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变魔术的水》

合集下载

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

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

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主要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吸附性、水的表面张力等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有趣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吸附性、表面张力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吸附性、表面张力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色素、小石子等)、教学PPT。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有哪些态?它们之间是如何变化的?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吸附性、表面张力等概念,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水的吸附性为例,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会变魔术的水2. 内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吸附性水的表面张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记录下来。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的吸附性。

2. 答案:(1)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2)实验设计:将色素滴入水中,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特性和有趣的科学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物质的吸附性和表面张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步骤的准确性。

2024年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

2024年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

2024年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七章“奇妙的物质世界”,主要详细内容为“水的性质”。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探索水的三态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蒸气、冰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操作与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干冰等)、投影仪。

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魔术表演:一杯水在短时间内变成冰块,引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冰块,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特点,了解冰的形成过程。

(2)展示热水,让学生观察热水冒出的白气,了解水蒸气的产生。

(3)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强调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3. 实验操作与观察(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热水蒸发等现象。

(2)记录实验过程,填写记录表。

(3)交流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2)回答问题:为什么热水会冒出白气?(2)拓展思考:如何利用水的三态变化为生活服务?六、板书设计1. 会变魔术的水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2)水的变化:冰融化、水蒸发3. 插图:冰块、热水、水蒸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2. 答案:(1)冬天,水龙头流出的水会结冰。

(2)夏天,水盆里的水会蒸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操作与观察、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与表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的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的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大班科学领域,主题是《会变的水》。

教材为《生活中的科学》第二单元《奇妙的水》的第一节。

课程通过实验和观察,旨在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水的透明度、流动性、溶解能力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水的热情。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透明度等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透明水杯、白色颜料、糖、盐、实验桌、实验盘等。

每个幼儿将准备一个透明水杯、白色颜料、糖、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拿着自己的水杯,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2. 实验一:在实验桌上摆放好白色颜料、糖、盐,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尝试将白色颜料、糖、盐溶解在水中,观察溶解的过程和结果。

3. 实验二: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向水中加入白色颜料,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4. 实验三: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向水中加入糖,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5. 实验四: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水杯取适量的水,向水中加入盐,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6.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幼儿发现水的性质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水的性质和特点1. 透明度:水是无色的,可以透过光线。

2. 流动性:水可以流动,具有流动性。

3. 溶解能力:水具有溶解能力,可以溶解很多物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水杯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特点,并和家长分享实验结果。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家长分享水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水的透明度、流动性、溶解能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和特点。

2024年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

2024年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

2024年会变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探索科学》的第四章“神奇的水”,具体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魔术现象以及生活中的水科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干冰、水杯、滴管、色素、气球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水杯,引发幼儿对水的关注。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形态吗?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配合教具演示。

举例说明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色素扩散实验(5分钟)指导幼儿进行色素扩散实验,观察水分子运动。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色素会在水中扩散?5. 水的魔术现象(10分钟)演示干冰升华、冰块融化等魔术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简要解释。

6. 生活中的水科学(5分钟)讲解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水的净化、节约用水等。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科学,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2. 水的魔术现象:干冰升华、冰块融化等3. 生活中的水科学:水的净化、节约用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水科学现象。

答案:如观察家中净水器的原理、记录一周节约用水的方法等。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水的魔术实验。

答案:如制作彩色冰块、水的张力实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直观的认识。

会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

会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

会魔术的水大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活动,幼儿能够探索自然现象,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水科学实验,即“会魔术的水”,旨在通过互动体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实验目标:1. 培养幼儿对水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2. 发展幼儿思维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促进幼儿参与团队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透明杯子(4个);2. 水(足够的量);3. 彩色粉末(红、蓝、黄、绿等);4. 吸管(4个);5. 橡皮筋(足够的量);6. 细盐(足够的量)。

三、实验步骤:1. 制造“神奇变色水”(黄变红):- 在一个透明杯子中加入一杯水;- 将适量的黄色彩色粉末倒入杯中;- 搅拌,直到粉末完全溶解;- 牢记溶液的颜色;- 用一根吸管吸取颜色为黄色的溶液;- 将另一个空杯子的底部将吸管插入其中;- 用橡皮筋将吸管固定在杯子上;- 将吸管尖放入黄色溶液中,确保吸管底部不接触溶液;- 慢慢地,将另一个颜色的溶液倒入杯子中,此时幼儿将看到黄色溶液慢慢变成红色,产生神奇的变化。

