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肝经的方法及具体穴位图

压肝经的方法及具体穴位图
压肝经的方法及具体穴位图

压肝经的方法及具体穴位图

中医真的挺神奇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没有中医基础的人,还真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我从网络上找到一点基础东西,大家一起开始学习吧!

压肝经:

刚开始可以只压肝经的大腿部分,在床沿上,一条腿在地下,另一条腿在床上,曲腿,让大腿内侧面朝上,

大腿中间部分就是肝经了,从大腿根部开始(也就是腹股沟的地方),然后沿着肝经一点一点地压过去(在

大腿内侧面的中间,也可以敲),很痛的,尤其是左腿。开始可以轻一点,反复压,遇到痛点就停留稍久,

其实有痛的地方一定是有脂肪块的地方,有脂肪块的地方一定是对应有病灶的地方,所以压那些地方就是

把对应点病灶的积水清除出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人体能力上升,开始只是能摆平,以后能力更

强时才能消灭。所以不要心急。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血上升就是生存的最大保证。其他症状都会改变

或消失的。

压肝经只需要每周两次,因为人体自己是会把废液排出去的,只是工作量大了有点来不及,不信试试看。

每天压没有什么水可以压出来的。其他的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了,其实可以每条阴经也就是脏的经络都

压压看,痛的经络都慢慢地压到他不痛,不痛的就让他去。这是一种既实在又方便又正确的方法,因为

人体是的指导老师,是跟着他的指引走。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穴,末穴期门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 大敦穴 LR1 Dà dū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2) 行间穴 LR2 Xíng jiān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荥穴。

(3) 太冲穴 LR3 Tài chōng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敦穴治七疝;泻太冲穴、补太溪穴、复溜穴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穴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穴、鸠尾穴、心俞穴、肝俞穴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4)中封穴 LR 4 Zhōng fēng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

[主治]疝气,****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内庭穴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穴、阴廉穴治阴缩入腹、****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经穴。

(5) 蠡沟穴 LR5 Lì gōu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配伍]配百虫窝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穴、地机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络穴。

(6) 中都穴 LR6 Zhōng d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配伍]配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配脾俞穴、阴陵泉穴治白带症;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郄穴。

(7) 膝关穴 LR7 Xī guā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解剖]在胫骨内侧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部有胫后动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足三里穴、血海穴、阴市穴、阳陵泉穴、髀关穴、伏兔穴、丰隆穴治中风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配委中穴、足三里穴治两膝红肿疼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8) 曲泉穴 LR8 Qū quán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治胆道疾患;配肝俞穴、肾俞穴、章门穴、商丘穴、太冲穴治肝炎;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肝经合穴。

(9) 阴包穴 LR9 Yīn bāo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解剖]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配伍]配交信穴治月经不调;配关元穴、肾俞穴治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0) 足五里 LR10 Zú wǔ li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内收短肌;有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闭孔神经浅支和深支。

[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疬。

[配伍]配三阳络、天井穴、历兑穴、三间穴治嗜卧欲动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1)阴廉穴 LR 11 Yīn lián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配伍]配曲骨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配肾俞穴、大赫穴、命门穴、太溪穴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穴、次髎穴、膀胱俞穴治膀胱炎、膀胱结石。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2) 急脉穴 LR 12 Jí mài

[定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解剖]有阴部外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耻骨支,外方有股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深层为闭孔神经的分支。

[主治]疝气,阴挺,****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阴挺、****痛、阳痿;配阴包穴、箕门穴、曲泉穴、足五里穴治下肢痿瘫、小儿麻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3)章门穴 LR13 Zhāng mén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14)期门穴 LR14 Qī mén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募穴。

肝脏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解毒和储藏养份的作用,并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脏器之一。然而,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肝和肾一样,担负着维持人的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肝属木,可称之为人体的将军。将军率领着抵御外敌的军队,肩负排除体内、体外不断拢击的毒素的任务,是一个专司解毒的脏器。肝经发生异常时,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煞费苦色不佳、喉干、恶心等。下痢。阴部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始,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经过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然后再由此地经过第九肘骨的前端,通过肝、胆等内脏。肝经由此继续往上行,并在眼下分为左右两条,一条直通头上的肾脉,一条绕往唇部终止。肝经在第九肋骨处虽然有一个分叉,但是和十二经脉的起始肺经相衔接。因此,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形成生命永远的循环通道。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二、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者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者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患者拇指面上直推,约推100~300次(见右图)。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患者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患者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三、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穴”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2、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内关”位于手脖内侧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的中央。“外关”位于“内关”的反面)。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3、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 穴位是“大椎”。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连续做10次。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 4、治疗更年期障碍的穴位及指压法 (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气,用大拇指以稍微会感觉到痛的力量持续按压“血海”6秒钟,反复做10次。 每天坚持不断的做,定会减轻更年期症状。 5、治疗喉咙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压法 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指压“迎香”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愈鼻病。“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汇总

经络与调病 一、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 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功能: 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 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 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

的功能系统。

住血脉 主神志 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在窍为舌 其华在面 与小肠相表里 '主气、司呼吸 主通调水道 朝百 脉,主治节 在志 为忧 肺 在液为涕 在窍为鼻 外合皮毛 与大肠相表里。 主水液代谢、主纳气 主骨生髓通于脑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与膀胱相表里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在五行属火;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易被邪侵; 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主运化、主统血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脾*在 体合四肢、主肌肉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与胃相表里。 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 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主疏泄、主藏血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 <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与胆相表里。 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喜条达而恶抑郁; 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生殖 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本,元气之根; 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重要穴位图及其作用

