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安全PPT课件

(3)人为无意识带入 ➢ 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适应性
极强,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疯长,排挤其它物种,目 前已在上海地区随处可见,难以根除,造成严重的 生态问题。
22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如一年蓬和毒麦,已成为广布的农田有害杂草。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 现自然扩散
17
2.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外来种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入侵,主要 的途径有: ➢ (1) 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3) 人为无意识带入 ➢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 实现自然扩散
(1)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如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 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 野生,分布广泛,在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其无 性繁殖速度极快,往往形成单优群落。
➢ 水葫芦已经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 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 平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我国每 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珠江口
恩平农村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如我国沿岸海域的一些有害赤潮生物,如血红裸甲
藻和具尾鳍藻,这些毒藻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适应性 强、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危害海洋渔业。
2.1 概念
本地种(Native species)
➢ 指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的物种,或指石器时代前,没有人 类干扰就到达某一地方的物种。
外来种(Exotic species)
➢ 指借助于外力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在原产 地之外的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
极强,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疯长,排挤其它物种,目 前已在上海地区随处可见,难以根除,造成严重的 生态问题。
22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如一年蓬和毒麦,已成为广布的农田有害杂草。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 现自然扩散
17
2.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外来种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入侵,主要 的途径有: ➢ (1) 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3) 人为无意识带入 ➢ (4) 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 (5) 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 实现自然扩散
(1)人为有意识的引进
➢ 如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 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 野生,分布广泛,在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其无 性繁殖速度极快,往往形成单优群落。
➢ 水葫芦已经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 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 平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我国每 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珠江口
恩平农村
(2) 随轮船压仓水进入 ➢ 如我国沿岸海域的一些有害赤潮生物,如血红裸甲
藻和具尾鳍藻,这些毒藻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适应性 强、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危害海洋渔业。
2.1 概念
本地种(Native species)
➢ 指自然起源于一特定地域的物种,或指石器时代前,没有人 类干扰就到达某一地方的物种。
外来种(Exotic species)
➢ 指借助于外力作用而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在原产 地之外的新栖息地生长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的物种。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02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
生物安全概念与定义
生物安全定义
生物安全是指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减少实验室 生物因素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 境安全。
生物安全概念
生物安全涉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操作、实验室环境、实验 室设备等方面,旨在确保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潜在危害 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评估结果和受训人员的反馈,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包括培训内容、方式、效果等方 面。
未来改进方向
根据总结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和建议,包括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 效果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受训人员的反馈和建议,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以更好 地满足受训人员的需求和提高培训效果。
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 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工作人员在实验过 程中免受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伤害。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实验室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 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 程和责任人。
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实验 室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意 识。同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 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训。
定期检查设备
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 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
正常运行。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工作人员生物安全 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
识。
建立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
力。
06
生物安全培训效果评 估与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及结果展示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受训人员 对培训内容、方式、效果等 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评估 培训效果。
(医学课件)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ppt幻灯片

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职业卫 生和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和 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
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 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生物安 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对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生物安全 事故应对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 处理能力。
Part
06
案例分析
某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废弃物处理与消毒
01
废弃物分类
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分为一般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等
,分别进行处理。
02
废弃物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应先进行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再按照医院规定的路
线进行无害化处理。
03
消毒灭菌
对实验室设备和器具进行定期消毒灭菌,确保其清洁和无菌状态。同时
