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震安全防护小常识修订版

合集下载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防地震安全知识3篇

防地震安全知识3篇

防地震安全知识第一篇:防地震安全知识地震是一种强烈的自然灾害,无法预测和避免。

因此,对于地震的防范和应对非常重要。

以下是防地震安全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地震应对能力。

1.了解周围环境:应该了解住所周围的地形、建筑物、道路等情况,并制定撤离计划。

2.出现震感立即停留在原地:当感到地震开始时,应该立即停留在原地,不要惊慌逃跑,或到阳台、窗口等危险地点。

3.避免使用电梯:在地震发生时,不要使用电梯,应该使用楼梯迅速离开建筑物。

4.保护好头部:当地震发生时,应该用手保护头部,躲在桌子下或门框下等避难处。

5.迅速撤离高楼:如果人们所处的地方是高楼,则必须立即向高层楼梯口或安全区域撤离。

6.注意避免道路上的危险: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避免穿过桥梁、涵洞、地下通道等容易发生倒塌的通道。

7.千万不要进入房屋:在地震后,不要进入残损的建筑物。

应该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8.储备必需品:把应急物资(食品、水、药品、电池、通讯设备等)储备好,以备发生地震时使用。

以上就是防地震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安全。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但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和知识,我们可以降低损失,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第二篇: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地震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天然灾害,当它发生时,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和密切注意,以保护我们自己。

以下是关于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的方法:1.寻找避难所:当地震开始时,你必须立即寻找可靠的避难所,例如在门框下或桌子下。

这些地方较为坚固,能保护你不被跌落重物砸中。

2.保护头部:当一些东西正在掉落时,你应该及早抱紧头部,用手保护,以保护对头部的伤害。

3.避免使用电梯:在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所在的地方还有一个电梯,千万不要使用,因为它可能会在地震中停止能量而暂停在半路上。

4.撤离高楼:对于在高楼里,当地震开始时,你应该尽快向安全的区域前进,离开高楼,走楼梯是最好的选择。

5.离开建筑物:如果您发现您所在的建筑物正在倒塌,请立即回到原来的房间或趴在地上。

防震避险常识

防震避险常识

防震避险常识
1. 地震时在室内,注意寻找躲避点
◆ 首先要关闭电源、火源。

◆ 寻找掩护,蹲下并抓牢身边物体。

学会利用写字台、桌子底下的空间,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 如若身边没有这样的遮蔽物,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和脸部,蹲在房间的角落。

◆ 远离玻璃制品、可能坠落的物品。

◆ 如正好躺在床上,不要随意移动,用枕头和被子护住头部,若床上有吊灯则要赶紧撤离。

2. 地震时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 地震时正好在室外,要注意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空旷的场地后蹲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原地等待。

3. 被困废墟时,尽力保存体力
◆ 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随意移动,稳定好自己的情绪。

◆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尘。

◆ 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 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喊,因为大声呼救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

注意避开逃生误区
这些逃生误区,一定要注意:
◆ 不要盲目逃离建筑物:地震预警时间短,加之房体受损、门窗变形,逃出建筑物并不容易,并很有可能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余震陷入危险之中。

◆ 不要选择跳窗逃生:跳窗本身很危险,若遭遇余震,生还的可能更低。

◆ 逃生时不要推搡:逃生时互相拥挤,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将是二次伤害,十分危险。

◆ 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地震时电梯有可能极速下落。

◆ 不要藏在天桥或雨棚下:地震时这些遮蔽物极容易坍塌。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以下是一些预防地震的小常识。

1. 了解地震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是预防地震的第一步。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造成地壳震动。

了解地震的成因、发生频率和地震带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

2. 安全居住环境选择安全的居住环境是预防地震的重要措施之一。

避免在地震多发区建造房屋,选择坚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确保房屋的抗震能力。

3. 室内安全在室内时,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找到安全的避难点,例如桌子下方或者墙角,躲避掉落物品的伤害。

避免站在窗户旁边或者靠近大型家具,以免被玻璃碎片或者家具压到。

4. 室外安全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选择开阔的空地,保持距离,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5. 家庭应急准备地震发生时,家庭应该有一套应急准备措施。

