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

秀洲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文本(送审稿)秀洲区国土资源局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依据 (2)四、规划原则 (4)五、规划范围 (6)六、规划期限 (6)第二章背景与形势 (7)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7)二、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 (10)三、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第三章土地整治战略与目标 (13)一、土地整治战略 (13)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14)第四章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15)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用地整理 (15)二、城乡用地布局优化与建设用地整理 (17)三、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宜耕后备资源开发 (18)四、富硒资源保护 (19)五、土地整治基础设施体系构建 (21)第五章土地整治区域划定 (24)一、土地整治区域划定原则 (24)二、土地整治区域规模与布局 (24)第六章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26)一、垦造耕地项目 (26)二、“旱地改水田”项目 (26)三、耕地质量提升项目 (26)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 (27)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27)六、标准农田补建项目 (27)第七章资金投入与效益分析 (28)一、资金投入 (28)二、资金筹措 (28)三、效益评价 (29)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1)一、健全政策体系 (31)二、营造良好氛围 (31)三、完善激励措施 (32)四、提高管理水平 (32)第一章前言一、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于土地整治的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协调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合理保障秀洲区“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68号)、《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等文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对嘉兴市的实践与思考

经营管理 672020.11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如何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模式,如何在集体经济日趋壮大的背景下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如何保障好农民权益、增强获得感等,都是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1 对嘉兴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评价1.1 集体经济模式新近年来,嘉兴市推广总结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村九法”,从资金、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
特别是在全省首创“飞地抱团”发展模式。
通过“飞地抱团”发展,引导村级集体资本进入城市经济,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局面。
1.2 集体资产管得牢一是规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
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资产的流转交易活动统一纳入平台,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
二是创新农村集体资金监管模式。
开展农村集体资金网上审批支付和“村务卡”使用,实施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保障集体资金安全,促进集体资产阳光透明化管理。
三是探索推行代理会计驻村监督管理制度。
1.3 集体发展受益广一是实施低收入家庭扶持增收计划。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低收入家庭扶持增收帮扶资金,投入至重大“飞地抱团”项目,帮助低收入家庭每年获得分红收益,实现稳步脱贫。
二是推进“村企结对”。
实施“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动员全市广大企业赴丽水开展村企结对,采取产业带动、项目帮扶、资金支持、就业扶贫、消费增收等多种方式,实现精准结对,村企共赢。
三是开展跨市“飞地抱团”。
与丽水达成合作协议,以指标换资金、以资金换物业、以物业换收益,采取包租固定收益与基金扶持的方式,确保丽水集体经济薄弱村稳步脱贫。
