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课后习题-第2章 30

合集下载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章节题库-第6章 “新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章节题库-第6章 “新

第6章“新时期”的中国电影一、填空题1.张艺谋1991年拍摄了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_____,继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金熊奖,又一举夺得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_____奖,从此开始了他一系列的得奖之路,并奠定他国际著名导演的地位。

【答案】《大红灯笼高高挂》;金狮2._____是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新时期的一年,是真正的转折之年和创新之年。

其中,北影出品的_____、上影出品的_____、西安电影厂出品的_____等三部影片,是这一年电影艺术探索中思想最为开放、形式最为新颖、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答案】1979年;《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3.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新中国电影好戏连台,首先是文化部设立常规电影奖项;其次是_____设立《大众电影》百花奖于_____恢复评奖活动;再次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从_____起设立每年一次的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奖活动。

【答案】1962年;1980年;1981年4.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影坛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导演的一大批形式新颖的"第五代"影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影坛将这批影片的问世称为“中国新电影的真正开始”。

【答案】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一个和八个》;《老井》;《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红高粱》5.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得了_____国际电影节上_____。

这是中国电影_____在西方电影节上荣赝大奖。

【答案】柏林;金熊奖;第一次二、选择题1.影片《城南旧事》由()导演,曾获金鸡奖。

A.谢添B.谢晋C.吴贻弓D.滕文骥【答案】C【解析】《城南旧事》是吴贻弓1982年的散文式结构风格的代表作。

电影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结构了三个本身情节互不关连,而情感依依相接的故事。

情绪的相续是该电影散文化的内核。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课后习题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课后习题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第2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中国电影自诞生时起便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商业投机性。

电影首先不是作为艺术创作,而是作为投机性的商品生产而存在的。

这种投机性给中国电影初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三:(1)投机性电影生产缺乏延续性,因此无论是严肃的思想内容表达或艺术形式的试验都缺乏存在的条件。

(2)这种投机性造成在创作上一味迎合市民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地盲目模仿外国的商业影片,使得最初的中国电影成了一股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的浊流窒息和束缚着电影生产力的发展。

(3)同时这种商业投机性使得中国早期电影更易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而其中一些不仅止于商业诉求的电影人制作出了较为精致的影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时好莱坞的电影美学对此后的中国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答:郑正秋是中国第一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参与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长片《黑籍冤魂》和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的制作,他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导演之一。

(1)成就①1922年,郑正秋与张石川等人一道创办了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明星影片公司,很快便领导了当时中国电影创作的潮流,而这主要是由于郑正秋所起的作用。

②郑正秋早年从事戏剧工作,在他的坚持下,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被用于指导电影创作,同时丰富的戏剧美学特色也被引入其中,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的诞生和成功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2)评价郑正秋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同时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创造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影戏传统。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章节题库-“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章节题库-“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圣才出品】

第3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电影是_____拍摄的_____,这是一部_____的电影,主演_____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

【答案】1905年;《定军山》;京剧题材;谭鑫培2._____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_____,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答案】郑正秋;《难夫难妻》3.1913年,香港电影之父_____与布拉斯基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_____,它成为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答案】黎民伟;《庄子试妻》4.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中,比较有作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影片公司。

(请说出其中三个公司名字)【答案】“明星”;“长城”;“神州”;“民新”;“大中华百合”;“天一”5.1926年,我国著名的戏剧家_____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并创立了_____电影剧社,在中国早期的电影史上写下了杰出的篇章。

【答案】田汉;南国6.电影的发明,通常是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法国人_____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他们摄制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最初的电影片断开始算起的。

【答案】1895;12;28;卢米埃尔兄弟7._____年8月11日(光绪22年中秋节),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中推出了一种新玩意儿,人们管它叫做“西洋影戏”。

