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 穷人第二课时 课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 穷人第二课时 课件
13 穷 人
第2课时
复习课文
➢ 回顾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 ➢ 围绕他们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文回顾
课文讲述的是( 渔夫和妻子桑娜 ), ( 主动帮助 )刚刚病故的邻居 ( 西蒙 )收养她两个孩子的故事。
阅读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1~11自然段,用横线 画出描写桑娜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并在书上做批注。
体现了桑娜勤劳持家,也体现了人情的温暖和一家人 的善良。
课文学到这,你还认为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
他们虽然生活贫穷,但 是有一颗善良的、 甘愿自己 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 心,所以说他们并不穷。
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 的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 能的幸福。
课后作业
1. 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比如 《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2. 完成课后小练笔,沉默中,桑娜会想些 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写一写桑 娜的心理活动,写在日记本上。
25
12
26
27
13
14
桑娜:
15 16
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如释重负
渔夫:
17 18
后怕——震惊——担忧——决定收养
19
20 21 22 23
24
25
12
26
27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品读课文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 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 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 来。”
品读课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桑娜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穷人的同情与赞美。

(重点)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我能行1、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一文,谁能试着说一说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再一次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段的研读应植根于文本的整体。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和出去捕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设计意图】再一次感受“穷人”的“穷”,为结合人物处境体会人物情感做好铺垫。

3.(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合作交流,我最棒(例中学)1、桑娜发现西蒙已经死了,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继续等待出海未归的丈夫,此时她想到了什么?请看问题探究。

(指名读)2、学生自学3、小组交流4、展示汇报5、刚才,我们紧紧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此时的处境,感受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桑娜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勾画、批注、交流、朗读,真正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着眼于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采用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处境的方法体验人物内心情感,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桑娜内心,我最懂(实践悟)1、过渡:文中除了7-10自然段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其他部分还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当时的处境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2、学生三分钟自学时间3、班内交流【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习得体会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中其他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再一次抓住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穷人》第二课时分层作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穷人》第二课时分层作业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14课穷人第二课时分层作业作业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类1.连线。

温暖舒适的呼吸波涛苍白汹涌澎湃的渔夫脸色轰鸣均匀平静的小屋神情怒吼魁梧黧黑的海浪狂风激动2.按要求写词语。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中“探望”一词的意思是______,可以说“探望病人”“探望____”。

由“望”字我能想到渴望、期望、失望、希望、盼望、愿望等词。

结合下面的语境用含有“望”的词语填空。

必做题参考答案:1.温暖舒适的呼吸波涛苍白汹涌澎湃的渔夫脸色轰鸣均匀平静的小屋神情怒吼魁梧黧黑的海浪狂风激动2.看望朋友渴望愿望希望期望3.BAD4.(1)A áo 灬 10画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2)庄重忧愁纹丝不动(3)皱起眉严肃忧虑搔搔(4) B(5)示例:缀着补丁的帐子被轻轻地拉开了,七个孩子睡得可香了,有的孩子的手指动了一下,嘴巴还做着吸奶的动作,样子十分可爱。

渔夫对妻子桑娜说“你看他们睡得多甜啊!“是啊,粉嘟嘟的小脸蛋,多可爱。

”桑娜答道。

就在这时,几个孩子动了一下。

桑娜对渔夫说:“嘘,小点声,别吵到他们了。

”然后他们把帐子放下,回到了火炉旁,开始商量如何养活七个孩子。

渔夫对妻子说:“以后我每天多打几次渔,一些拿来吃,一些拿去卖钱给孩子们买点穿的。

”桑娜点了点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他们还是只能吃黑面包和鱼,日子还是很艰苦,但总算可以维持下去。

5.(1)āi bèn jīn(2)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3)①他想,这位该不会是我的恩人吧②她不仅仅是病人,也是霍华德医生报恩的对象(4)知恩图报6.小练笔:自从桑娜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的日子就越来越难熬了。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穷人》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穷人》教案(含两课时)
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穷人》是托尔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清新湿淋淋渔网糟糕忧虑
★根据词意,选词填空。
(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魁梧)
(2)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忐忑不安)
(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汹涌澎湃)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黧黑)
3.指名说一说本文的人物、事件。
几个穷人:桑娜、五个孩子、渔夫、西蒙、两个孩子。
主要人物:桑娜、渔夫。
情节概括:桑娜和渔夫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不顾家庭困
难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
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①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语段。
③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自读提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第二课时优秀课件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第二课时优秀课件ppt
相同点: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宁愿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仁慈的心。
13 穷人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1. 这 篇 课 文 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沙皇统治下 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更宽泛。
2.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虽然人穷, 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像这样的 穷人还有很多。
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的勤劳能干,体现出渔夫一 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13 穷人
说一说(课后第三题)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恶劣的环境还要出海打鱼,体现渔夫一 家生活的贫苦;屋内温暖干净,突出了桑娜的勤 劳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同时海上恶劣的环境, 暗示了西蒙的死亡。
13 穷人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敲了敲门 一次又一次 地敲门
猛地推开门
出于礼貌
心情急切
意识到情况不妙, 预感有所不测
桑娜对 西蒙的 牵挂、 同情、
关注
13 穷人
3.夫妻俩不顾生活的艰辛收养孤儿
他们很“富有”,因为桑娜和渔夫有:勤 劳、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吃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3 穷 人
第二课时
13 穷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了渔夫 和妻子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抚养,这节 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体 会渔夫和妻子的心地善良。
13 穷人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2.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方面?
13 穷人
2.语言中断,语言断断续续
13 穷人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穷人》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穷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实感。