2 限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2.1 农村集体资产管控有待深化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事务越来越繁杂,客观上对如何管好用好集体成员的这笔共同财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股份分红推动难度大目前,虽然全市正在推动股份分红,但分红的比例还不高,2017年仅有13.9%的村社实施了分红,分红金额仅占可分配收益的6.45%。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应 用 布点规 划 优化 的思考 和探 索
王 峰 钱 彬 彬
( 1 、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规划管理处 , 浙江 嘉兴 3 1 4 0 3 1 2 、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新 区工业 园区规划建设局 , 浙江 嘉兴 3 1 4 0 3 1 )
一
摘
。
1我 区农 民建房基 本情况 2 万元 。同时 , 我区农 村户 均宅 基地 占地面 积较小 只有 1 亩左 右 , 而 2 0 0 5年开始, 农民建房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 农民建房从不需要 北片王江泾 、 油车港户均宅基地 占地只有 0 . 7 亩左右 , 导致节余一亩土 使用土地指标 , 变成需要 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 我区开始停批农民建 地 的成本 在 5 0万元 以上 , 北部 王江泾 、 油 车港 的费 用更 高 , 有些 达至 I j 了 房。 2 0 0 6 年, 我区制定了《 秀洲区新农村规划编制导则》 , 明确居民点的 每亩 8 0万元以上, 节余的指标必须拍卖至每亩 1 0 0 万元以上才能实现 布局原 则上按 规划建设 区 、 整理 过渡 区和撤并控 制 区来 进行规 划 , 全 区 资金平衡 。 规划编制 1 0 1 个新农村 ,将原有的 1 8 6 8 个居民| 缩减为 5 5 6个居民 3解决 措施 点 。2 0 0 9年 , 在市 委 、 市政 府大 力推进 “ 两新 ” 工程 的要 求 下 , 我 区开展 今年 以来 , 根据 上级 和区委 、 区政府 的要求 , 由区分管 领导牵 头 , 研 了“ I + X ” 两新 社 区布点规 划 和建设 规划 的编 制 , 初 步形 成 了“ 2 8 + 1 8 ” 的 究制定农 民建房的政策思路 ,通过赴海盐学习农民建房经验和到基层 城 乡居 民点格 局 , 并 出台 了相 关的配套 政策 。 到 日前 为止 , 已启动 2 1 个 调研 , 并 以新塍 镇为试 点 , 逐步 理清 了农 民建 房思路 。 下一 步 , 主要 是按 新市 镇社 区和 1 0 个城 乡一体 新社 区 ,初步 建成 l O 个 新市镇 社 和 3 照 冈地 制亢 、 , 寸 = 事求 是的原 则 , 坚持集 约节约 、 适度集 聚 的发展方 向 , 根 个城 乡一体新 社 区 , 其中 4 个通 过市级 验收 。 但“ 两新” 工程 因规划 点过 据建设 新 型城 I 订 化 的要求 , 进一 步J 』 』 J 强 和规范 农村 宅基地 管理 , 逐 步破 少、 用 地指标 不足 、 资 金成本过 高等 多方 面因素 只搬迁 了少数农 户 解 当前 农 民建房难 问题 。同时 , 力争 利』 f j 3 - 5 年 的f f 1 f 川, 绯 次 个 农H 2 0 1 1 年, 针对“ I + X ” 规 划点建 设用 地空 间不 足 、 农 转 用指 标 紧张 、 无房户、 危房户等的建房问题。 面上分散 的危 旧房改造 难于安排 进点建 房等实 际问题 , 出台 了《 秀洲 区 3 . 1优 化布点规 划 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意见 ( 试行 ) 》 、 《 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细则 全区农民建房规划点分为新市镇社 区、 新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点 ( 试行 ) 》 等政策文件, 主要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外危 旧房的翻修问题 , 但 三类 。具 体设置 要求如 下 : 在实 际操作 过程 中 , 部 分镇 突破 了 该规 定 , 大多 翻修没 有按 照原 地 、 原 新市 镇社 区是位 于城镇 规 划区 内 , 主要 依托 已建 成 或在 建 的新 市 面积 、 原高度进行。因此 , 2 0 1 3 年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危 镇 社 区进 行设置 。 旧房改造管理的抄告单》 , 明确了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由各镇上报区住 新农村 社 区是位 于城 镇规划 区外 , 在选 址上 结合 已建 或在 建 的原 建局 汇总复查 , 政府 审议 , 统筹确 定农村 危 旧房 改造年 度总量 目标 和 城乡一 体新 社 区 、 原撤 乡并镇 后 的小 集镇 、 已经 完成 下征 的土 地 、 以及 当次各镇 户数 指标 ,严格 控制 原地翻 建的规模 ,促进农 民向规划点 集 线型 工程拆 迁形成 的安置点 等进行设 置 。新 农村社 区可 以根据土 地下 农 民搬迁愿 意等 因素 , 结合 原有规 划 , 适 当增 加 布点数 量 , 并调 整完 聚。然而在 操作 中 , 农 户都要 求原地 翻建并 突破 面积 和高度 的规定 , 要 征 、 求 进集 聚点的几乎 没有 , 因此 一户也 没有批 过。2 0 1 2 年、 2 0 1 3 年, 通 过 善位 置和用 地规模 。 美 丽 乡村点 是位 于城镇 规划 区外 , 根 据实 际情 况可 以设 置适 宜数 对2 0 0 9年 、 2 0 1 0年立项 的 1 7 个农 村土地 整治 项 目的推进 ,搬迁集 聚 农户 4 0 0 0 多户 。 量 的美丽 乡村点 , 也 可 以不设 置美 丽乡村点 , 全 部进新 市镇 社 区和新农 2 0 1 3 年开 始 , 为解决 农 民建房需 求 压力 和原 先 “ 1 + x ” 规划 实施 难 村社 区。 