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填充墙构造柱是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元素之一,主要用于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在建造过程中,正确设置填充墙构造柱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填充墙构造柱的规范要求和设置方法。
规范要求1. 设计规范填充墙构造柱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求:•填充墙构造柱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填充墙构造柱的承载力应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地震荷载等。
•填充墙构造柱的材料、强度等级和防火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以下规范要求进行设置:•填充墙构造柱应根据结构设计确定的位置进行布置,确保其与承重墙、梁、楼板等结构元素的连接和协调。
•填充墙构造柱的施工应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尤其是柱子的尺寸、钢筋等细节应按图施工。
•在墙体中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时,应保证其纵横向等边或等距分布,以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填充墙构造柱的基础应根据要求进行处理,如加固基础、设置基础梁等。
•填充墙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应采取适当的绑扎方法,确保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连接性和一体性。
3. 检验规范在竣工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应进行以下检验和评估:•对填充墙构造柱的尺寸、数量和位置进行检验,核实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对填充墙构造柱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检测,确保其满足建筑物的承重要求。
•对填充墙构造柱的连接部位进行检验,验证其连接性和稳固性。
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方法以下是一般的填充墙构造柱设置方法:1.根据结构设计图纸确定填充墙的位置和数量。
2.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利用相应的施工工艺,先进行土方开挖、基础处理等工序。
3.在基础上搭设模板,根据设计要求和模板形状进行混凝土浇筑。
4.在浇筑的混凝土中设置钢筋骨架,确保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
5.填充墙柱的施工要与墙体砌筑同时进行,确保柱子与墙体的一体性。
6.柱子的顶部应与楼板水平面齐平或略高,以便后续的墙顶梁施工。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1. 嘿,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可不能随便呀!就像建房子得有稳固的根基一样,构造柱得设对地方呀!比如说在墙体的转角处,那要是没设构造柱,这墙不就没了强有力的支撑嘛,那多危险呀!你说是不是?
2. 哎呀呀,填充墙构造柱的间距也得讲究呢!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这就跟排队一样,得整整齐齐有个合适的距离呀!比如每隔一定距离就得有一根构造柱,这样墙才会更结实呀,这不是很重要吗?
3. 哇塞,填充墙的长度要是很长,那构造柱更是必不可少啦!好比走一条长长的路,中间得有几个休息点呀,不然多累呀!构造柱就是那让墙体更安稳的“休息点”呀,你想想看呢?
4. 嘿,门洞口边也得有构造柱呀!这就如同给门找个坚强的守护者一样,要不然门都不安心呀!没有构造柱的守护,门能踏实嘛,对吧?
5. 哎呀,不同的墙体材料交接处也得设构造柱哟!就好像不同队伍的交接处得有个协调的人呀!这样整个墙体系统才能和谐共处呀,这多关键呀!
6. 还有还有,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像是人的身体,得有合适的体格和强壮的筋骨呀!不然怎么能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呢!总之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真的太重要啦,大家可都得重视起来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填充墙构造柱设置有这么多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这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固,千万不能马虎对待呀!。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填充墙是指在建筑内部空间中为实现隔热、隔音、防火、防潮、防震等要求,在主体结构构件之间设置的非承重围护结构。
它在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规范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关于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填充墙构造柱的种类填充墙构造柱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砖墙构造柱、混凝土墙构造柱和内墙构造柱。
1. 砖墙构造柱:对于小型住宅,采用砖墙构造柱是一种常见且经济的选择。
砖墙构造柱分为纯砖墙构造柱和钢筋混凝土加固砖墙构造柱两种类型。
2. 混凝土墙构造柱:对于大型建筑或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建筑,采用混凝土墙构造柱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混凝土墙构造柱分为钢筋混凝土墙构造柱和预应力混凝土墙构造柱两种类型。
3. 内墙构造柱:在建筑中,为了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会在室内空间中设置一些构造柱。
内墙构造柱通常采用砖墙、石材、钢板等材料进行装饰,并起到支撑和装饰的作用。
二、填充墙构造柱的设计要求1. 承载能力:填充墙构造柱的设计要满足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布置密度:填充墙构造柱的布置密度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结构强度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密度应满足结构的稳定性、空间利用和视觉效果的要求。
3. 尺寸精确:填充墙构造柱的尺寸要精确计算和设计,确保其与其他构件之间的连接、配合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4. 防火性能:填充墙构造柱的设计要满足建筑防火要求,采用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材料,并考虑火灾发生时的烟气排除和人员疏散等安全要素。
5. 隔音性能:填充墙构造柱设计应考虑隔音要求,采用隔音效果良好的材料,并保证墙体之间的缝隙密封。
6. 防潮性能:填充墙构造柱设计应防止水分渗透和积聚,采用防潮材料和适当的防潮处理措施。
7. 施工工艺:填充墙构造柱的施工要符合相关的建筑工艺,确保质量和安全,包括材料的选用、施工方法、焊接、连接等。
