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对象和性质
活动对象的名词解释

活动对象的名词解释活动对象,又称参与者、实体、角色等,是指在某一特定活动或过程中参与其中的主体。
无论是社会生活、组织运作还是个体行为,活动对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活动对象的性质和特征根据不同的背景和情境而异,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活动对象进行解释。
一、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活动对象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主体。
在这个意义上,活动对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组织运作的核心。
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合作以及冲突与竞争,完成各类活动,并实现个体和社会的目标。
例如,在政治领域,活动对象可以是选民、政府官员、政党等;在教育领域,活动对象可能是学生、教师、家长等。
不同的活动对象具有不同的权利、责任和角色,他们的行为与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二、在组织管理中,活动对象是指参与特定组织或项目活动中的个体或群体。
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活动对象的属性与目的各异。
例如,在企业组织中,活动对象可以包括员工、管理者、客户等;在非营利组织中,活动对象可能是志愿者、受益人等。
通过组织内外各种形式的沟通和协作,活动对象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关系,共同为组织的发展和实现目标贡献力量。
三、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活动对象是指面向对象编程中,被操纵和操作的实体或类。
在这一概念中,活动对象被赋予了具体的属性、行为,具有自主性和交互性。
通过对活动对象的定义和描述,程序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建模问题,实现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例如,在一个简单的购物网站中,活动对象可以是用户、商品、购物车等。
活动对象之间可以通过消息传递、方法调用等方式进行交互,实现各种操作和功能。
四、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活动对象是指在认知和学习过程中,与学习者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刺激物或任务。
在这一理论中,活动对象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源泉。
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互动,触发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活动对象的选择和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和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教学中,活动对象可以是教材、多媒体资源、实验设备等。
社会科学基础

社会科学1.社会科学的概念:就是从整体上探究社会的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1)首先是人。
第一是人的活动、第二是人的意识。
第三是人的心理、第四是人的个性。
(2)社会结构也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①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决定整个社会机制的客观结构,因而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过程及其他方面社会结构的机制。
②社会的政治结构③社会的人口结构④社会的区域结构是指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特征的较大的区域。
(3)社会的自然前提、文化、科学等也是研究对象。
①所谓的社会的自然前提是指与人类社会直接密切相关的生存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②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方式,表现着人类社会所达到的历史发展水平③科学是指以范畴、定理、定律形成反应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通过社会科学去认识社会,通过社会科学去改造社会,通过社会科学去发展社会,发展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3.社会科学的历史演进:一、萌芽阶段二、独立阶段三、成熟发展阶段。
4.社会科学的相对性:指社会科学成果在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的相对性。
5.社会科学的相对性由三个因素决定:一、社会实践的水平,社会认识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水平决定着社会的认识所能达到的高度、二、研究对象本身发展的成熟程度对社会认识也有重要影响三、即使是同一社会现象也因为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历史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从而使得研究该社会现象的学科只有经过艰难的历史和逻辑行程之后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6.“社会性”的含义:一、即使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科学也包含对非阶级的现象或某一社会现象的非阶级性方面的认识(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一种根本方法)二、是互相借鉴性7.“民族性”体现在: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总是渗透着一定程度的民族性成分、二、是研究者也是研究主体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向又总是渗透着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
社会科学

另一突出点是,由于专业化,在社会科学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紧张关系;
其他特点是近几十年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变得身价百倍;数学方法和其他定量方法以及计算机已广泛用于科研和教学之中。
20世纪在理论方式上可以看到:发展说又开始恢复活力;社会体系的研究由控制论推动起来;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著重于模式和动态方面;互动论则强调“他物”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统称为哲学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的转变,学术的自由探讨空间将越来越大,社会科学的定义与分类方面也会开始发生变化。
补充:
系统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尽管有许多社会学家否定社会研究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才能被视为科学的说法,但社会科学一词的用法并不包括任何对科学的概念。
社会科学初建之时,是想建立一门总体社会科学,而有些人则追求单科的专门化。结果是後者取得胜利。经济学和政治学首先达到独立的科学地步;其次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也开始于19世纪,但轮廓不如其他各科清晰。最後出现的是社会统计学和社会地理学。民主和工业革命引起的各种进程,在20世纪散布到了世界的其他地区。西方与非西方的各种关系即西方同全部「新国家」现象之间的关系,正是社会科学极其重要的各个方面。马克思的思想对于今天数以亿计的人类来说,有著深刻的道德甚至宗教意义;即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首先提出了社会可以通过计画来引导。由于对中央计画的兴趣,才使得凯因斯的思想获得了历史性的意义。在人格、意识和性格的一般领域里,弗洛伊德的著作对20世纪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并不在马克思之下。他的基本理论已进入多门社会科学。由下述变化特点可以看到社会科学的某些趋势︰社会科学的专门化,仅从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之多就可以看出。另一倾向是多科性的相互补充和合作,新出现了政治社会学、经济人类学、选举心理学和工业社会学;某些单个概念也常运用于多门社会科学,并都获得了有益的效果。另一突出点是,由于专业化,在社会科学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紧张关系。其他特点是近几十年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变得身价百倍;数学方法和其他定量方法以及计算机已广泛用于科研和教学之中。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性质、地位、对象、程序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对象、程序一、特征1社会而非自然的研究的主题是社会而非纯粹客观的自然现象。
有着完全不同于自然规律的内在逻辑。
2经验的而非思辨的依据可感知的经验事实来认识社会现象的整体状态。