的问题 , 决 定对原 有“ 1 + x ” 规划 进行优 化完善 。通过 突出 “ 1 ” 、 增加 “ x ” 、 美丽 乡村点 的设 置原则 是 : ( 1 ) 已经列 入或 申报全省农 房改 造建设 完善 “ N ' ' 、 保 留“ M ” 的方式 , 初步形成 了“ 2 8 + 1 8 + l 3 + 6 ” 规划 布局 。 示 范村 的 9 个 自然村 落 ; ( 2 ) 已经 列入 “ 美 丽 乡村 ” 创 建 的精 品 、 特 色村 2实际存 在问题 中的 1 0 个 自然村落; ( 3 ) 已经特色村落调查确定的4 1 个江南水 乡文化 2 . 1规 划难 以实 施 特 色村落 ; ( 4 ) 相 对集 中成点连 片 , 原则 上集 聚规模 达到 5 0 户 以上 的 自 2 0 0 9 年, 我 区编 制 的“ 1 + x ” 布点 规划 形 成 了“ 2 8 + 1 8 ” 的格 局 , 2 0 1 3 然村落 ; ( 5 ) 户 均宅基 地较小 , 占地面积 在 0 . 8 亩 以下 的 自然 村落 ; ( 6 ) 位 年 初步 调整 为“ 2 8 + 1 8 + 1 3 + 6 ” 共6 5 个规 划点 , 相对 于全 区 1 8 6 8 个农 村 于基本农 田保护区内, 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自然村落; ( 7 ) 其他符合要 居 民 而言 过于集 聚 、 安置点 数量偏少 。 目前亦 工亦农 家庭 还 比较 多 , 求情形 的 。 从 事家庭 丁业 的 还 比较 多 , 我 区原先 “ 2 8 + 1 8 ” 城 乡居 民 的布 局方 式 , 位 于布点规 划 以外 的现有农 村 自然村落 , 属 于撤并 控制 区 , 结合农 过 于强调集 聚 , 使农 户离原来 的生产 生活地较 远 。我 区联排 、 多层 的安 村土 地整治 等方式 , 引导农村 居 民有 序进入规 划点建 房 。 置模 式 , 与农 户 当前 的思想接 受程度 还有差距 , 大多数农 户还 是喜 欢原 3 . 2强化 用地保 障 地 和独栋 的安置模 式并可 以附带 生产用房 ,导致集 聚 困难 和农户 不愿 3 . 2 . 1落实“ 四个一批” , 破解规划空间。一是简化报批手续解决一 搬 迁 。同时 , 规 划点安 置 区大部分位 于城镇规 划 区域 , 部分被 征地农 民 批 , 符合农民建房规划的, 允许 4 0 0 平方米以下零星的农 民建房项 目, 不 愿意被 征迁或要 价不切 实际 , 从 而使安 置地 块长 时间无法 征掉 , 导致 暂借区级预留规划指标, 在建设用地报批时附清单实行台账管理 , 在年 原先 的“ I + X ” 布点规 划落地 难。 底 统一更 新入 库。 二 是各镇置 换解决 一批 , 对 建房地块 位于有条 件 建设 2 . 2土地难 以保 障 区的, 原则通过与本镇范围内允许建设区等面积置换来解决。 三是区级 土地 空间结 构不合 理 , 我 区二轮 土地规 划 中 , 5 个镇 2 1 0 0 0 亩空 间 预 留规划指标暂借一批 , 对建房地块位于限制建设区的, 允许暂借区级 指标 中 只安 排 了 1 0 %( 2 l 0 0 亩) 的指 标用 于农房 建设 。 而2 0 0 8 年 以来 , 规划预留指标进行安排。 四是规划修改保障一批 ,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 我 区开展 “ 两新 ” 工程建设 , 已 占用 了空间指 标 3 7 0 0 亩, 已严 重倒挂 。 原 划中期评估修改, 在各镇范围自求平衡的前提下, 优先调整安排 5 年内 先空间指标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规划的集聚点规模不能满足农民集 农 民建房所需 规划空 间 。 聚需求。 同时 , 计划指标缺少, 我区近年来每年计划指标只有 1 0 0 0亩左 3 �
Get清风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新社区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新社区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文件秀洲政发〔2021〕32号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新社区建设的实施细那么〔试行〕为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新市镇转型开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开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两分两换〞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意见?〔秀洲委〔2021〕19号〕精神,现就推进全区农房改造集聚加快新社区建设制定如下实施细那么。
一、规划建设要求〔一〕优化规划。
按照“1+X〞布局规划要求,以镇为主体,可打破行政村界限,重点引导农村人口和农民居住向各个新市镇镇区集聚,镇区要容纳镇域50%以上的人口,剩下的农户再集聚到配套的“X〞布点新社区。
〔二〕编制详规。
根据“1+X〞新社区布点规划,由镇、街道和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负责编制建设规划。
城市新社区住房以多层公寓为主,包括道路、场地户均占地面积控制在0.3亩以内;城镇新社区住房以公寓和联排为主,限制独立式住宅,包括道路、场地户均占地面积控制在0.4亩以内;城乡一体新社区住房以联排为主,视情况搭配适当比例的单体独栋式农房,包括道路、场地等户均占地面积控制在0.5亩以内。
〔三〕启动建设。
城市新社区和城镇新社区首期建设户数不少于300户,城乡一体新社区首期建设户数不少于50户,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建设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根底设施,同步建设社区配套设施。
〔四〕标准操作。