对实验室内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职业卫生监测与健康监护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包括空 气质量、噪声、辐射等指标的监 测。
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和工伤保 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对接触生物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 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和特殊 检查。
对员工进行心理压力评估,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 训,使其了解生物安全知识和个 人防护要求。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检验科 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
培训目标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提高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掌握检验科常见的生物安 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 和原则。
培训对象
检验科医生、技师、 护士及相关工作人员 。
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 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生物安 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对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生物安全 事故应对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 处理能力。
Part
06
案例分析
某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废弃物处理与消毒
01
废弃物分类
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分为一般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等
,分别进行处理。
02
废弃物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应先进行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再按照医院规定的路
线进行无害化处理。
03
消毒灭菌
对实验室设备和器具进行定期消毒灭菌,确保其清洁和无菌状态。同时
对实验室内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职业卫生监测与健康监护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包括空 气质量、噪声、辐射等指标的监 测。
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和工伤保 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对接触生物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 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和特殊 检查。
对员工进行心理压力评估,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 训,使其了解生物安全知识和个 人防护要求。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检验科 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
培训目标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提高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掌握检验科常见的生物安 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 和原则。
培训对象
检验科医生、技师、 护士及相关工作人员 。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消毒方法
包括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 和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两 种方式,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消毒
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灭菌方法
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气体 灭菌等方式,应根据实验器材和 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
设备选择
应根据实验室规模、实验需求和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灭 菌设备,如紫外线灯、高压蒸汽
泄露事故报告
发生泄露事故后,应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现场处置措施
根据泄露病原微生物的种 类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 的现场处置措施,如隔离 、消毒、灭菌等。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与灭菌方法
消毒方法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常 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浸泡等。
实施策略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邀请专业 讲师授课,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方向建议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员掌握情况。
改进方向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培训体 系。
持续教育机制建立
持续教育
实验前准备
了解实验操作流程,熟悉 相关生物安全柜等实验设 备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需穿戴符合要求 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实验 过程中的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产生气溶胶,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病原微生物泄露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处理小组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 成员职责和联系方式,确 保在发生泄露事故时能够 迅速响应。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02 生物安全基本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总结词
措施
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在不同宿主之间 传播,导致原本无病的人群被感染。
实验人员应接受培训,掌握正确的消 毒和防护方法,了解常见病原体的传 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在生物安全培训中,应强调防止交叉 感染的原则,确保实验人员遵循严格 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病原体在 不同宿主之间传播。
BSL-1级别
BSL-2级别
BSL-3级别
BSL-4级别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和传播途径,将实验室 生物安全分为四个级别, 分别为BSL-1、BSL-2、 BSL-3和BSL-4,级别越 高,生物安全防护要求越 高。
适用于对人类和环境不 构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等。
适用于具有一定危害程 度、通过直接或间接途 径传播的病原体,如炭 疽杆菌、SARS冠状病毒 等。
无害化处理
介绍动物尸体、组织、血液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 理方法。
环保要求
强调动物实验废弃物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 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公共场所生物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与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制定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包括空 气质量、水质、噪声等方面,确 保公共场所环境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明 确卫生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卫生 检查和监督。
实验动物选择
实验前准备
实验操作流程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 的动物种类、品系、年
龄和体重等。
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 适应环境、麻醉方法等。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步 骤、注意事项和安全防
护措施。
实验后护理
关注实验动物的恢复和 观察,确保动物福利。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 场隔离、样本采集、消毒灭菌等,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效 果。
详细描述:关注应急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引入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处置后的评估与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 、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某地区重大疫情的防控与处置
疫情概述
某地区爆发一起重大疫情 ,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 人数多。
防控措施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包括 大规模检测、隔离、追踪 接触者等,有效控制了疫 情的传播。
经验总结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 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 发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确 保公众健康安全。
