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萤火虫

萤火虫之墓
• 象征着浪漫美丽的萤火虫,在这部动漫里 充满了悲伤与泪水。 • 再见萤火虫,再见那漫天飞舞的美丽,哥哥和他 的妹妹在温馨的萤光里安睡在这萤火虫的坟茔中, 永远微笑的、幸福的安睡着。没有母亲面目全非 的尸体,没有父亲永沉大海的死讯,没有被夷为 平地的家园,也没有指桑骂槐的亲戚的白眼,再 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的 安静——这用生命换回的安静。
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
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 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1、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幼虫一般需要6次蜕变后才进入蛹阶段。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 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 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萤光素(Firefly luciferin)), 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 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 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 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 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 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谢
谢
观
赏
2、在草丛常发现尾部两点发光的是陆生的山窗萤幼虫和双色垂须萤幼虫。 4、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具有特殊的意义
种群分类:
水生萤火虫 如:黄缘萤,条背萤,雷氏黄萤等
陆生萤火虫 如:山窗萤,窗胸萤等 半水生萤火虫 如:鹿野氏红翅萤
萤火虫赏析

萤火虫赏析
萤火虫是一种美丽的昆虫,通常生活在水边、草丛和树洞等潮湿的地方。
它们有一个独特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萤火虫的卵呈椭圆形,孵化后变成萤火虫的幼虫,幼虫阶段的生活需要寻找合适的树木或草丛作为栖息地。
当幼虫成熟后,会破土而出,找到适宜的栖息地,开始化蛹羽化。
最后,萤火虫成虫会在夜晚发出美丽的发光现象,吸引异性,交配并产卵。
萤火虫的发光现象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现象,称为发光色素发光。
这种色素是由萤火虫的外壳细胞分泌出来的。
萤火虫的发光现象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除了美丽的外观,萤火虫还有一些重要的生态意义,因为它们的猎食对象主要是蚊子、苍蝇和其他小型昆虫,因此它们对于控制这些害虫的数量有一定的帮助。
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

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萤火虫是一种常见且神秘的昆虫,以其夜晚发出的独特的闪光现象而闻名。
这篇文章将对萤火虫的生物特征、生命周期、闪光机理以及其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一、生物特征1. 外观特征:萤火虫属于硬翅目昆虫,一般体形小巧,长约1-2厘米。
其身体呈椭圆形,有柔软的短毛覆盖,通常呈黑褐色或黄褐色。
萤火虫的头部特征鲜明,有突出的复眼和长长的触角。
2. 翅膀特征:萤火虫具有两对膜质翅膀,呈透明状,且前后翅片不相连。
翅膀上分布着黑色或深褐色的斑点,这些斑点是萤火虫夜间闪光的主要器官之一。
二、生命周期1. 卵期: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卵期一般持续2-4周,萤火虫的卵一般会被母虫产在植物叶片的表面上。
卵通常呈圆形,外表白色。
2. 幼虫期:幼虫期是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持续时间为1-2年。
幼虫期内,萤火虫通过捕食其他昆虫和蜘蛛来获取营养,同时也利用化学物质合成闪光素,以备将来化蛹。
3. 蛹期:幼虫发育成熟后,会进入蛹期。
在这一阶段,萤火虫将在土壤中或其他隐蔽的地方准备蛹室。
在蛹期中,萤火虫的幼虫体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形成昆虫的基本结构。
4. 成虫期:蛹期结束后,幼虫会羽化成为成虫。
成虫的寿命通常较短,只有几周至几个月不等,其目的是繁殖后代。
成虫期内,萤火虫会通过闪光的方式进行求偶,以吸引异性。
三、闪光机理1. 闪光器官:萤火虫的闪光是由其特殊的器官——光器产生的。
萤火虫的腹部内,具有一种叫做光器的组织,其主要由氧化酶、昆虫酶等成分组成。
2. 发光原理:萤火虫的闪光原理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
当萤火虫处于休息状态时,其体内的氧化酶会催化空气中的氧气与体内的活化物质反应,产生能量释放。
同时,萤火虫的光器组织会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可见的光。
3. 闪光节律:萤火虫的闪光存在着一定的节律。
闪光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种类及其环境因素。
