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和辐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换热管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管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管换热面积计算公式1.对流换热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对流换热是通过流体的流动进行热量传递的方式。

在换热管内,流体存在一定速度和流动方向,局部形成了较强的对流换热条件。

对于内部表面,对流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通区域。

对于流体流过换热管的内弯曲段或弓形段,可以通过计算该段流体的流通面积来得到对应的对流换热面积。

对于流体流过换热管的外弯曲段或弓形段,则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在该段的平均传热系数和该段的周长来得到对应的对流换热面积。

2.辐射换热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辐射换热是通过热辐射进行能量传递的方式。

在换热管内,换热管的壁面和流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从而产生热辐射。

对于辐射换热,其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辐射的传热机理。

辐射换热的换热面积通常通过表面的辐射换热系数和流体的热辐射强度来计算。

可以根据具体的几何形状和辐射特性来确定对应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3.对流和辐射复合换热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有些情况下,换热过程既存在对流换热又存在辐射换热。

此时,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对流和辐射两个换热方式的贡献。

对于同时存在对流和辐射的换热过程,可以通过将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换热面积分别计算出来,然后将二者相加来得到总的换热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和流体和壁面的温度差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总结起来,换热管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的换热方式和情况而定。

对于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以及对流和辐射的复合换热,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来计算换热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是物质内部或物质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工程应用,如热交换器、锅炉、冷却塔等。

传热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热量在物质中的传递速率。

本文将介绍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传热系数k的定义传热系数k是一个描述热量传递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k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系数k越大,热量传递速率越快。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是:k = Q/(A×ΔT)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各种传热过程的计算,如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h×L其中,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L表示传热长度。

对流传热系数h是一个描述流体内部传热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对流传热系数h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长度L是指热量传递的距离。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辐射的传递过程。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εσ(T1+T2)(T1^2+T2^2)其中,ε表示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辐射率ε是一个描述物体辐射能力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之比。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σ是一个物理常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的四次方之比。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过程。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λA/L其中,λ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L表示传热长度。

热学如何计算物体的热量传递

热学如何计算物体的热量传递

热学如何计算物体的热量传递热学是研究热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能量转移和传递的一门学科。

当涉及到物体的热量传递时,热学提供了一些计算方法和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传热的计算方法。

一、热传导的计算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由热高处到热低处的传递过程。

有两个关键参数需要考虑:热传导率(λ)和温度梯度(ΔT)。

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傅里叶定律表示:Q = λ * A * ΔT / L其中,Q表示传热量,λ表示热传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L表示传热距离。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中传递的热量。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铁棒,长为1米,温度差为10摄氏度,横截面积为0.01平方米,热传导率为80瓦特/米·摄氏度。

那么,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传热量:Q = 80 * 0.01 * 10 / 1 = 8瓦特所以,该铁棒在这个条件下传递的热量为8瓦特。

二、热辐射的计算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波长范围内的能量传递热量。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传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ε * σ * A * (T₁^4 - T₂^4)其中,Q表示传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5.67 × 10^-8瓦特/米²·开尔文^4),A表示发射面积,T₁和T₂分别表示两个温度。

例如,假设一个黑色球体的表面积为1平方米,发射率为0.95,表面温度为400开尔文,周围环境温度为300开尔文。

将这些数值代入上述公式中,可以计算出传热量:Q = 0.95 * 5.67×10^-8 * 1 * (400^4 - 300^4) = 65.2瓦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黑色球体通过热辐射传递的热量为65.2瓦特。

三、对流传热的计算对流传热是指物质与周围介质通过流动来交换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速度和传热面积等参数。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二)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二)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二)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1. 引言对流换热是指通过流体(常为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人们需要计算对流换热系数以预测和优化热传递过程。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是一种经验关系,能够在缺乏详细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数据时提供近似值。

