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房屋结构的基本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砌体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

砌体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

砌体结构1 一般规定1.1砌体结构可采用粘土实心砖和多孔砖及非粘土类烧结砖,如页岩烧结砖、粉煤灰烧结砖,和蒸压类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以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石料等。

粘土类烧结砖,除240mm×115mm×53mm实心砖以外,应优先选用多孔砖,如KP1型(240mm×115mm×90mm)和M型(190mm×190mm×90mm)模数多孔砖。

蒸压类砖仅限采用240mm×115mm×53mm的实心砖,其抗剪强度较烧结类砖低30%,多孔和空心砖不得用于承重墙体。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导块型为390mm×190mm×190mm,以及与此相匹配的辅助块型。

不得采用非标准的混凝土砌块。

砌体块材的强度等级,砖不应小于MU10,砌块不应小于MU5;对烧结类砖和石材宜采用普通砂浆,蒸压类砖宜采用粘性较好的专用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大于块材的强度等级。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

武汉地区已禁用粘土类制品,但在其他部分地区仍有采用,故应根据当地法规选择适合的砌体材料。

1.2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在施工图中加以说明,其中B级即相当于我国目前一般的施工水平,当采用其它等级时,应对砌体的强度指标进行调整。

1.3考虑到大部分地区均有抗震的要求,建议不采用对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及构件,如多层多排内框架结构、墙梁等。

1.4多层砌体及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遵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l(2008年版)中的规定,详见该规范表1.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及其注。

关于层数和总高度的几点具体规定:1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以及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必须严格按规范1.2条控制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

其中横墙较少一般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40%-80%以上者;横墙很少一般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故当涉及到多层教学楼、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应特别注意。

砌体结构构件设计及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构件设计及构造要求

• 墙体 (斜拉破坏通过构造措施避免,
hw )/ l0 0.4
V2 12 (0.2 hb / l0 ht / l0 )hhw f
V2 : Q2
作用下支座边缘的剪力设计值;
(5-33)
1 :翼墙或构造柱影响系数
单层1.0 多层 无洞口1.0
b f / h 3 时1.3 b f / h 7 或有构造柱时1.3
有洞口
边支座0.7 中支座0.8
自承重
无洞口0.45
有洞口0.5
第18页/共55页
4.托梁上部砌体局部承压
Q2 fh
(5-35)
0.25 0.08bf / h 局压系数
5.托梁在施工阶段的验算
施工阶段砌体中砂浆尚未硬化,不考虑共同工作,托梁按受弯构件进行正截 面、斜截面计算。
荷载包括:①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自重; ②本层楼盖的施工荷载; ③墙体自重(可取高度为1/3跨度的墙体重量)
混凝土砌块砌 体
砖和小型砌块 砌体
hw<ln/2
按墙体的均布自重 采用
hw≥ln/2
按高度为ln/2的墙 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hw<ln hw≥ln
按梁板传来的荷载 采用
梁板荷载不予考虑
第4页/共55页
第5页/共55页
正截面承载力:
M ftmW
斜截面承载力:
z I /S
V fvbz
为内力臂,对矩形截面
②③

当墙中主拉应变达到砌体极限拉应变时将出
现裂缝②;
斜裂缝将穿过墙体和托梁的交界面,在托梁端部 形成较陡的上宽下窄的斜裂缝,临近破坏时在托 梁中段交界面上将出现水平裂缝③。
第12页/共55页
•破坏形态

砌体房屋抗震构造要求

砌体房屋抗震构造要求
合理的平、立面布局 6 、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7、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 8、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要求
四、多层粘土砖房屋的抗震构造要求
墙身连接要牢固 圈梁好似木桶箍 楼板最好用现浇 整体防震效果好
1988 年云南澜沧 ---- 耿马地震时, 耿马县手工业局有 两幢砖混结构建筑, 其中一幢采用了圈 梁等抗震措施,地 震后完好无损;而 相邻的另一幢没有 按抗震要求做,完 全倒塌
抗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2、建筑物破坏 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 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破 坏地基失效
地震时因震陷或不均匀沉陷,导致墙身开裂、房屋损坏
抗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3、次生灾害 火灾、水灾、海啸 有毒及放射性物质泄露
美国DigitalGlobe公司于2004年12月29日发布的卫星照片,照片是 当地时间12月26日上午10点20分在斯里兰卡西南部城市卡卢特勒上 空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卡卢特勒海岸遭到海啸袭击之后不久的情形。
抗震基本知识
建筑抗震设防
(2)、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 基本烈度
江西省 ①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寻乌,会昌 ②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南昌(5个市辖区),九江(2个市辖区),南昌县,进贤,余 干,九江县,彭泽,湖口,星子,瑞昌,德安,都昌,武宁, 修水,靖安,铜鼓 ,宜丰,宁都,石城,瑞金,安远,定南, 龙南,全南,大余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 一组。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要求
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
(二)地基、基础要牢靠

