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喷涂概述与材料.
热喷涂材料简介

喷涂用的钼其纯度在99.95%以上,既可是线材也可是粉末。由于钼与钢铁材料之间有良好的联合性能,所以常用作打底层材料,钼涂层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而且钼仍是耐热浓盐酸的独一金属。
4、镍和镍合金
纯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是耐热浓碱液腐蚀最好金属材料,但不耐氧化性酸。
镍铬合金是目前使用极广的耐磨、耐腐蚀材料,它们既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又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其耐磨性随铬和碳量的增长而增加。
自熔性合金的三种典型就是铁铬硼硅系列、镍铬硼硅系列和钴铬钨系列。
铁基合金存在很好的耐磨性和必定的耐蚀性,因其价廉而被普遍用于个别机械零件量与含碳量而定,普通在HRC25~60或更高。
2、铜及铜合金
高纯度的铜可以制成导电涂层和美术装饰涂层(好比用于雕塑制品的喷涂)。在铝青铜中加入少量铁、镍、锰元素就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特别是抗海水腐蚀才能很强,难熔于硫酸和盐酸,但易溶于硝酸,此外耐蚀疲劳性和耐磨性能也很好。磷青铜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可用于轴承的耐磨涂层,磷青铜涂层呈漂亮的淡**,所以也可用于装潢性涂层。
热喷涂材料
金属及合金是热喷涂中利用最广、种类最多的材料。因为金属大多具备延展性,所以它们既可制成粉末又可制成线材。转变合金中元素的成分可以得到各种所需的物感性能和化学性能。
1、铝、锌及合金
铝和锌以及它们的合金,是运用最早的热喷涂材料,最初它们是用于熔线式喷涂。粉末式喷涂方法出现后也有制成粉末材料涌现的。
铝和锌的电动顺序都在铁之前,都是比铁活跃的元素,所以将它们广泛用于钢铁构件的防腐涂层,既可耐大气腐蚀、也可以作为就义阳极,对钢铁基体起到电化学掩护作用。国外通过对铝涂层的海水浸渍实验,证实其耐海水腐蚀性能良好,经由6年海水浸渍的试样,几乎未发明腐蚀。铝和锌涂层,如再进行封孔处理,其耐腐蚀性能会有所提高。
热喷涂概述

( 2 )喷涂过程中基体表面受热的程度较小
而且可以控制 , 因此可以在各种材料上进行喷
涂 ( 如金属、陶瓷、玻璃、布疋、纸张、塑料 等),并且对基材的组织和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工 件变形也小。 (3)设备简单、操作灵活, 既可对大型构件
进行大面积喷涂 , 也可在指定的局部进行喷涂;
既可在工厂室内进行喷涂也可在室外现场进行 施工。
由于喷涂颗粒以超音速飞行而撞击到基体 表面,所以HVOF喷涂涂层的结合强度、密度
和硬度都非常高。
高速(可使颗粒获得高的动能和较短的氧 化暴露时间)和相对较低的温度是HVOF热喷 涂工艺方法最重要的两个特征。
(4)电弧喷涂 电弧喷涂是在两根丝状的金属材料之间产生 电弧, 电弧产生的热使金属丝熔化, 熔化部分由压
五、热喷涂技术的分类 依据GB/T1872-2002颁布的分类方 法有三种: 热喷涂材料类型 操作方法 热源
(1)按热喷涂材料类型分类
• • • • • 线材喷涂 棒材喷涂 芯材喷涂 粉末喷涂 熔液喷涂 wire spraying rod spraying cord spraying powder spraying molten bath spraying
预热温度取决于工件的大小、形状和材质,
以及基材和涂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等因素,一般 情况下预热温度控制在60 - 120 ℃之间。
(3)喷涂
• 采用何种喷涂方法进行喷涂主要取决于选用的喷涂 材料、工件的工况及对涂层质量的要求。 • 陶瓷涂层:最好选用等离子喷涂; • 碳化物金属陶瓷涂层:最好采用高速火焰喷涂;
二、热喷涂技术的定义
GB/T18719—2002《热喷涂 术语、分类》中
定义:
热喷涂技术是利用热源将喷涂材料 加热至溶化或半溶化状态并以一定的速 度喷射沉积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形 成涂层的方法。