虽然社会整体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材料则有助于我们获得相关的知识3特殊性与个别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深入到个体及其行为过程来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及其关系。
二、研究的对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经验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探究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 它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狭义的自然界相区别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有人参与的, 总是和人及其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而人及其活动又总是纷繁复杂, 变化万千的, 说明各种社会现象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某种不可重复的个性。
这使得有的学者只承认自然科学的真理性, 而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真理性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因此, 人们在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及其主导方法时, 有必要认真地阐明同自然界一样, 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 同自然科学一样, 社会科学也都是具有科学性、真理性的。
三、地位2001年8月7日,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指出:在认识和改进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他主要谈到了以下几点:首先,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来看,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再次,从民族振兴、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来看,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入了解社会,不仅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还要全面了解世界这个大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现象的学科领域,两者紧密相关但又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1. 定义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是学术分类上的两个重要领域。
人文学科是研究人类思维、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的学科,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
社会科学则关注人类社会及其组织、行为、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
2. 研究对象人文学科主要关注人类的思维、文化、艺术等方面。
其中哲学探讨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学研究人类的语言表达、文化传承等;艺术学则关注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
社会科学则关注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等;心理学则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经济学研究人们在资源配置上的行为规律。
3. 研究方法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且复杂。
人文学科注重文献研究、文本解读、符号分析等方法,以深入挖掘人类思想与文化;社会科学则注重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揭示社会规律和行为模式。
当然,两者并非绝对分隔,社会科学也要关注文化的影响,人文学科也不能忽视社会背景。
4.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文学科通过研究人类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传承,为人们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发展的源泉。
社会科学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规律等方面,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结起来,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学科领域。
人文学科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传承,而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两者在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社会作用上存在差异,但共同构成了人类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等。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其目标是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并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者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社会数据,从而揭示出人类社会的规律和特点。
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学基础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科学,它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化、社会控制等。
2.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制度、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等。
3. 政治学基础知识: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包括政府、权力、政策等方面。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党、选举等。
4.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记忆、学习等。
5. 人类学基础知识: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生物学、文化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化、文化相对论、人类进化等。
这些基础知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群体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人类社会中的集体行为和社会关系。
在经济学研究中,供求关系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市场中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在政治学研究中,国家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策的制定。
在心理学研究中,学习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人类的行为和行为的变化。
在人类学研究中,文化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
总之,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
讲座一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讲座一 讲座二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特征与功能
讲座一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研究什么”的回答大致可以分为三大 类型: (1)侧重于以社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期的代表 人物主要是孔德(A. Comte)、斯宾塞(H. Spencer)、涂 尔干(E.Durkheim),并由此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 统。 其中孔德、斯宾塞在研究整体社会时,强调的是一般社 会现象,而涂尔干则强调特殊的社会现象,即“社会事实”。
第三,因为社会学研究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兼容各学科之长, 批判性地借鉴和融合,以提高学科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
其他观点
“剩余说”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 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学科说”是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群学科, 一个“学科群”。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