各类新社区住房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
城市新社区的建设主体为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城镇新社区的建设主体为各镇人民政府〔成立新市镇建设开发公司〕;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建设主体,一村一社区规划的原那么上为村经济合作社〔村民委员会〕,多村一社区规划的,由镇政府和涉及村联合组建建设主体。
各建设主体负责新社区土地征用及建设用地复垦、根底设施、物业用房、公寓房等建设。
关于嘉兴市实施“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的思考

关于嘉兴市实施“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的思考作者:倪竹君官新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32期[摘要]自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对统筹城乡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同时在市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出要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依托“多规合一”更高层次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确保我市村庄建设能够稳步向前,实现美丽乡村升级发展目标。
本文通过梳理“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实施前后我市农村建设的变化情况,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为村庄建设规划有效落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四百一千” 城乡统筹农房集聚中图分类号:TS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39-041、导言“四百一千”农村村庄布点规划,是指在嘉兴全市域内规划布局400多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和1000多个传统自然村落。
该战略实施后,通过几年的持续推进,一部分村庄依靠政策渗透,镇村协调发展,在村庄建设和农房集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部分村庄则在新形势下裹足不前,限于传统保守思想和现实政策落实的短板,以及部分村干部的畏难情绪等等,导致新市镇、新社区启动数量及开发力度不足,村民对农房集聚意愿不高,农居点外建房现象严重,如不及时管控,将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带来极大阻碍。
2、“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及实施概况2.1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前实施概况(2009-2014)自2008年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来,各县(市、区)对村庄布局规划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下达农房集聚年度计划。
自2009年至2014年,全市共改造集聚农户162332户,其中各县市区的的农房集聚改造建设情况如表2-1:综上,截止至2014年底,以2009年村镇年报村庄户籍户数为基数进行分析,各县市区的农房集聚完成度如表2-2:2.2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主要内容(2014)2014年底,各县(市、区)新一轮的村庄布点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并通过了市级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技术论证。
撤乡并镇后原集镇改造建设实践与探索

摘要:为加强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原有“撤乡并镇”中被撤并的乡镇政府的集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集镇社区品位,笔者针对集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秀洲区11个集镇社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通过近三年来集镇社区提升工程中的实践探索,针对性地提出对集镇社区进行提升的策略与措施。
一、前言集镇社区是指前一轮“撤乡并镇”中被撤并的乡镇政府所在地,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基础,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介于中心镇和农村之间的区域。
实施集镇社区提升工程,增强集镇社区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集镇社区品位,发挥集镇社区的扩散和极化效应,对逐步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集镇社区、农村延伸,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秀洲区在充分利用集镇社区原有基础和资源上,加大提升力度,切实改善集镇社区生产、生活环境,发挥集镇社区在推进城乡融合中的节点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秀洲”。
