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一、审题的原则----“三性”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1)服从材料的整体;(2)观点可能比较新颖;(3)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的方法----“四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高考真题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内涵,联系现实,确定立意,表达观点,一、提炼中心法:(围绕中心,透过现象,挖掘深意)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住中心才能准确审题。

(先由材料提炼出中心意思再由中心意思提炼出自己想要的观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分析材料——提炼中心意思——自己观点——中心论点。

二、抓关键词句法:(提取关键词,深入剖析,展开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住材料主旨,准确把握材料,正确立意。

(先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再由关键词句引申、联想出自己想要的观点,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关键词句1——引申、联想——观点1关键词句2——引申、联想——观点2关键词句3——引申、联想——观点3三、多角度分析法:(多角度综合考虑材料各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对材料中人或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多角度,正、反角度,变换角度)从中找到最佳立意点。

(先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再由不同角度引申(得出、说明)出不同的观点(结论),从中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角度1——引申——观点1角度2——引申——观点2角度3——引申——观点3四、因果分析:(透过事物本质特征,挖掘造成结果深层次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的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点。

(先找出材料中因果关系,再由因或者果推理出结论(观点),选择感受最佳的一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结果1——原因1——推理——观点1结果2——原因2——推理——观点2五、联系实际法:(透过表层,看材料隐喻义或象征义,对其发散思维,演绎出多重意义。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审题立意的原则与基本步骤(1)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审题立意的原则与基本步骤(1)

三、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话题作文的要求 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给出“话题”。过去的话 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 料”为范围。 2、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 提出“全面理解材料”。 3、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 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 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 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 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 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 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 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 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 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 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 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郑重提示:可以从“四角度”展开漫想: 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例2 :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 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 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 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 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 么不穷呢?”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 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 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 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 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 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 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 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1996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 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 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 般用夸张,幽默, 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 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 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 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 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 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 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 画论画。 画论画。
•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服从材料的整体; • ②观点比较新颖; 观点比较新颖; • ③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 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
四清原则: 四清原则: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 .理清对象: 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 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理论上来说,每一 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 .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 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 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 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 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 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 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 偏题现象。 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 .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 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 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 .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 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 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 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为题,则不能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 层,后者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 长”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 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精选课件
10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
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 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 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 正视别人的优点, 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 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有他不足
的地方。孔子年七十方“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每个普
通人当然更有其不足之处,怎么能够光看到别人的缺点,却
把自己的缺点抛之脑后呢?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缺点,把自
己背后的那个口袋挂到胸前来,自己先看个一清二楚,方有
弥补不足的机会,才是最好的方法。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
说》,自选角度,自 拟题目,联系生活实 际,展开议论,写一 篇不少于600字的议 论文。
精选课件
7
材料字面上的含义是:大家都揭别人 的短处。———七种鸟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 优点。对别人的优点,不是采取充分肯定、 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采取污蔑攻击的态 度。这种态度,于己于国都是有害的。
因此从材料中可提炼的观点、角度不 外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以一眚 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几个方面, 出此之外就属跑题。
精选课件
8
要扣材料来展开论述
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 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 呢?这样写,即使 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 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 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 没有再扣材料来写。 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 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

