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态中心研究揭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_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张文辉1** 刘国彬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 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712100E-mail: zwhckh@摘 要: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高原区考察组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策略与对策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退耕还林和禁伐禁牧措施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质量已经呈现稳定提升势态,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植被恢复措施优化,多元化投资与城镇化发展使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看好。
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植被恢复投资力度不够;政策不稳使农户无远期规划,政策不配套,使大户承包治理停滞;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人工经济林比例过大,生态功能不强;禁伐禁牧封禁措施缺乏技术支撑,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植被恢复策略是保护现有成果;增加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比例;用政策保护大户承包治理和植被建设的积极性;扩大植被建设和科研投资力度,培育黄土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退耕还林1.引言植被恢复是一个地区整体生态环境条件改善的基本标志。
近20年以来,各级政府包括水利水保、林业、环境部门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治理效果如何、植被恢复中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该在对策策略方面如何调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5年9-12月,“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高原区考察组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分西线 、中线和东线,采用典型样地抽查、现场考察、与基层干部座谈、农户抽样调查等方法,对黄土高原近年来植被整体恢复效果、成就和经验;植被恢复的技术途径与措施是否适合当地生境条件;有关黄土高原治理和植被恢复的政策与法规是否受当地群众欢迎;未来植被建设有什么建议与企盼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效果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效果评价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地区之一,其地质条件特殊,土壤脆弱,易遭受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被采取,并对其影响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
一、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采取了多种水土保持措施。
其中包括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林网工程、水保措施等。
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植被也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实现碳汇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2. 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广泛采取的一项措施。
通过减少农业生产,恢复草地和森林,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这项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抗侵蚀性,减少水土流失,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条件。
3. 林网工程林网工程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防护林,建立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这种工程可以起到限流减水、护土防风的作用,阻止水土流失。
同时,还可促进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4. 水保措施水保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林、沟壑治理等。
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林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沟壑治理可以减少径流速度,降低侵蚀力,减少土壤侵蚀。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受到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 减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通过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的流失,改善了地表和地下水的状况。
减少了土壤营养物质和养分的流失,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使得土壤得到了保护和改良,有助于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
黄土高原的土地治理与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的土地治理与植被恢复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典型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之间。
由于长期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黄土高原的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植被几乎丧失殆尽,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土地治理和植被恢复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课题。
土地治理是指通过修复和改良土地,使其恢复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在黄土高原,土地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以及恢复和重建植被。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退化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在黄土高原的坡耕地上,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等问题,其治理重点应放在土壤保水保肥和防止水土流失上。
一种常见的土地治理措施是梯田建设。
梯田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风险。
此外,梯田还能保持水分,防止土壤干燥和贫瘠。
梯田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改善水土环境,有利于植被的恢复。
此外,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控制水土流失,可以采取种植草本植物、营造沟壑和植被组合等措施。
沟壑治理的关键是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加强水土保持,减缓和阻止水流速度,从而遏制水土流失。
同时,草本植物的生长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沟壑的自然修复。
除了土地治理,植被恢复也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工作。
植被恢复是指重建和恢复自然植被群落的过程,通过植物的生长,修复和改善退化的土地环境。
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既可以利用当地的天然植被资源,也可以引入适宜的植物种类。
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资源独特丰富,是植被恢复的重要基础。
黄土高原有丰富的草本植物、花卉、灌木和乔木等植被类型。
这些植物在适应恶劣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土地的恢复提供种子和保护性植物。
因此,在植被恢复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植物资源,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进行种植。
同时,适宜的引入植物也可以促进植被的恢复。
在黄土高原,有些地区的土壤贫瘠、水分匮乏,需要引入耐旱、耐贫瘠的植物进行改良。
黄土地区坡耕地人工植被复合经营模式效益分析研究

1 2 指 标 及 测 定 方 法 .