7.4热喷涂技术

二)应用范围 1、机体等壳体类零件,油箱等薄板件和电瓶等非金属制品 破裂的粘补; 2、铸件砂眼、气孔的粘补; 3、离合器、制动带摩擦片的粘接,以替代铆接;
4、连接面的密封、堵漏;
5、可做为绝缘及防腐涂层; 6、零件表面磨损、划伤的修复; 7、零件表面腐蚀的修复。
一)胶接的特点 优点: 1、不受母材的影响,可连接和粘补各种不同的金属材料 和非金属材料,并不受形状和尺寸的限制; 2、接头应力分布均匀,避免因热影响区所引起的变形损 坏缺陷; 比焊、铆、螺栓连接的疲劳强度高十多倍,且能吸震、阻 尼振动。 3、可节省紧固件或焊条金属,减轻连接重量; 4、粘接表面平整,具有良好的密封、耐水、耐腐蚀和绝 缘性能; 5、粘接工艺简单,操作简便,不需复杂设备,成本较低。
2、有机胶按其胶接接头的受力情况分 1)通用胶: 常温固化,综合性能好;
2)结构胶: 强度较高,能承受较大载荷;
3)特殊用途胶: 导电,耐高、低温和密封。 另外,还可按包装、固化温度、使用温度等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二、粘接基本原理 粘接是靠胶在被粘接件之间的机械、物理及化学作用而进 行连接。要使粘接牢固,粘接处胶层必须有足够的内聚强度, 胶层与粘接面间则应有足够的粘附强度,才不致产生破坏。 1、粘接的破坏形式 内聚破坏、粘附破坏和综合破坏。
硼、硅的作用 氧-乙炔喷焊是采用子熔性合金粉末材料。所谓子熔性主要 指在案合金粉末中加入硼、硅元素,其作用是: 1)降低合金熔点 2)增强合金的子脱氧作用
3)提高合金的浸润性
4)提高合金的硬度 根据合金粉末的基本组成元素,自熔合金粉末可分为: 镍基、钴基、铁基以及碳化钨弥散型四大类。
第三章热喷涂

①火焰类,包括火焰喷涂、爆炸喷涂、超音速喷 涂;
②电弧类,包括电弧喷涂和等离子喷涂; ③电热法,包括电爆喷涂、感应加热喷涂和电容
放电喷涂; ④激光类:激光喷涂。
15
二、粉末火焰喷涂
图3-1 粉末火焰喷涂原理 1-氧-乙炔混合气 2-氧气 3-喷枪 4-粉末 5-火焰 6-喷涂层
作气体23等离子喷涂原理241工件2喷涂层6绝缘套3前枪体4冷却水出口7冷却水进口8钨电极5等离子气进口9后枪体10送粉口等离子喷涂设备工位布置示意图251喷枪2送粉器3控制柜4等离子气和送粉气瓶5直流电源6冷却水进口7冷却水出口影响涂层质量的工艺参数?等离子气体?电弧的功率?供粉?喷涂距离和喷涂角?喷枪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喷枪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26?基体温度控制真空等离子喷涂又叫低压等离子喷涂?真空等离子喷涂是在气氛可控的440kpa的密封室内进行喷涂的技术
3
热喷涂涂层的结构特点
热喷涂涂层形成过程决定了涂层的结构特 点,喷涂层是由无数变形粒子相互交错呈 波浪式堆叠在一起的层状组织结构,涂层 中颗粒与颗粒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孔 隙和空洞,并伴有氧化物夹杂,其特点为 :
* 呈层状 * 含有氧化物夹杂 * 含有孔隙或气孔
4
热喷涂涂层的结合机理
热喷涂金属涂层是研究和应用较早的耐磨 涂层,常用的有金属(Mo、Ni)、碳钢和低合金 钢、不锈钢和Ni-Cr合金系列涂层。一般采用 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HVOF及 爆炸喷涂工艺,涂层具有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较 高,耐磨、抗腐蚀性能较好等优点,用于修复 磨损件及机械加工超差件。
41
采用铝系合金等离子喷涂技术对活塞环、同步 环及气缸等零件进行喷涂时,涂层具有良好的耐 磨性、高结合强度及优异的耐粘着磨损性,在有 润滑油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咬死性和抗拉伤性 能。高碳钢丝、不锈钢(Crl3型、 18-8型等)合金丝 是常用的耐磨耐蚀喷涂材料。具有强度较高、耐 磨性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特点。NiCr涂层 具有较好的耐热、抗腐蚀及抗冲蚀磨损的性能, 可作为电站锅炉的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的防护涂 层,采用火焰和等离子喷涂方法可制备具有不同 组织结构的NiCr金属耐磨涂层,涂层中孔隙率和 氧化物含量较高。