特效穴位: 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

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 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 16.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17.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18.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19.天柱: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针刺天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正面

针灸穴位图一

背面 侧面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 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

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 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 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 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转载于2010年03月22日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 ■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 ■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 ■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 ■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 ■19、摩腹养生补泻■20、按压合谷助排便 ■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35、保健八段锦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 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 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经络与调病 一、什么就是经络 经络就是人体运行气血得通路.就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得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得传递系统、 它就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得物质基础,亦就是用气功为她人调病得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得组成: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三、经络得功能: 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得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得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得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得协调与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 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就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她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得.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得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与器官,构成一个相

对独立得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 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 主血脉 心 ?????? ???????与大肠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 主气、司呼吸 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 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 肝 ???????????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 主水液代谢、主纳气 肾

人体穴位图大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一)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

人类身体穴位图解大全(总)

[转]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导读]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清图解女性人体穴位的详细位置,以及常用穴位在身体方面和皮肤方面的作用与功效。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 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 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 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

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 02、中极穴 03、关元穴 04、石门穴 05、气海穴 06、阴交穴 07、神阙穴 08、水分穴 09、下脘穴 10、建里穴 11、中脘穴 12、上脘穴13、巨阙穴 14、鸠尾穴 15、中庭穴 16、膻中穴 17、玉堂穴 18、紫宫穴 19、华盖穴 20、璇玑穴 21、天突穴 22、廉泉穴 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 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 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 身体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胸膜炎、乳腺炎;皮肤方面:面色灰白、晦暗无华、口唇苍白、眉眼之间暗青。 3、乳中穴、乳根穴主治 身体方面:产妇乳汁不足,乳腺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4、不容穴、承满穴、梁六穴、关门穴、太乙穴主治 身体方面: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肝炎肠炎;皮肤方面:颜面浮肿,面色萎黄、色素沉着、嘴周痤疮、鼻梁晦暗无光泽、眼角外侧色斑。 5、滑肉门、天枢穴主治

已知最全面的人体穴位图及对治病症

已知最全面的人体穴位图及对治病症(彩图)

特效穴位:

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 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足阳明胃经主治疾病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上巨虚: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虚:上巨虚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虚)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太好了

[转]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太好了【鸡鸣晨】转{高人}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

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中医人体穴位讲解

中医人体穴位讲解 一、头部正面及背面所有穴位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因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下面就针对一些典型的穴位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头维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处。 主治疾病: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2、发际穴:发际穴位于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也就是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 主治疾病:指压发际点可以除去睡意,即时见效,非常灵验。 3、阳白穴: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2厘米处穴。 主治疾病: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4、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按压有酸胀感。 5、攒竹穴:位于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6、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7、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主治疾病: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 8、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 主治病症: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9、迎香穴:位于鼻翼外旁约1厘米处,鼻唇沟内。 主治疾病: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鼻子不闻香臭,按压此穴有通气感。 10、耳门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 主治疾病: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11、翳风穴:位于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指压翳风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 12、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主治病症:指压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 13、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 主治病症:指压人迎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 14、瞳子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1厘米处。 主治病症: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15、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人体穴位图高清人体穴位图大全

人体穴位图高清人体穴位图大全 肺经穴位More>少商穴【读音】 Shào shāng 【少商穴名释义】 少商。少,与大相对,小也,阴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虚少且属阴。商,古指漏刻,计时之器,滴水漏下之计时漏刻也。该穴... 2014-07-28 阅读 3,149 次井穴少商肺经鱼际穴 【读音】 yú jì 【鱼际穴名释义】 鱼,鱼腹;际,边际。掌中... 2014-07-28 阅读 2,341 次经渠穴 【读音】 jīng qú

【经渠穴名释义】 ”经“为经过、路径的... 2014-07-28 阅读 1,923 次太渊穴 【读音】 tài yuān 【太渊穴名释义】 太,为大到了极致的... 2014-07-27 阅读 3,127 次肾经穴位More>涌泉穴【读音】 yǒng quán 【涌泉穴名释义】 涌,涌出;泉,水泉。肾属水,经气初出如泉水涌出于下。【涌泉穴位位置图】 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图... 2014-08-09 阅读 2,058 次井穴涌泉肾经然谷穴

【读音】 rán gǔ 【然谷穴名释义】 然,舟骨粗隆;谷,凹陷处... 2014-08-09 阅读 10,724 次太溪穴 【读音】 tài xī 【太溪穴名释义】 太,大;溪,沟溪。气血所... 2014-08-08 阅读 7,711 次大钟穴 【读音】 dà zhōng 【大钟穴名释义】 大,大小之大;钟,汇聚... 2014-08-07

阅读 1,345 次心经穴位More>极泉穴【读音】 jí quán 【极泉穴名释义】 极,高大;泉,水泉。穴在腋窝处,位置最高,局部凹陷如泉。【极泉穴位位置图】 在腋区,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图③)... 2014-08-15 阅读 1,304 次心经极泉少海穴 【读音】 shào hǎi 【少海穴名释义】 少,手少阴经;... 2014-08-15 阅读 1,534 次通里穴 【读音】 tōng lǐ 【通里穴名释义】 通,通路;里,表里。本...

人体穴位大全

人体穴道,有空自己就捏捏吧

特效穴位: 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 ,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 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 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 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 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 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 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 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 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 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 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 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 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 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 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 ,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 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 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 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 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