2. 常见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及其应用领域。

努塞尔数(Nu)公式努塞尔数是对流换热系数的无因次表示,定义为传热系数(h)与传导系数(k)的比值。

常见的努塞尔数公式有:•冷管壁(Re<2x10^5):Nu = * Re^ * Pr^–这个公式适用于水或气体在圆管内的对流换热。

–Re是雷诺数,Pr是普朗特数。

•流动介质为空气:Nu = * Re^ * Pr^–这个公式适用于空气在管内的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公式对于辐射换热,可以使用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例如:•辐射换热系数(hr)= ε * σ * (T1^2 + T2^2) * (T1 + T2)–hr是辐射换热系数,ε是辐射率,σ是斯特凡—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是物体的绝对温度。

–这个公式适用于通过辐射传热的情况。

3. 示例说明下面通过两个示例来说明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的应用。

冷管内的对流换热假设有一根内径为10mm的铜管内流动的水流体,当水的流速为1 m/s时,根据努塞尔数公式可以计算出对流换热系数:Nu = * Re^ * Pr^ = * (ρ * V * D / μ)^ * (μ * Cp / k)^其中,ρ是水的密度,V是流速,D是管径,μ是动力粘度,Cp是比热容,k是导热系数。

假设水的温度为20°C,根据水的性质数据,可以计算出相关的参数值,代入公式得到对流换热系数。

辐射换热假设有两个热源,温度分别为500°C和200°C,它们之间的辐射换热系数可以用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计算:hr = ε * σ * (T1^2 + T2^2) * (T1 + T2)假设热源的辐射率为,则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辐射换热系数。

关于采暖热负荷的计算的理论公式

关于采暖热负荷的计算的理论公式

关于采暖热负荷的计算的理论公式采暖热负荷的计算是为了确定建筑物在采暖季节内所需的供暖能量,以便有效地设计采暖系统。

热负荷计算的理论公式主要包括传热负荷和非传热负荷两部分。

1.传热负荷公式传热负荷是指建筑物热损失和换气导致的热增加,主要由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进行热传递。

以下是常用于计算传热负荷的理论公式:1.1.传导热负荷传导热负荷是由于建筑物外墙、屋顶、地板等建筑构件的传热引起的。

传导热负荷计算的公式如下:Qcond = U × A × ΔT其中,Qcond表示传导热负荷(单位:W或Btu/h),U表示传导热系数(单位:W/(m²·K)或Btu/(h·ft²·°F)),A表示传热面积(单位:m²或ft²),ΔT表示温度差(单位:K或°C)。

1.2.辐射热负荷辐射热负荷是由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热辐射引起的。

辐射热负荷计算的公式如下:Qrad = A × (δIR × FR + ε × σ × A × (Tsupa^4 -Tf)^1/2)其中,Qrad表示辐射热负荷(单位:W或Btu/h),A表示传热面积(单位:m²或ft²),δIR表示玻璃的总辐射率,FR表示窗玻璃的透射比例,ε表示建筑构件的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5.67× 10^-8 W/(m²·K^4)), Tsupa表示室外表面温度(单位:K或°C),Tf表示室内设计温度(单位:K或°C)。

1.3.对流热负荷对流热负荷是由于空气对流引起的热传递。

对流热负荷计算的公式如下:Qconv = h × A × ΔT其中,Qconv表示对流热负荷(单位:W或Btu/h),h表示传热系数(单位:W/(m²·K)或Btu/(h·ft²·°F)),A表示传热面积(单位:m²或ft²),ΔT表示温度差(单位:K或°C)。

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

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

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传热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热力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对热传递的认识对于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热中,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是两种重要的传热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传热方式。

辐射传热是指物体通过热辐射向周围环境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可以在真空中传热,不需要通过介质,所以可以在太空等真空环境中传热。

辐射传热的传热率受到辐射体表面温度、周围环境温度、辐射体表面材质、辐射面积以及两个表面的距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辐射传热的传热模式有点火、红热、白炽三种,分别对应不同的温度范围。

辐射传热在各种热工装置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烤箱、加热器、电炉、辐射加热设备等。

对流传热是指流体通过对流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是指无须外力作用,仅由流体的温度差异产生的密度差导致的运动会产生热传递。