有些萤火虫的闪光呈间歇性,如亚洲地区的同步闪光现象,而有些则呈连续性闪光。
萤火虫简介

萤火虫简介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
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
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
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
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
头狭小。
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
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
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
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世界上已知萤火虫有20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约54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
1、生活史萤火虫属于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一蛹成虫4个阶段,水生萤火虫通常4个月便可以完成1个世代,1年有2个世代。
而陆生萤火虫则1年才能完成1个世代,幼虫从卵孵化到蛹要经过6次蜕皮,蛹历期因种类而不同,最长的可达40多d。
成虫野外寿命一般为3-7d,但也有长达20-30d者。
2、生活习性栖息环境: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
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
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
3、活动时间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
萤火虫说明文精选5篇

萤火虫说明文精选5篇萤火虫是一种昆虫,种类繁多,通常在夜间活动。
萤火虫有独特的生命历程,也是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五篇精选的萤火虫说明文,介绍萤火虫的生态特点、文化意义和生命历程。
第一篇:萤火虫的生态特点萤火虫被称为生物荧光的代表,可以发出独特的绿色或黄色光芒。
通常萤火虫生活在草地、林地或水边等环境中,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而幼虫则在土壤中生活。
萤火虫幼虫主要以蜗牛、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成虫则以花粉、蜜等为食。
萤火虫是非常敏感的生物,对环境污染、光污染等都极为不耐。
因此,保护萤火虫的生态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萤火虫的文化意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萤火虫都是文化和民间传统的重要元素。
日本有祭祀萤火虫的习俗,中国南方地区则有“赶萤火”等传统活动。
在美国和欧洲,萤火虫也是重要的节庆元素之一。
萤火虫被视为节日浪漫主题的象征,也因其闪烁的魔力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的关注,成为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元素。
第三篇:萤火虫的生命历程萤火虫一般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萤火虫卵呈半透明状,孵化后出现幼虫,幼虫被称为萤虫,身体软绵,神经系统和心脏发达,主要活动在土壤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幼虫阶段一般持续一年左右,然后脱皮进入蛹期,蛹期持续10-15天,最后进入成虫阶段。
成虫是萤火虫的短暂期,通常只能活上一两个月,但每年都会再度出现。
第四篇:萤火虫的复杂交配行为萤火虫成虫有着复杂的交配行为,其中公虫的角色往往是吸引雌虫。
萤火虫发出的光芒是公虫身体内的发光器散发的,不同的物种规律不同,有的是公虫发绿光,有的是发黄绿光。
公虫发光的频率和方向都有其规律性,以吸引雌虫。
雌虫一般会对发光信号做出反应,比如对男虫的信仰发出回应闪烁的光信号。
真正的交配工序也很难观察到,因为它们迅速离开光源,促进雄虫和雌虫结合的过程很短暂,并在一小时左右完成。
第五篇:人为威胁的萤火虫萤火虫面临着人为威胁,包括光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宠物等等。
萤火虫

3.萤火虫的应用领域
• 萤火虫的研究不仅包含有昆虫生物学方面 的一般知识,而且在萤火虫的发光机理和功 能及其仿生学研究,萤火虫的生态学和生态 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将有广泛的意义。
3. 1 仿生学的应用
• 萤火虫发光的效率非常高,几乎能将化学能 全部转化为可见光,是现代电光源效率的几 倍到几十倍;萤火虫发出来的光虽亮但几乎 没有辐射热量,也不产生磁场,是一种非常理 想的灯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模拟萤 火虫发光的原理创造出了日光灯(荧光灯) 。 另外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根据萤火虫发光原 理和机制,提出了电子转移反应原理它可以 解释腐蚀现象、光合作用等,并导致了激光 器的开发和利用。
