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政治的幻象—政治意识形态

合集下载

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关系

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关系

浅析意识形态理论与政治的关系——意识形态的认识论思考10级思想政治专业颜婷2111001021意识形态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工具,更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纵观近代中国社会,它是一场政治变革的历史,由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再到无产阶级建立的新中国;同时也是一幕意识形态理论变更的历史,封建意识形态理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与政治实践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呢?本文将拟从意识形态认识论角度在此作初略阐释。

一、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识形态理论总是从某个方面满足着现有政治的需要,并被拿来当作阶级统治的理论工具。

一个国家要保持正常运转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政治机构,相应地,维护阶级统治的理论工具也不止一个,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其中最主要的工具,它对现有政治表现出明显的屈从,在阶级斗争中发挥政治职能。

因此,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是意识形态理论首先需要考虑其中是否包含了对现有阶级统治“献媚”的成分。

(一)阿尔都塞所归结的四种意识形态理论屈从于政治的具体表现。

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的认识是非常之深刻的,南开大学杨郁卉博士对此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杨博士认为:阿尔都塞通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所在时代四种主要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发现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政治本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阿尔都塞那里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1)反经验主义;(2)反还原主义;(3)反历史主义;(4)反人道主义。

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正是在摆脱了同这些意识形态理论一样的“统治工具”命运,才将自己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漩涡中“解救”出来。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看阿尔都塞所归结的四种意识形态理论屈从于政治的具体表现。

阿尔都塞指出,经验主义认识论是意识形态理论,它充当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认识工具,因为经验主义理论阻碍了人们对社会真实状况的认识。

换句话说,统治阶级通过经验主义认识论,把那些有利于阶级统治的认识对象,如道德、伦理、宗教、秩序等概念提供给人们,而把阶级压迫、剥削、剩余价值等等反映阶级统治本质的概念隐藏起来,不让它们成为认识内容。

政治学讲义 教案 第五章 政治权力

政治学讲义 教案 第五章 政治权力

第五章政治权力权力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它象阳光、空气一样真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似乎无时无处都能体察到权力的存在。

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在那种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行为能带有强制力地影响、支配另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活动中,就表明权力的存在。

权力似乎是很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的。

它象精灵一样控制着社会各个领域。

诚如一位智者所描述的:“它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人们虽然看不到权力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感到它的存在。

”权力作为一种充满魔力的社会现象,它从来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及”。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政治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斗争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政治的基础,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运转的动力;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那么,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经济生活的媒介是货币的话,那么,政治生活的媒介则是政治权力。

货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样,政治权力也是政治学中的基本概念。

政治权力使各种各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卷入政治。

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围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巩固、行使、终结和再获得、巩固、行使的斗争和运转过程。

因此,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不能不研究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概述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一)权力的含义要准确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权力入手,作一些分析考察。

“权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过权力,就有多少关于权力的定义。

再加上“权力”一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权力的认识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权力” 在汉语中简称“权”。

从我国古代书籍来看,“权”有不同的用法。

一是当名词使用,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

”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锤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

春秋战国时,“权”被引申和扩展。

获得了新的含义,成为常用字。

在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当作动词使用。

第五讲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五讲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十五页,共36页
• “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 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 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 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第十六页,共36页
第十四页,共36页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理论观点解析
• (一)“生活决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 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整个意识形态哲学思想体系的
基本前提是“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 治着现存世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统治 和束缚,是来自意识、观念的,因此,人的解放, 就是把人们从意识、观念和词句的统治下解放出 来。
第十八页,共36页
• “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 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 产自己的生活资料”。
第十九页,共36页
• “人们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必须生产自己的
生活,而且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
第二十页,共36页
• 黑格尔的“思辨的个人” • 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个人”
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两个方面。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
了生活,除了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外,还需要满足 衣食住行的各种生活资料,因此人们的第一个历史 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
活本身。”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 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 生的变更出发”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 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 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 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政治学基础 之 补充章 意识形态(精编)

政治学基础 之 补充章 意识形态(精编)

意识形态(非课本内容)1、意识形态的含义: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力量”,它是一种社会改造方案,它是一种行动计划。

三个方面的特性:(1)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

(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

(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当如何改变现实。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分布1、根据各主要意识形态的观点和政治态度,我们可以把他们划分为左派、中间派和右派。

左派拥护平等、福利计划、适当时机的政府干预经济;右派强调个人自主和自由、私营经济的创造力;中间派努力综合调和二者的观点。

(位于他们之间的人,可以称为“中左”或“中右”)2、从国家与个人、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公共权威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来定位意识形态【如图】根据各派的观点,自左至右,国家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和范围越来越小;相反,自右至左,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和范围越来越大,而国家的作用越来越小。

从现实状况来看,法西斯主义经过二战及战后的改造,已经被人们普遍唾弃。

无政府主义本身反对国家和政府,从来也不会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比较宽泛的意识形态,其界限的模糊性,始终未能划清与自由主义的界限。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主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一直在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之间周期性地摇摆。

三、主要政治意识1、主要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环保主义、民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自由主义(liberalism)(以下皆为PPT中红字内容)1、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自由放任、一切政府干预都受到谴责(1)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①虽然确保秩序和安全,保证各种协议能够得到执行。

