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混凝土;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或其挑出部分的或预留,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设计规范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砌体结构构造柱及腰梁等施工

其他施工注意问题:
• 墙体砌筑时沿结构柱全高每隔500~600mm设置2Ф6拉结筋,当墙厚大于240mm时,宜 设置3Ф6拉结筋,拉结筋植筋深度为10d,本地区为8度设防,故拉结筋应全长贯通,外 露搭接长度为55d或400且端头带180°弯钩(11G101-1)。
• 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 平系梁。
• 上述布置原则适用于一般情况,遇特殊情况时需因地制宜。
填充墙施工要点:
• 构造柱施工:
• 有构造柱的墙体应先进行植筋再进行砌筑, 本工程采用化学植筋,钻孔直径为d+4mm(d 为植筋钢筋直径),植入深度不应小于10d, 外露搭接长度50d。
灰缝:
• 灰缝的作用:均匀传递压力和粘结,增加墙体的整体性。灰缝小了影响粘结,灰缝大 了由于砂浆的干缩影响墙体尺寸和抗压能力。所以在《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9.3.5中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当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蒸压加气混凝 土砌块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
填充墙砌体结构
构造柱及腰梁布置原则
• 构造柱布置原则:纵横墙交接处、无约束墙端部、较大洞口(大于 2.1m,当洞口宽度小于2.1m时,设置抱框柱)两侧、填充墙段长度大 于5m或层高的2倍时应在墙中部设置构造柱。墙体顶部为自由端时构 造柱间距不应超过4m。各层构造柱宜上下对齐。
• 构造柱模板顶部应留置漏斗形灌浆口,待构造柱浇筑完成后及时剔除 多余的部分。
• 切锯砌块应采用专用工具,不得用斧子或瓦刀任意砍劈,洞口两侧应选用规格整齐的 砌块砌筑。
• 植筋后植筋胶还没干就进行砌筑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混凝土;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de)水平系梁.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de)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de)方法.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或其挑出部分(de)或预留,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de)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de)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de)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de)上端或下端、门洞口(de)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de)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de)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de)1昆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de)填充墙尽端至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梁(de)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de)改成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de)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de)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de)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内墙指不小于2.1m(de)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de)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de)地圈梁相连.GB50003-2011第6.2.8 当梁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1 对240mm 厚(de)砖墙为6m; 对180 mm 厚(de)砖墙为4.8m;第10.2.4如图所示:。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1]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coefficient not greater than 1.3; High efficiency: control 1 hour travel time between any two points within the various groups within the area up to half an hour, 1-hour access to the airport, 45min reached the city's main traffic hub, external highway for half an hour with the main channels connecting bus 1.5 hours between any two groups of core areas;Intensive: 2030 transit share rate of around 35%, 2050 bus sharing rate of 45% per cent. 3rd chapter, Yibin city, traffic situation andGeneral ... 3.1.1 city traffic status 1, external transport passenger and cargo traffic in Yibin city, traffic at the present main railway, highway, waterway and air four modes of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nsport, there。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砌体规范构造柱

砌体规范构造柱篇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
摘要:由于砌体结构所使用材料的脆性性质,决定了它的抗震性能较差。
为增强砌体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能力,经常在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构造柱,作为有力的抗震措施。
关键词:砌体工程;构造柱
一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置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
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30%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
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
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
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
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
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刚度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
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和圈梁主要起抗震作用,维持砌体结构的稳定性,虽然框架结构中一般都是填充墙,但是在框架结构中,为了加强墙体的稳定,防止墙体开裂等情况,在如下情况需要设置构造柱:1)设计要求说明部位该设置构造柱;2)墙体横跨度超过4米(一般情况),墙中间要设置构造柱。
其次,砖砌体端部没有框架柱或剪力墙时,一般也会设置构造柱;3)墙体中间开较大的通长洞口、墙体边缘、转角部位,一般会设置构造柱。
三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的作用
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四构造柱的具体设置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
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当墙体有丁字口十字口房屋的四角必须设置构造柱,因为这些部位是最容易在遭受外部作用时产生破坏的故必须在这些部
位设置构造柱用来抵御外部作用力,长度超过4m的墙体也必须设置构造柱,构造柱能影响的范围只有在构造柱一侧2m,在大于4m 的墙体中构造柱只能为4m范围中的墙体起到作用对超出4m的墙体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4m分为内就的设置一根构造柱。
在填充墙中有小于15cm的小垛子就用构造柱代替。
(1)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墙体的两端;较大洞口的两侧;房屋纵横墙交界处;3)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4)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五构造柱的构造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
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
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
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
米或伸至洞口边。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六构造柱的配筋
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
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用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上、下端大于等于h/6(h为层高)及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