三、填充墙构造柱的验收标准1. 尺寸和位置:填充墙构造柱的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尺寸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混凝土;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de)水平系梁.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de)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de)方法.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或其挑出部分(de)或预留,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de)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de)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de)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de)上端或下端、门洞口(de)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de)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de)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de)1昆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de)填充墙尽端至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梁(de)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de)改成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de)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de)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de)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内墙指不小于2.1m(de)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de)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de)地圈梁相连.GB50003-2011第6.2.8 当梁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1 对240mm 厚(de)砖墙为6m; 对180 mm 厚(de)砖墙为4.8m;第10.2.4如图所示:。
构造柱规范设置原则

蒸压加气块/烧结空心砖构造柱设置原则:
1、填充墙超过5m时,墙体中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m。
2、非抗震设防地区的填充墙有大洞口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2.1m,≤3m)或构造柱(>3m)
3、抗震设防地区的填充墙有较大洞口d1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有大洞口d2时,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4、较长内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端部无连接的端悬墙,长度大于3倍墙厚时,应设置构造柱。
1.填充墙端部无连接,长度大于3倍墙厚但不大于L1时,应在端部设置边框;长度
大于L1时设置构造柱
2.转角填充墙短边大于L1时,转角应设置构造柱
6、抗震设防时,宽度较小的窗间墙应设置边框或者构造柱
1.洞边墙长度小于240mm,窗间墙小于310mm时,宜采用混凝土浇筑
2.窗间墙长度不小于310mm,不大于d3时,两端应设置边框
7、当窗裙墙或者砌筑栏板高度较大且长度大约3m时,中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应不大于2.5m
8、屋面女儿墙高度较大时应设置女儿墙构造柱,女儿墙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m。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首先,合理布置柱的位置: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应该根据结构分析和力学计算来确定。
在墙体的承重体系中,柱的位置应该合理布置,避免出现重叠、错位等现象。
一般来说,柱的位置应尽量集中,并与墙体的受力分布一致,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其次,考虑空间布局的需求: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应考虑到各个房间的空间布局需求。
在设计住宅时,应根据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来设置柱子的位置。
柱子的位置不宜占用太多的有效使用空间,尽量减小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再次,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填充墙构造柱需要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
柱的尺寸、布置和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柱的尺寸要根据墙体的荷载来确定,确保柱能够承受正常的使用荷载和临时荷载。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此外,考虑建筑美学的要求: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还应考虑到建筑美学的要求。
柱子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处理等都会对建筑的整体外观产生影响。
在设计柱子时,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形式美观、造型独特的设计,使柱子成为建筑的亮点和装饰元素。
最后,根据经济性进行设计: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性。
柱子的数量、尺寸和材料都会对整体造价产生影响,需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造价。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优化设计,可以降低填充墙构造柱的数量和尺寸,减少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应综合考虑结构力学、空间布局、使用安全、建筑美学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填充墙构造柱在墙体中的作用发挥,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 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要求

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要求首先,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的尺寸和材料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建筑规范。
通过结构计算和荷载分析确定柱的尺寸,以满足强度要求和刚度要求。
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其次,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的布置应合理。
结构柱的布置应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要和空间利用效率,尽量避免柱子过多或者布置不合理的情况。
柱子的位置应与建筑的负荷、受力序列、墙体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协调。
第三,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柱子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如榫卯结合、螺栓连接等,以确保柱子与墙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和刚度。