调 , 干 旱及 水 土 流失 等 生 态 环 境 问题 反 过 来 又 而
成 为 危及 该 区社 会经济 发 展 的生态 经 济 问题 。只 有 坡 耕地 得 到有 效 治 理 , 土 地 区 的水 土 流 失 和 黄
解决 黄 土 区这种 生态 环境 问题 与 经济 贫 困互
为 因果 的恶性 循 环 问题 , 需 要 对 该 区社 会 一经 就
要是 产量 、 产值 和产 品的多样 化方 面) 进行分 析 。
济 一 自然 复 合生 态 系 统 , 其 是 坡 耕 地 自然 复 合 尤 生 态 系统 开 展深 入 系 统 的 研 究 , 括 人 工 植 被 复 包
3 中国科 学 院水利 部 水土保 持研 究所 , . 陕西 杨 凌
摘
7 20 ) 1 1 0
要 : 土 高原 地 区坡 耕 地 人 工植 被 复 合 经 营 在 解 决 农 林 争 地 、 持 水 土 、 复 生 态 平衡 、 高 土 地 利 用 率 黄 保 恢 提
和 满 足 人 们 对 各 种 农 林 产 品 的 需 求 等 方 面 具 有 重要 的 作 用 。笔 者 对 黄 土 地 区坡 耕 地 人 工 植 被 7种 复 合 经 营 模 式 的 系统 结构 配置 、 控 技 术 、 调 系统 功 能及 效 益进 行 了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工 植被 复 合 经 营 是 黄 土地 区坡 耕 人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黄 土 地 区坡 耕 地 人 工 植 被 复 合 经 营模 式 效 益 分 析 研 究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

如 何 明确 黄 土高 原植 被 恢 复 的前 景 . 要 的研 主 究 方 法有 两种 : 一是 通过 对 黄 土高 原地 质 历 史 时期
的植 被 变 迁 特 征 来 推测 当前 黄 土高 原 植 被 稀 少 的 状况 是 自然 演替还 是人 为 干扰造 成 的。地 质历 史时
l 黄土 高原地 质 历史时 期 的植被 变迁研 究 - l
@ 2 0 SiT c. nn . 0 6 c. eh E gg
撰 器 撰 棼 棼 参
综
述
≤ ’
农 业 科 学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董林水
张 旭 东 周金 星 宋爱 云
( 国林 业 科 学研 究 院林 业 研 究 所 , 中 国家 林 业 局林 木 培 育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0 9 ; 国 科 学 院 生态 环 境 中心 北 京 10 8 ) 北 00 1 中 , 0 0 5
的地质 水 文条件 i . 6 , 7
是 以畜牧 草业 为主等 一。 一 本文 主要从 黄土高 原地 区 s 植 被恢 复的 目标 、植 被建 设分 区 以及 植被 恢 复的总 体 理论研 究等几 个方 面进行 了分析 和探讨 。
l 黄土高 原森林 植被 恢复 前景 及 目标研 究
11 - 陕西 黄土 高原植被 变迁 历史 研究 概况 . 11 . 据 历 史资 料 的有 关研 究结 果 表 明 , 以黄 土 高原
期 黄 土 高 原 是 否 曾 发 育 过 大 面积 的森 林 植 被 就 成 了核心 的 问题 ls 3 : 果 地 质历 史 时期 从 未 发 育过 一 。如 一
维普资讯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政策与管理研究Policy & Management Research引用格式:傅伯杰, 刘彦随, 曹智, 等.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8): 1110-1117, doi: 10.16418/ j.issn.1000-3045.20230525001.Fu B J, Liu Y S, Cao Z, et al. Current conditions, issues, and suggestion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Loess Plateau.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8): 1110-1117,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525001. (in Chinese)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傅伯杰1,2*刘彦随3曹智3王壮壮1武旭同2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实施,促使黄土高原生态建设进入了生态治理成效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
文章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系统绿色转型、国土空间科学布局、全流域统筹协调治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人地系统,乡村振兴,黄土高原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525001CSTR32128.14.CASbulletin.2023052500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北部、黄河中游地区,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治理黄土高原的生物措施

治理黄土高原的生物措施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域,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和治理黄土高原,采取一系列的生物措施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一、植被恢复与植物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容易受到水蚀和风蚀的侵蚀。
因此,植被恢复和植物保护是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对当地特有植物的保护,保护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在治理黄土高原的生物措施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修建水土保持林网,建设排水沟和护坡。
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黄土高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压力,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进行生态修复是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保护当地的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
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湿地修复、水体净化等,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四、农业生态化发展农业是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产业,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治理黄土高原的生物措施中,推动农业的生态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五、畜牧业管理与养殖业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畜牧业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畜牧业的不合理管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治理黄土高原的生物措施中,加强畜牧业管理和推动养殖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合理规划畜牧业布局,控制过度放牧和过度养殖,推广生态畜牧业和草食畜牧业,减少畜禽粪便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旱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的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平坦,呈现出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
这些黄土丘陵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形成于数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和地表风蚀作用。
2. 地质条件:黄土高原地层中的黄土是由风化后的黏土沉积而成,因此具有很强的透水性。
然而,由于地表植被稀疏,降雨时黄土表面很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 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多风。
降水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干旱。
这种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问题,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态修复措施:1. 植被恢复:通过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侵蚀。