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2)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界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 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 接钢筋网片。
(3)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 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 凝土将孔洞灌实,灌实高度应为墙身全高。
(4)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如未设圈梁或混凝 土垫块,应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凝土将孔洞灌实:
-引起偏头痛有关递质的释放(NO、 CGRP)。
发病机制
5-HT能神经元异常:
大脑本身有调节自身循环的能力。通过蓝斑的儿茶酚胺 能神经元及中缝核的5一羟色胺(5-HT)神经元通路调节大脑 的微循环。在血液中5-HT位于血小板致密体中,血小板活 化时释出。5-HT使血管壁产生无菌性炎症,并通过一种类 型的受体使脑血管收缩导致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引起 头痛。
开裂墙体
表10.3.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或楼盖类别Βιβλιοθήκη 整体式或装配整 体式钢筋混凝土
楼盖
装配式无檩体系 钢筋混凝土楼盖
装配式有檩体系 钢筋混凝土楼盖
有保温层或隔热 层的屋盖、楼盖 无保温层或隔热 层的屋盖 有保温层或隔热 层的屋盖、楼盖 无保温层或隔热 层的屋盖 有保温层或隔热 层的屋盖 无保温层或隔热 层的屋盖
1:先兆期:数分钟至1小时,复杂 性偏头痛时间较长
视觉先兆 躯体感觉 运动障碍
有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2:头痛期:
– 多一侧眶后或颞部搏动性或钻痛,可一侧 或双侧额部、全头部及枕部。
– 2~72小时,儿童2~8小时 –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颞动静脉
突出等 – 活动或摇动头颈部加重,睡眠后减轻
在其两端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以砖块为主要材料建造,具有稳固、耐久的特点。

而构造柱作为房屋的支撑结构,对于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承重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构造柱的位置、尺寸、材料、固定方式等方面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1.构造柱的位置应当合理,一般应设置在房屋的主承重墙下方,以保证其承受来自上层楼板和墙体的荷载。

2.构造柱的间距应当根据房屋的承重结构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不应大于6米,以确保房屋的整体稳定。

二、构造柱的尺寸要求1.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实际需要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2.构造柱的高度应当根据其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楼层高度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应小于2.5米,以确保其在垂直荷载下的稳定性。

三、构造柱的材料要求1.构造柱的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一般应选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构造柱的加固和防腐处理应当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监理要求,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构造柱的固定方式要求1.构造柱的固定方式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标准,一般应选用搭接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以确保其与楼板和墙体的牢固连接。

2.构造柱的连接部位应当进行必要的防火处理,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承重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确保构造柱的位置合理、尺寸合适、材料优质、固定牢靠,从而保证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整体安全和稳定。

构造柱是多层砖砌体房屋中不可或缺的结构元素,它承担着支撑楼板和墙体荷载的重要任务,对房屋的稳定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至关严格,不容忽视。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的位置至关重要。

砌体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砌体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砌体结构设计要点1、钢筋砼结构房屋长度超过50米,建筑无特殊要求的应设置伸缩缝。

缝宽一般取50~100,宜取100。

2、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不计入轴线差距小于0.5m者)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构造柱。

3、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0.000的绝对标高确定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且基础圈梁顶标高宜设置在建筑室外地面以下。

4、较大洞口(大于2米)两侧应设置构造柱加强。

5、房屋的总高度应满足抗震规范7.1.2的要求,其中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1)半地下室顶板高出室外地面小于1.5米,地面以下开窗洞处均设有窗井墙,且窗井墙又为半地下室内横墙的延伸。

2)半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地下室净高的二分之一,无窗井,且地下室的纵横墙较密,具有较好的嵌固作用。

3)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少于120mm。

6、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高度不应超过3.6米,当坡屋顶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房屋的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

