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集放大电路共18页
4.3 共集放大电路

fH
1 2πrbbC jc
模拟电路基础
@
仿真4-3-2 例4-3-2的
仿真
32
Aup1
Ri RB1 // RB2 //rbe 1 RE // RL
Ri很大
Ro
rbe
1
//
RE
Ro很小
模拟电路基础
29
4.3 共集放大电路
4.3.2 中频段动态参数
1k
1k
+VCC
ui ui1 1k
缓冲
uo1 放大 ui2 1k 电路
RB C1
C2
ui
RE RL uo
缓冲放大器的作用?
@
分析4-3-1 BJT共集放 大电路的配 套程序分析
@
仿真4-3-1 例4-3-1的
仿真
uo2 uo
模拟电路基础
30
4.3 共集放大电路
4.3.3 频率响应
+VCC
RB C1
@
附件4-3-1 共集放大电 路中时间常
数计算
ui
C2 RE RL uo
f L1
1 2πRiC1
2πRB
//rbe
1
1
RE
//
RL C1
f L2
2πRo
1
RL C2
2π
1
rbe
1 // RE
RL C2
模拟电路基础
31
4.3 共集放大电路
4.3.3 频率响应
+VCC
RB C1
C2
ui
RE RL uoLeabharlann AupfH
共集放大电路

-
+
uo
-
+
返回
iC
ic
静态工作点
iB
ib
ib
Q
uCE
ui uBE
uce
假设在静态工作点的基础上,输 入一微小的正弦信号 ui
注意:uce与ui反相!
返回
各点波形
Rb1
Rc
Cb 1
ui uB iB
UB
+ VCC
Cb2
返回
iC
uCE
uo
工作原理演示
uo比ui幅度放大且相位相反
结论:(1)放大电路中的信
ICQ IBQ
UCEQ = UCC - ICQRC
二、微变等效电路与动态分析
(一)三极管的简化微变等效电路
1、三极管输入回路等效电路
ube
rbe= ube ib
r'bb
(1
β)
26 IE
r'bb
26 IE
2、三极管输出回路的等效电路 ube
ube rbe
ib
返回
(二)动态分析
或ic=(-1/ RL) uce 即: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为: 1
RL
交流负载线的作法: ①斜 率为-1/R'L 。( R'L= RL∥Rc ) ②经过Q点。
返回
交流负载线的作法:
iC
VCC
交流负载线
RC
①斜 率为-1/R'L 。 ( R'L= RL∥Rc )
直流负载线 Q IB
②经过Q点。
iCE
ui -
T
+
RL uo
模电课件11第二章共集(CC)放大电路

C1
c
Rs
us
阻容耦合共基放大电路 Rs us
Re
b
R i'
r be
Rc
b R ’o
RL
+ uo -
Ri
Ro
(1)输入电阻 ii
Ri
ui u r io i be ie ib (1 ) 1
rbe
ui ib
+R R // R R // rbe e i e ui i 1 -
ii Rs us Ri b ib ie e r be β ib c io
+ ui -
Rb
R i'
Re
RL
+ uo -
R ’o
Ro
共集(CC)放大器的特点
1) 射极输出器 2)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极性同相,大小基本相等,又称射极跟随器 3) 输出电阻很小,射极输出器可以向负载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以及大的信 号电流和功率,也即射极输出器带负载的能力很强,适合作输出级 4)输入电阻很大,如果R i远大于信号源的内阻Rs,则射随器向信号源索取 的功率很小。因此,射随器作输入级时,对信号源的功率输出要求很小。 另外,由于R i>>Rs,使输入电压接近信号源的源电压,即射随器作输入级 时,对信号源的电压利用率最高 5)将射极输出器接在电子设备与负载之间,由于射随器的输入电阻很大, 对设备输出端而言近似开路,负载的变化就不会影响设备的工作状态,这 就是射随器的隔离级、缓冲级和阻抗变换的作用
ii
Rs us + ui -
b ib
io
+ uo -
Rb
R
Re
RL
Ri
实验四_共集放大电路