这是关于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纪录。

【答案】18968.中国电影的生产在起步阶段,影片生产还时断时续、很不正规。

几年中只出了描写鸦片毒害的《_____》等很少影片。

只有进入20年代拍了《_____》《_____》和《_____》等三部最早的长故事片之后,影片的摄制在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发展。

【答案】黑籍冤魂;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9.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组成了_____影片公司,很快便领导了当时中国电影创作的潮流。

这主要是由于郑正秋所起的作用。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0年代电影(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0年代电影(圣才出品)

第2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2.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变革(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变革。

广大观众厌恶了那些脱离生活的商业影片,向电影界发出了救国的劝告。

与此同时,电影创造人员也产生了在题材和形式上创新以寻求出路的愿望。

2.发展历程(1)初期的兴起①电影公司1932年夏天,明星公司的老板请进步作家组成了编剧委员会。

几乎同时,田汉、阳翰笙等人也参加了艺华、联华等公司。

在这些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电影小组。

1932年至1933年前后,在瞿秋白领导下,组织了由沈端先、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和司徒慧敏五人组成的电影小组,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a.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

如夏衍、田汉、阳翰笙等党的文艺工作者以编剧的身分加入电影公司,在创作的同时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拍摄影片。

b.通过各种方式,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

如组织动员了应云卫、沈西苓、袁牧之、吴印咸等优秀的创作人员。

c.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

例如学习了表现革命思想的经验以及蒙太奇的电影思维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

d.积极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批判有毒素的影片,宣传进步电影。

(2)曲折的发展历程①1932年到1933年,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左翼电影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受到大众的欢迎,以《姊妹花》、《渔光曲》两部影片为代表。

但是部分影片的艺术表现粗糙稚拙和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如《女性的呐喊》,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更加严厉的镇压。

②1933年后,左翼电影的低潮时期1933年11月,一群暴徒捣毁艺华影片公司,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一些反动文人鼓吹“软性电影”的主张,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

此后,左翼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坚持左翼电影阵地,代表作有《神女》、《桃李劫》等。

北京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和答案

北京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和答案

北京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和答案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人文学部《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考研全套目录•全国名校电影史考研真题汇编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常江《影视制作基础》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试看部分内容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摄像基础一、填空题1电视摄制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FP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SP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查看答案2摄像机无带化存贮介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光盘;硬盘;存储卡查看答案3按图像质量档级分类摄像机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级摄像机查看答案4持机方式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定机身方式;徒手持机方式查看答案5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稳;准;匀查看答案6三角形机位布局可有三种基本变化,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三角形布局查看答案7摄影通常称为______,是用______为工具,用______绘画。

【答案】照相;照相机;光查看答案8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__过程,影像存储在______上。

【答案】光化学;感光片查看答案9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本质上的不同点是:传统摄影是______过程,数码摄影是______过程。

【答案】光化学;光电查看答案10目前,数码摄像机所使用的存储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

《中国电影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电影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电影史》书后问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

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

《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

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1复习笔记一、最初的尝试(一)电影传入中国1.发展过程(1)背景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电影片断,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9世纪许多科学家对电影进行了探索和实验。

由于资本主义迅速向全世界扩张,电影也随着殖民者的足迹迅速地传入了中国。

(2)过程①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的“西洋影戏”是中国放映电影的第一次纪录,据说主要放映法国影片。

②次年夏天,美国片商也到上海放映电影,放映的大多是原来爱迪生为其“电影视镜”所拍摄的影片,但这时放映的地点、场次和片目内容都有所增加。

③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中国放映一些故事短片。

1909年,他在上海建起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一一虹口大戏院。

④20世纪初,电影放映活动逐渐推广开来。

1902年,北京打磨厂的福寿堂茶馆开始放映电影,并传入了清宫。

民间电影放映发展起来,在茶楼戏园尤其普遍,而且在天津、汉口、广州等口岸城市也都相继出现了电影放映活动。

2.名称和内容的演变(1)电影刚刚在中国放映时,电影被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后来“影戏”成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

