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读数如何估读
物理估读1 2 5原则

物理估读1 2 5原则
物理估读1 2 5原则是指每个人一次只能处理五个不确定因素,其中有一个应该是获得的。
具体的意思是,当我们面临不确定的情况时,我们最好只关注一到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试图同时涵盖所有可能的因素。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处理事情,并且能够避免过度担忧或混淆判断。
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决策制定。
当做出决策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最大。
这样能够使我们作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并且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在过多的次要因素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总之,物理估读1 2 5原则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地处理事情,并且在做出决策时更加明智。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知识积累】1、使用规则:(1)“认”认清刻度尺上所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零刻线的位置;(2)“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3)“放”,①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②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一边平行;(4)“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5)“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记”,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2、读数方法:准确值+估计值+单位(1)先按分度值的单位读取准确值,如分度值为mm,则先读准确值是多少mm;(2)再估读估计值,由于估计值不到一个小格,所以应读零点几mm;(3)最后将准确值加估计值,再把单位化成所需单位,即可。
例题: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 5.7cmB. 5.65cmC. 3.65cmD. 3.6cm【分析】首先观察刻度尺,确定分度值(每个小格代表)1mm,所以准确值按mm来读,物体的左边与2cm对齐,也就是20mm,右边已经过5cm后有过6个小格,也就是56mm,所以准确值为56mm—20mm=36mm;估计值不到1mm,我们估计成0.5mm;最终物体长度为36mm+0.5mm=36.5mm=3.65cm,故答案为C。
3、如何利用已知数值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1)现将数值的最后一位小数去掉,因为最后一位小数是估计值;(2)将剩下的数值变成整数,则整数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例题:某同学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1.34d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B.1cmC.1dmD.1m【分析】将1.34dm去掉最后一位小数,变成1.3dm,将1.3dm化为整数乘以10,就变成13cm,则13cm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cm。
故答案为B。
4、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将数据中错误的数据去掉;(2)剩下正确的数据取平均值,最后得到的数据要与题中给出的数据小数位数相同,以确保分度值不变。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王福星(特级教师)邹平县码头一中山东邹平256214初中物理用于测量的带刻度类物理器材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共计8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器材测量时,学生经常问要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不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本文就8种刻度仪器的读数问题,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关于误差、估读、平均值、有效数字的问题误差、估读、平均值都涉及有效数字问题,我们首先弄清这几个相关的概念。
1、误差和平均值。
了解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对初中物理学习是很必要的。
因为假如没有一些误差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误认为读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准确。
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某次所测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结果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估读。
估读是当指针(指针式仪器)或当被测物体末端(非指针式仪器)在相邻两刻度之间时,需要整刻度以外的部分读出来——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
例如,用带有mm刻度的尺测得课本的长度是18.42cm,其中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算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4、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前面的0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
大的数目,如365 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初中物理用于测量的带刻度类物理器材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共计8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器材测量时,学生经常问要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不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本文就8种刻度仪器的读数问题,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关于误差、估读、平均值、有效数字的问题误差、估读、平均值都涉及有效数字问题,我们首先弄清这几个相关的概念。
1、误差和平均值。
了解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对初中物理学习是很必要的。
因为假如没有一些误差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误认为读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准确。
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某次所测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结果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估读。
估读是当指针(指针式仪器)或当被测物体末端(非指针式仪器)在相邻两刻度之间时,需要整刻度以外的部分读出来——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
例如,用带有mm刻度的尺测得课本的长度是18.42cm,其中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算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4、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前面的0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
大的数目,如365 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仪表读数的若干问题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仪表读数的若干问题原发表在《物理通报》1998年第4期署名:北京市物理学会中学委员会北京市物理教学研究会专题研究小组(洪安生执笔)测量仪器仪表数据的正确读取和记录,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物理教师历来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一些具体要求上却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不统一,例如,哪些仪器读数时要求学生必须估读,哪些不应该要求估读,那些要求估读的,又应该怎样去估读等等。
具体地说,初中阶段就要求对分度值(最小分度) 是1 mm的刻度尺进行估读,一般是估读到1 mm 的十分位,这个要求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实际使用的刻度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钢直尺的分度值是0.5 mm,还有的刻度尺则比较粗糙,分度值可以是0.5 cm,或是其他值,对这些刻度尺,读数时又应如何要求呢?到了高中阶段,情况更为复杂,认识不一致的地方就更多了,并且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
例如中学电学实验中常用的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度值可以分别是0.02 A 和0.5 V,对这两种电表的读数要求,分歧就特别大,有人认为应该要求估读,理由是它们相邻的两条刻线间的距离比起毫米刻度尺相邻两条刻线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既然毫米刻度尺要求估读,这两种电表当然应该要求估读;但另一些人却认为不应该要求估读,理由是中学使用的这两种电表的精度都很低(是2.5级),它们的允许误差己接近其分度值(以分度值是0.02 A 的电流表为例,它的允许误差应是0.6 A× 2. 5% = 0. 015 A),在读数时进行估读己毫无意义。
在主张估读的教师中,对应该怎样进行估读也不统一。
有的主张按"十分估读",即先估计占最小分度的十分之几,再用这个数乘以它的分度值即为估读的数值,有的则主张按"五分估读"或"二分估读";还有的教师主张只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等等。
在其他一些仪器的读数问题上,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测力计等。
物理测量估读规则