强制对流是指通过通过捕捉或者机械作动引起流体强制流动,从而实现热传递。

对流传热的传热应用广泛,如散热器、空调、冷却器等。

对于辐射传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研究:步骤一:研究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传热模型,包括热辐射通量及辐射热流密度的计算方法。

步骤二:分析表面特性,包括表面材质、表面材料的颜色、表面的形状和表面特征等。

步骤三:计算辐射传热的传热速率,包括辐射强度、频率、传热方式等。

对于对流传热,则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研究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的传热机理,明确不同的传热方式的特点。

步骤二:了解传热参数,包括温度、速度、压力、密度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对流传热的传热速率与传热系数的计算,包括液体和气体的对流传热、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传热等。

总的来说,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热方式。

研究它们的传热机理和计算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工程过程中的热传递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解热的计算公式

分解热的计算公式

分解热的计算公式分解热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一个物体的总热能分解为其内部各个部分的热能。

通过分解热计算,可以分析物体的热力学性质,研究热量的传递和转化规律。

热的能量转化和传递是一种宏观和微观相互转化的过程。

宏观上,热能的转化和传递表现为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变化,微观上则涉及分子和原子的碰撞与运动。

在热力学中,热量的转移可以分为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指的是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或电子的碰撞和传递。

传导的热流量与物质的导热性质、温度梯度和物体的几何形状有关。

热流量的计算公式为:Q=kAΔT/Δx其中,Q为热流量,k为物质的导热系数,A为传导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传导距离。

2.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而传递的过程。

对流热量传递可以通过自然对流(静止流体的热对流)和强制对流(外力促使流体流动的热对流)来实现。

对流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hAΔT其中,Q为热流量,h为对流换热系数,A为对流面积,ΔT为流体的温差。

3.辐射:指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辐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σεA(T₁⁴-T₂⁴)其中,Q为热流量,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ε为发射率,A为辐射面积,T₁和T₂为两个表面的温度。

此外,热能的转化过程还涉及热容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容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的变化。

其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体质量,c为物质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是守恒的。

其数学表示为:ΔU=Q-W其中,ΔU为系统内能的变化,Q为吸热(放热),W为系统对外做功。

以上是分解热的一些常见计算公式。

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分解热的研究对于热力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

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

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可以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传热的基本过程来推导得出。

在热力学中,热量是能量的传递方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传热方式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

1.传导:传导是指在物质内部通过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根据傅里叶定律,传导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A(dT/dx)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传导的热量(单位焦耳/秒或瓦特),k表示物体传导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截面积,dT/dx表示传热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2.对流:对流是指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传递热量。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对流的热流密度与温度差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hA(T-T0)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对流的热量(单位焦耳/秒或瓦特),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表面积,T表示物体表面温度,T0表示流体的温度。

3.辐射: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热量。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辐射的热流密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εσA(T^4-T0^4)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辐射的热量(单位焦耳/秒或瓦特),ε表示物体的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辐射面积,T表示物体的温度,T0表示周围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综合以上三种传热方式,可以得到物体吸收热量的总公式:q总=q传导+q对流+q辐射= -kA(dT/dx) + hA(T-T0) + εσA(T^4-T0^4)= A(-k(dT/dx) + h(T-T0) + εσ(T^4-T0^4))其中,q总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吸收的总热量(单位焦耳/秒或瓦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种简化的理论模型,实际情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物性参数、传热界面的状态、传热方式的变化等,因此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物体不同的流体相对位移而
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特点:只能发生在流体中;必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产生的导
热。
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
对流换热公式如下:
式中,Q为对流换热量,单位为W;

w
t
、ft为壁面和流体的平均温度,单位为℃;
F为对流换热面积,单位为m2;

为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CmW2/。
2.热辐射
辐射:是指物体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而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或者说由于物体自身的
温度)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辐射换热: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能量交换
的结果使高温物体失去热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这种热量传递称为
辐射换热。
两物体辐射换热的公式如下:
式中,nC为辐射系数;

1
T
、2T为两物体的温度;
F
为辐射体的辐射表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