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实验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案及反思

光的反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的反射现象。
学生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概念和特点。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反射现象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或教案。
实验器材:平面镜、光线发生器、反射定律图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
准备好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光线发生器,让学生观察到光线的传播。
提问: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 探究光的反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3. 讲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PPT或教案,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举例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应用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光的反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改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和引导。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评价。
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光的反射概念和反射定律的理解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探究能力。
2. 练习题评估:分析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能力。
七、延伸与拓展1. 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反射现象进行对比。
通过实验或PPT展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折射的特点和规律。
光的反射实验教案

光的反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反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现象2. 反射定律3. 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
2. 教学难点: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激光笔、硬纸板、量角器。
2. 教学课件。
3. 教学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反射现象。
2.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记录反射角度。
4. 应用反射定律: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光的反射的应用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光的反射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实验拓展:1.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实验,如玻璃板、凸透镜等。
2. 引导学生探究光在反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七、课堂讨论: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2. 讨论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八、知识拓展:1. 介绍光的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雷达、声纳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和联系。
九、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光的反射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集锦3篇)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集锦3篇)《光的反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及其相关概念,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光的反射现象及定义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分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际应用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及定义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平面镜手电筒投影仪和PPT课件教学软件:光的反射模拟实验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光的反射的认知情况。
教学策略:采用实验探究和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定律。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及其相关概念,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光的反射现象及定义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分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际应用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及定义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平面镜手电筒投影仪和PPT课件教学软件:光的反射模拟实验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光的反射的认知情况。
教学策略:采用实验探究和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定律。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光的反射教案5篇

光的反射教案优秀5篇“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市社桥中学胡志英这是本教材中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探究实验,又要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相比,课程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由原来的“光的反射定律”改为“光的反射规律”,只要求学生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都不作要求,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同样可以归纳到“收获”之中,既培养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光的反射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过程篇一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教学目标篇二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总结扩展篇三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设计示例篇四教学重点: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篇五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关于光的反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一)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二)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高唐县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学生分析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
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分析和处理教学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教具激光手电,平面镜、自制光源、实验报告一份、自制反射仪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引入课题新课学习光的反射规律猜想3分钟4分钟3分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大胆聪明的学生,大家看到讲台上有礼物吗?老师把它藏在讲台的后面,谁能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让班上的同学都看到礼物。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优秀5篇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优秀5篇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现象.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教法建议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精选篇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复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会用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问题;能说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法线的形象解释,渗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具演示用器材:激光演示器、平面镜、插有大头针的硬纸条。
学生实验用器材(2人一组):平面镜片、白纸板、量角器、手电筒(玻璃前糊上开窄缝的牛皮纸)。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举出应用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1.光的反射教师:光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会被反射,仍在原来的物质中传播。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
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
并在黑板上画出图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
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学生实验一:1.照课本图5—8甲,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
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照课本图5—8乙,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反射》实验教学设计
刘钰
一、设计思路
这节课实验设计比较困难,又要看光线,还得顾及平面镜的位置,还有让学生难以理解的"三线共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学校物理备课组精心设计了一套演示实验器材,使难点不攻自破。
演示完之后,为了防止试验过程的可视性较差,我又加了一个动画在课件里,这样,可以更完整的看了一遍。
对于实验过程看清楚的同学,再看一遍也可以使其认识上升一个高度。
二、教学目标
①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观察、总结、提高应用自然
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树立细心观察,认真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三、学情分析
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四、教法、学法
教法:1、实验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突破性的演示实验装置是帮助学生最直观的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关键。
学法:主要采用的是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及自主学习。
五、教具
电脑,投影仪,激光笔一只,平面镜一面,标有刻度和平面镜的光反射演示仪一套
六、教学过程
(一)光的反射现象
1.光的反射现象。
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如看到蜡烛的光焰、电灯等。
答:因为它们发出的光射进了我们的眼睛。
问:那么,白天或夜里灯光下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夜里或暗室里就看不到物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用激光笔让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反射到天花板。
答:因为光线射到不发光的物体表面上时,物体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了。
问:我们是如何看到五颜六色的图案的呢?
答:光照射到图案上,图案又把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了
大家都知道:沿地面滚动的乒乓球碰到墙壁时会被弹射回来,那么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同样遇到障碍物会不会像乒乓球有同样的效果呢?
(让从窗户进来的太阳光射向平面镜,同学会清楚的看见: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弹射回来,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
小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那些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这些物体能把照在它表面的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缘故。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光的反射现象。
(板书)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教师提问引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提出: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知识准备:
回到刚刚激光笔发出光射向平面镜实验,让学生尝试画出光的反射大致图像。
并在课件上把这个大致图像显示出来,由此来介绍光的反射术语。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被镜面弹射出去的光线。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虚)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总结:一点,两角,三线
利用标有刻度和平面镜的光反射演示仪与激光笔来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师先演示一组,然后让学生演示。
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次数入射光线位置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相对于法线的位置
1 在法线右侧30°
处
2 在法线右侧45°
处
3 在法线右侧60°
处
指定一组公布实验结果,教师将结果填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总结:
①比较表格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的相对位置,能看出什么规律?(当入射光线在法线右侧入射时,反射光线就在法线左侧,即得规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
②比较每次实验中两角的关系,可看出有什么规律?(入射角是60°时,反射角也是60°,当入射角是30°时,反射角也是30°,即二角相等。
)
问:究竟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呢?还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由于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即反射角随着入射角而变化,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三条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呢?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把入射光线沿学生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
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注意:光路具有可逆性”
3.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幻灯片)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写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图例。
4.利用幻灯片解释如何看到镜子里的物体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问:若沿法线入射到镜面时,光线怎样被反射呢?(学生先回答,再做实验验证)
“若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
1. 演示:拉上实验室中所有的窗帘,模拟成暗室,用手电筒照射一面镜子和一张白纸,学生会发现:镜子看起来竟是黑的,在相同条件下,白纸反而比镜子还亮一些,提出这是什么缘故呢? (带着疑问,结合教材,让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进而得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通过分析,学生就很容易解释上述现象了:当平等光线遇到光滑的镜面时,虽然它的前进方向发生了变化,但由于反射角都相同,反射光线仍将按一定方向前进;而当平行光线照在白纸上时,由于纸面不光滑,虽然每一条光线都被反射,但是光束却被反射到许多不同的方向,所以才会有上述现象的发生。
)
2.光的反射种类:
⑴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的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3.在幻灯片中出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强调漫
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并且用两张幻灯
片更形象的解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一个擦皮鞋的动画让学生深切感受镜面反
射和漫反射。
4 跃跃欲试
(1)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些本身
不发光的物体?
答:一般物体的表面都是粗糙的,由于太阳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故各个方向均有反射光射入眼睛。
(2)黑板“反光”
答:因为粉笔字写在光滑的黑板上引起的。
粉笔字发生漫反射,黑板发生镜面反射,发生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强,所以看不清粉笔字。
(三)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讲述了哪几个问题?(看板书设计)
最后通过“现学现用”,让学生略显现伸手。
七、板书设计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 一点,两角,三线
3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光路具有可逆性
5 ⑴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的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八、教学反思
《光的反射》这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我先用一块小镜子将激光笔反射到天花板上,这样可以复习平面镜反射激光,同时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
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教学主题。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已去探索光的反射定律。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接着让学生继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另外一条规律:光路是可逆的。
学生在上述探索过程中,观察、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在完成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和探索的方法,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自然科学规律必须采取、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