物理测量估读规则
1. 嘿,你知道吗,长度测量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估读规则呀!就像你量桌子的长度,尺子上的刻度到了最后,你得再估计一下下一位呢!比如尺子刻度到 10 厘米多一点点,那你就得想想是多厘米呢还是多厘米呀,这就是估读!
2. 为啥要估读呢?哎呀,这不是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更精确嘛!就好像你做蛋糕,材料用量不准确,那蛋糕的味道能好吗?比如测一个小物品的直径,不估读的话,误差可就大啦!
3. 那估读有没有啥窍门呢?当然有啦!你得认真观察,用心去估计呀!好比你判断一个人高不高,你不能随便瞄一眼就下定论吧!例如测量一根细铁丝的长度,得仔细瞅瞅最后那一点大概在哪个位置。
4. 估读可不是随便乱猜哦!你要是乱猜,那不是瞎搞嘛!就像你猜天气,也得看看云呀什么的来推测吧!比如说测一个角度,可不能瞎估摸个数字。
5. 在估读的时候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呀,可不能马虎!不然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啦!比如你测一个物体的厚度,不精心去估读,那和没测有啥区别!
6. 一定得记住这些估读规则呀,千万别不当回事儿!这可是很重要的哦!不然就像没带钥匙出门一样麻烦啦!像测量一个小瓶子的周长,不严格按照规则估读能行嘛!
7. 总之,物理测量的估读规则真的很关键呀,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我们可不能在这些细节上掉链子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物理测量估读规则必须掌握好,它对于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碎片知识: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

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
刻度尺读数时应按以下四步进行:
①看分度值:
常用毫米刻度尺:刻度尺上所标的单位是cm,每大格代表1 cm,每大格又分10小格,由此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一般光具座上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cm(具体要看具体题目)
②看物体读数的起始位置:
确定测量的起始位置是不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
物体的长度=末位置刻度-初始位置刻度
③读数:
读数时要包括精确值和估读值精确值的读法:
先看物体的末端位置处于哪2个大格之间;比如物体右端位置在18 cm~19 cm之间,所以大格为18 cm;
再看末端位置在大格后第几个小格处:比如物体右端处于18 cm后第5格处,则精确值为18 cm+5×1 mm=18.5 cm;
估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读数应为18.50 cm;
④记录结果注意题中已经给出单位,只填数字即可.。
初中物理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等,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不断出现,长度和各电学参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考查的热点,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中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基本实验仪器有刻度尺、天平、秒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压表、量筒、电能表等。
一、刻度尺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确定分度值:0.1cm(1mm)②确定起始刻度:6.00cm③确定末端刻度:8.70cm④确定物体长度:8.70cm- 6.00cm=2.70cm2.注意事项:①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②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二、天平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确定标尺分度值→ 确定标尺示数→ 相加①确定砝码的质量:20g+10g+5g=35g②确定标尺分度值:0.2g③确定标尺的示数:3g+1 ×0.2g=3.2g④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三、秒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 相加①分针的分度值:0.5min;秒针的分度值:0.1s②分针:4min③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41开始,41s+9× 0.1s=41.9s④确定时间:4min 41.9s(或281.9s)2.注意事项: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指针是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秒表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半分钟)读数在30s之下四、弹簧测力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①确定分度值:0.2N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N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五、电流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0.6 A②确定分度值:0.02 A③确定电流表示数:0.4 A+2×0.02 A=0.44 A2.注意事项:串联接入电路,“+”进“-”出六、温度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零刻度线→确定示数在零上还是零下→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示数位置:零上②确定分度值:1℃③确定温度计的示数:40℃+8×1℃=48℃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七、电压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①确定所选量程:0~3V②确定分度值:0.1V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V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进“-”出八、量筒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分度值:2mL②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4×2mL=18mL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如视线B)九、电能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表盘参数的物理意义:“10(20)A”表示标定电流10A,额定最大电流20A2.读数: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读数如何估读
初中物理考试当中,哪些量需要估读,哪些量又不需要估读,有很多同学弄得不是很清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初中物理大纲要求只有长度测量时需要估读。
即应在分度值后估读一位,且只估读一位(这一位都是估计,读再多位也没有价值)。
如你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那么检查你读数的结果有没有在mm位后再读一位即可(如认为刚好压线也就读为0)。
其它读数时不要求一定估读。
即在两条刻度线之间时可以估读,压线时不必估读0。
另外,电表读数时不能估读,如指针指在1V-1.1V之间时,看指针向那一边偏的更大就按那边的值去读。
即只有1V(1.0V)或1.1V这两个答案是对的。
但初中的题电表的指针一般都是压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