②但是可能限制了个人自由发展。

(2)理想在于建立一种最小的或所谓的“守夜人”式的国家(3)在经济领域,古典自由主义相信自由的市场机制,认为经济运转的最好状态就是政府不管的状态。

第六章政治意识形态

第六章政治意识形态

保守主义思潮的共同特征
• 强调秩序和稳定,关心发展的继承性和非灾难 性;重视经验,反对理论;主张改良与渐进; 反对普遍流行的平等观念,提倡机会平等,承 认上帝面前的平等;主张阶级调和而不是消灭 阶级。保守主义社会政策的目标是“公正”、 “正义”,而不是平等;崇尚多样性,主张不 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应得到独立的发展,反对普 遍主义。保守主义强调政府存在的绝对必要性, 认为政府可以调解人际间存在的一些家庭所解 决不了的问题,但主张政府的权力必须分散和 均衡,反对让某一个机构独揽大权,主张无论 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要遵守宪法所规定的限
我们对意识形态理解
• 政治意识形态作为政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特定社会群体持久的信念和信仰系统,从而 成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合法化的思想体系。 它是某一阶级的社会意识的核心内容,代表着 该阶级的根本利益。通过对现存或构想中的社 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等,产生对现实政治活 动的能动作用。任何一个政治统治者要获得政 治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的政治秩序,都必须宣 传、灌输他们的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
• • • • (一)、阶级性和利益性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 (三)、认知性和价值判断性 (四)、独立性和继承性
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
• • • • 第一、辩护功能和约束功能。 第二、统率和引导功能。 第三、象征功能。 第四、 动员和激励功能。
自由主义
• 自由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作为思想体系,自由主义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讲, 自由主义一直是西方近代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 态。以19世纪末为界,自由主义可分为传统自 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 传统自由主义思想追求主要包括政治平等和经 济自由两个层面。

第五章政治行为

第五章政治行为

第五章政治行为第一节政治管理第二节政治参与概述一、什么是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具体说来,包括政治权力的获得、运用以及政治权利的维护和实现。

二、政治行为的构成要素(一)政治行为的主体。

即政治权力主体和政治权利主体。

这种划只是一种特定意义的划分,一定政治权力主体也是政治权利主体,他们也有有自身权利的维护和是实现;一定政治权利主体,从权力的源泉(权力的人民性)来看,他们最终也是政治权力的主体。

(二)政治行为的内容:即个人或组织运用政治权力、维护政治权利的过程与内容。

从行为主体对于权力和权利的活动侧重点来进行分析,对于国家来说,主要表现为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是权力受托的一方,对于公民个人或是由公民组成的集团来说,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利的维护和实现,是权力的委托方。

对前者而言,其政治行为主要体现为政治管理;对后者而言,其政治行为的主要体现是政治参与。

(三)政治行为的目标:即国家进行政治管理行为的目标取向和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目标取向。

由于利益的驱动性,国家进行政治管理的利益需求是社会公共利益,以实现其管理的有效性、稳定性与持久性。

公民参与政治行为的利益需求是个人或集团组织的利益维护与实现。

第一节政治管理一、政治管理释义政治管理,顾名思义,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行为。

由于政治(广义和狭义)和管理(主体具有多义性)都是具有多义性的概念,所以政治管理是极易产生分歧的概念。

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指出:“任何统治都表现为行政管理,并且作为行政管理发挥其职能”。

(《经济与社会》上册,271页)不难看出,韦伯在这里,是把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同起来的。

我国学术界对于行政管理的界定有三层含义的区分。

分别是狭义、广义、泛义。

狭义的行政管理,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于内部事务的管理,不包括社会事务的管理,显然,这不同于政治管理;广义的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包括政治性事务的管理,还有经济、卫生、教育事业等等;泛义的行政管理,是指所有国家机关、政党、各种社会组织、自治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自己相关管辖范围内事务的管理。

新闻——政治的幻象(杨本立)

新闻——政治的幻象(杨本立)

1,“记者的职责就是要从各种推断中筛选出事实,并向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

但这一过程正面临着危险.....随着新闻界越来越成为展现冲突的讲坛,人们已经开始渐渐游离于新闻....这类新闻报道倾向于走向极端,却不能为公众提供可靠、有效的途径以便了解和掌握这个世界。

”美国著名记者和学者汤姆·罗森斯蒂尔和比尔·卡瓦奇2,从传统意义上讲,判断媒体的优劣有三种角度或标准,即根据媒体的三种功能(公众服务、商业服务、政治倡导)来判断:1,公众服务:要求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体现客观性、知晓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娱乐性。

要达到这些要求,媒体必须做到选题上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同时,在具体的报道中还要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平衡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2,商业服务:要求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体现独家性、爆炸性、恐怖性、丑闻化、绯闻化和第一时间报道。

其结果是,记者在具体的报道中,无论是事实上、选题上,还是在标题制作、画面拍摄、叙述语言都有高度的主观性、选择性,有自己的框架和放大的焦点,从而获得了煽情效果,赢得更多的收视率和发行量,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

P13,作为典型的信息质量的争议,联邦通信委员会冠冕堂皇地用空洞的新闻自由理论把自己、自己的管理以及整个广播事业包装起来:“允许记者和编辑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新闻和公共信息,正是《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核心要旨。

”全国性的广播电视集团和丹佛电视台把这一程式化的表述看作是言论自由的重要胜利,宣称这一判决是对政府新闻审查和新闻干涉的胜利。

P174,媒体在大众传播时代的美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把关人”的角色,对某些特定的声音和观点敞开大门,而对另一些声音和观点关闭。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共论坛和一种对历史的即时记录,主流媒体已经成为公众和领袖之间重要的交流平台。

....私下的抱怨很少能够改变公告争议的调子。

公共争议仍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

同样地,当人们认为他们的事情没有得到媒体或政府决策议程足够的关注时,人们可以表示抗议。

政治学--意识形态【精品PPT】共21页文档

政治学--意识形态【精品PPT】共21页文档
政治学--意识形态【精品PPT】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