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中华经典名句背诵解释

中华经典名句背诵先秦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在河边鸣叫,那娴静美丽的女子啊,是男子的好配偶。
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鉴赏] 他送我鲜桃,我以琼瑶还报他。
这其中的意义并不真是为了还报,而是表示永远与他相好。
琼琚、琼瑶、琼玖:都是指佩玉。
这是一首情人间相互赠答的诗。
后人常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两句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盛情的回报。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满招损,谦受益。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近义词功败垂成前功尽弃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6、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
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
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但要背诵名篇名句,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作出解释。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
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
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
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经典古诗词名句带解释

经典古诗词名句带解释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其中,许多经典名句具有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下面,将介绍几首经典古诗词名句,并解释其中的涵义。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美景,感叹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辽阔。
诗句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日月移动和江河奔流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人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和探索,才能感受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2. "春望" - 杜甫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杜甫的这首诗写了春天到来时,红豆开花的情景。
红豆是一种象征爱情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诗中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表达了对待在南国生长的红豆花的羡慕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以红豆自喻,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摘取红豆(寻求真爱)的期盼。
3.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的另一首名篇。
诗人在登高时,感叹天高风急,听到了猿猴咆哮的悲鸣声。
下一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形象地描绘了河岸的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描绘了枯叶飘落和大江滔滔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4.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
诗人以皓月、夜空中的繁星比喻日光照射下的瀑布,形象地表达了瀑布的流动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从高山峡谷中奔腾而下的景象。
中国古诗句名言及翻译

中国古诗句名言及翻译精选1.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着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人生谁能不死,要紧的是使报国赤诚永垂青史。
现在用来说明革命者面对敌人,大义凛然,死的其所,永垂史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译】:借黄河之水一去不返来比喻光阴的消逝不会再来。
3.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译】: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前所显示的预兆与前奏。
4.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译】:比喻反动派必定彻底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译】:赞美枫叶经过霜雪锻炼更为红艳。
6.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译】:常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称颂德高望重又有相当名度的人。
7.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译】:空前绝后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译】:人在绝望中重获生机的喜悦。
9.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淮南子。
林》【译】:识人往往在关键之时,紧急危难之中。
1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记》【译】:学习,很注意同学切磋,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我们应该记取前人的验和教训。
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译】:比喻处事谨慎的态度。
2.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译】:形容坏人终究会受到惩罚,无处逃避。
3. 一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子上》【译】:比喻缺乏恒心,努力时少,懈怠时多,什么事都做不成。
4. 近水楼台先得月。
宋代俞文豹《清夜录》【译】:比喻由于靠近某人或某物,优先获得利益或照顾;也讽刺利用某种方便,非法占有利益的行为。
5. 前车覆,后车戒。
汉代刘向【译】:比喻应当接受前人失败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系辞上》【译】: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小钱给大家谈谈古诗词经典名句赏析,以及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古诗词名句经典加赏析01.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
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
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注]砉然【某rán】:砉然是属于象声词,多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
古诗词大全带解释

古诗词大全带解释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及其解释:
1.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解释: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2.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解释: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如需更多古诗词及解释,建议查阅古诗文网或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经典古诗词名句及翻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①y①)]鹿呜声。
5.兄弟阅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①[阅(X 1)]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 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8 •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岔)]少。
③[克]能。
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
①[永]同“咏” 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
《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 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 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最早见《尚书•君陈篇》。
①[黍(sh训黍子,黏黄米。
②[稷(j !)]不黏的黍子。
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③[馨(X in)]芳香。
④[明德]美德。
14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①(眚(sh e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①[文]文采。
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 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 e ]通“悦”。
③[愠(y in)]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 ing)]检查自己。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出自《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3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 !)]同“智”。
3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 1)]记住。
3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贝U不复也。
”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①]想说而说不出来。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
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3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出自《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出自《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 出自《论语•子罕》。
①[凋]凋谢。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出自《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出自《论语•颜渊》。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46.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出自《论语•宪问》。
①[不能]没有能力。
4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54.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58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出自《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61.博学之,审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出自《礼记•中庸》①[审]详知,明悉,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②[笃]忠实, 心一意。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①。
出自《礼记•经解》。
①[差若豪氂,缪以千里]现通行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豪”同“毫”。
“氂”同“厘”。
“缪”同“谬”。
63.瑕①不掩②瑜③,瑜不掩瑕。
出自《礼记•聘义》。
①[瑕]玉上的斑点。
②[掩]掩盖。
③[瑜]玉的光泽64.—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自《礼记•杂记下》。
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
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68.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
“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72.—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
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 a n)所著。
73 •祸兮福所倚①,福兮祸所伏②。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
①[倚]依托。
②[伏]隐藏。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①。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①[细]琐屑,渺小,不重要。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76.哀莫大于心死①。
出自《庄子•田子方》。
《庄子》又称为《华南经》,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①[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至不能自拔。
77.用志不分①,乃凝于神②。
出自《庄子•达生》。
①[用志不分]用心专一,不分心。
②[乃凝于神]就可以聚精会神。
7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出自《管子•形势解》。
《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著,其实是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
今存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包含有道、名、法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经济、农业等知识。
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
出自《管子•权修》。
①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80•长太息①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离骚》。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创骚体,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