作为区政府一号实事工程,自2007年以来秀洲区对全区11个集镇社区开展了以整治环境和完善设施为主的集镇提升工程。
通过近三年全区各级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秀洲区集镇社区建设的意义(一)集镇社区建设是秀洲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集镇社区处于“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周边村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区域城乡体系的主要节点,承受小城镇发展活力的辐射,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促进农村社会奔小康的重要阵地。
(二)集镇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集镇社区建设是推进秀洲区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集镇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嘉兴市秀洲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及依据 (2)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范围 (2)三、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区位条件分析 .. (3)一、区位分析 (3)二、空间战略地位 (4)三、人文背景 (4)第三章现状概况及SWOT分析 (4)一、现状概况 (4)二、项目发展SWOT分析 (5)第四章规划定位及规划目标 (6)一、规划定位 (6)二、规划目标 (6)三、规划理念 (7)四、建设规模 (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规划 (8)一、用地结构 (8)二、用地布局 (9)第六章绿地及水系规划 (10)一、绿地系统规划 (10)二、水系规划 (11)第七章交通系统规划 (12)一、与上层次规划衔接 (12)二、规划思路 (12)三、规划原则 (12)四、设计策略 (13)五、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13)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引 (15)一、设计目标 (15)二、公共开放空间 (15)三、空间廊道 (15)四、空间界面——城市公共文化轴 (16)五、滨水界面——蓝色体系 (16)六、节点与地标 (16)七、建筑设计及天际轮廓线 (17)八、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立面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土地利用及综合控制 (18)一、地块划分及编号 (18)二、控制指标体系 (18)三、土地兼容性 (18)四、开发强度控制 (18)五、建设高度控制 (18)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9)一、给水工程规划 (19)二、排水工程规划 (19)三、电力工程规划 (20)四、电信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22)五、燃气工程规划 (21)六、热力工程规划 (21)七、管线综合规划 (22)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22)一、环境保护规划 (22)二、环卫设施规划目标 (22)第十二章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23)一、防洪排涝规划 (23)二、消防规划 (23)三、人民防空工程规划 (23)四、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23)五、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4)第十三章工业区拆迁安置规划 (25)一、拆迁安置近期改造计划 (25)二、远期搬迁计划 (25)第十四章城市开发策略与开发时序 (26)一、开发原则 (26)二、实施策略 (26)三、土地开发策略 (26)四、开发时序 (27)五、初步建设资金计算 (27)第十五章城市“五线”控制 (27)一、红线 (27)二、蓝线 (28)三、绿线 (29)四、黄线 (30)五、紫线 (30)附表一用地汇总表 (34)附表二规划用地一览表 (34)第一章规划背景及依据一、规划背景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20°32'~120°49',北纬30°35'~30°58'之间,北与江苏省吴江市相邻,西连桐乡市,南接海宁市、海盐县,东与嘉善县、嘉兴市区和南湖区毗邻,属长江三角洲沪、杭、苏“金三角”地带的中心。
秀水泱泱 梦里田园 何志强夏文才等一嘉兴市秀洲区探索全域土地综

秀水泱泱梦里田园何志强夏文才等一嘉兴市秀洲区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纪实作者:何志强夏文才杨丽华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8年第10期前不久,来到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笔者还以为步入了一个美丽的江南园林,竹林、绿树、花草、流水,典型的江南景致;小桥、曲径、亭阁、走廊,人造景观点缀其中,处处透出江南水乡的韵致。
难怪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梦里水乡潘家浜村。
美丽乡村,秀洲的一张“金名片”潘家浜村是传统的粮油加工基地。
全村总人口2045 人,分13 个村民小组、513 户,主要经济作物是果树,每亩收入在7000-8000 元左右。