•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 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 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出现的时间大抵和成虫 相仿,但它们却可以整夜活动。
1. 2. 3 食性及捕食行为
• 水栖萤火虫的幼虫吃螺类,贝类和水中的小 动物,而陆栖的萤火虫幼虫则以蜗牛、蛞蝓 为食物,有些种类会捕食蚯蚓和昆虫等小动 物。
3. 3 生态学和生态环境的应用
• 萤火虫的幼虫以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 物为主,是这些农作物害虫的重要天敌。通 过种群的恢复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此害虫的 危害。此外,萤火虫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 种,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 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而水质污染、植 被破坏则会严重制约着萤火虫种群的生存 和繁殖。
2 .萤火虫发光机制
•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 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 一类被称作荧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荧光素 (Firefly luciferin)),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 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 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 态时释放出光子。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 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 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 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 在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 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 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萤火虫》课文原文

《萤火虫》课文原文《萤火虫》是一篇经典的中学语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
以下是关于《萤火虫》课文原文的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介绍课文《萤火虫》是1980年代后期国内中小学高年级的必修课文之一,由著名作家张爱玲所作,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夏淳安及其父母的故事。
文章以萤火虫作为细节和象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亲情、友情、教育等问题的思考,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
第二步:全文原文全文原文如下:“晚饭后,她无聊得很,便到后院里,独自望着墙外。
天色愈暗,她圆睁的眼睛更清楚地窥见墙外那昏黄的光,其中时时有奇异的变化。
也许是因为歇着了,她觉得这一切深无所获,便踱回屋里,由一间房间走进另一间房间,慢慢地把房间里所有的萤光都若隐若现地点燃了,然后坐在屋子中央,看着这些光,又想着莫名其妙的事情,过了好一会儿。
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突然间醒来,发觉房屋已黑上了。
她还是坐在原处,张大了嘴巴,想喊叫一声。
可是她又变得很冷静,说不出话来。
这个想法冷静得像一坨冰,使她只有睁着眼睛,看着灰色的萤光,逐渐逐渐地熄灭,直到屋子整个黑下来了。
夏淳安等了良久,忽然想到:父母早就睡了,可能已经不但因失去了她的踪迹而苦恼,还以为她已经半夜出门去玩得不知去向呢。
她便蹑手蹑脚地从这边的屋正往那边的屋里走去,这是一个在南京城的老式四合院里的两间有亲戚居住着的独立住宅的后面走廊上,只是转过一弯儿,前面就不是房间了,而是一片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因为有暴风雨的缘故,空地上大概还能看见一些零星的萤火虫。
夏淳安在空地上站了一站,想到这是自己可以挣第一笔钱的地方,便微笑着。
直到后来她的父母都死去,房子也不复存在,她还老是在想,这些萤火虫干嘛不赚钱呢。
这是她回忆过去时,最后一次见到了灯会,看到萤火虫,以及看到自己。
”第三步:文章分析首先,文章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通过对小女孩夏淳安的情感描写和细节刻画,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萤火虫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 腐草为萤
萤火虫在夏季多近水草产卵,幼虫 入土化蛹,次年春变成虫。古人误以为 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 崔豹《古今注》:“萤火,腐草为 之。” 《礼记· 月令》篇:“季夏三月,腐 草为萤”。 《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 竹根而化生。” 这就是“腐草为萤”的由来。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萤火虫为什么发光?