审题: (1)解题:(是什么)北人并不识菱,
却不懂装懂,百般掩饰,反而闹出了更 大的笑话。 (2)(为什么)虚荣心作怪,在错误面 前不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孰不知欲 盖弥彰,反而使自己出了丑。 (3)(怎么样)在错误面前,最有效的 处理方式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实事 求是,虚心求教,才能使自己真正长见 识;掩饰只会弄巧成拙。
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楚国人到郑国出卖他的宝珠。为了衬托宝 珠的珍贵,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个精美的匣 子,再把宝珠放在这瑰丽的匣子里。有个郑国 人见了十分喜爱,愿出重金,却只买那华美的 木兰匣子,不要匣子里的宝珠。楚国商人不同 意,说不能单卖匣子,要买一起买。双方僵持 不下。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 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 言等。所写内容必须与上述寓言有关。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
“曲径”即弯弯曲曲的小路,可比喻社会发展的道路、 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的救国之路、国家建设所走的曲 折的改革之路、家庭波折、人生所走的曲折道路。
“幽”:指风景幽美的地方,比喻取得的成就。如:社 会走向繁荣昌盛、革命取得胜利、改革取得成功、人生 功成名就,等等。 从人生角度来写:喻曲折的人生之路往往能取得成功。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 限。
审题: 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看清材料, 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材料中的 关键词是“进”和“退”,材料告 诉我们:深刻把握好“进”和 “退”,就顺利完成工作。其实这 是一篇以“进”和“退”为话题的 作文。写作范围以“自选角度”即 可写“进”也可写“退”,还可以 写“进与退”。
选取的写作角度 1)走出困扰,乐观面对 2)打破禁锢,冲破世俗,寻求发展 3)打开沟通之门 4)法与情 5)竞争与人情 6)为法治之墙开一道人性之门 为竞争之墙开一道人情之门 为困扰之墙开一道坚强之门 为专制之墙开一道民主之门 为生命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悲观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隔膜之墙开一道沟通之门 为守旧之墙开一道创新之门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重大失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希望能帮到您!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楯,兢兢握 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放 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 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 实地,何久自苦耶?”
分析:此则材料尽管有两个对象,但主要对象是盲人。应 该从盲人角度去立意才是符合出题者意图的。
太过火了
立意:①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
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②要把握分寸。
4、辨是非——这些关键语句是对是错、是 善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亦即命题者意图。
•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 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 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25
•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 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 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 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 边上,看一看奔腾 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 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 中。
是肯定还是否定,亦即命题者意图。 • 5、查原因——造成材料中的这种现象的原因。 • 6、由物及人法——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
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 7、辨明关系法
14
1、抓对象——材料中有哪几个对象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1)、 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
一个驼子,一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 然而这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 儿子各有安排:老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 驼,让他搓绳;老三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 笨,让他务农;老五浪荡,让他经商。一家人 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立意2: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 (对好事之徒持肯定态,另起炉灶 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鳞而弃全鱼 4.游离话题,喧宾夺主
13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 1、抓对象——材料中有哪几个对象 • 2、分主次——几个对象间孰轻孰重,材料重点写哪
个对象,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 3、抓关键——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 4、辨是非——这些关键语句是对是错、是善是恶、
•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 文。
16
•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 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 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 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 为。
•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 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 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 立能力。
“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 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 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 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 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3
以下立意如何?
• 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 • 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 • 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 • 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 • …………
•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 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 被,才能百战不殆。
17
2、分主次——几个对象间孰轻孰重,材料重 点写哪个对象,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有的材料尽管一事多人,但有的人物 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 审题时,我们就要全面理解材料,分清整 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尽量从重 要人物的角度入手思考。
•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 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 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 头。
•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 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 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而,到了城里的新居,除了交通好些 ,我觉 得什么 都留不 住。
我离开充满活
力童年的家乡,我情归于何处?在城 里,上 学便利 了,吃 的东西 也是各 式各样 ,
什么都方便,不过空气质量不如我家 乡有山 有水的 地方。 可惜现 在回不 去,剩 下
的就是眷恋了。 我时不时去老家看看,爸妈不愿去了 ,因为 他们怕 了,路 程
从家长的角度——合理使用人才 从儿子的角度——扬长避短
15
• (2)、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 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 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 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 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 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 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远不说,他们只是不想在看到那里的 发展。 那里四 面环山 ,几户 零散的 人家, 感
觉像隐居者的住处,不太热闹,时不 时也会 有鸡叫 或狗叫 ,这显 然是有 生命存 在
的嘛。 清明时节,我回老家踏青,然而,我觉 得家门 前一年 一个样 。庭院 里
长满了花草,却都枯黄了,房屋四周 都长满 了,很 是荒凉 。大门 外有些 柴火堆 ,
一段歌词、一组素材
材料形式
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2
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 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 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 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
•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 文:
•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 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 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 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 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其人自护其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 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 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 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 题了。
22
材料3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做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 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 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 人吃得十分满意。
遥望山水,山如连波水声渺,一如江中 明月倒 影,清 丽温婉 却触碰 不得。 下
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整理的描写山水 美景的 抒情散 文,希 望我们 的文章 你能喜 欢
。 描写山水美景的抒情散文篇一:我情 在山水 间
离开老家有十五年余了
,时常回想起在老家童年时代,想着 那里的 山山水 水,风 土人情 ,嬉戏 伙伴…… 然
• 可以这样表述立意: • (1) 目标要合适,行动须切实; • (2) 不能好高骛远; • (3) 清醒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 • (4) 做好小事,就是大事;
中心内涵: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 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
由此可以立意:克服缺点,成就自我。
4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 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 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 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 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 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 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 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 下,无言以对。
5
这样立意如何?
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 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 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恰当立意是: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 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 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 观念淡薄。
6
• ②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 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 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20
不满 材料1
现状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
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
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
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
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
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
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 永远进取
奋斗拼搏
21
材料2: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 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 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 山,何地不有?”
7
A.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 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B.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 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 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 打破常规、敢于改革、敢于创新。
9
以下立意如何?
• 珍惜友谊 • 珍惜时间 • 珍惜幸福生活 • 珍惜学习机会 • …………
材料的主旨应该是:只要自己看重自 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 的限制。)
10
④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 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 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 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 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