准备应急包,里面包括食品、水、急救用品、应急灯等物品。

制定家庭应急计划,明确家庭成员的避难点和联系方式。

6. 安全疏散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疏散,要按照疏散路线和指示进行行动。

避免使用电梯,选择楼梯下楼。

在疏散途中,保持冷静,不要推挤,遵守秩序。

7. 学校和工作场所的防灾演练学校和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防灾演练,提高师生和员工的应对地震的能力。

演练内容可以包括室内避险、疏散逃生等,帮助人们熟悉应急措施。

8.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做出应对措施。

公众应积极关注地震预警信息,并按照预警指示行动。

9.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地震发生后,可能会有人员受伤。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例如止血、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可以帮助救助伤员,减少伤亡。

10. 积极参与地震防灾宣传地震防灾宣传是预防地震的重要环节。

公众应积极参与地震防灾宣传活动,提高地震防灾意识。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地震防灾知识,参加相关培训和讲座。

预防地震安全防护小常识

预防地震安全防护小常识

预防地震安全防护小常识1、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2、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3、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4、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5、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6、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7、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

8、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震前预防措施1、准备 3 日份的饮水、药品、干粮、手雷筒、收音机、铁锥或斧头收纳在救急袋内,但须随时留意食物与电池的期限,放置在全家人便于取用位置,以防不时之需。

2、准备消防设备,以面封地震后可能发生的火灾;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

3、熟悉住家环境,清楚那里是最好避难场所,预先想好逃生路线。

4、家人间应互相约定地震俊应孩如何联系及安全后之会合地点。

5、应经常举行避难演习,建立自卫编组,以防地震时惊慌失措。

6、建筑勿任意违法加盖,或拆除墙、柱、梁、板,以免破坏房屋结构。

7、较重物品应放置低处,并予固定,以防地震时掉落造成伤害。

8、定期检查瓦斯、电线管路,瓦斯桶应予固定。

全家人均应清楚总开关位置及关闭方法。

9、地震时,应躲在坚固家具下,浴室也是安全的地方。

10、应定期检查房子,如发现大裂缝应请专业人具加以检视或维修。

11、需记忆自家附近之医院、警察局、救火队电话。

地震来临时1、避免附带的灾害,尤其是火灾,所以应紧急关闭所有的火源,包括电源和瓦斯。

2 、顺手将门窗打开,避免因地震变形而无法逃生。

3 、就地寻找安全庇护处:千万不可慌张奔跑。

若在室内,立即远离架子和柜子,背对窗户,躲入坚固的桌下。

防地震安全小知识

防地震安全小知识

防地震安全小知识防地震安全小知识1、行动受限如果因为行动受限,无法立即趴在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保持坐位。

如果正坐在轮椅上,迅速将轮椅轮子锁住,以防轮椅不受控制地滑来滑去,发生意外。

与此同时,要利用比较厚的书本、枕头或者手臂保护头颈部,将那些掉落或飞来物件可能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2、正在高楼里趴下、寻找掩护并躲到地震结束为止,避开窗户等。

此时有可能会发生断电,室内的灭火器也会开始洒水,不要惊慌。

切记不要使用电梯!3、正在电梯里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被困在电梯里,试着用力拍电梯门或用金属物件敲,尽量引起他人注意,等待救援。

4、正在拥挤的室内趴下、寻找掩护并躲到地震结束为止。

不要盲目冲到出口处,此时肯定会有很多很多人涌向出口,有可能发生踩踏事件。

5、正在体育场或电影院待在自己的座位上直到地震结束为止。

即使地震结束,也要小心余震的发生,离开现场时要随时保持警惕。

6、正在海边需要大概估计下地震持续的时间,如果剧烈摇晃持续了有差不多 20 秒以上,可能会伴随海啸的发生,抓紧时间跑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至少距离海岸 3 公里,高于海拔 30 米较安全)。

7、正在大坝下游剧烈地震时,大坝随时可能坍塌,如果你正处于大坝下游,寻找紧急事件疏散路线,抓紧时间离开现场。

震级大小划分震级大小划分——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1、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分类地震分类——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提高地震灾害防范意识,以下是一些预防地震的小常识。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产生地震波,导致地面震动。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如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

2.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可能引发建筑物倒塌、火灾、道路损毁等一系列危害。

了解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减少损失。

3.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学校、办公场所等都应该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避难场所、急救方法等。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4.加固建筑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抗震设计和施工管理。