热喷涂综述 一、热喷涂的定义 热喷涂技术,是采用某种高温热源,将欲涂

热喷涂综述一、热喷涂的定义热喷涂技术,是采用某种高温热源,将欲涂覆的涂层材料熔化或至少软化,并用气体使之雾化成微细液滴或高温颗粒,高速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技术。
当热源的比能量足以使基体表面发生薄层熔化,与喷射的熔融颗粒形成完全致密的冶金结合涂层时,称为热喷焊,简称喷焊。
使用高温热源,如氧——可燃气体燃烧火焰、电弧、等离子电弧、激光束、爆炸能等,是热喷涂技术区别于其他喷涂方法和表面涂覆方法的主要特征。
不同热源的最高温度列于附表。
附表:不同热源的最高温度二、热喷涂技术的特点采用热喷涂技术,制备各种表面强化和表面防护涂层,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能够喷涂的材料范围特别广,包括各种金属及合金、陶瓷及金属陶瓷、塑料、非金属矿物等几乎所有固态工程材料。
因而能够制备耐磨、减摩、耐蚀、耐高温、抗氧化、绝缘、导电、催化、辐射、防辐射、抗干扰、超导、非晶态及生物功能等各种功能涂层;(2)能够在多种基体材料上形成涂层,包括金属基体、陶瓷基体、塑料基体、石膏、木材甚至纸板上都能喷涂,被喷涂的材料范围也十分广泛;(3)一般不受被喷涂工件尺寸和施工场所的限制,既可厂内施工,也可现场施工;(4)涂层沉积效率较高,特别适合沉积薄膜涂层。
涂层厚度可以控制,从几十微米到几毫米甚至可厚达 20mm;(5)除喷焊外,热喷涂施工对基体的热影响很小,基体受热温度不超过200℃,基体不会发生变形和性能变化;(6)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制件基体可以采用普通材料代替贵重材料,仅涂层使用优质材料,使“好钢用在刀刃上”;(7)热喷涂施工艺灵活,方便,迅速,适应性强。
当然,热喷涂技术也有如下一些缺点:(1)除喷焊外,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主要是物理机械结合,结合强度不大高,涂层耐冲击和重载性能较差;(2)喷涂涂层含有不同程度的孔隙,对于耐腐蚀、抗氧化、绝缘等应用,一般不如整体材料。
但可通过复合涂层系统设计等方法予以改进提高;(3)喷涂小件时,涂层材料的收得率低;(4)热喷涂手工操作时的劳动条件较差,有噪音、粉尘、热和弧光辐射问题,必须注意劳动保护措施。
热喷涂技术及应用

热喷涂技术及应用学校:西南大学班级:材料科学与能源学部学号:***************姓名:***热喷涂技术及应用㈠热喷涂的定义热喷涂是利用热源讲喷涂材料加热到熔化或半融化状态,用高速气流将其雾化并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技术。
热喷涂技术在普通材料的表面上,制造一个特殊的工作表面,使其达到:防腐、耐磨、减摩、抗高温、抗氧化、隔热、绝缘、导电、防微波辐射等一系多种功能,使其达到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的目的,我们把特殊的工作表面叫涂层,把制造涂层的工作方法叫热喷涂。
㈡热喷涂基本原理⒈热喷涂的基本过程①喷涂材料被加热到熔化或半融化状态②喷涂材料的熔滴被雾化③雾化或软化的微细颗粒喷射飞行④微小颗粒撞击基体表面并形成涂层⒉涂层的结构热喷涂涂层是由燃烧火焰或等离子热源将某种材料加热至熔化或热塑性状态,形成一簇高速的熔态粒子流(熔滴流),熔滴依次撞击基体或已形成的涂层表面,经过粒子的横向流动扁平化、急速凝固冷却、不断堆积起来而形成的。
由于热喷涂涂层为典型的层状结构,所以涂层的性能具有方向性。
在垂直和平行涂层为向上的性能有显著的差异。
对涂层进行适当地处理和重熔,既可以使层状结构转变为均质结构,还可以消除层状中的氧化物夹杂和气孔。
⒊涂层的结合方式涂层的结合包括涂层与基体表面的结合和涂层内聚的结合。
前者的结合强度称为结合力。
后者的结合强度称为内聚力。
涂层的一般结合方式有三种:①机械结合熔融态的粒子撞击基体表面并快速冷却凝固时,会因收缩而咬住高低不平的基体部分,形成了机械结合。