目前的研究认为: 萤火虫幼虫的发光是为了抵 御捕食者(警戒); 蛹一般不发光,只有遇到人 为干扰或天敌侵犯才发光,是为 了警戒或御敌; 成虫的发光最主要是用于性 信息交流(吸引异性)。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萤火虫的爱情
萤火虫的发光就是为了爱情,为 了找到心仪的配偶,于是,就有“点 亮为你”的爱情象征文化元素。
成虫被蜘蛛捕食
蛹被真菌感பைடு நூலகம்(曹成全摄)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萤火虫文化
萤火虫因其独特的发光特性,引 得古代文人骚客们诗兴盎然,大发 “微萤不自知是晚,犹抱余光照水 飞”、“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 杨有暮鸦”等感慨,为源远流长的 的萤火虫文化注入了浪漫含蓄的因 子,以致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捉萤 模仿来求证“囊萤夜读”的真伪。
求偶(付新华摄)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交配姿势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萤火虫的飞行
一般情况下,仅是雄性的成虫会 飞舞,雌性成虫的膜翅退化,一般 栖息于草丛中或树叶上。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世界上最大的萤火虫
世界上最大的萤火虫估计应当属 云南扁萤,其老熟幼虫和雌虫足有 成年人的小拇指大。
云南扁萤的卵
云南扁萤的卵块 (以上图片均为曹成全拍摄)
萤火虫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螢火蟲的幼蟲螢火蟲的卵孵化之後,進入幼蟲的階段。
一般來說幼蟲的外表和毛蟲很相似,身體扁扁長長的,會發光。
他們通常以蝸牛、螺貝類或是蚯蚓為主食,成長過程中會經過5-7次的蛻皮,然後化蛹。
陸棲的螢火蟲將卵產於落葉或是枯枝、草叢間,孵化後的幼蟲在潮濕的地面上活動,以小型蝸牛、蛞蝓、蚯蚓為食。
而半水棲的種類則是棲息在水邊的溼地,進入水中捕食。
水棲的螢火蟲會把卵產在水邊潮濕的青苔或水草,甚至是樹枝上;還有部分的種類會將卵產在浮在水面的水草或落葉上。
卵孵化之後幼蟲爬到水中,他們生活在乾淨的河流或是塘沼之中,捕食水中的螺貝類、甲殼類及其他的小昆蟲維生。
水棲螢火蟲幼蟲常有一起進食(合食)的習性,而陸生的螢火蟲幼蟲喜歡獨自享用食物(獨食)﹔不管是水棲還是陸棲、半水棲等不同的種類,螢火蟲在攝食的時候,都是先用唾液麻痺獵物,再分泌消化液把螺肉、蝸牛肉分解變成透明漿狀之後,吸食這些養分。
數隻聚集在一起的半水棲螢火蟲幼蟲。
一隻陸棲螢火蟲幼蟲正在享用蝸牛大餐。
數隻水棲螢蟲幼蟲正在合食一隻螺。
螢火蟲的蛹3完全變態的昆蟲經過幾次蛻皮之後會變成蛹,這個過程則稱為「化蛹」。
在蛹的期間,螢火蟲看起來是完全靜止的,內部則漸漸進行著從幼蟲的形態變化到成蟲的過程。
螢火蟲幼蟲成長到要化蛹的時候,會在棲地附近找鬆軟的岩穴、土縫建造蛹室,在其中化蛹以減少蛹期行動不便所增加的危險性。
蛹期一般約一兩個星期,也有些螢火蟲種類的蛹期持續一個月之久。
水棲的螢火蟲幼蟲也會在即將化蛹時爬到土質的岸邊,在岸邊的土中化蛹。