当檐口标高附近设水平楼板时,此时阁楼应作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

阁楼高度不高,不住人,不设置固定楼梯,只是作为屋架内的一个空间,在房屋高度和层数控制时,可以不作为一层考虑。

7、构造柱设置部位应严格按照抗震规范7.3.1条规定设置。

8、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9、外纵墙开洞率不应大于55%。

10、除单面走廊房屋外,应至少有一道内纵墙。

11、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成,沿平面内宜对齐,墙沿轴线错开距离不宜大于720mm。

12、构造柱纵筋直径一般取 12,箍筋取 6@250。

当有以下情况时宜采用纵筋14,箍筋 6@200:7度时层数超过六层,砌体材料为烧结普通砖、P型烧结多孔砖;7度时层数超过五层,砌体材料为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

情境6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情境6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图1—3—12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构造柱的基础处理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 面以下500mm,或锚固于浅于500mm的基 础圈梁之内。
(8)构造柱与墙、圈梁的连接
•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 墙高每隔500rnm设2φ6拉结筋,且每边伸 人墙内不宜小于1m。 •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 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190
21
7
21
7
18
6
-
-
2、多层房屋的最大高宽比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 宽比
2.5
2.5
2.0
1.5
3、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房屋类别 烈度 6 多层砌体 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 凝土楼、屋盖 18 7 18 15 11 8 15 11 7 9 11 7 4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15 屋盖 11 木楼、屋盖 底部框架-抗 震墙 多排柱内框架 上部各层 底层或底部两层
6、其他构造要求
(1)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 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 360mm。 (2)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 (3)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符合轻质、均匀对称布 置和主体结构有可靠的柔性连接,不得采用嵌砌 砌体墙。 (4)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 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 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 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 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 拦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 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 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 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砌体结构设计要求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要求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h—洞口宽度;h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n(1.1lni)或lc(lci)两者的较小值;ln (lni)为净跨,lc(l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c (l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w >l0时,取h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hw+0.5hb;4) 翼墙计算宽度b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c ,取Hc=Hcn+0.5hb;H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房屋结构的基本构造要求
1、墙、柱高厚比
(1)墙、柱的计算高度
H
计算高度的确定既要考虑墙、柱上下端的支撑条件(对墙还要考虑两侧的支撑条件),又要考虑砌体的构造特点,因为砌体墙、柱实际支承情况极为复杂,水平灰缝又削弱了其整体性。

砌体结构规范规定的无吊车单层和多层房屋中墙、
柱的计算高度
H取值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出的刚性房屋方案和刚弹性房屋方0
案的概念在后续内容中讲解。

表中受压高度H的取值规定是:房屋底层为楼顶面到构件下端支点的距离,下端支点的位置可取在基础顶面,当基础埋置深度较深且有刚性地面时可取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房屋其他层次为楼板或其他水平支点间的距离;无壁柱山墙可取层高加山墙尖高度的1/2,带壁柱山墙可取壁柱处的山墙高度。

(2)墙、柱高厚比的验算
砌体房屋结构中,需进行高厚比验算的构件包括城中的柱、无壁柱墙,带壁柱墙以及非承重墙等。

带壁柱墙是沿墙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局部加厚形成的墙面带垛的加劲墙体。

无壁柱墙是指壁柱之间或相邻窗之间的墙体。

关于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验算要求,这里不做学习要求。

1)墙、柱高厚比验算
无壁柱墙或矩形截面柱高厚比应按下式计算:
H
β=
h
式中
H——墙、柱的计算高度,按表1取用;
h——墙厚或矩形柱与
H相对应的边长。

带壁柱墙(T形截面)高厚比按下式计算:
0T
H h β= 式中T h ——T 形截面的折算厚度,可近似按 3.5T h i =计算,i 为回转半径。

T 形截面的计算翼缘宽度f b 可按下列规定确定:多层房屋中当有门窗洞口时取窗
间墙宽度,无门窗洞口时每侧翼缘可取带壁柱高度的1/3;单层房屋中可取壁柱宽加2/3墙高,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同时,按表1确定带壁柱墙的计算高度0H 时应取s 为相邻横墙间的距离。

设有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的/1/30b s ≥时(b 为圈梁的宽度),可把圈梁看做是壁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

2)墙、柱高厚比验算方法
验算公式为
12[]βμμβ≤
式中[]β——墙、柱允许高厚比;
1μ——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2μ——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