②物理结合借助于分子(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是喷涂层附着于基体表面的结合方式。
③冶金结合当熔融的微细颗粒高速撞击基体表面是时,涂层和基体界面出现扩散和合金化时的一种结合方式。
⒋涂层的残余应力一般情况下,热喷涂涂层存在着明显的残余应力。
当熔融颗粒高速碰撞碰撞基体表面,在产生形变的同时快速冷却凝固,这时会在颗粒内部产生张应力,而在基体表面产生压应力。
热喷涂再制造技术(初稿)

热喷涂再制造技术1 概述1.热喷涂是一种材料表面强化和表面改性的新技术,是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重点推广的新技术项目.它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喷涂或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焰留本身或压缩空气以一定速度喷射到预处理过的基体表面,沉积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涂层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使基体表面具有耐磨、耐蚀、耐高温氧化、电绝缘、隔热、防辐射、减磨、密封等性能。
原则上讲可在任何固体物质上喷涂。
可喷涂的材料有金属、合金、塑料、陶瓷、金属陶瓷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等等。
热喷涂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长效防腐、机械修复及先进制造技术、模具制作与修复、制造特殊的功能涂层等四个方面。
目前,热喷涂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以及家庭用品(如不粘锅、红外线保健电热器等)。
2.热喷涂原理:热喷涂是指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细微而分散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涂层材料,以一种熔化或半熔化状态,沉积到一种经过制备的基体表面,形成某种喷涂沉积层。
涂层材料可以是粉状、带状、丝状或棒状。
热喷涂枪由燃料气、电弧或等离子弧提供必需的热量,将热喷涂材料加热到塑态或熔融态,再经受压缩空气的加速,使受约束的颗粒束流冲击到基体表面上。
冲击到表面的颗粒,因受冲压而变形,形成叠层薄片,粘附在经过制备的基体表面,随之冷却并不断堆积,最终形成一种层状的涂层。
该涂层因涂层材料的不同可实现耐高温腐蚀、抗磨损、隔热、抗电磁波等功能,如下图所示。
3.定义:热喷涂是指采用氧—乙炔焰、电弧、等离子弧、爆炸波等提供不同热源的喷涂装置,产生高温高压焰流或超音速焰流,将要制成涂层的材料如各种金属、陶瓷、金属加陶瓷的复合材料、各种塑料粉末的固态喷涂材料,瞬间加热到塑态或熔融态,高速喷涂到经过预处理(清洁粗糙)的零部件表面形成涂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我们把特殊的工作表面叫“涂层”,把制造涂层的工作方法叫“热喷涂”,它是采用各种热源进行喷涂和喷焊的总称。
表面涂镀层技术--热喷涂

喷涂层形成过程
1.喷涂过程
①喷涂材料的加热熔化
喷涂材料被加热达到熔化或半熔化状态
②熔滴的雾化
喷涂材料熔化后,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熔滴
被击碎成小颗粒呈雾状;粉末无,线材,外加压
缩气流或热源自身射流
12/118
③粒子的飞行
细小的雾状颗粒在气流的推动下向前飞行,颗 粒获得一定的动能;先加速、后减速
④粒子的喷涂
在产生碰撞瞬间,颗粒的动能转化成热能付 予基材,并沿预处理的凹凸不平表面产生变 形,变形的颗粒迅速冷凝并产生收缩,呈扁 平状粘结在基材表面。
尺寸,几十微米~几百微米;
速度,几十~几百米/秒;
温度,熔点
碰撞,动能→热能;
变形成扁平状粒子,凝固
13/118
2. 涂层的形成过程
由不断飞向基体表面的粒子撞击基体或涂层表面 堆积而成
等离子弧—压缩电弧,弧柱细、电流密度大、电离度高 温度高、能量集中、弧稳定性好