“梦里水乡”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之一,除了旖旎的田园风光,还拥有可资发展旅游业的宋代古井、唐代梓树、唐雪宿庙等古迹。
自去年以来,秀洲区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与目前正在区里开展的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耕地质量有所提高,农民收入得以增加。
一个居住在潘家浜村的老婆婆告诉笔者,随着“梦里水乡”知名度的提高,村民陆续搞起了民宿经营,今年春节以来,外来客增多,她家的客房接待了好几拨客人,每天每套客房可以有120 元的收入。
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
多年来,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全省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秀洲,“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
浙江全省范围内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于去年启动,今年全面铺开,其背景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浙江省认为,国土资源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空间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涉及相应国土资源的优化整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则是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抓手。
秀洲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涉及王江泾镇、王店镇、新塍镇三镇16 个村,项目区面积约11.8 万多亩,其工作重心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的空间置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由于受土地、资金、政策、规划等的限制,群众要求建房的呼声很高,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
虽然,秀洲区通过“两新”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土地整治等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农户建房问题,但是农民建房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破解。
标签:村庄布点;规划;优化
1 我区农民建房基本情况
2005年开始,农民建房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建房从不需要使用土地指标,变成需要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我区开始停批农民建房。
2006年,我区制定了《秀洲区新农村规划编制导则》,明确居民点的布局原则上按规划建设区、整理过渡区和撤并控制区来进行规划,全区规划编制101个新农村,将原有的1868个居民点缩减为556个居民点。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两新”工程的要求下,我区开展了“1+X”两新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了“28+18”的城乡居民点格局,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到目前为止,已启动21个新市镇社区和10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初步建成10个新市镇社区和3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其中4个通过市级验收。
但“两新”工程因规划点过少、用地指标不足、资金成本过高等多方面因素只搬迁了少数农户。
2011年,针对“1+X”规划点建设用地空间不足、农转用指标紧张、面上分散的危旧房改造难于安排进点建房等实际问题,出台了《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意见(试行)》、《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主要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外危旧房的翻修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镇突破了该规定,大多翻修没有按照原地、原面积、原高度进行。
因此,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管理的抄告单》,明确了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由各镇上报区住建局汇总复查,区政府审议,统筹确定农村危旧房改造年度总量目标和当次各镇户数指标,严格控制原地翻建的规模,促进农民向规划点集聚。
然而在操作中,农户都要求原地翻建并突破面积和高度的规定,要求进集聚点的几乎没有,因此一户也没有批过。
2012年、2013年,通过对2009年、2010年立项的17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推进,搬迁集聚农户4000多户。
2013年开始,为解决农民建房需求压力和原先“1+X”规划实施难的問题,决定对原有“1+X”规划进行优化完善。
通过突出“1”、增加“X”、完善“N”、保留“M”的方式,初步形成了“28+18+13+6”规划布局。
2 实际存在问题
2.1 规划难以实施
