__中__通__过__B_点__时__的__速____ _度__不__为__0_,__但__小__车__从__B__点__由__静__止__释__放__时__的__速__度__为__0_,__故__时__间__测__量__不__准__确__,___ _小__球__通__过__A__D_段__的__时__间__与__A__B_段__的__时__间__之__差__才__是__下__半__程__B_D__段__的__时__间__)______。
(9)若小球撞上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按照相机的快门,则所测小球的平均 速度偏___小_____。 (10)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__为__了__让__小__球__获__得__动__力__自__由__滑__下______________。 (11)在实验中,如果要使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 法有:___增__加__斜__面__的__倾__角_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第一讲 机械运动
考点剖析
长度及其测量 【例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7_.5_0______cm。
【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个木块的长度,就分 度值而言,___A____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B___刻度尺不正确; 木块的边长为___2_.2_0_cm。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例3】(2020潍坊)(多选)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 从t=0 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分别如图 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D ) A.在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10 m/s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1 m/s C.t=10 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 s后乙车超过甲车
【例2】(2020益阳)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 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
【针对训练2】(2020牡丹江)如图所示,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 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 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静__止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手 环是______运__动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针对训练4】(2020甘南州)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1)物体在0~1 s处于___静__止_______状态; (2)物体在第2 s的速度是____0_.5_____m/s; (3)物体在4~6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2__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易错点1:将平均速度误认为速度的平均值。 易错点2:测长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将错误数据代入。 【例4】(2020贵港)在贵港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200 m竞赛中,小华同 学跑出了25 s的成绩,则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8__m/s,在跑步时他感觉 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是以___自__己_____为参照物。 【易错辨析】平均速度是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而 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