2. 制造“消失的盐”:- 在一个杯子中加入一杯水;- 将细盐倒入杯中,直到溶解;- 让幼儿观察盐完全溶解的过程;- 让幼儿尝试找出溶液中的盐结晶;- 将另一个透明杯子倒空准备;- 用一根吸管吸取含有盐的溶液;- 将含有盐的溶液缓慢地倒入另一个杯子中,幼儿将观察到盐的奇迹般消失。

四、实验原理:1. “神奇变色水”的原理是溶液的颜色混合。

彩色粉末溶解于水中,形成一种新的溶液。

添加另一个颜色的溶液时,两种颜色的溶液会相互扩散和混合,从而产生新颜色的溶液。

这种色彩变化是由于光在颜色溶液中的散射引起的。

2. “消失的盐”的原理是溶解和隐形化。

盐溶于水中时,盐的分子会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形成溶液。

当盐溶解于水中时,其颗粒会变得微小,难以被肉眼所看到,从而产生盐的隐形效果。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变魔术的水》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变魔术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奇妙的杯子》【活动目标】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1、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一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2、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3、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4、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一捏、压一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一掂、比一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一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一摸、试一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变魔术的水》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变魔术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奇妙的杯子》【活动目标】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1、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一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2、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3、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4、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一捏、压一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一掂、比一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一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一摸、试一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大班科学《会变魔术的水》

大班科学《会变魔术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会变魔术的水》拱辰中心幼儿园唐婷婷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不同形态。

2.初步制定水遇冷结成冰,冰遇热化成水的现象。

3.同伴协作完成浇水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一瓶水,一瓶冰,烧水壶,玻璃片,冰块若干。

活动过程:一、水宝宝变魔术。

1.这是什么?——水宝宝2.水宝宝要给我们变个魔术,想想看。

师:水跑到一个地方旅行去了,然后就……(出示变成冰的瓶子)3.你知道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吗?——遇冷二、水宝宝的实验室。

师:水宝宝有一个实验室,想想去参观参观?实验一:水蒸气1.幼儿观察烧水。

师:水宝宝躲进水壶了,我们来看看她会不会跑出来呢?2.认识水蒸气。

师:仔细观察热水壶,你看到了什么?——水蒸气3.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呢?实验二1.水壶上方放一块凉玻璃片,请幼儿观察。

——发现小水珠2.小水珠从哪里来?实验三1.给每个幼儿一小片冰块,幼儿自由操作。

2.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结:手掌心是暖和的,冰块遇暖化成水。

三、水宝宝的自述。

1.师:水宝宝还会变其他魔术,猜猜她还能变成什么?2.幼儿自由发言。

3.观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水蒸气)(2)水蒸气在天空遇到冷变成了什么?(小水滴)(3)小水滴遇冷变成了什么?(雨,雪)(4)最后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地)4.看水的三态循环图加深幼儿对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的了解。

四、拓展延伸。

师:水对人类的帮助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下次我们再一起看看水对我们的帮助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变魔术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魔术的水
主题:有趣的水
设计意图:
在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一次玩水过
程中,一位孩子问道:“老师怎么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我联
想到死海上物体漂浮的现象,便设计了此次的活动。孩子们对实验活
动渐渐很感兴趣,在活动中也有很大的成功感。通过实验活动能让孩
子们自己发现秘密,感受获得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是
实验的方法。又结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观看课件,采用不同的方法
让幼儿感受获得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
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准备:
大脸盆两个糖、盐、味精若干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水鸡蛋一人一
个小脸盆毛巾课件《淹不死人的死海》经验准备:幼儿收集各种物
品,并实验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每组“沉与浮”的实验结果
课前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种物体并分组进行实验物体的沉与
浮,课上由一位幼儿来介绍。
将物体按沉与浮分类
师:“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东西放在水肿是浮起来
的”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
幼儿将鸡蛋防如装有水的一次性被子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
生“鸡蛋在水里是会沉下去的”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教师出示一份水,防如鸡蛋,鸡蛋浮
起来了。
2 / 2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个水中会浮起来呢”
生“放了盐”
出示盐、味精、糖
“老师在水里加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你认为我的水里放了什么?”
(1)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
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
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三、死海的秘密
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观看课件,了解死海能使物体漂浮的成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活动前,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在水中加如盐后放入硬币、纽
扣等,但都未有预期效果,放入蛋实验的结果最明显,也便于幼儿实
验后得出结论。
2、在实验中提供生蛋熟蛋都可,实验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不能
使用咸蛋,因其在淡水中也会漂浮。
3、在活动第二环节中教师要提供一个篮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
儿放入淡水中的鸡蛋拿出放入篮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认为的东西,
以免鸡蛋滚落地上后发生碎裂等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