THANKS
外部恶意攻击
针对实验室的网络攻击、物理 破坏等。
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和程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 人为失误。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感染事件调查
事件概述
某医疗机构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 件,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某
种病毒。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医院 在患者收治、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 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有关。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 力。
05 生物安全教育与 培训
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详细描述:关注应急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引入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处置后的评估与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 、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某地区重大疫情的防控与处置
疫情概述
某地区爆发一起重大疫情 ,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 人数多。
防控措施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包括 大规模检测、隔离、追踪 接触者等,有效控制了疫 情的传播。
经验总结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 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 发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确 保公众健康安全。
THANKS
外部恶意攻击
针对实验室的网络攻击、物理 破坏等。
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和程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 人为失误。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感染事件调查
事件概述
某医疗机构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 件,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某
种病毒。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医院 在患者收治、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 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有关。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 力。
05 生物安全教育与 培训
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生物安全操作技能
02
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操作技能,包括样
本采集、处理、检测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03
使工作人员了解国家对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并能够在实
际工作中遵守执行。
培训对象
01
02
03
检验科工作人员
包括医学检验师、实验室 技术员、卫生员等相关人 员。
立即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防止事故扩大。
人员疏散
迅速疏散现场人员,确保人员安全撤离,避免造成伤亡。
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事态发展。
事故后处理与预防措施
事故原因调查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明原因,为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提供依据。
改进措施制定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介绍 •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 • 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与器材 • 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 案例分析
01
介绍
培训背景
生物安全意识的提高
法律法规要求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 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需要加强相关人 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生物安全事故案例三
1 2
事故描述
某实验室发生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件,导致实验 室内环境污染。
原因分析
实验室设备老化,未及时维修保养,导致化学品 泄漏。
3
教训总结
应加强实验室设备维护保养,确保实验室设备处 于良好状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事故报告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

空气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
气感染发病的。
9
10
11
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 发现,实验人员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觉 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会 造成严重后果。
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微生物特别是高 致病性病毒常常发生变异,尤其是其抗 原性、致病性都可能发生改变,在空气 中存活力增强。
事故调查:事故起因系该所实验人员多次违规将未完全 灭活 的sars病毒从P3实验室带出至普通实验室操作而引起。
处理措施: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李立明引咎辞职。
台湾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台湾一位实验人员在 P3 实验室做病毒实验
7
实验室感染途径
亲切握手-- 手口传播 热烈交谈-- 空气传播 粗心与意外-- 针刺、器皿破碎、离心、穿拖鞋
培训人:XXX
1
目录
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二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三 手卫生
2
3
4
(一)、实验室感染事件 (二)、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5
(一)、实验室感染事件
1、美国CDC医务人员感染HIV数据统计
污染源情况
47 HIV+血液 1 HIV+带血体液 1 HIV+其他体液 3 HIV+病毒液
(实验室)
27
CLASS II 二级生物安全柜
层流负压柜
CLASSII级生物安全柜适用于1、2、3级生物 安全水平的实验。它们可以安全的保护样品
、人员和环境。
CLASS II 级生物安全柜根据结构以及气流分 配的不同,主要是外排气流,分为:
A型
(30%排在实验室内 )
B型
B1 (70%接管道外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工作人员每次实验结束后,脱手套时应 进行手套消毒。脱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必须 洗手。
精选PPT
8
各区域消毒程序
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5.1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 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者,应带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 收集袋内,集中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入消 毒液内集中消毒;无手套时可用纸套使皮肤不直接与容器表面接 触,用后将纸放入污物袋内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
1.3污染物消毒:
1.3.1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的纸质容器 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 塑料或搪瓷容器,立即放人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 毒液中一小时以上。可煮沸15min,也可用100mg/L 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浸泡2—6h, 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 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使实验室具备与其
工作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保护实
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
精选PPT
2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突发事件
1. 1.当检验科接待的患者突发各类急症(如低血糖晕厥,心脑血管 病急性发作等)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根据医疗常识初步对病 人进行处理,同时报告组长及科主任,科主任即时与急诊科医护 人员联系对病人进行救治。科主任不在的情况下,组长直接报告 院总值班,由总值班与急诊科医护人员联系协调。节假日由科室 值班人员直接报告总值班,与急诊科医护人员联系。
1.1.4若已知被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应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 液消毒30--60min;对结核杆菌污染表面也可用5%煤酚皂溶液擦拭,作 用1-2h。
1. 1. 5 化验单采取臭氧消毒后方可发出。
精选PPT
5
各区域消毒程序
1.2空气消毒
1.2.1通风换气:每两小时一次。每次5--15 min.
