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噪声对工人的危害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三篇)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概述:工作场所噪声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听觉、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
因此,预防工作场所噪声对维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一、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1.听觉损伤噪声是最常见的职业健康风险因素之一,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觉损伤。
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导致噪声诱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听觉阈下降,频率辨别降低,听力损失等症状。
根据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的工人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成为听力受损的高风险人群。
2.心理疾病噪声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噪声会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厌烦、易怒等心理反应,并可能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3.生理损伤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影响生理平衡,增加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4.社会影响噪声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危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高噪声环境会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噪声也会影响音乐、讲话、电视等媒体的传播效果,降低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预防和控制噪声的措施为了减少并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降低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需要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1.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减少噪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降低噪声源的声音产生量、提高声音传播的效率等方法来降低噪声水平。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隔音罩、清洗和维护设备、优化生产和工艺过程等措施。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编排工作轮班,控制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来降低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
此外,还应建立噪声监测和控制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3篇)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一、凡在本部施工作业中,属粉尘作业或作业中及有害气体一律执行本规定。
二、执行筛白灰,拌制白灰浆、工人要穿防尘衣服,系围裙,戴口罩,戴眼镜后才能投入作业。
三、上述有关粉尘作业地点,尽可能在人少僻静地点进行,不可以在人员集中或者潮湿环境下作业。
不要对居民区及施工现场造成太大污染。
四、工地搅拌机、砂浆机式捣制砼,只可采取消音设备,在未消除前尽量在白天施工,防止深夜给居民带来干扰。
五、本项目部在熬制沥清时,尽量安排在班前、班后减少有害气体对工人的污染程度,遇有砼中掺与亚硝酸钠等剧毒外加剂,作业时须派专人看管,配合溶液,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2)防尘措施规定:1. 建筑工地、工厂等需要进行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防尘设施,包括挡板、防尘网等,以阻挡和收集扬尘。
2. 高风险区域应采取湿法降尘措施,如喷水、喷雾等,以有效抑制扬尘。
3. 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需要进行土方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封闭措施,将扬尘源封闭,防止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防噪音措施规定:1. 建筑工地、机械设备使用场所等有噪声产生的场所应设置隔音设施,如隔音墙、隔音窗等。
2. 噪声产生源应采取减噪措施,如安装消音器、减振器等,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3. 机械设备使用时应尽量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夜间等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噪声扰民。
噪声措施规定:1. 城市规划中应设置噪声敏感区域,如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禁止设置噪声源或设置严格的噪声限制。
2. 噪声源的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标准,不得超过规定限值。
3.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包括:选择低噪声路面材料、设置隔音屏障、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等。
4. 民用建筑物应设置隔音设施,减少建筑物内外的噪声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的具体规定可能因国家、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请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的实施。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3)防尘、防噪音和噪声措施规定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于施工、生产和各类行业中产生的尘埃、噪音和噪声进行限制和管理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施工现场的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的噪声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声源控制:从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
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如低噪声振捣器、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即在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燃气机、内燃机及各类排气放空装置等进出风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消声器。
2. 传播途径的控制: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吸声:利用吸声材料(大多由多孔材料制成)或由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金属或木质薄板钻孔制成的空腔体)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隔声: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将接收者与噪声声源分隔。
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
消声:利用消声器阻止传播。
允许气流通过的消声降噪是防治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