其他观点
“调查说”是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的学科。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
(2)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 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M. Weber),并由此开创了人 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3)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他观点,主要有:“剩 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 等。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 展的主流。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 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之所以社会学对社会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整体性研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不能孤立地为某一个 学科研究某一个部分,需要综合性研究的视野;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它包括很多学科领域,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等。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等。
社会科学的目标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规律和特点,为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它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包括了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旨在提供一种科学、系统、可靠的研究方式,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实证研究,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现象,而不是主观臆测或凭空猜测。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客观性。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应该追求客观事实,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和情感的干扰,尽量保持客观真实的结果。
为了实现客观性,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实证性分析等。
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系统性。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系统地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研究者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以形成科学的结论。
此外,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科学性。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而不是主观臆测和偏见。
研究者需要使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并通过统计分析等方式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解释。
最后,社会科学方法论还注重可重复性。
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需要经过验证和复制,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其他研究者可以通过重复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来检验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总的来说,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门关于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科学研究,它通过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的原则来指导研究过程,以达到科学揭示社会规律和改善社会现象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我们要了解2012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行为。 • 通则解释模式要找出少数几个可以解释大多数或全 体选民投票行为的原因。如政治倾向(自由派或保 守派)也许是决定投票行为的重要因素。比如说, 自由派选民会投票给奥巴马;而大多数保守派选民 则投票给罗姆尼。但是,必须看到,单一原因并不 能为投票行为提供完整的解释。 • 通则解释模式在处理因果关系时,不可避免要涉及 到概率。增加原因的数量常常也会增加解释的完整 程度,不过,最简单的模式是在最少的变量和虽大 限度的解释之间寻求平衡。
社会现象的这些偶然性、不确定性并不能构 成对社会必然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否定
社会现象的客观规律性
决定了
变化的可预言性
社会现象的不确定性
共同决定
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社会现象的偶然性
2013-8-23 16
• 可预言性是科学的一个主要维度。一个理 论它的预测的准确性越高,它的可信度就 越大,科学性就越强。而预言和预测的准 确性又取决于: ①对象本身的性质, ②预测主体的能力。
• 事实:我需要这些成分,且有消化吸收的 能力 • 价值:充了饥 可见:1)一定事实是产生一定价值的基础和 原因;2)充饥本身也成了一种特殊事实。
休谟命题:事实与价值的二分
• 休谟认为,无法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 • 普特南:“每一个事实都有价值负载,而我 们的每一个价值也负载着某个事实”。
•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特殊的事实, 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作为人的活动的过 程和结果,必然打上人的烙印,必附着价 值,凝结着人的情感、意志和好恶。如 “三权分立”这一政治、法律制度,就蕴 含着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民主、法制等 价值。
事实与价值的区别
• 事实指任何事物本身 存在的现实,“实 然”,具有客观实在 性。
• “事实判断”只能是 对象本身如实的、不 带主观态度倾向的 “描述性陈述”。
• 价值是指事物与人、 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 种特殊关系,即客体 的存在和属性与主体 的尺度和需要是否一 致。
事实与价值的关联
• 你的饭让我充饥了。 • 事实:饭含有淀粉等成分
动物学家的解释:基因强势 换言之,在我们人类进化史上,当大部 分人的魅力仅现于韶华盛年的情况下,个别 男人在年过六旬之后依然魅力不减则表明他 在基因上必有强势支撑。
2013-8-23 30
2.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基于可检验的理论。研究经济过程如何运行,关注实际发 生了什么,需要大量的公共机构的统计信息。它也分析在 给定假设条件下经济过程会如何运行,利用模型进行研究。
解释学认为,人的思想、观念、意志、 情感和行为等人文社会现象本身具有个 别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量化性,不可能 用自然科学方法的方式而被客观地加以 描述、说明,它们只能通过体验、理解 才能被合理把握。
2013-8-23 23
“自然需要说明,精神需要理解”
• “理解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根据那些 表现精神生活的可以知觉的记号对精神生活有所 认识。” ——“只有生活才能理解生活”。
皮格马利翁效应
该项实验由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所做。 他们首先从一个理论演绎,即“人们对他人行为的 期望通常会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提出研究 假设:那些被老师认为更聪明的学生,会由于老师 的这种偏见而在实际上变得比其他学生更聪明。他 们选择一所学校的实验室,让几百名学生参加智力 测验,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并告诉教 师说,这些学生是测验成绩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 养前途的。一年以后,他们对这几百名学生进行了 测验。统计分析表明,上述20%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实验结果证实了研究假 设, 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成绩的提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 系。 2013-8-23 12
• 就目前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而言,大多 数只能作出概率性的判断和趋势预测。
Soft sciences are often harder than hard sciences.
