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扬州慢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注释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译文

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译文本店铺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译文》,助你金榜题名!1.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申至日,予过维扬。
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翻译【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分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翻译》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翻译(原文浏览)出处或作者:姜夔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叹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傍晚,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翻译(对照翻译)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叹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序)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傍晚,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是淮河东边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厌恶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傍晚,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杜牧有杰出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旧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安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翻译(原文翻译)扬州是淮河东边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高二语文扬州慢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扬州慢课文原文及翻译【导语】《扬州慢》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一首代表作,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扬州慢课文原文及翻译》,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叹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傍晚,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注释篇二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中号角。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
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风景幽静。
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春风十里:借指往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废池: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
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杰出的鉴赏水平。
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⒃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夜,玉人何处教XX”。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扬州慢》是中国作家汪国真的一篇诗作,以扬州慢节奏的生活为主题,描绘了扬州美丽的风景和它独特的悠闲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扬州慢》的知识点。
一、题材背景《扬州慢》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取景于江苏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
作家通过描绘扬州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二、意境描绘《扬州慢》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扬州的独特风景和悠闲生活态度。
诗中以“青楼”、“绿柳”、“芳草”等词语描绘扬州的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三、修辞手法《扬州慢》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意更加深远。
比如“高车驷马”,以“高车”、“驷马”形容车马的快速行驶,通过对比突出了扬州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四、语言特色《扬州慢》运用了江南方言,使诗作更具地域特色。
例如,“丐者无衣”中的“丐者”代表乞丐,“无衣”表示衣不蔽体,通过方言的运用,使诗作更加贴近扬州当地的语言环境。
五、主题思想《扬州慢》通过对扬州慢节奏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作者借助扬州慢的生活方式,传达了对宁静、自然与精神寄托的追求,呼唤人们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内心的宁静。
六、艺术价值《扬州慢》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韵优美的诗句,将自然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同时,作品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思考也具有现实意义。
七、影响与传承《扬州慢》作为一篇经典之作,其影响深远。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旅游,都受到了《扬州慢》的启发和影响。
作品中扬州的风景和慢生活的理念传递给了更多人,也使扬州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以上是关于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的一些知识点介绍。
通过对《扬州慢》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思考。
扬州慢高中课文原文

扬州慢高中课文原文1.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译文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3.注释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
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
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之美誉,历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
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中号角。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
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

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姜夔【朝代】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注释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赏析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
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
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
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
《扬州慢》原文和翻译

《扬州慢》原文和翻译1、《扬州慢》原文和翻译《扬州慢》原文和翻译原文: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③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桓宣武:指桓温。
②袁彦伯:袁宏。
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
③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
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
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
”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我才知道牛有反刍的特异功能,它为了争取时间吃饱肚子,来一个囫囵吞草,回到牛圈后,躺下来,将胃里的草儿返回到嘴里,优哉游哉的细细咀嚼,一幅老太爷享福的样子,很诗意,很自得, 也很温馨。
我一边牵着牛儿,一边看它吃草,一边与它聊聊天,一边观赏山坡、溪边;当朝霞染红山峦,太阳公公升到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我就知道是牵牛回家的时间到了……
还有骑牛也是很有趣的事。我还很少的时候,父亲就把我抱到牛背上,让我骑着牛儿玩。到我自己能看牛了,我就自己踩着牛头爬到牛背上去,让牛驮着我出去。牛吃饱了,牛又驮着我回来。我家 的那头大黄牯,最喜欢我了,每当我要骑它的时候,它会乖乖地低着头,让我踩到它的头上,然后抬起头,把我送到它的背上去。
后来读到一些关于放牛的诗句,觉得很有情趣。如唐代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四》:“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代李涉的《牧童词》:“朝牧牛,牧牛 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宋代陆游的《牧牛儿》:“溪深不须忧,吴牛自能浮。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寒雨山陂远, 参差烟树晚。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唐代顾况的《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立走水牛惊汉官。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牛领。”这些情趣盎然的诗词不正是对我当年放牛、骑牛的生动描写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