2.如在工作中发生各类意外和安全事故,(如操作人员被利器 刺伤、污染物溢出或泼溅、以及菌、毒、种的丢失盗抢等)按照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制度》、《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及医 院的联动措施进行处理。
3.检验科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提高警惕,遇有偷、盗、抢菌、毒、 种的苗头和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发现不明物体时应立 即向医院相关部门汇报,不应贸然接触、打开不明物体,做好现 场的保护工作,等待相关部门调查。
生物安全培训
2012-07-18
精选PPT
1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
1. 生物安全手册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80 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4号)等
2. 生物安全手册适用范围:检验科各相关 部门
3. 质量方针:检验科按照国家标准对实验
1.3.2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医 疗废弃物收集专用袋中。装入量为容器的四分之三。 针头、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吸管等应放入利器合, 专人集中,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参见序
清洁区的消毒
2.1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每天开窗通风换 气数次,湿布擦拭桌面、椅面及地面一次,保 持清洁;每周(或有明显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 毒液如200--500mg/L有效氯溶液或1000mg/ L过氧乙酸溶液抹擦桌、椅、门、窗及地面, 地面消毒液浓度应加倍;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 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1.1.2各种表面也可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表面照射消 毒。
1.1.3若被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泼溅或器皿 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纸巾覆盖泼洒液面,用1000mg/L有效氯 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保持30--60min,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 液内lh。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时,应立即用纱布或纸巾覆 盖,在上面浸倒消毒液并应作用适当时间(30—60Min)然后将纱布、纸巾、 及破碎物品移至于医疗废弃物容器内,随即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同 时负责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6.手部污染清除:使用洗手液六步洗手法至少20秒,清 水冲洗后用消毒纸巾擦干,若因故无法洗手,需使用 75%酒精擦拭临时消毒,工作完成后再彻底清洗.
精选PPT
4
各区域消毒程序
1.1表面消毒
1.1.1桌椅等表面的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擦拭一次,地面用 湿拖把擦一次(有物业清洁人员进行),禁止干抹干扫,抹布各室专用, 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时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一次。 地面的消毒:用浓度≥1000mg/L上述消毒液拖擦。
精选PPT
3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突发事件
4. 实验室如发生火情:值班人员立即切断电源,向主 管部门报告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灭火。组织人员将实 验原始纪录、各种重要文件、资料转移到安全地带。 迅速通过安全通道人员转移,执行广安门医院消防有 关规定。
5. 仪器突发故障停止工作时,操作人员及时报告专业 组长,组长确定仪器故障可在当日工作时间内排除时, 按照《检验科仪器管理制度》中维修程序进行处理。 如组长及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认为仪器故障不能在当日 工作时间内排除,应报告科主任,由主任酌情联系
1.2.3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1.1.4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 u w/ cm。,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 p w/cm。,凡低于 70 u w/cm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1. 2. 5 紫外灯管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
精选PPT
6
各区域消毒程序
1.2.2紫外线消毒。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 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空间装紫外灯瓦数≥1.5w, 计算出装灯数。.考虑到紫外线兼有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的双重 作用,可安装在桌面上方l米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 安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上述各种方式使用的紫外 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60min。根据检验科实验室面积每 个实验室配备一个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
精选PPT
8
各区域消毒程序
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5.1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 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者,应带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 收集袋内,集中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入消 毒液内集中消毒;无手套时可用纸套使皮肤不直接与容器表面接 触,用后将纸放入污物袋内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
1.3污染物消毒:
1.3.1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的纸质容器 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 塑料或搪瓷容器,立即放人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 毒液中一小时以上。可煮沸15min,也可用100mg/L 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浸泡2—6h, 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 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使实验室具备与其
工作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保护实
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
精选PPT
2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突发事件
1. 1.当检验科接待的患者突发各类急症(如低血糖晕厥,心脑血管 病急性发作等)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根据医疗常识初步对病 人进行处理,同时报告组长及科主任,科主任即时与急诊科医护 人员联系对病人进行救治。科主任不在的情况下,组长直接报告 院总值班,由总值班与急诊科医护人员联系协调。节假日由科室 值班人员直接报告总值班,与急诊科医护人员联系。
1.1.4若已知被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应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 液消毒30--60min;对结核杆菌污染表面也可用5%煤酚皂溶液擦拭,作 用1-2h。
1. 1. 5 化验单采取臭氧消毒后方可发出。
精选PPT
5
各区域消毒程序
1.2空气消毒
1.2.1通风换气:每两小时一次。每次5--15 min.
