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培优综合测试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卷(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A.B.C.D.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4.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5.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测量液体体积C.倾倒稀酸D.滴加液体8.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金属生锈9.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凿壁偷光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司马光砸缸10.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量得的液体偏小11.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清洗所用仪器,达不到目的的是()A.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C.用稀盐酸清洗管壁上附着碳酸钙的试管D.用稀硫酸清洗管壁上附着铜的试管二、填空题12.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1)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_______;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_______。
(2)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食盐,④试剂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应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应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评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在空气中能够燃烧D.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2、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导管连接C.检查气密性D.胶塞塞紧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4、下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5、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河水结冰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6、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量取3mL的液体B.点燃酒精灯C.夹持试管D.加热液体7、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B.滴加液体C.闻气体气味D.检查气密性9、下列生活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灯光表演B.烟花绽放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1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西藏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人民在生活中获取能量的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
下列获取能量的方式没有涉及化学性质的是A.用牛粪烧水B.用木材烧水C.用煤气烧水D.用电磁炉烧水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仪器的用途: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长时间夹持试管加热的仪器是______;(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3)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
综合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苹果腐烂C.电灯发光D.切割大理石2、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3、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还有一些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上浇油B.浪里淘沙C.铁杵成针D.木已成舟4、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燃放烟花C.高压锅炉爆炸D.玻璃破碎5、下列中华传统民俗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春花B.酿米酒C.包粽子D.捏面人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A.量取9.5mL液体B.检查气密性C.闻气体气味D.点燃酒精灯7、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产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打碎B.大米发霉C.甘蔗榨汁D.分离液态空气8、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别的是A.食物的腐烂B.石油的加热炼制C.动植物的呼吸D.农家肥的腐熟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下列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0、日常生活中常涉及许多变化。
综合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2、走进化学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3、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读数偏大B.腐蚀胶帽C.标签受损D.炸裂试管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6、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冰块融化C.芝麻磨粉D.橙子榨汁7、佛山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是化学变化的是A.木刻版画B.佛山剪纸C.石湾玉冰烧酒酿制D.南海藤编8、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产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打碎B.大米发霉C.甘蔗榨汁D.分离液态空气9、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导管连接C.检查气密性D.胶塞塞紧10、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卷(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2.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5.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6.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金属生锈7.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肯定大于5毫升B.肯定小于5毫升C.肯定等于5毫升D.都有可能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塊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日照香炉生紫烟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尘泥更护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③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⑤⑥9.在配制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称量12g的氯化钠固体,在称量时若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应采取正确操作是()A.取出一些氯化钠固体B.再加一些氯化钠固体C.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D.减少砝码或移动游码10.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达标测试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评试题(含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不能松懈。
下列防控措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戴口罩B.量体温C.用消毒液消毒D.少聚会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气体膨胀B.食物的腐败C.金属的冶炼D.蜡烛的燃烧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9.5mL液体B.两人合作滴加液体C.放置试管D.说明气密性良好4、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燃烧匙5、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溶解NaCl固体C.滴加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7、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导管连接C.检查气密性D.胶塞塞紧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B.蜡烛燃烧C.香水挥发D.矿石粉碎9、佛山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是化学变化的是A.木刻版画B.佛山剪纸C.石湾玉冰烧酒酿制D.南海藤编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倾倒液体B.称量药品C.点燃酒精灯D.闻气味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酒精能够杀死细菌和病毒,其中75%的酒精效果最佳。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试试卷(详解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燃放烟花C.高压锅炉爆炸D.玻璃破碎2、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腐败C.湿衣晒干D.纸张燃烧3、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C.称量氯化钠质量D.量取液体体积4、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难溶于水B.无色无味C.常温下为气体D.能燃烧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A.量取9.5mL液体B.检查气密性C.闻气体气味D.点燃酒精灯6、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变”美酒B.金条“变”金箔C.冰块“变”冰雕D.铁水“变”铁锅7、下列成语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A.火上浇油B.百炼成钢C.滴水成冰D.杯水车薪8、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冰块融化C.芝麻磨粉D.橙子榨汁9、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0、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请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改正实验A中的错误 ___________。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3.下列药品的存放和取用方式不合理的是A.盐酸存放在细口瓶中B.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C.大理石存放在广口瓶中D.用量筒取用一定量的液体4.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睛,半日晒出盐霜”B.《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C.《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百炼成钢D.凿壁偷光6.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7.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B.易挥发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8.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肯定大于5毫升B.肯定小于5毫升C.肯定等于5毫升D.都有可能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塊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日照香炉生紫烟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尘泥更护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③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⑤⑥10.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2.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3.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4.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5.下列滴管使用图示中正确的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苹果腐烂变质 C.矿石研磨成粉 D.酸雨腐蚀建筑 7.氯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加热到400℃以上,可缓慢分解放出氧气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上述对氯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8.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9.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有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10.某同学用天平称取12.5g药品时,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砝码 B.减少药品 C.增加药品 D.游码右移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mL量筒量取9.5 mL 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g 12.下列用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然后用手指捏紧橡胶胶帽,赶走滴管中的空气 B.取液后的滴管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可平放或倒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C.向试管内滴加试剂时,将滴管悬空放在试管口上方,将试剂滴下 D.除滴瓶上的滴管外,用过的滴管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13.(2019·四川简阳简城学区月考)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14.(2019·江苏江阴初级中学月考)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B.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在玻璃片上结成水雾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15.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0分)
16.(5分)某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情况完成。 (1)通过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发现酒精的颜色是________,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闻它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见酒精_______(填“溶”或“不溶”)于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________,把烧杯倒转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________ 17.(4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管要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18.(6分)现有下列一些数据:
A.45° B.90° C.23 D.13 E.0.1g F.0.01g G.12 (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大约________的位置,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试管口要与桌面成______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4)洗涤试管时,要先在试管中加入约________的水,反复振荡。 19.(5分)(2019·黑龙江大庆五十一中检测)现有如下仪器,请用仪器名称填空: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E__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它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一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4)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20.(5分)(2019·山西实验中学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同学们在进行固体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小美将天平调平后称量氯化钠固体,图1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若称量过程中指针向右偏转,则她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读数仍为图1,则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 (2)小路想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如图2),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图2中________处(填“a”或“b”)的刻度保持水平。若小路读数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________ (填“偏多”或“偏少”)。 21.(5分)小刚同学想完成“取5mL水并加热至沸腾”的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回答这个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他应该选用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 b.试管 c.酒精灯 d.铁架台(不带铁夹) e.试管夹 f.量筒 g.漏斗 h.胶头滴管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过程中,试管口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刚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至少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2.(12分)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________,酒精是________,液化气是________(填写“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 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③发光、放热; ④产生浓烟 ⑤火焰分层。 (3)将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中火柴梗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火焰也_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层的,______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应用液化气的______加热。 (4)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______和______ (5)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他查阅资料后知道此颗粒是炭粒,是液化气不完全燃烧所致,他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3.(13分)(2019·茂名月考)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 b.手摸烧杯壁有________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