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空气湿度。
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和减缓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修筑沟渠、架设护坡、建设防护林等措施,以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进程。
3.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建水库、水利灌溉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4. 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农民和牧民进行补贴和奖励。
这可以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并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为14609.22元,集体利益分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高达77.92%。
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康明星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卫生村”、“东莞市文明标兵社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村”等光荣称号。
通过对虎门镇各个农村社区进行对比调查,不难发现通过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实现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具备相应条件。
因此,集体经济组织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才能将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整合起来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外企、民企建厂、办公司,发展“物业经济”,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城市化、工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6-7]。
只有在充分结合当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的情况下,土地股份合作制才能发挥促进农民增收的巨大效用。
3.4存在问题与建议
东莞市虎门镇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在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具体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村集体纯收入比上年末下降了8.81%,暴露了虎门镇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存在相当的缺陷: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物业经济”所占比重过大、抗风险能力低下、依靠集体分红和租金收入的农民遭受较大损失、发展模式转型困难、当地出现农民结构性失业以及超比例分配等问题。
只有通过运用经济、行政手段促使当地农村进行产业升级、产业优化,才能保证农民收入长久、持续、快速增长。
4结语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对实行土地统一集中管理、规模经营,增加农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有重大意义。
但是通过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具备一定前提条件。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拥有经营管理经验和市场经济意识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
在其带领下,通过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才有可能将整合起来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参考文献:
[1]尹成杰.农民持续增收动力: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相结合[J].中国农村经济,2006(1):4-10.
[2]刘保峰,吴荣秀.土地股份制是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必然方向[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1):70-80.
[3]
王露.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4(3):52-56.
[4]唐正繁.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可行选择:土地股份合作制[J].思想理论,2003(6):25-26.
[5]姜爱林,陈海秋.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述评(2000—
2006)[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1-19.
[6]解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2(2):53-55.
[7]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解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8]张笑寒,张瑛.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绩效分析[J].农村经济,2009(1):20-23.
[9]傅晨.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1996(5):99-105.[10]刘承礼.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过渡性质:一种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理论的评说与前瞻[J].农业经济问题,2003(11):31-35.
[11]唐浩,曾福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述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20-27.
[12]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的意见[R].2004.
植被恢复是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其综合生态效益是衡量植被恢复成效的关键,是国际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大,生态脆弱,以
6.7%的土地养活着全国8.5%的人口。
长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
的压力,致使该区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1999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的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区域尺度的景观变化及其带来的综合生态效益还缺乏定量的分析与评估。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团队在傅伯杰院士的领导下,采用遥感、模型模拟和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估了黄土高
原2000—2008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和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
结果表明:林、草和聚落用地分别增加4.9%、
6.6%和8.5%,农田减少了10.8%。
土地覆被的变化和植被恢复提
升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区域生态系统固碳增加了35.3Tg ,其中67.3%为植被固碳,年平均土壤保持率达到63.3%,区域粮食生产增长18%。
但由于林草植被面积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年平均产水量减少10.3mm 。
研究还讨论了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和权衡关系,进一步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问题,提出了考虑人与自然耦合系统动态反馈关系的适应性管理是区域生态恢复可持续性的关键。
中科院生态中心研究揭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
!!!!!!!!!!!!!!!!!!!!!!!!!!!!!!!!!!!!!!!!!!!!!!!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