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建议1.向学生介绍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

2.指导学生从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3.课后小练笔:续写《穷人》。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多处省略号的作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一、通过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体味“穷人"的美好心灵1.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至文末。

桑娜和渔夫的对话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联系课文体会。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 穷人》教案(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4 穷人》教案(2课时)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
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穷人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穷人
课时
40分钟
教学
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熟读课文,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归来,得知邻居西蒙的死讯,提出抱回两个孤儿抚养。反映出渔夫的直率、善良、乐于助人。
五、知识拓展
马灯 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沿海地区大部分用于船上,也有“船灯”的叫法,尤其是有风有雨的天气,真是渔民的照明利器!
六、课堂演练
三、初读感知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
汹 涌 澎 湃 熄 掀 困
唉 淋 嘿 糟 嘛 皱 勺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文中形容海风猛烈。
汹涌澎湃:指水势浩大。也泛指声势浩大,无法阻挡。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六、课后作业及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
课后小练笔写一写。
教学
重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拓展延伸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海明威
贫穷造成了饥饿,也造成了英雄。 ——莫扎特
课堂演练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抱怨 埋怨 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该(抱怨)别人。 2.我( 埋怨)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 3.桑娜一家( 尽管 )生活十分艰难,( 还是 ) 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
4.渔夫( 宁可 )自己多受些苦,( 也 )要 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二、选择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意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B )
2.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
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4 穷 人
第2课时
复习回顾
桑娜一家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他们一家十分贫穷,渔夫要冒着风暴出海 打渔,两人终日辛苦劳作,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在自己难以度日的困境中,你还会向别 人伸出援手吗?面对两个孤儿,桑娜是怎么 做的?阅读第8—11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 并进行批注、交流。
8
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沙皇统治下的 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更宽泛。
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虽然人穷, 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像这样 的穷人还有很多。
结构梳理
等待丈夫
穷 人 抱回孩子
决定收养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勤劳、善良 穷人,不穷!
主题概括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 短篇小说。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 与渔夫主动收养 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 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 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 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 我一顿也好!(A )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B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 些什么呢?(C ) 4.我嘛……缝缝补补……( D )
四、课文理解正确的是( A )。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3.桑娜内心很善良
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1.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理解“忐忑不安”
桑娜敲门
桑娜对西 蒙的 牵 挂、同情 、关注
敲了敲门
一次又一次 地敲门
猛地推开门
出于礼貌
心情急切
意识到情况不妙 ,预感有所不测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乐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 有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桑娜一惊……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 桑娜内心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要求: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相关词语 。 思考: 1.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丈夫知道了西蒙的死讯后怎么样反应变化? 3.小练笔:“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 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 文章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们 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更宽泛 。
➢ 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虽然人穷 ,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吃苦受累,像这样 的穷人,还有很多。
播放
爱满
音频
人间
穷人
等待
抱回

丈夫
孩子
催促 桑娜

娜 心惊
忐忑
平静

肉跳
不安
下来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 ),在邻 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 )她的两个孩子的故 事,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 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 的美好品质。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1.哪些词语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 2.哪些词语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 3.哪些地方能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
默读第一自然段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 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环境描写,恶劣天气,渔夫 冒险出海打渔,写出了“穷”, 为全文作铺垫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 渔夫过着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 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 行!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 行。
仿照渔夫和桑娜的对话,写一段对话。
放学后,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妈妈不解地问: “怎么了?”
“昨天语文默写才得了80分。”我低声回答说。 妈妈惊讶地问:“为什么会考这么差,昨天不是 在家里默写过吗?” 我无奈地说:“字没有写错,但把‘贪婪’写成 了‘婪贪’” 。 “哎,你太粗心了。”妈妈叹了口气说,“下次 不要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 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 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 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 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 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 呼啸声中安静地睡桑着娜。勤劳
能干
1.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 鱼
2.桑娜勤劳能干
温暖与舒适
第一句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 调了必须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都是穷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我们不能不管 。都是穷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我们怎么能不管呢 ? 2.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难道地球不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吗?
2.丈夫知道了西蒙的死讯后怎么样反应变化?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A.“这样做”是指把西蒙孩子抱回家。“非这样做不 可”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品质。
B.“这样做”是指等丈夫回来。“非这样做不可”反 映了桑娜坚强的品质。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 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 动。
桑娜会想:丈夫出去打鱼能安全回来,该是多 么好啊!西蒙死了,我把她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也没经过丈夫的同意,我该想他怎么说呢?生活的 压力已经够大了。丈夫会同意吗?我们都是穷苦人 ,他会同意我的做法的。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
二、我会写词语。 1.第一自然段话中的(补 )和(破 )两个词 最能表现出渔夫家境贫穷。 2.文段中描写海风狂暴的词语是(海风呼啸 ) 和( 狂风怒吼 ),描写海浪巨响的词语是( )。波涛轰鸣
三、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作用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意的跳跃。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 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 怎么行!
忧虑 思考 决定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 桑娜问渔夫是不是知道邻居西蒙死了。
第一句好,运用了直接对话,语句生动形 象,写出了桑娜善良、淳朴的特点。
一、花落谁家。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抱怨 埋怨 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抱怨 )别人。 2.我(埋怨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 是……
3.桑娜一家(尽管 )生活十分艰难,(还是 )决定 收养西蒙的孩子。
4.渔夫(宁可)自己多受些苦,( 也 )要把西蒙的 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穷人》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 桑娜、西蒙、渔夫,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 穷苦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 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