第四,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的顶部应进行加固处理。
柱子的顶部通常会受到墙体和楼板等其他结构的垂直荷载作用,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强处理,如设置加固钢筋、加固板等,以提高柱顶部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第五,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应有足够的防火措施。
由于柱子处于建筑内部,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柱子应采用防火材料进行保护,如防火涂料、防火板等,以提高柱子的防火性能。
第六,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应考虑到建筑的地震安全性。
地震是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柱子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震力的影响,采取一定的抗震措施,如设置加劲钢筋、增大柱截面、加固柱子等,以提高柱子的抗震能力。
最后,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应得到重视。
柱子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建筑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柱子的尺寸和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连接处牢固可靠,并进行必要的验收和检测。
总之,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的设计要求包括尺寸和材料选择、布置合理性、连接牢固可靠、顶部加固、防火性能、地震安全性和施工质量等方面。
通过满足这些要求,可以保证框架填充墙门窗构造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围,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
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
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
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
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是
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3、框架填充墙中构造柱的合理构造形式
与施工方法建议
(3).1 构造形式
为保证构造柱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建议构造柱与上下
梁的连接构造形式如图l及如图2所示。
l一用沥青蔗丝砂浆代替混凝土浇注;2一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图l中,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插筋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为35d ,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 ,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
图2中,每层构造柱顶端,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纵向钢筋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
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 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
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
(3).2 施工方法
主体框架、填充墙、构造柱应按主体框架一构造柱钢筋一填充墙砌筑一构
造柱模板一构造柱混凝土浇注的顺序循序施工。
构造柱模板、混凝土坍落度、浇注及振捣方法、与填充墙的拉结方式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相同。
6、设计与构造
(1)、住宅屋面宜做坡屋面。
屋面应采用外保温措施,屋面传热系数应符合k≤10W/(m2·K)。
(2)、顶部二层填充墙的封底多排孔砌块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U75,封底砌块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小于MU5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b50。
砌体的自重为165KN/m(已包括砂浆、构造柱、实心混凝土砌块、墙梁等,但不包括墙面粉刷层)。
(3)、填充墙和钢筋混凝土墙、柱连接处200mm宽的围,应采用实心混凝土砌块砌筑,并与封底多排孔砌块咬合(见附图3)。
柱应预留2Φ6钢筋与填充墙拉结,拉结筋竖向间距为400mm,钢筋伸入墙长度不小于1000mm,并置于封底多排孔砌块座浆面的灰缝。
(4)、顶部二层的填充墙体应沿墙高每400mm处(其余各层沿墙高每800mm处),在水平灰缝设置通长2Φ6带肋钢筋点焊网片,横向短筋为Φ4@200。
(5)、墙面粉刷前,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外周边的接缝处,应固定设置宽度不小于每侧200mm的镀锌钢丝网片,或采用其它有效的防裂措施。
(6)、顶层和底层的外墙窗台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通长窗台梁。
窗台梁的高度宜为砌块高度的模数。
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不应小于
Φ6@200。
具体工程中台梁的断面尺寸及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窗台梁标高处钢筋混凝土墙、柱,应预留与窗台梁纵筋同直径的连接钢筋,可采用受拉搭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
(7)、填充墙高度大于4m时,应在墙高的中部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梁。
墙梁高度宜为砌块高度的模数,配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不应小于Φ6@200,并和钢筋混凝土墙柱同直径预留钢筋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受拉搭接或焊接等。
(8)、构造柱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填充墙墙长大于等于4m时应设置构造柱,当窗间墙长度小于10m 或悬墙时,均应采取整体性加强措施。
b、构造柱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190mm,纵筋不应小于4062112,箍筋不应小于Φ6@200,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XC20。
c、构造柱上下端应与各楼层梁板或基础整体连接。
d、带构造柱的填充墙应采取先砌墙后浇注的施工顺序,并设置马牙槎,沿墙高每400mm设2Φ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不宜小于1m。
(9)、在施工安装、使用过程中,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在墙上随意凿槽打洞。
如经许可,凿槽打洞部位应及时用C20细石混凝土或Mb10砂浆全部填实。
当设置吊挂螺栓时,螺栓至少应与封底多排孔砌块的一侧外壁和一根纵肋锚固。
(10)、填充墙的外墙面装装饰当采用石材、金属或附设其它重质装饰面料和玻璃幕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