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练习题

黄土高原练习题
黄土高原练习题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 .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 .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 .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2.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其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B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高原地面破碎

C .由于气候干旱,早期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

D .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原因是最主要的 3.“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 A .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 .林草生长茂密 C .原有林草种源被破坏殆尽 D .水土流失得以抑制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南方低山丘陵区 C .内蒙古草原 D .黄土高原

5.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盐碱

C .森林减少

D .荒漠化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6-8题

6.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分布中具有明显的( )

A .过渡型

B .多变性

C .不确定性

D .单一性

7.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土壤侵蚀

火山爆发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④⑤ D.③④⑤ 8.该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②水土流失严重 人地矛盾尖锐 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图中B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 .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11.有关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入黄河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黄土高原有黄河的主要支流

B .黄土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

C .黄土高原上的河流流量大

D .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 .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 .等高线基本平行

C .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 .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13.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 .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 .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4.分析下表资料(资料来源于对黄土高原的研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人为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在于植树种草

D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无法治理的 二、综合题

1.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完成(1)~(4)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

省会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

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治理中________措施、________措施和

________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2.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新《水土保持法》的审议通过是我国水利和

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新时期水土保持事

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

循环系统示意图

(1)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

(2)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

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②实现有机质还田③将污染物资源化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林草植被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保持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 D.绿化美化环境

(4)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

13.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三每年的7月初黄河中上游各大水库都要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减轻泥沙在下游河道淤积。

(1)治黄的根本在于治沙,治沙的根本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请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地形区________(填字母)。

(2)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为了防治此环境问题,某乡广泛征集治理建议。有人提出要在黄土高原广泛修梯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3)图中B地形区内煤炭资源丰富,为防止该区域因开发煤炭资源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你认为在煤炭开发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4)为何黄河每年在汛期来临前要进行调水调沙活动?

答案

1--5 BDCDA 6--10 AADCD 11--14 CBDD

1.(1)太行山秦岭兰州银川

(2)千沟万壑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保持水土,开展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工程生物农业技术

2.(1)

(2)A(3)B(4)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等。

3.(1)B

(2)不合理。梯田适宜在坡度较缓、土层深厚的山坡上开发。

(3)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煤炭开发而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

(4)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大增,大量泥沙淤积下游河道上,形成地上悬河,容易造成洪水灾害;经过调水调沙,减少河道和库区泥沙淤积,避免洪水灾害。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习题精选人教版

选择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B.衡山C.华山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D.黄山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B.安徽 C.河南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B.京包线 C.陇海线D.哈大线 16.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B.青海C.山西D.陕西 17.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B.银川C.石家庄D.合肥 1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D.黄土本身疏松、干燥的特性 19.下列省份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A.陕西B.山西C.黑龙江D.西藏自治区 20.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两大平原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宁夏平原D.河套平原 21.下列事物与黄土高原人民生活相关的有:() A.赛龙舟B.秧歌舞 C.面食为主D.青稞酒 22.黄土高原蕴藏量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讲解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 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黄土高原)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反馈:1、秦岭—淮河分界线(以此为界的南北方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及依据 二、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三、新课教学 多媒体出示图5. 9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提问]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南方地区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 1

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2、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3、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深入)教师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名称和大致范围 展示中国地形图,组织学生活动 (1)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根据图片观察其特点。(2)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湖。 总结讲述:北方地区主要有三大地形区,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南方地区有四大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北方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黄河;南方的河流有长江和珠江等,还有鄱阳湖、洞庭湖等许多湖泊。 2

课-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2课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课堂开放、面向全体、多媒体手段、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课标要求】 ●运用读图与气候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并总结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 成功经验。 ●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2.运用图文资料,知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德育目标) 3.了解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德育目标) 4.记住大同、阳泉、神府等煤矿的分布,理解能源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 【教学模式】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黄土高原地形图、黄土高原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地理助学》等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预习展示导入图中景观体现黄土高原地形特点是什么? 思考1.黄河的含沙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2.形成黄土高原的风力、流水属内力还 是外力?(出示目标) 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学生 进入“问题——思考——探究——发 现——解决问题”的探讨情景 (读图片)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 成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思考:家乡是否有水土流失?是怎样 治理的? 激发学生 浓厚的学 习兴趣, 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 极性。 培养学生 热爱学 习、探究 知识的情 感和态 度。 合作 学习 (板书)探究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1.读水土流失示意图,完成问题。 A坡虽然土质疏松,夏季也多暴雨,但地面有植 被保护,因而水土流失并不严重,B坡土质坚硬, 雨量也小,还有植被,水土流失将会很小。D坡 虽没有植被保护,但土质坚硬,雨量小,流失 也不严重。C坡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面缺(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 及创设问题情境下,自主学习探究黄 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完成问题。 (思考分析) (1)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地 区,水土流失导致_____下降、河流 _____剧增、_____频繁等问题,制约 利用教师 提供的信 息及问 题,学生 完成问 题,培养 综合能力 注重前后 知识的连 接和过 渡。训练 学生对比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2)知道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4)知道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运用地图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与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 (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人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多样的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本节课就是以多样的黄土风情为出发点,从位置范围、黄土的来源以及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等几方面展开学习。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风名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在了解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为后续“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两个标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中国地理总论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高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因此本节课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自主读图、分析、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 5.了解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的摇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的由来。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印象 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华夏文明的摇篮 原因: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表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 影响:悠久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讲课讲稿