如对空气压缩机、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等。
减振降噪:对来自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将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源与其他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
3. 接收者的防护:让处于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以降低噪声对人的影响。
4. 施工现场管理: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在市中心居民稠密区施工时,进行强噪声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环保处备案签发夜间施工许可证,张贴公告后再施工。
扬尘和噪声防治措施

扬尘和噪声防治措施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扬尘和噪声防治措施。
扬尘和噪声是在施工工地和建筑现场常见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工人和居民的健康。
扬尘防治措施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扬尘防治措施:1. 水雾喷洒:在施工现场使用水雾喷洒系统来降低扬尘。
喷洒水雾可吸附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扬尘的产生。
2. 覆盖物料:将露天储料场所和卸料区域覆盖以防止材料的颗粒物散发。
使用遮盖物如塑料布或防尘网可有效减少扬尘。
3. 减速减震:在施工现场的道路和运输区域设置减速带和减震设施,以降低车辆行驶产生的颗粒物。
4. 设备维护: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减少设备散发颗粒物的可能性。
噪声防治措施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噪声防治措施:1. 声屏障: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声屏障,用以阻挡噪声传播。
可以采用围墙、活动屏障等形式来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噪音监测: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噪音监测,确保噪音水平符合相关标准。
如发现噪音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将噪音产生的工作安排在白天,避免在夜间或休息时间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行。
4. 隔音设备: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音产生的强度和传播。
总结通过采取上述扬尘和噪声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和建筑工地所产生的扬尘和噪声。
这将有助于保护工人的健康,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和影响。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同时,我们还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以确保施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扬尘和噪声防治措施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进行调整。
*。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2篇)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在生产环境中,由于生产因素而产生的一切噪声,都称为职业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能引起机能障碍,并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全身其他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据我国研究表明,噪声作业场所的工人感到心烦、头痛、头晕、失眠、易梦、记忆力减退较为普通,并随噪声强度增大而神经衰弱阳性率相应增高,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下劳动,特别是95分贝以上,神经系统受影响更严重。
噪声对人体作用最明显的是听觉器官的损害,轻则听力下降,重则耳聋。
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耳聋,属于职业病。
它是在强烈噪声反复作用下,听觉的功能发生变化,出现听觉疲劳,听力下降,下班后也不能完全恢复,进而发展成器质性病变造成内耳的退行性改变,出现职业性耳聋。
职业性噪声的防护进行预防性体检:主要根据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多少来安排:不超过10分贝的,3年检查一次;超过11-20分贝的,2年检查一次;超过20分贝以上的,每年检查一次。
降低职业性噪声:1、工业企业要加强领导,改革工艺,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业噪声。
2、对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相应的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工艺代替强噪声的设备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目前有困难的可从传播途径与个人防护上进行考虑,常用的方法有吸声、隔声、消声减振及使用耳塞、耳罩等。
3、新建(包括引进项目)、扩建和改建工业企业,必须把噪声控制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并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2)职业性噪声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职业聋、心理压力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听力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职业性耳聋的发生。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起耳膜穿孔、鼓室缺损等问题。
噪声防控措施

噪声防控措施1. 简介噪声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任何不希望听到的声音。
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噪声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噪声的危害、噪声防控的原则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常见的噪声防控措施。
2. 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多种危害。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下会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引起聋哑。
噪音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精神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在工作场所,噪音可能干扰员工的思考和沟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采取噪声防控措施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3. 噪声防控原则在制定噪声防控策略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避免噪声产生或传播。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噪声问题,包括源头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和受体保护。
•技术先进性:采用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噪声防控效果。
•经济合理性:在噪声防控中考虑成本效益,确保投入产出比合理。
•法律法规遵循: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噪声防控工作符合法律要求。
4. 常见的噪声防控方法4.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最有效的噪声防控手段之一。