螢火蟲的蛹屬於裸蛹,也就是蟲體在化蛹後,身上的附屬物,如:觸角、足和體節等,並不會固定住,可以從外觀上明顯的分辨出來。
另一個特徵是,裸蛹受到外在刺激時,大都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運動,如擺動腹部;有些種類的螢火蟲的蛹甚至還有些許爬行的能力。
但在一般情況下,蛹是完全不動的。
螢火蟲在蛹期也會發光。
挖好蛹室藏身其中的螢火蟲幼蟲,缺口是為了方便於觀察人為剝開的。
一隻快要化蛹的螢火蟲幼蟲正要挖掘蛹室。
已經完全變成蛹了;螢火蟲的蛹屬於裸蛹,眼睛、足等仍然可以分辨出來。
螢火蟲的蛹也是會發光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牛郎織女星。
──秋夕‧杜牧唐朝詩人杜牧的這首「秋夕」是許多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名詩,車胤囊螢苦讀的故事也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
但對於詩中、故事中的小主角──螢火蟲,對於這些會飛而且還會發光的小蟲子,是不是反而認識的不太多呢?我們一般所說的螢火蟲其實說的都只是螢火蟲的成蟲。
螢火蟲和蠶寶寶、蝴蝶一樣,一生中會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只有成蟲才有翅膀,當然也就只有成蟲才會飛行了。
因此,雖然不論螢火蟲的卵、幼蟲、蛹或是成蟲,都具有發光的能力,但只有成蟲才是會飛的小燈籠喔!螢火蟲和我們常見的金龜子、小瓢蟲一樣,是甲蟲的一種。
甲蟲的成蟲都有四片翅膀,其中前面的一對翅膀比較堅硬、變成保護後翅用的「翅鞘」,後面一對柔軟透明、平時藏在翅鞘底下的後翅才是用來飛行的。
但螢火蟲的翅鞘和身體卻又比其他的甲蟲要來的柔軟的多。
從前在台灣的原野、山林甚至水田邊,一到晚上,螢火蟲幾乎隨處可見。
但近年來都市化、大量開發的結果,螢火蟲跟一般人不但緣慳一面,甚至還面臨到滅絕的危機。
要讓這群挑著燈籠的小天使重回我們的身邊,還有待你我共同的努力。
螢火蟲的生活史螢火蟲的一生螢火蟲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也就是說在螢火蟲的一生當中,會經歷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時期。
雌雄螢火蟲成蟲交配之後,雌蟲會在草地、水邊的苔蘚植物或潮濕的地面產卵。
卵大約經過兩週孵化,幼蟲的身體扁扁的平常會以螺貝類、蛞蝓、蚯蚓等為食,持續成長、蛻皮,最後在土中化蛹。
幼蟲通常經歷5~7次的蛻皮才會化蛹,最後蛻變為翩然飛舞的成蟲。
螢火蟲的卵螢火蟲的幼蟲螢火蟲的蛹螢火蟲的成蟲2 螢火蟲的卵雌性和雄性螢火蟲成蟲在交配之後,雌性螢火蟲會在潮濕的地面產卵。
有些螢火蟲雌蟲的整個身體都可以隱隱約約看到許多卵,當牠們產下卵時,這些卵大小不一,像黃緣螢的卵約0.02cm 而已,而大型的陸棲螢火蟲幼蟲,如臺灣的山窗螢,卵則較大,約有 0.1cm。
在立體解剖顯微鏡下,這些米黃色圓形的卵外表光滑,並沒有特殊花紋。
卵通常小小白白的,呈現圓形,像一顆乒乓球一樣,有時候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卵孵化的時間因種類而有所不同,一般經過兩週左右就會孵化。
螢火蟲的卵也具有發光的能力。
螢火蟲的成蟲蛻變為成蟲的過程稱為「羽化」;螢火蟲羽化為成蟲之後之後兩三天,就會爬出土來開始找尋配偶。