第三篇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燕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 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的影响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 习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难点 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掌握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的措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由于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和人 1

口的不断增长,使这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长期的广种薄收、陡坡垦耕、过量樵采,再加上独特的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状况,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而今,经过治理,黄土高原的山变青了,水变绿了,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我们一起去看看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教授新课 (一)自然地理概况 教师:读图8-65,归纳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说出黄土高原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教师:观察图8-65,概括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 2

低。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教师:概括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形态,简要说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简要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形态中,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黄土梁、黄土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完成活动题: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3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测试题 最新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习题一、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人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 B.衡山

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 B.京包线 C.陇海线 D.哈大线 二、双项选择 1.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 B.青海 C.山西 D.陕西 2.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 B.银川 C.石家庄 D.合肥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黄土高原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③、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三种地貌景观:塬、墚、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唱歌曲《黄土高坡》,师你知道歌曲中唱的黄土高坡指的是我国的那 一个高原吗?对这个高原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黄土高原。 二、合作学习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概况。同学们请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学生回答 1、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偏北) 师:同学们继续看图,由图例可知红色的虚线表示的是黄土高原的范围,请沿这虚线指出高原边缘的主要地物。找出本区主要跨越了那些省份,并在图上标出。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找到的请举手。 学生在书上找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主要省份有甘肃、宁夏、山西、陕西等)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P91风吹来的黄土。黄土来源于中亚和蒙古的沙漠和戈壁。考考你:你知道在黄土高原形成中什么风向起主要作用吗?学生回答请看视频:“榆林地区的沙化现象”它是“风成说”的有力证明。 风吹来的高原地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请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学生看图回答) 师:3、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最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注意字的书写)学生看图片和文字介绍

黄土高原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

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大家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结合景观图片等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特征、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3、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大家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特色景观、民风民俗;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后果分析;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民风、民俗与环境的关系。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后果. 学习方法: 多媒体课件、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展示黄土高原的特色 景观,分三组:1、自然景观(千沟万壑)2、文明摇篮3、民风、民

俗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18-20页正文及图 6-3-1,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到、西至、南到、 北到,主要跨越、陕西、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 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分布着黄土 塬、、、黄土川等黄土地貌景观。 3.黄土高原地处区向区(干湿地区类型)过渡的地带,也是区(农业类型)向区过渡的地带。 【合作探究】 学生谈对观看黄土高原景观图后的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据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大家一起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提出探究点,生生讨论,教师 参与其中并把地表景观特征(塬、梁、 峁)、窑洞、信天游等作为重点。 窑洞,探究这种独特的民居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海燕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海燕》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6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王守松/执教、整理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看看全文共有多少个段,二给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师配乐朗读。) 师: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众):15个自然段。 师:哪些字词容易读错? 生(杂):“胆怯”、“掠起”、“号叫”。 (师板书,并给“怯”、“掠”、“号”注音。) 师: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 生(众):充满激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 (生自由朗读。) 三、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你心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从,我感悟到这是的海燕”的句式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板书:海燕图形。) (生圈点评注交流,师参与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交流发言,精彩答案将被写在海燕矫健的翅膀里。 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高傲的勇敢的海燕。 师:具体说说。 生1: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海燕毫不畏惧,勇敢高傲地飞翔。 师:从“像黑色的闪电”中,你能读出什么?从“高傲地飞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飞翔速度快。 生2:运用比喻和拟人。 师:说得真好,我选择一个词语写在黑板上。(板书:高傲。)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文章是在赞美海燕,但是“高傲”这个词语从情感色彩上讲是个什么词语? 生3:贬义词。 师:要表达赞美的情感却用了一个贬义词,这是否矛盾呢?如果不矛盾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讨论。) 生4:不矛盾,这是贬义词褒用。 生5:“高傲”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海燕不把暴风雨放在眼里,表现了海燕面对暴风雨无所畏惧的精神。 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请坐。哪位同学能把这一句话读一下,读出海燕的高傲。你来读一读吧。 (一生读。) 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想着重表现哪几个词语? 生6:我为了读出海燕不畏惧暴风雨的形象,着重读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 师:重读是把握文章内涵,表现文章内容,体现文章感染力的重要方法,一般是将表现事物情态特点、动作特征的词语重读。同学们认为这句话中除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还有哪些词语要重读?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国篇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区域篇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本节教材主要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地形特征及其成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本节共需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经过平时和学生的聊天和上课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较高,欲望较强,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多一

些思考、讨论的空间,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拓展知识宽度和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好学生,不要让课堂变成“市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为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作铺垫。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的拓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载体,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合理拓展课本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方面则需要课外的资料收集、了解,对黄土高原的有关了解等,学习环境依赖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为不可少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情境感受,感知课题。 第二阶段:结合课件,讲授新课。 第三阶段:内化新授,拓展思考。 第四阶段:小结新知,总结提升。 [导入新课]

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设计思路 本课以“图表教学”为基础,利用Power point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同时利用最基本的黑板板图教学,更直观,更能保持知识点与学生思维同步,同时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 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Power 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范文

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范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 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xx》知识点复 习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 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xx、xx、xx。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xx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1.xx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xx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xx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 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D.搞好xx 3.下列省区位于xx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