• 总而言之,社会现象的人为性、历史性、 价值性、主客体相关性、互动性、随机性, 反映着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使 社会科学研究变得非常困难。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基于观点、信念。关注经济应该如何运行,主要考虑效率 与公平(efficiency and equity)、成本与收益的公平是否合 理。 经济政策既基于实证经济学又基于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有 助于决定经济目标,但是不管政策目标如何值得赞美,如 果不能得到预想的结果,那就意味着政策的失败,所以, 实证经济学对政策的制定是根本性的。
21
说明的三个层次:
1)常识说明 2)理论说明(整体的、一般的) 3)科学说明(整体的、一般的 + 可 检验的)
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社会现象 ,特 别是一些看似反常的现象,都需要作出说明。
2013-8-23
22
“自然需要说明,精神需要理解”
实证主义片面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说 明性、实证性,但单纯用实证方法对包 括意志、情感、信念、欲望等因素的人 文社会现象进行具有合理性的说明是不 可能的。
是“买花女 ”(Pygmalion)还是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 “一个淑女与卖花女之间的差别不在其言 行举止,而在于他人如何对待她。对希金 斯教授来说,我总是一名卖花女,因为他 总是待我如卖花女,而且将来也不会改变; 但我知道,面对你(上校),我能做一个 淑女,因为你总是待我如淑女,而且永远 也不会改变”。
4.更大的不确定性和 更有限的可预言性
• 社会世界是自为的存在。在社会领域中进 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 激情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或群体。 这一方面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丰富 多彩;另一方面又使社会现象充满众多不 确定的因素(变数),具有比自然现象更 大的偶然性、新奇性。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与自然科学所界定的自然世界不同,社会科学的对象 领域有其的特点:不仅研究对象包括研究者本人,而且 被研究的人还能够展开各种各样的对话或辩论。在自然 科学中,辩论的问题通常无须诉诸于研究对象的观点就 能够加以解决。相反,社会科学家所研究的民族(或其 后代)不管其观点是否为学者们所探求,都越来越频繁 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而对研究者来说,他们的闯入经常 都是不受欢迎的。这种闯入日益地表现为对普遍主义僭 望的挑战……直言之,持异议者对普遍主义原则提出了 质疑。他们宣称,社会科学认定适用全世界的原则实际 上代表者人类中级少数人的观点。他们还争辩说,这极 少数人的观点之所以逐渐地主宰了整个知识界,只是因 为这同一些人在大学以外的世界里也居于统治位。” ——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
A looking-glass self
• 只有从镜中才能看到自己 • 我们的自我形象是由他人对我们形象的感 知所形成的。在认识某个人的自我时,每 个人都把别人作为一面镜子。只有从他人 的反应中,才能发现自我:首先,想象我 如何向别人展现自己;其次,别人对我的 印象如何;第三,基于考虑到别人的判断, 我的自我感觉如何,例如,是骄傲还是羞 愧。
2013-8-23 20
1.说明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说明(Explanation):
– 是通过实证方法来“客观地”分析、说明 社会事实的本质、结构、功能及发展规律。 侧重通过因果分析来解释(explanation) 事物的本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
理解(Understanding):
– 是通过对行为者或社会事件的意义的理解 来揭示事物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侧重于 通过体验来解读(interpretation)、阐释 人文社会事件的意义。——“只有生活才能 理解生活”。 2013-8-23
• 理解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科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但是,不能把理解和说明绝对化,简单对立起来。 自然科学中也有理解,社会科学中也有说明。 • “自然科学运作的基础是因果关系,”“实际上, 社会科学也采用同样的模式。有时因果关系太隐 晦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模式本身。”
社会科学中原因寻找
• “经过全面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人是有 偏见的,其原因是这些人想有偏见。其他人则 没有偏见,原因是这些人不想有偏见。” • 让人可以接受的原因有:经济竞争、宗教意识、 政治观点、童年经历、受教育类型和时间。
年轻女子缘何爱老男?
年长男性吸引年轻女性是最令人困惑 的社会现象之一。
奥秘何在?
“What on the earth does she see in him ?” (她究竟看上了他什么?)
2013-8-23 29
一般的解释是:财富是关键因素 但是这样的解释无法说明所有的爱情淘 金者都是女性而鲜有男性。
•
社会现象具有“自为性”(人的“自由意志” ) :各
种社会现象的形成和演变离不开人的有意识、有意向、 有意志、有理性、有情感的活动。
•
“自在性”与“自为性”是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根本 区别。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 你们的行为是你们个人意志的产物,还是 你们无法控制甚至无法察觉的外在力量和 因素的产物? • 在自然科学中,流行的是决定论的解释模 式。 • 在社会科学中,也必须愿意使用决定论的 逻辑来解释现象和问题。但是,社会科学 家并不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思想和感情 都是被决定的。
个案式解释和通则式解释
• 个案式解释模式:旨在通过某种行动背后 的诸多(也许是独特的)因素进行解释。 如历史学家解释法国大革命、心理医师解 释病人的异常行为。单个的解释可包含一 般的意义,但研究的焦点偏向个案。 • 通则式解释模式(nomothetic model of eplanation):不需要找出某个事件或行为 的所有原因,而是发掘可以解释行为或事 件的最主要原因。
2、社会事实的价值性
• 社会事实(social facts):外在于个人的对个 人带有强制力的机构和力量,如制度化的法律、 享有的道德信念。 • 事实指任何事物本身存在的现实,“实然”, 具有客观实在性。“事实判断”只能是对象本 身如实的、不带主观态度倾向的“描述性陈 述”。 • 价值是指事物与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特 殊关系,即客体的存在和属性与主体的尺度和 需要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