成蟲是螢火蟲生活史中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時期,我們一般所說的螢火蟲其實也是這時期的螢火蟲。
但有些種類的螢火蟲雌蟲的翅膀已經退化而失去飛行能力了。
大部分螢火蟲在成蟲時期並不捕食,只吸食花蜜或是露水,少部分的種類會吃點小昆蟲。
他們的壽命非常短,通常不會超過20天。
雄性螢火蟲在交配後一兩天就死亡,而雌蟲則可以維持十天左右。
產過卵的雌蟲原本渾圓的身體會逐漸變扁,而後虛弱的蟲體才終於死去。
一隻展翅待飛的螢火蟲圖為數個蛹室中的蛹;最上方的蛹正在羽化中。
正在交配中的螢火蟲;上方眼睛較大、身型較小的是雄蟲。
有些種類的螢火蟲雌蟲不具有飛行能力。
螢火蟲的生活習性陸棲螢火蟲的幼蟲正在捕食蚯蚓的螢火蟲幼蟲水棲螢火蟲幼蟲身體兩側各有一排氣管鰓。
陸棲、水棲、半水棲螢火蟲依照幼蟲生活的環境,有陸棲、水棲跟半水棲三種。
不論是哪一種螢火蟲,在幼蟲的時期都是捕食性的。
陸棲螢火蟲幼蟲住在陰濕的地方,以蝸牛或蚯蚓為主食。
天氣寒冷時,則鑽入土中避寒。
許多陸棲螢火蟲都是以幼蟲的形態來度過冬天。
要化蛹時,一些陸生的螢火蟲幼蟲會以泥土、沙粒和小石子等築一個土繭,躲在裡頭化蛹。
因為螢火蟲對環境的要求很高,適合螢火蟲生活的地方也適合許多生物生存,常構成一個繽紛的小世界。
水棲螢火蟲幼蟲半水棲螢火蟲的幼蟲水棲螢火蟲會將卵產在水濱,剛孵化出來的幼蟲會馬上爬進水裡。
水棲螢火蟲幼蟲身體的兩側各有一排刺狀的鰓,稱為氣管腮,所以可以在水中呼吸。
但有些種類的水棲螢火蟲幼蟲在脫過兩次皮之後,鰓會消失掉,此時的螢火蟲幼蟲是用尾部末端的氣孔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將尾巴伸出水面呼吸。
水棲螢火蟲要化蛹時,會爬到水邊的石頭底下,挖個洞在裡頭化蛹。
乾淨清澈的水域才適合螢火蟲幼蟲生存。
半水棲的螢火蟲幼蟲生活在水邊,必要時會進入水中捕捉螺類為食,但仍然需要爬出水面呼吸,否則在水中待太久,還是會溺斃的。
由於半水棲的種類雖然有潛水的能力,但還是必須生活在陸地上,因此也有些人把這一類的螢火蟲歸類到陸棲螢火蟲裡面。
螢火蟲的居住環境螢火蟲的幼蟲保濕性較差,且大多捕食蝸牛、螺貝類或蚯蚓,因此陸棲種類的幼蟲生活在濕度高且隱蔽性佳的地方,而水棲的種類生活在清淨的水域中;成蟲則是在幼蟲棲息環境附近較空曠的地方活動。
比起其他種類的生物,螢火蟲對棲息地的要求很高,需要相當乾淨的生活環境,尤其不能有人為的干擾及污染。
02-01-06.jpg, 02-01-07.jpg, 02-01-08.jpg螢火蟲怎麼吃東西?螢火蟲的幼蟲呈蠕蟲狀,有兩根獠牙般的口器,稱為大顎。
發現獵物時,會先用像鉗子一樣左右交錯的大顎咬住對方,分泌唾液把獵物麻痺,等獵物動彈不得了以後,再分泌消化液把獵物溶化,再吸食被消化成肉汁狀的食物。
你知道幼蟲是怎麼找到獵物的嗎?當蝸牛或蛞蝓緩緩爬行時,經過的地方會留下一層薄薄的黏液,而幼蟲就是靠著這個黏液才找到獵物的。
螢火蟲捕食蝸牛螢火蟲的成蟲通常只吃露水或花蜜,少數種類會捕食一些小蟲。
小型的蝸牛是大部分陸棲螢火蟲捕食的對象。
大部分螢火蟲是夜貓子多數種類的螢火蟲由卵一直到成蟲,各期都會發光;而且會發光的螢火蟲大都是夜行性昆蟲,因此只在夜間發光。
攝食活動也是以入夜以後為主。
所以在白天時,牠們大多靜靜地憩息在隱蔽的地方,很少活動,也不發光;但是如果受到騷擾,仍然會發光,一方面是試著嚇阻敵人,一方面是向同類們示警。
許多螢火蟲受到驚嚇時發光的頻率甚至顏色都會和平常不太一樣。