实验四共集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共集放大电路的测量与调整;2.学习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输入,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3.进一步加深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参考电路如图4.1 所示。
共集放大电路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动态范围大的特点。
与共射极放大电路不同,共集放大电路从发射极输出(因而称射极跟随器)。
图中电位器W 用来调整静态工作点。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静态工作点的计算,类似于共射极放大电路,只要令R C=0 即可。
2.交流放大倍数估算对图 4.1 电路,由ΔU BE = r beΔI b(由输入回路得到),ΔU E = (R c // R L )ΔI E(由输出回路得到),以及ΔI E≈ΔI C = βΔI B,可得到电压放大倍数: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参见实验三4、放大器的动态指标测试放大器的动态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 和最大不失真电压U OMAX 等。
本实验将介绍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 和最大不失真电压U OMAX 的测试方法。
1) 输入电阻的测量输入电阻R i的大小表示放大电路从信号源或前级放大电路获取电流的多少。
输入电阻越大,索取前级电流越小,对前级的影响就越小。
输入电阻的测量原理如图4-2 所示。
在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之间串入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 ,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Us’和U i, 则输入电阻为电阻R 的值不宜取得过大,过大易引入干扰;但也不宜取得太小,太小易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最好取R与R i的阻值为同一数量级。
2) 输出电阻的测量输出电阻的大小表示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大小。
输出电阻越小, 带负载能力越强。
其测量原理如图4-3所示。
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放大器输出电压:Uo --- R L=∞时的输出电压U OL --- 有R L时的输出电压则输出电阻可通过下式计算求得:为了测量值尽可能精确,最好取R L与R O的阻值为同一数量级。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实验三共射——共集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放大电路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2.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影响。
二、预习要求1.复习模拟部分有关内容,熟悉阻容耦合两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级间影响。
2.根据实验所给定的电路参数,估算R b11的阻值以及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设β1=β2=50。
3.当输入信号为ƒ=1KHz正弦波时,估算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Au1总的电压放大倍数Au ,计算该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Rp =100K)。
4.了解共集放大电路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与参考电路1.参考电路实验参考电路如图3-1所示。
该电路为共射—共集组态的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第一级是共射放大电路,实验二中已经掌握。
第二级是共集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可通过电位器R p 来调整,两级均采用NPN 型硅三极管3DG6。
由于级间耦合方式是阻容耦合,电容对直流有隔离作用,所以两级的静态工作点是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
实验时可一级一级地分别调整各级的最佳工作点。
对于交流信号,各级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前级的输出电压是后级的输入信号,而后级的输入阻抗是前级的负载。
第一级采用了共射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但输出电阻较大。
第二级采用共集电路,虽然电压放大倍数小(近似等于1) ,但输入电阻[Ri2≈(Rb2+Rp )//β2R L ´],向第一级索取功率小,对第一级影响小;同时其输出电阻小,可弥补单级共射电路输出电阻大的缺点,使整个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大大增强。
2.静态工作点设置与调整由于第一级共射电路需具备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静态工作点可适当设置得高一些。
在图3-1所示电路参数中,上偏置电阻R b11为待定电阻,若取I CQ1为1~1.3mA ,试计算、选择R b11的阻值范围。
第二级共集电路,可通过调节电位器图3-1 共射- 共集放大电路R p 改变静态工作点,使其能达到输出电压波形最大不失真。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电 工 电 子 技 术
•
Ib (1 )RL
•
Ib
(1 )RL rbe (1 )RL
•
•
因rbe<<(1+β)RL′,故 Uo ≈Ui ,两者幅度相近,相位相同,|Au|小
于1且接近于1。
第7页
共 集 电 极 放 大 电动 路态
分 析
1.2
2 输入电阻
由图10-12所示电路可得射极输出器的输入 电阻为
ri RB //[rbe (1 )RL ]
分 析
1.1
如图10-11所示为射极输出器的直流 通路,由此电路可得到
IE IB IC IB IB (1 )IBΒιβλιοθήκη IBUCC UBE
RB (1 )RE
UCE UCC RE IE
图10-11 射极输出器的直流通路
第5页
共 集 电 极 放 大 电动 路态
分 析
1.2
射极输出器的交流微变等 效电路如图10-12所示,据此 可分析其动态性能指标。
图10-12 射极输出器的交流微变等效电路
共 集 电 极 放 大 电动 路态
分 析
1.2
第6页
1 电压放大倍数
由图10-12所示电路可得
•
•
•
Uo RL Ie (1 )RL Ib
•
•
•
•
•
Ui rbe Ib RL Ie rbe Ib (1 )RL Ib
•
•
Au
Uo
•
Ui
rbe
(1 )RL Ib
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比较大,可达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3 输出电阻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为
ro
RE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电子技术课件)

2.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一、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基极是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的公共端
+VCC
C1
+
RS
+
us
+
ui Re
Rb1
Rc
+
C2
+
+
Cb
Rb2
RL uo
共基极电路
输入信号加到发
射极与基极之间
输出信号加到集
电极与基极之间
二、共基极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1.共基极电路的直流通路
4.输出电阻 r o
Ii
+ Rs
Us
–
Ib
Rb
Re
Ic
Ib
Ic
将电压源信号短路,
Ib
保留内阻,然后在输
+
RL Uo
rbe
Rb
Re
U U S 0
Ro
I RL
RS
Us = 0
IR e
RS = RS // Rb
(rbe RS )
U
U
Ro
Re //
I U
r
o
r ce // Rc
R
c
Ro
微变等效电路
可见:输入电阻减小为共射极电路的1/(1+β),一般很低,为几欧至几十欧。
输出电阻和共射极放大电路相同。
四、共基电极放大电路特点及作用
1.电路特点
(1)电压放大倍数AU
'
U o I c RL
u
A
U
i
基本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及共基极放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课件)

射极输出器的特点:电压放大倍数=1, 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小。
射极输出器的应用 1、放在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端,提高整个放 大器的输入电阻。
2、放在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端,减小整个放 大器的输出电阻。
3、放在两级之间,起缓冲作用。
信号源处获得输入电压信号的能力比较强。
5.输出电阻
•
Us
置0 Rs
•
Ii
•
RB
Ui
•
Ib rbe
RE
保留
•
Ic
•
Ib
ro
用加压求流法求输出电阻:
r ro≈ be
1
一般ro为几十欧~几百 欧,比较小.
特点:射极输出器的输 出电阻很低。
第一讲: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四、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应用
1、高输入电阻的输入级 作放大电路输入级,提高输入电阻,减小信号源内阻的电压损 耗。
IRb
rbe
•
Ib
•
Ui Rb
ri=
Ui Ib
Re
RL
•
= rbe+(1+ )RL
Uo ri= Ui =Rb//[rbe+(1+ )RL
ri
ri
Ii
ri (共集)>> ri(共射)。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高。
由于射极电阻的存在, 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要比共
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大得多, 因此射极跟随器从
第二讲:共基极放大电路 一、共基电极放大电路电路结构 二、共基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 三、共基极放大电路动态性能分析 四、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特点 五、三极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
第二讲:共基极放大电路
一、共基电极放大电路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