对于老旧建筑,应进行加固改造,提高抗震能力。

5.固定家居用品地震时,家居用品的滑动、倾倒可能会造成伤害。

固定重要的家具、电器等,使用防滑垫和防倾倒装置,减少地震带来的危险。

6.保持警觉地震常常来势突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

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逃生行动,避免靠近高大建筑物、玻璃窗、电线等危险区域。

7.学习急救知识地震发生后,可能会有人员受伤。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减少伤亡。

8.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定期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是提高自身应对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模拟地震情况,学习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巧,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9.关注地震预警信息一些地区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

关注官方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可以及时采取行动,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10.加强宣传教育地震预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媒体、学校等应加强地震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总结:预防地震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提高地震防范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通过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建立应急预案、加固建筑物、固定家居用品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下是一些预防地震的小常识。

1.了解地震首先,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造成地表的震动。

了解地震的原因、发生的频率和地震带的分布等信息,能够匡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地震。

2.室内安全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通常会待在室内。

因此,确保室内的安全是预防地震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确保家庭成员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找到最安全的地方,例如桌子下面或者墙角。

此外,要确保家具和其他重物稳固地固定在墙上,以防止在地震中倾倒或者滑动。

3.建造结构在建造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考虑地震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确保建造物具备抗震能力,可以减少地震对建造物的破坏。

例如,采用适当的基础设计和抗震支撑结构,使用抗震材料等。

4.灾难应急预案制定灾难应急预案是预防地震的重要步骤。

应急预案应包括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疏散路线和集合点的指示、急救知识等。

确保家庭成员都知道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5.地震预警系统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

这个时间虽然很短,但足够我们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例如迅速躲到安全位置或者住手进行危(wei)险的活动。

6.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预防地震的重要环节。

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学校、媒体和社区等,向公众传播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和自救能力,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7.科学研究地震科学的发展对于预防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地震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同时,科学研究还可以为建造物的抗震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总结起来,预防地震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通过了解地震,确保室内的安全,考虑建造结构的抗震能力,制定灾难应急预案,利用地震预警系统,进行公众教育,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提高地震的预防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地震安全防护小常
识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预防地震安全防护小常识
1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2、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3、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4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5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6、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7 、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

8、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震前预防措施
1、准备3 日份的饮水、药品、干粮、手雷筒、收音机、铁锥或斧头收纳在救急袋内,但须随时留意食物与电池的期限,放置在全家人便于取用位置,以防不时之需。

2 、准备消防设备,以面封地震后可能发生的火灾;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

3 、熟悉住家环境,清楚那里是最好避难场所,预先想好逃生路线。

4 、家人间应互相约定地震俊应孩如何联系及安全后之会合地点。

5 、应经常举行避难演习,建立自卫编组,以防地震时惊慌失措。

6 、建筑勿任意违法加盖,或拆除墙、柱、梁、板,以免破坏房屋结构。

7 、较重物品应放置低处,并予固定,以防地震时掉落造成伤害。

8、定期检查瓦斯、电线管路,瓦斯桶应予固定。

全家人均应清楚总开关位置及关闭方法。

9、地震时,应躲在坚固家具下,浴室也是安全的地方。

10 、应定期检查房子,如发现大裂缝应请专业人具加以检视或维修。

11、需记忆自家附近之医院、警察局、救火队电话。

地震来临时
1 、避免附带的灾害,尤其是火灾,所以应紧急关闭所有的火源,包括电源和瓦斯。

2 、顺手将门窗打开,避免因地震变形而无法逃生。

3 、就地寻找安全庇护处:千万不可慌张奔跑。

若在室内,立即远离架子和柜子,背对窗户,躲入坚固的桌下。

不可搭乘电梯。

4、若在郊外,则找空旷的地点,远离崖边、水边、车子。

5 、若在街上,迅速躲到骑楼支柱旁,远离玻璃、加油站、建筑工地和天桥,并注意保护头部。

6 、徒步避难:若有避难需要,例如余震频繁时,一定要用徒步的方式前往避难所,千万不可开车,免得造成阻碍了紧急救援。

7 、相互救助:地震容易引发火灾,若发生任何灾害,要紧急求援,并量力而为帮助救援。

但千万不可在旁观看热闹,而妨碍了救援活动。

8 、若不幸受困,千寓要保持清醒及冷静,以敲打器物代替喊叫,绝对不要放弃求生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