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

合集下载

填充墙、构造柱的做法和基本要求

填充墙、构造柱的做法和基本要求

填充墙、构造柱的基本要求和做法一、墙体材料要求:1.锅炉间墙体:±0.000以下为MU10非粘土实心砖,M5水泥砂浆。

±0.000以上为MU10非粘土多孔砖,M5混合砂浆。

2.锅炉房其他墙体:±0.000以下为MU10非粘土实心砖,M5水泥砂浆。

±0.000以上为加气混凝土块,M5混合砂浆。

(加气混凝土块容重不大于650kg/m3.) 二.填充墙:1.砌体填充墙应沿墙体高度每隔500设2Φ6拉筋,拉筋与主体结构的拉接作法详见标准图集《结构抗震构造图集03G29》。

墙板构造及与主体结构的拉接作法详见各墙板的相应构造图集。

2.当砌体填充墙长度大于层高2倍时应按建筑图表示的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上下端楼层处400高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间距100.构造柱与楼面相交处在施工楼面时应留出相应插筋。

构造柱绑扎后应先砌筑墙体,后浇筑混凝土,在构造柱处,墙体中应留好拉结筋。

浇注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将柱根处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压力水冲洗,然后才能浇注混凝土。

3.当砌体填充墙高度大于4米时应在墙体半高处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作法为:内墙门洞上设一道,兼做过梁,外墙窗及窗顶各设一道,内墙宽度同墙宽,高度120mm。

外墙宽度同墙厚,高度180mm。

圈梁宽度b≤240时,配筋上下各2Φ12,箍筋Φ6@200;b〉240时,配筋上下各2Φ14,箍筋Φ6@200.圈梁兼做过量时,应在洞口上方按过梁要求确定截面并另加钢筋。

圈梁与洞口截断,应在洞口上部增设附加圈梁,见图二。

4.填充墙应在结构施工完后,由上而下逐层砌筑,或将填充墙砌筑至梁、板底附近,等砌体沉实后再由上而下用斜砌法,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用砌块逐块敲紧填实,构造柱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捻实。

对于长度大于5m的填充墙,应按图三设连接件紧固。

5.填充墙洞口过梁可根据建筑图纸的洞口尺寸按《钢筋混凝土过梁02G05》选用,荷载按二级取用。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首先,合理布置柱的位置: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应该根据结构分析和力学计算来确定。

在墙体的承重体系中,柱的位置应该合理布置,避免出现重叠、错位等现象。

一般来说,柱的位置应尽量集中,并与墙体的受力分布一致,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其次,考虑空间布局的需求: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应考虑到各个房间的空间布局需求。

在设计住宅时,应根据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来设置柱子的位置。

柱子的位置不宜占用太多的有效使用空间,尽量减小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再次,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填充墙构造柱需要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

柱的尺寸、布置和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柱的尺寸要根据墙体的荷载来确定,确保柱能够承受正常的使用荷载和临时荷载。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此外,考虑建筑美学的要求: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还应考虑到建筑美学的要求。

柱子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处理等都会对建筑的整体外观产生影响。

在设计柱子时,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形式美观、造型独特的设计,使柱子成为建筑的亮点和装饰元素。

最后,根据经济性进行设计: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性。

柱子的数量、尺寸和材料都会对整体造价产生影响,需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造价。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优化设计,可以降低填充墙构造柱的数量和尺寸,减少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应综合考虑结构力学、空间布局、使用安全、建筑美学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填充墙构造柱在墙体中的作用发挥,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 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

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的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砌体规范构造柱

砌体规范构造柱

砌体规范构造柱篇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设计规范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1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构造柱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设置原则1应根据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构造柱;2对于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抗震作用以地震为例:地震后,有3幢带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与圈梁组成封闭边框的多层砌体房屋,震后其墙体裂而未倒;其中市第一招待所招待楼的客房,房屋墙体均有斜向或交叉裂缝,滑移错位明显,四、五层纵墙大多倒塌,而设有构造柱的楼梯间,横墙虽也每层均有斜裂缝,但滑移错位较一般横墙小得多,纵墙未倒,仅三层有裂缝,靠内廊的两根构造柱都遇破坏,以三层柱头最严重,靠外纵墙的构造柱破坏较轻;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层砌体房屋应按抗开裂和抗倒塌的双重准则进行设防,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的许多地区基本裂度为6~7度,位于这些地区的多层砖混建筑均需设防,抗震构造柱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其设置根据房屋所在地区的、房屋的、部位、和承担的来设置;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构造不必大,但须同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无圈梁的楼层亦须设置配筋砖带,才能发挥约束作用,关于抗震柱的设置,GB50011-2010中作了详细的规定;抗震设计时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马牙槎与构造柱连接处的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工程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2.钢筋工程量: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kg箍筋:柱断面周长-8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长度柱高-2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比重kg/m柱根数=kg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 n为层数3.有的构造柱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一般为60mm;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混凝土体积=柱底面积柱高=柱截面长+2马牙槎/2墙厚柱高4.构造柱的计算规则:1,构造柱只适用先砌筑墙后浇注的情况,如构造柱为先浇注后砌墙者,不论断面大小,均按周长米以内捣制矩形柱定额执行;墙心柱按构造柱定额及相应说明执行;2,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内体积计算;。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标准要求构造柱的设置标准要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涉及到砌体构造、框架填充墙和抗震设计几个方面,详细内容均自以下建筑标准,由于内容较多,标准可以上网自行查找,尽量查找最新的标准,不方便查找的也可以参看以下内容。