(2)最早放映的影片大都是些很短的片断,主要有三种内容:纪录片、特技片和滑稽片。

辛亥革命前后开始放映一些简单的故事短片。

3.放映方式(1)方式a.一战前,绝大多数影片是茶楼戏园中的余兴节目,影片放映常常与戏曲、说唱以及文明戏演出穿插在一起,观影习惯上也延续了茶楼戏园的规则。

b.一战后,随着美国多集长片的逐渐输入,专业影院逐步取代茶楼戏园式的放映方式。

(2)影响茶楼戏园式的独特放映方式及其转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还影响着中国初期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群的形成,甚至是影片艺术特点的形成。

4.电影的影响(1)积极方面外国影片把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和传播手段介绍给了中国人,电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刺激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愿望。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十七年”中国电影(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十七年”中国电影(圣才出品)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4.1 复习笔记一、“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一)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我国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使电影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受到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巩固政权的需要、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闭关锁国的状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负面影响,“十七年”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主要机构①1946年10月1日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了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

②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

③1949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

④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此后一两年间相继拍摄了一系列故事片。

(2)代表人物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等同志,将一批政治上、艺术上有修养的成荫、王家乙、凌子风等同志,很快推上了电影导演的岗位。

(3)代表作品①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女司机》、《人民战士》等故事片20部,还有《中国人民大团结》等六部新闻纪录片。

②解放初期私营厂生产的优秀影片:石挥编导并主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柯灵编剧、佐临导演的影片《腐蚀》;郑君里编导的影片《我们夫妇之间》;陈西禾编导的影片《姐姐妹妹站起来》等。

(4)创作特点建国初期全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广大电影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活,这一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5)发展原因①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明确地规定了电影工作的方针和选取电影剧本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
1.30年代电影变革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30年代电影出现的历史背景有两方面:
(1)“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形势,特别是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这是对创作者和观众的全面影响不仅限于思想内容,而且涉及整个电影思维方式。

(2)由于有声电影的出现等一系列技术进步和外国电影经验的大规模介绍,推动了电影艺术技巧的大幅度发展,使影片的外在形式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左翼电影运动出现起伏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答:左翼电影运动的起伏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32年到1933年。

由于客观上“一·二八”事变爆发和主观上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出现。

但是由于主观上左翼电影工作者革命斗争和艺术经验的不足,客观上有的影片确实存在着艺术表现粗糙和革命内容激进的问题,以及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镇压措施,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

(2)其后左翼电影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客观原因在于国民党反动派施加的严酷政治压力。

主观原因在于左翼电影工作者的革命斗争经验不足,对政治斗争形势的严酷性估计不足,影片的艺术表现相对粗糙或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

(3)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左翼电影运动的再一次高涨,在
客观上得益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人民抗日要求的重新高涨。

主观上由于在前一阶段严峻形势的压力下,左翼电影工作者成长成熟了,他们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

3.中国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转变过程中声音探索有何特点?
答:中国的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的转变,起步比西方先进国家晚得多,也经历了更长得多的时间。

这使中国电影在艺术技巧探索方面表现了自己的特殊性。

(1)在最初的声音探索中,声音这个新的元素只是用来弥补默片缺乏语言手段的缺陷,如《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等,都是利用蜡盘录音发声,有声电影最初只是一种商业现象。

(2)1934年前后对有声电影艺术规律的深入探索才正式开始。

因为起步较之西方国家晚,国外初期有声片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解决和回避。

在中国有声电影沿着保持无声电影视觉艺术美感的路子开始发展。

(3)早期的声音探索中,人们对声音的真实感和环境展现等方面并不十分重视和强调,而把较多注意力放在声音在创作中起的作用和表现性应用方面,声音首先是被作为一种蒙太奇因素来看待的。

4.如何看待夏衍和田汉30年代的不同创作风格?
答:夏衍和田汉都是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重要战将,他们分别代表了左翼电影运动中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1)30年代,夏衍的电影剧作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代表。