三种形式: 非转移弧 阴极和喷嘴之间,工件不带电——喷涂 转移弧 工件接正极——焊接、切割 联合弧 喷嘴、工件均接正极 温度 中心30000K,出口15000-20000K 速度 出口1000~2000m/s,工件>150m50//s118
①涂层材料取材范围广 金属、合金、陶瓷、塑料、尼龙、复合材料等。 ②可用于各种基体
金属、陶瓷、玻璃、石膏、布、纸、木材等固体 ③可使基体保持较低温度、基材变形小
冷工艺30~200℃、不变形、不弱化 ④工艺灵活
可10mm内孔,也可大型构件;可大面积,也可局部; 保护性气氛,也可现场作业
9/118
⑤工效高、操作程序少、速度快 每小时几公斤~几十公斤
→ 燃烧室混合 → 爆炸式燃烧 → 高速通过膨胀管获得超音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第二节 热喷涂技术概述 一、热喷涂概念
热喷涂----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弧或燃烧 火焰等将粉未状或丝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熔化或 软化形成熔滴、并以一定速度射向预处理过的基体表面、 形成具有一定结合强度涂层的工艺方法。
喷焊---是指用热源将喷涂层加热到熔化,使喷 涂层的熔融合金与基材金属互溶、扩散,形成类 似钎焊的冶金结合,这样所得到的涂层称为喷焊 层。
工艺灵活
工件受热温度可控 涂层容易控制 成本低
LEE MAN (SCETC)
在喷涂过程中可使基体保持较低温度,基体变形小,一般 温度可控制在 30~200℃,从而保证基体不变形、不弱化。
涂层厚度由几十微米到几毫米,涂层表面光滑,加工余量少。
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着结合力低、孔隙率较高、均匀性差 等缺点,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LEE MAN (SCETC)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7
涂层的特点:
涂层的性能具有方向性
垂直和平行涂层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致的。
有孔隙或空洞
涂层中颗粒与颗粒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部分孔隙或空 洞,其孔隙率一般在 0.025%~20%之间,涂层中还伴有 氧化物等夹杂。
涂层结构可改变
涂层经适当处理后,结构会发生变化。如涂层经重熔处理, 可消除涂层中氧化物夹杂和孔隙,层状结构变成均质结构, 与基体表面的结合状态也发生变化。 残留应力是由于撞击基体表面的熔融态变形颗粒在冷 凝收缩时产生的微观应力的累积造成的,涂层的外层 受拉应力,而基体或涂层的内侧受压应力。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涂层中颗粒与基体表面之间的结合以及颗粒之间的结 合机理目前尚无定论,通常认为有三种结合:
碰撞成扁平状并随基体表面起伏的颗粒,由于和凹凸不平的 表面相互嵌合(即抛锚效应), 形成机械钉扎而结合。一般 来说,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以机械结合为主。 这是当涂层和基体表面产生冶金反应的一种结合类型,如 出现扩散和合金化,包括在结合面上形成金属化合物或固溶 体。当喷涂后进行重熔即喷焊时,喷焊层与基体的结合主要 是冶金结合。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10
三、 热喷涂技术分类及特点
1.热喷涂技术的分类
热源
喷涂方法
线材火焰喷涂
火焰
粉末火焰喷涂 高速火焰喷涂 爆炸喷涂 电弧喷涂
自由电弧 等离子弧
LEE MAN (SCETC)
大气等离子弧喷涂(APS)
低压等离子弧喷涂(LPPS) 水稳等离子弧喷涂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5
机械结合
冶金-化学结合
物理结合
颗粒与基体表面间由范德华力或其他次价键力形成的结合。
范德华力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吸引力,它比化学键弱得多。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6
