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2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15) .doc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1、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状况。
2、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工农业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2、难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三、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五、教学过程:(一)、北方地区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课前热身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辖的省级行政单位,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双边活动师生互动一在图上,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秦岭、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互动1根据教材的内容,请归纳出北方地区农业、工业、资源分布的情况。
生答。
教师归纳,出示表格北方地区农业产区历史名城主要作物温带水果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主要资源互动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生答:植树种草、建筑梯田。
在图上标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
4、达标反馈(1)东北三宝是指(人参、貂皮、鹿茸)。
(2)中国第一大油田是(大庆油田)。
(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4)素有黑土之称的是(东北)平原。
(二)、南方地区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阅读教材内容,整体感知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师生互动1在图中4-12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深圳、珠海、厦门、上海、广州、宁波、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
互动2阅读教材83-86内容,归纳南方地区的经济、物产、资源、教师归纳南方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3.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4.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5.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 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范围。
3. 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4. 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5. 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如语言、风俗、饮食等。
6.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各自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2.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风土人情的理解深度。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2. 简要描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地理2. 年级:八年级3. 教材版本:湘教版4. 课题:《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5.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2)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3)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提高地理素养;(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认同感;(3)培养学生珍视生态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2)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3)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差异;(2)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地图等资源,自主探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4. 地图分析法:利用地图,直观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特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哪个地理区域?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2)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第2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优质教案(24)

第二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课第二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备注程序[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二、三级阶梯)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季节分配南方地区7月接近30℃1月0℃以上较多较均匀北方地区7月25℃左右1月0℃以下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板书: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活动1:(课文第83页活动第1题)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地区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南北地区的差异性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材料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南北地区的差异,增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南北地区的差异性以及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北地区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文字材料,呈现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南北地区的差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比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总结各自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2. 难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2. 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两地地理位置、范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阐述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3. 课堂讲解: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分析两地差异及其成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让学生了解两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区域差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地形区、气候区。
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资料,分析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的差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提问回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过程,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收集资料、绘制地图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长城以北纬度高, 热量条件较差
长城
长城以南纬度低, 热量条件较好
北 方 地 区
长城以北
热量条件较差, 小麦不能过冬。
春小麦
小 麦
长城以南
热量条件较好, 小麦能过冬。
冬小麦
合作完成课本p8(上方)活动题
• 1.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玲玲和贝贝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他们的看法有道理 吗?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农业以旱作为主 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 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 棉花、玉米、甜菜等。 棉花、玉米等。 平原广阔、耕 地面积广 作物熟制为 作物熟制为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本区主要的地形有: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关中平原
东 北 平 原
黄土高原
关中平原
华 北 平 原
山东丘陵
(1)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 类型。
(2)对照中国降水分布图, 说出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
北 方 地 区
长 城 南 北 的 作 物 熟 制 及 主 要 农 产 品
“暖房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北方所处纬度较高,冬季较寒冷,房屋建筑应注 意保暖防寒,因而,在本区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让老百姓在冬季住的温暖, 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
(2)为什么说“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通过对房屋的改造,淘汰小锅炉,推广节能门窗等改造工程,可以提高煤炭燃烧效率, 减少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盛产苹果、梨 等温带水果
这里的水资源 明显不足
理由: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华北平原位于长城以南,其农作物熟制应为一年两熟或两 年三熟;华北平原位于长城以南,小麦可以越冬,应为冬小麦,且甜菜喜温凉, 应生长于长城以北的东北或内蒙古地区。
湘教版八下地理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介绍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章节。
本节课通过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具体差异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现象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2.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深入理解两地的发展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理现象和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地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案例分析的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中国地图,思考一下,如何划分中国的地理区域?”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重点介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
然后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地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反馈:1、秦岭—淮河分界线(以此为界的南北方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及依据
二、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三、新课教学
多媒体出示图5. 9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提问]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南方地区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
1
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2、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3、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深入)教师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名称和大致范围
展示中国地形图,组织学生活动
(1)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根据图片观察其特点。
(2)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湖。
总结讲述:北方地区主要有三大地形区,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南方地区有四大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北方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黄河;南方的河流有长江和珠江等,还有鄱阳湖、洞庭湖等许多湖泊。
2
拓展:东北平原分布着肥沃的黑土,这里俗称“黑土地”,华北平原又成黄淮海平原,是由黄土高原下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因而又称“黄土地”。
南方的丘陵地区是贫瘠的红壤,平原地区则的肥沃的水稻土。
5、展示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及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活动]在图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
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引申]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结冰)那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
3
典型植被类型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课文第8页活动第2题: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有什么不同: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为什么植被类型?原因:气温差异
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差异
归纳(或水热组合差异)
河流流量有什么不同北方:流量小南方:流量大
为什么不同?主要原因:降水差异
[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看图:1、哈尔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
2、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
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4
总结原因: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平均气温较低,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平均气温较高,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四、总结归纳:
总结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要求在此过程中边回忆总结边形成文字列表说明。
(板书:将本节内容总结成表
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面积 20% 25%
人口 40% 55%
地形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东南丘陵(红壤),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河湖黑龙江、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二课时
5
一、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二、导入新课:
既然同学们对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此基础上,来了解一下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三、讲授新课:
1、复习提问南北方的不同并多媒体出示第一节中的表格:
提问: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地形和气候(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出示表格)
6
2、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2](课本第10页活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3](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南北方的人文差异(随着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之后自己试着合上课本填表作为检测)。
7
五、反馈练习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 (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
(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4)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
答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