方法/步骤砌体构造设计标准(GB50003-2023)10.2.4 各类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表10. 2.4的规定;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 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 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4 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5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到达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普通砂浆砌筑),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6 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注:1 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加强;2 当按本条第2~5款规定确定的层数超出表10.2. 4范围,构造柱设置要求不应低于表中相应烈度的最高要求且宜适当进步。

10.2.5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以下构造规定:1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为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直径可采用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当6、7度超过六层、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程度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

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的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

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不符。

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

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

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
是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3、框架填充墙中构造柱的合理构造形式
与施工方法建议
(3).1 构造形式
为保证构造柱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建议构造柱与上下
梁的连接构造形式如图l及如图2所示。

l一用沥青蔗丝砂浆代替混凝土浇注;2一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图l中,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插筋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为35d ,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 ,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

图2中,每层构造柱顶端,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纵向钢筋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

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 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

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

(3).2 施工方法
主体框架、填充墙、构造柱应按主体框架一构造柱钢筋一填充墙砌筑一构
造柱模板一构造柱混凝土浇注的顺序循序施工。

构造柱模板、混凝土坍落度、浇注及振捣方法、与填充墙的拉结方式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相同。

6、设计与构造
(1)、住宅屋面宜做坡屋面。

屋面应采用外保温措施,屋面传热系数应符合k≤10W/(m2·K)。

(2)、顶部二层填充墙的封底多排孔砌块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U75,封底砌块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小于MU5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b50。

砌体的自重为165KN/m(已包括砂浆、构造柱、实心混凝土砌块、墙梁等,但不包括墙面粉刷层)。

(3)、填充墙和钢筋混凝土墙、柱连接处200mm宽的范围内,应采用实心混凝土砌块砌筑,并与封底多排孔砌块咬合(见附图3)。

柱内应预留2Φ6钢筋与填充墙拉结,拉结筋竖向间距为400mm,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1000mm,并置于封底多排孔砌块座浆面的灰缝内。

(4)、顶部二层的填充墙体应沿墙高每400mm处(其余各层沿墙高每800mm处),在水平灰缝内设置通长2Φ6带肋钢筋点焊网片,横向短筋为Φ4@200。

(5)、墙面粉刷前,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外周边的接缝处,应固定设置宽度不小于每侧200mm的镀锌钢丝网片,或采用其它有效的防裂措施。

(6)、顶层和底层的外墙窗台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通长窗台梁。

窗台梁的高度宜为砌块高度的模数。

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不应小于
Φ6@200。

具体工程中台梁的断面尺寸及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窗台梁标高处钢筋混凝土墙、柱,应预留与窗台梁纵筋同直径的连接钢筋,可采用受拉搭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

(7)、填充墙高度大于4m时,应在墙高的中部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梁。

墙梁高度宜为砌块高度的模数,配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不应小于Φ6@200,并和钢筋混凝土墙柱同直径预留钢筋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受拉搭接或焊接等。

(8)、构造柱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填充墙墙长大于等于4m时应设置构造柱,当窗间墙长度小于10m 或悬墙时,均应采取整体性加强措施。

b、构造柱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190mm,纵筋不应小于4062112,箍筋不应小于Φ6@200,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XC20。

c、构造柱上下端应与各楼层梁板或基础整体连接。

d、带构造柱的填充墙应采取先砌墙后浇注的施工顺序,并设置马牙槎,沿墙高每400mm设2Φ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9)、在施工安装、使用过程中,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在墙上随意凿槽打洞。

如经许可,凿槽打洞部位应及时用C20细石混凝土或Mb10砂浆全部填实。

当设置吊挂螺栓时,螺栓至少应与封底多排孔砌块的一侧外壁和一根内纵肋锚固。

(10)、填充墙的外墙面装装饰当采用石材、金属或附设其它重质装饰面料和玻璃幕墙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