2009年,我区编制的“1+X”布点规划形成了“28+18”的格局,2013年初步调
整为“28+18+13+6”共65个规划点,相对于全区1868个农村居民点而言过于集聚、安置点数量偏少。
目前亦工亦农家庭还比较多,从事家庭工业的还比较多,我区原先“28+18”城乡居民点的布局方式,过于强调集聚,使农户离原来的生产生活地较远。
我区联排、多层的安置模式,与农户当前的思想接受程度还有差距,大多数农户还是喜欢原地和独栋的安置模式并可以附带生产用房,导致集聚困难和农户不愿搬迁。
同时,规划点安置区大部分位于城镇规划区域,部分被征地农民不愿意被征迁或要价不切实际,从而使安置地块长时间无法征掉,导致原先的“1+X”布点规划落地难。
2.2 土地难以保障
土地空间结构不合理,我区二轮土地规划中,5个镇21000亩空间指标中只安排了10%(2100亩)的指标用于农房建设,而2008年以来,我区开展“两新”工程建设,已占用了空间指标3700亩,已严重倒挂。
原先空间指标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规划的集聚点规模不能满足农民集聚需求。
同时,计划指标缺少,我区近年来每年计划指标只有1000亩左右,主要还是用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用有限的计划指标来安排农民建房并不现实。
2.3 资金难以平衡
征地成本高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以目前区片综合价和参加养老保险的安置方式,每征用1亩土地的价格在20万元左右。
在安置区建设过程中,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平均每户就要达到7-10万元,而一般性对于进入安置小区的农户往往在基础设施费上面收取的费用在2-5万元。
同时,我区农村户均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小只有1亩左右,而北片王江泾、油车港户均宅基地占地只有0.7亩左右,导致节余一亩土地的成本在50万元以上,北部王江泾、油车港的费用更高,有些达到了每亩80万元以上,节余的指标必须拍卖至每亩100万元以上才能实现资金平衡。
3 解决措施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由区分管领导牵头,研究制定农民建房的政策思路,通过赴海盐学习农民建房经验和到基层调研,并以新塍镇为试点,逐步理清了农民建房思路。
下一步,主要是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集约节约、适度集聚的发展方向,根据建设新型城市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逐步破解当前农民建房难问题。
同时,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解决全区农村无房户、危房户等的建房问题。
3.1 优化布点规划
全区农民建房规划点分为新市镇社区、新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点三类。
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新市镇社区是位于城镇规划区内,主要依托已建成或在建的新市镇社区进行
设置。
新农村社区是位于城镇规划区外,在选址上结合已建或在建的原城乡一体新社区、原撤乡并镇后的小集镇、已经完成下征的土地、以及线型工程拆迁形成的安置点等进行设置。
新农村社区可以根据土地下征、农民搬迁愿意等因素,结合原有规划,适当增加布点数量,并调整完善位置和用地规模。
美丽乡村点是位于城镇规划区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适宜数量的美丽乡村点,也可以不设置美丽乡村点,全部进新市镇社区和新农村社区。
美丽乡村点的设置原则是:(1)已经列入或申报全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的9个自然村落;(2)已经列入“美丽乡村”创建的精品、特色村中的10个自然村落;(3)已经特色村落调查确定的41个江南水乡文化特色村落;(4)相对集中成点连片,原则上集聚规模达到50户以上的自然村落;(5)户均宅基地较小,占地面积在0.8亩以下的自然村落;(6)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自然村落;(7)其他符合要求情形的。
位于布点规划以外的现有农村自然村落,属于撤并控制区,结合农村土地整治等方式,引导农村居民有序进入规划点建房。
3.2 强化用地保障
3.2.1 落实“四个一批”,破解规划空间。
一是简化报批手续解决一批,符合农民建房规划的,允许400平方米以下零星的农民建房项目,暂借区级预留规划指标,在建设用地报批时附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在年底统一更新入库。
二是各镇置换解决一批,对建房地块位于有条件建设区的,原则通过与本镇范围内允许建设区等面积置换来解决。
三是区级预留规划指标暂借一批,对建房地块位于限制建设区的,允许暂借区级规划预留指标进行安排。
四是规划修改保障一批,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修改,在各镇范围自求平衡的前提下,优先调整安排5年内农民建房所需规划空间。
3.2.2 统筹“三项指标”,落实用地指标。
一是省、市每年的农民建房单列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列入年度镇“无房户、危房户”用地。
二是存量用地指标,将优先用于农民建房用地。
三是增减挂钩指标,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增减挂钩指标将优先安排异地搬迁农民建房。
3.3 强化过程管理
下一步,在实施中,还将严格控制建房的面积,高度等,简化报手续,落实“四到场”制度等,确保农民建房有序实施。
同时,加强未批先建行为的打击,强化“两网化”监管,开展“一户多宅”专项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