夏衍拍摄的《狂流》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

这部影片的创作风格质朴、严谨、简洁而视觉感鲜明,特别重视环境的视觉表现。

在夏衍1933年根据茅盾的小说改编的《春蚕》中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这部影片把视觉化的细节和环境处理与蒙太奇电影思维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富于表现力的电影语言来体现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夏衍是带有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都积极地涉及社会主题,以富于表现力的电影语言来体现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揭示了尖锐的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的社会现实。

(2)田汉更注重引进积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

从20年代末期田汉的艺术思想开始转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革命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但他更强调的是要反映时代前进的方向。

在他的影片中,革命现实主义实际上更多地是表现为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方法。

所以,田汉的作品中洋溢着一种充沛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情调,力图在时代和社会的尖锐冲突中直接展现主题,而不是着力于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因此其作品戏剧性因素强烈,富于波澜起伏。

(3)夏衍和田汉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没有优劣之分,不论是写实主义亦或是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作品,都有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拥有较高成就的作品,都是进步的左翼电影作品,在30年代的大环境下,都起到了服务社会,鼓舞民心,启发民智的重要作用。

5.30年代探索电影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方面有哪两种主要倾向?
答:30年代在探索电影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方面有两种主要倾向。

(1)对初期影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即在创作中更多贯注鲜明的进步倾向和时代精神,在注重市民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剧作叙事经验方面继承影戏传统的主要方面,而在技巧表现的层次上则大量吸收蒙太奇的思维方法和艺术技巧,使创作更具电影的艺术特色。

这种倾向以蔡楚生为代表,反映了30年代电影对初期影戏传统继承的基本方向。

(2)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宁静、幽远、恬淡的审美意境渗入到影片创作中来,开始涉及到靠从叙事和造型的不同方面结合的综合效果尝试电影的民族文化意蕴的表现。

这种倾向以吴永刚为代表,这比之初期影戏只重于借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通俗文化传统更深入了一步,代表作品是《神女》。

6.如何评价好莱坞电影经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答:电影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外来的影响更显得重要。

在旧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占着绝对的优势,它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好莱坞电影叙事和剪接技巧等经验与中国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较好地结合,帮助中国电影工作者学习和掌握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这使得影片中时空的段落感不像某些国产片那样突出,叙事的情节结构和剪接技巧都比较流畅。

(2)在有声电影的探索中,好莱坞现行探索碰到的一些问题对中国有声电影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

(3)受好莱坞电影理念的影响,部分影片浪漫主义突出,热情有余,而深沉不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现实缺乏深刻的了解,影响了作品的深刻性和现实性。

(4)30年代的中后期,无论是左翼电影还是其他商业电影中,好莱坞电影中的一套创
作方法与经验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片之中,成了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7.苏联电影经验对30年代电影变革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
答:介绍苏联电影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影工作的重要部分。

30年代,在左翼知识分子的传播下,苏联电影中的蒙太奇理论传入中国。

但由于爱森斯坦的理论介绍甚少,在中国译介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理论。

这对我国电影变革产生了如下影响:
(1)当时我党的电影工作者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这开阔了中国电影工作者的眼界,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能力,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广泛探索创新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学习和借鉴。

(2)当时的电影工作者对苏联电影的学习不仅是从苏联电影中学习了表现革命思想的经验,而且学习了蒙太奇的电影思维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在那个充满冲突的时代,以冲突为核心,主张所强调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组合和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意义和力量的苏联蒙太奇理论引起了电影人极大的关注,也极大的影响了30年代的电影创作。

(3)中国影人是在中国电影传统和对好莱坞电影经验理解的基础上接受苏联的叙事蒙太奇理论的。

叙事蒙太奇的手法适应了中国影人的需求,在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中占了统治地位,成了这一时期电影的最显著特征。

总之,苏联电影经验加快了30年代电影变革的力度和速度,为开辟中国电影的中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