通过改变设备或工艺,减少噪音的产生量或降低其强度。
常见的源头控制方法包括:•使用低噪音设备:选择低噪音发射源替代高噪音设备。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减少噪音产生。
•声学隔离:采用隔音材料或隔音罩对噪音源进行包围,减少噪音传播。
4.2 传播路径控制传播路径控制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途径来减少噪声的影响范围。
常见的传播路径控制方法包括:•隔声墙:在噪声源和受体之间建造隔声墙,阻挡噪声的传播。
•隔音窗:使用隔音玻璃或双层窗户来减少室外噪音进入室内。
•隔音门:使用密封性能好的门,减少室内外噪音的交流。
4.3 受体保护受体保护是通过采取措施保护受到噪声影响的人群。
常见的受体保护方法包括:•耳塞和耳罩:提供给工人或需要保护听力的人员使用,减少其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下。
•声屏障:在需要保护的区域设置声屏障,降低周围环境中的噪音水平。
防止职业危害(粉尘、噪音)的综合措施

防止职业危害(粉尘、噪音)的综合措施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坚持“依靠群众造福人民”的环卫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的科学管理。
2、预防噪音三个措施○1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2控制噪音的传播;○3加强个人防护。
3、加强职工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卫生意识,完善个人防护。
○1根据危害的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
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佩戴有色护眼睛,以防止电光性眼炎;在噪音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戴护耳塞;从事有粉尘作业人员戴纱布口罩或过滤式防尘口罩;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它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
○2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工作下班后,必须淋浴后,换上自己的服装,以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的粉尘、毒物、辐射物带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
○3教育工人不能在有害作业场所吸烟,吃食物,饭前班后必须洗手,漱口、严防有害物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内。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对有害作业场所每天搞好清洁卫生。
○5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6坚持文明施工,保持现场清洁卫生,以防尘土飞扬。
4、水泥除尘措施在搅拌机出料口安装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料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料筒进料口飞扬的粉尘吸走。
5、对木工加工机械的上方安装吸尘罩,使木工作业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2以下。
6、防毒○1现场电焊作业应该在上风方向操作,以减少锰烟尘的危害。
○2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等。
7、防止噪音措施○1对鼓风机等机械安装消声器,进行消声。
○2房屋内有发动机,要在墙、天花板安装多孔材料进行吸音。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4篇)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防尘、防噪音是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尘、防噪音措施规定:1. 防尘措施规定:- 建筑工地、采石场等施工现场要求采取喷洒水、覆盖物料等方式控制扬尘。
- 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求设置尘源收集设备,有效控制粉尘产生和扩散。
- 路面施工时要在工地周边设置防尘网、喷洒降尘剂等措施,减少路面扬尘。
2. 防噪音措施规定:- 建筑施工等噪音源要求采取隔音措施,如设置隔音墙、使用隔音材料等。
- 工业设备噪音超标要求采取减噪设备,如隔音罩、消声器等。
- 针对噪音敏感区域(如学校、住宅区等),要求限制夜间作业、控制噪音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防尘、防噪音措施规定可能会因地区、行业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当地法规和规定进行实际操作,并根据情况对防尘、防噪音措施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改进。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2)一、凡在本部施工作业中,属粉尘作业或作业中及有害气体一律执行本规定。
二、执行筛白灰,拌制白灰浆、工人要穿防尘衣服,系围裙,戴口罩,戴眼镜后才能投入作业。
三、上述有关粉尘作业地点,尽可能在人少僻静地点进行,不可以在人员集中或者潮湿环境下作业。
不要对居民区及施工现场造成太大污染。
四、工地搅拌机、砂浆机式捣制砼,只可采取消音设备,在未消除前尽量在白天施工,防止深夜给居民带来干扰。
五、本项目部在熬制沥清时,尽量安排在班前、班后减少有害气体对工人的污染程度,遇有砼中掺与亚硝酸钠等剧毒外加剂,作业时须派专人看管,配合溶液,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防尘、防噪音、噪声措施规定(3)防尘、防噪音和噪声措施规定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于施工、生产和各类行业中产生的尘埃、噪音和噪声进行限制和管理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防尘、防噪音和噪声措施的规定,包括其定义、原因、标准和措施等内容。
以下是针对防尘、防噪音和噪声措施规定的详细说明,共约____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治噪声对工人的危害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噪声已成为影响工人健康不可忽视
的一个生产性因素。
防治噪声对工人的危害的措施:
1、控制噪声源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采用无声或
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
办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
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或房顶,或在工作场
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使噪声强度降低。具有较
好的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棉絮等。为了防止通过固体
传播的噪声,必须在机器或振动体的基础与地面、墙壁联接处设隔振
或减振装置。
3、个体防护
对于因各种原因,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控制,或需
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
一项有效措施。最常用的是耳塞,一般由橡胶或软塑料等材料制成,
根据外耳道形状设计大小不等的各种型号,隔声效果可达25-30分贝。
此外还有耳罩、帽盔等,其隔声效果优于耳塞,耳罩隔声效果可达30-
40分贝。
4、健康监护
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
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噪
声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取得听力的基础材料,凡是有听觉器
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者,不宜参加强噪声作业。
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噪声作业工人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以
消除听觉疲劳。应经常检测车间噪声,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