2.如在工作中发生各类意外和安全事故,(如操作人员被利器 刺伤、污染物溢出或泼溅、以及菌、毒、种的丢失盗抢等)按照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制度》、《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及医 院的联动措施进行处理。
3.检验科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提高警惕,遇有偷、盗、抢菌、毒、 种的苗头和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发现不明物体时应立 即向医院相关部门汇报,不应贸然接触、打开不明物体,做好现 场的保护工作,等待相关部门调查。
生物安全培训
2012-07-18
精选PPT
1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
1. 生物安全手册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80 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4号)等
2. 生物安全手册适用范围:检验科各相关 部门
3. 质量方针:检验科按照国家标准对实验
1.3.2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医 疗废弃物收集专用袋中。装入量为容器的四分之三。 针头、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吸管等应放入利器合, 专人集中,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参见序
清洁区的消毒
2.1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每天开窗通风换 气数次,湿布擦拭桌面、椅面及地面一次,保 持清洁;每周(或有明显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 毒液如200--500mg/L有效氯溶液或1000mg/ L过氧乙酸溶液抹擦桌、椅、门、窗及地面, 地面消毒液浓度应加倍;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 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1.1.2各种表面也可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表面照射消 毒。
1.1.3若被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泼溅或器皿 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纸巾覆盖泼洒液面,用1000mg/L有效氯 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保持30--60min,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 液内lh。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时,应立即用纱布或纸巾覆 盖,在上面浸倒消毒液并应作用适当时间(30—60Min)然后将纱布、纸巾、 及破碎物品移至于医疗废弃物容器内,随即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同 时负责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6.手部污染清除:使用洗手液六步洗手法至少20秒,清 水冲洗后用消毒纸巾擦干,若因故无法洗手,需使用 75%酒精擦拭临时消毒,工作完成后再彻底清洗.
精选PPT
4
各区域消毒程序
1.1表面消毒
1.1.1桌椅等表面的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擦拭一次,地面用 湿拖把擦一次(有物业清洁人员进行),禁止干抹干扫,抹布各室专用, 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时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一次。 地面的消毒:用浓度≥1000mg/L上述消毒液拖擦。
精选PPT
3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突发事件
4. 实验室如发生火情:值班人员立即切断电源,向主 管部门报告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灭火。组织人员将实 验原始纪录、各种重要文件、资料转移到安全地带。 迅速通过安全通道人员转移,执行广安门医院消防有 关规定。
5. 仪器突发故障停止工作时,操作人员及时报告专业 组长,组长确定仪器故障可在当日工作时间内排除时, 按照《检验科仪器管理制度》中维修程序进行处理。 如组长及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认为仪器故障不能在当日 工作时间内排除,应报告科主任,由主任酌情联系
1.2.3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1.1.4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 u w/ cm。,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 p w/cm。,凡低于 70 u w/cm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1. 2. 5 紫外灯管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
精选PPT
6
各区域消毒程序
1.2.2紫外线消毒。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 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空间装紫外灯瓦数≥1.5w, 计算出装灯数。.考虑到紫外线兼有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的双重 作用,可安装在桌面上方l米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 安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上述各种方式使用的紫外 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60min。根据检验科实验室面积每 个实验室配备一个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