(二)热喷涂涂层结构
• 喷涂层的形成 过程决定了涂 层的结构,喷 涂层是由无数 变形粒子互相 交错呈波浪式 堆叠在一起的 层状组织结构。
喷涂材料在热源中被加热的过程和颗粒与基体表面的 结合过程是热喷涂涂层制备的关键环节。 (一)涂层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热喷涂的工艺过程:
喷涂材料加热熔化 粒子喷涂 涂层形成 熔滴雾化 粒子飞行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4
热源温度越高,熔滴冲击速度越大,形成的涂层越致密。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13
第三节 热喷涂材料
一、热喷涂材料的性能和分类
1.热喷涂材料必须满足的性能:
稳定性好 使用性能好 润湿性好 固态流动性好 热膨胀系数合适
热喷涂材料在喷涂过程中,必须能够耐高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和热稳定性,即在高温下不发生有毒的化学反应及性能上的转变。
根据工件的要求,所得涂层应该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即喷涂材料也必 须具有相应的性能,如耐磨、耐蚀、导电、绝缘等。 润湿性好,则得到的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自身密度好,且涂层 平整。 固体粉末的流动性与粉末形状、湿度和粒度有关。流动性好,才能 保证送粉的均匀性。 若涂层与工件的热膨胀系数相差甚远,则可能导致工件在喷涂 后的冷却过程中引起涂层龟裂。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1
热喷涂技术的目的:
热喷涂的目的:是提高工件的耐蚀、耐磨、耐高温等 性能,亦可用于修复因磨损或加工失误造成尺寸超差的零 部件。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2
热喷涂生产实例
录相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3
二、热喷涂的原理
火焰喷涂 高速火焰喷涂 爆炸喷涂 电弧喷涂 等离子弧喷涂
LEE MAN (SCETC)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12
2. 热喷涂技术的特点
可喷涂的材料广泛 基体不受限制
几乎所有的金属、合金、陶瓷都可以作为喷涂材料,塑 料、尼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也可以作为喷涂材料。
在金属、陶瓷器具、玻璃、石膏,甚至布、纸等固体上都 可以进行喷涂。 既可对大型设备进行大面积喷涂,也可对工件的局部进行喷涂;既 可喷涂零件,又可对制成后的结构物进行喷涂。室内或露天均可进 行喷涂,工序少,功效高,大多数工艺的生产率可达到每小时喷涂 数千克喷涂材料。如对同样厚度的涂层,时间比电镀用的少得多。
涂层中存在残留应力
LEE MAN (SCETC)
Ni-Cr-B-Si火焰喷涂组织
表面工程与热喷涂
9
涂层的残留应力:
涂层中存在的残留应力会影响涂层的质量,残留应力的大小与涂层的厚 度成正比,限制了涂层的厚度。因此,薄涂层一般比厚涂层具有更好的结合 强度,受残留应力的限制,热喷涂层的最佳厚度一般不超过 0.5 mm。 热喷涂层残留应力的大小可通过调整喷涂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但更有效的 方法是通过涂层结构设计,采用梯度过渡层缓和涂层残留应力。
11
各种热喷涂技术的典型特征参数
喷涂方法 温度 /℃ 3000 3000 4000 5000 >10000 粒子速度 /m.s-1 40 800~1700 800 100 200~400 结合强度 / MPa 8~20 70~110 >70 12~25 60~80 气孔率 /( %) 10~15 <0.5 1~2 10 <0.5 喷涂效率 /kg·h-1 2~6 1~5 1 10~25 2~10 相对 成本 1 2~3 4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