有一些種類的螢火蟲為日行性,這一類在白天活動的螢火蟲成蟲時期大多不具有發光的能力,但其他時期還是會發光的。
求偶與交尾對螢火蟲而言,光是雌雄間求偶的訊號。
交尾時,雌雄會同時發光。
雄的螢火蟲羽化之後,一邊在空中飛舞,一邊發光吸引雌蟲的注意,同時仔細找尋雌蟲發出的螢光。
雌蟲通常不太飛行,有些種類的螢火蟲雌蟲甚至沒有飛行的能力,只是停在山壁上或躲在草叢中,發出螢光吸引雄蟲。
當雄蟲發現雌蟲的時候,馬上飛到雌蟲的身邊,並發出螢光試著爭取雌蟲的青睞。
如果同時有幾隻雄蟲一起來到一隻雌蟲身邊,這時就要發光來比一比誰比較受雌蟲的喜愛了。
被選中的雄蟲便能夠追求到這隻雌蟲。
螢火蟲交尾的時間可長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
交尾之後,雄蟲在一、兩天內死亡,而雌蟲則會找尋適合的石縫或土縫產卵,產卵之後不久,雌蟲的生命也就結束了許多種類的螢火蟲都可以用發光器來分辨雌雄:雄蟲有兩節發光器;而雌蟲通常只有一節發光器。
此外,一般而言,雌蟲的體型大都比雄蟲為大,而不管哪一種螢火蟲,雄蟲的眼睛都較雌蟲為大。
正在向雌螢火蟲示愛的雄蟲螢雌蟲首肯之後,兩隻螢火蟲準備開始交尾。
雄螢火蟲有兩節發光器一般而言,同一種螢火蟲雄蟲的眼睛較雌蟲為大,體型則比雌蟲小螢火蟲的發光機制螢火蟲的發光器螢火蟲的發光器是由發光細胞、氣管系、反射層及神經表皮所組成,其模式圖如圖所示。
螢火蟲腹部的氣孔及氣管細胞非常發達,藉以吸收大量的空氣與螢光素反應來發光,當螢火蟲發光時,神經可以傳達訊號,控制發光頻率;光再經由反射層向表皮透射。
你可以仔細看看左圖空氣經由氣孔進入氣管細胞,再到氣管端細胞,然後在發光細胞內跟螢光素反應。
圖二,螢火蟲的生化反應步驟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光是螢火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呢?原來在這些螢火蟲的發光器裡頭含有一種叫做螢光素 (luciferin) 的含磷化學物質。
這種螢光素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光是這些複雜生化反應下的產物。
由於在反應過程中大部份的能量都用來發光,只有2-10%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所以當螢火蟲停在我們的手掌上時,我們不會有有熱熱的或燙燙的感覺,你看圖一,螢火蟲發光的樣子是不是很可愛呢!有關螢火蟲的發光機制,如圖二所示之生化反應步驟。
圖一,螢火蟲發光的樣子螢火蟲消失的原因2007-04-08 17:10近年來都市化及土地開發對螢火蟲的棲地及生態都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久而久之,螢火蟲的數量因而逐漸下降,而造成螢火蟲逐漸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1. 棲地遭到破壞棲地環境的穩定是螢火蟲賴以生存的根本。
人類大量開發土地,改變或破壞原本螢火蟲所棲息的環境,使得螢火蟲的族群大大的減少。
03-01-01.jpg2. 人工光源帶來的衝擊人類使用自然的資源,隨之而來所建立的城鎮或是社區不免需要照明,這對於用發光來求偶的夜行性螢火蟲,形成嚴重的干擾;光不但影響了幼蟲活動,也干擾成蟲的求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