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好家风故事日记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范文优秀10篇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范文优秀10篇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风气和家训,这对每个人都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影响。
它就像春雨润物一样,影响着人们。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范文优秀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篇一: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范文我出生于一个偏远农村,家中有7口人,堂哥堂姐的父亲在他们很小时就去世了,他们的母亲也离家出走,所以堂哥堂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那时已经70多岁了,做不了太累的活,所以养育三个孩子和生活的重担全压我父亲一个人身上。
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勤劳能干,懂的事情特别多,从小我就特别崇拜父亲,认为父亲就是我的百科全书,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去问他。
在我心中,父亲就像一座山那样高大,深深影响了我。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孩子树立好的观念,我就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家中。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跟村上的小伙伴一起去摘别人的柑橘吃,后来被果农抓到,要求我赔钱,当时父亲没有解释太多,直接把钱赔给了果农并把我领了回家。
回到家后,我心里特别害怕,以为父亲肯定会狠狠地训斥我一顿,但父亲非但没有骂我,反而语重心长地跟我说道:儿子,咱们家虽然穷,但也不能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咱们穷也要穷得有骨气,你需要什么可以跟爸爸说,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去满足你。
我一时间竟觉得父亲有点小题大做,明明只是吃了别人一个柑橘而已,怎么讲到穷人要有骨气去了,便为自己解释。
父亲还是没有生气,只是叹了口气,继续耐心地和我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你不要以为这没什么,如果你现在觉得这是小事,那么将来你的思想会慢慢扭曲,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可就不是偷个橘子赔点钱这么简单了!我们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努力去赚,不能偷也不能抢,只能通过正规的途径、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听了父亲的话,我被深深触动了,内心无比愧疚,也把父亲对我的教诲牢牢的记在心里。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考上了公务员,分到镇农业办公室工作,担任农办主任职务,这一干就是三年。
有关廉洁家风作文(精选22篇)

廉洁家风作文有关廉洁家风作文(精选2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廉洁家风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廉洁家风作文篇1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意思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古今中外有多少这样的例子,数也数不完,多如天上的繁星,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他的一件衬衫穿了十几年,都不曾想过把他丢弃,他总是说:“这件衬衣还是可以穿的,为什么要把它丢掉,这不是浪费吗?”其实,他的衬衣已经补得面目全非了,衬衣的颜色也窜色,颜色十分不协调,但周副主席仍在穿它。
可见我们的周副主席勤俭已经到什么地步。
身份高贵但仍勤俭,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再说一个普通的例子,某小学一位教师也很勤俭,他在黑板上写粉笔字的时候,往往把粉笔头写得小的不能再小的时候,他仍然不肯扔掉,这让学生们疑惑不解,一天,一个学生去问他:“老师,你为什么吧粉笔写得这么小还不肯扔掉呢?”老师对他说:“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用‘勤俭’这个词代表我的一生。
”这个学生听后,对这个老师由衷的佩服起来。
立志要和这个老师一样做一个勤俭的人。
以前我也不太懂得勤俭是什么意思,小时候吃饭时经常把米粒掉在桌子上,一顿饭下来,总有好多的米粒在桌上,碗里有时还剩一些,爸爸总是对我说:“这是浪费,记得下次不要这样浪费粮食,要珍惜。
”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地认为,不就是几粒米粒吗,至于这样说我吗?现在我知道了。
上面几个事例都是说明勤俭的,不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应有颗勤俭的心。
现在,就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养成勤俭的美德吧!不要铺张浪费,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的最后一滴水。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有勤俭的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吃饭不倒剩饭剩菜,珍惜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就从现在开始,白纸的两面都可以用,不要只用一面,洗手后随手把水龙头关好……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勤俭是美德,浪费很可耻。
检察院清廉家风故事

检察院清廉家风故事
在检察院工作的小李,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老检察官。
从小,父亲就教导他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坚守正义和公平。
有一次,小李接手了一起涉及到一位亲戚的案件。
这位亲戚找到了小李,希望他能够帮忙通融一下,让案件得到从轻处理。
小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告诉他,作为一名检察官,他必须保持公正和廉洁,不能因为私人关系而影响到案件的处理。
小李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非常支持他的做法,并对他说:“你做得非常对,我们作为检察官,必须时刻保持清正廉洁,不能被私人关系所左右。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上的检徽和人民的信任。
”
在日常生活中,小李也一直秉承着清廉的家风。
他从不接受当事人的贿赂和请托,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行。
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赞扬。
小李深知,清廉的家风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将继续坚守正义和公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
廉洁家风故事范文(通用6篇)

廉洁家风故事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廉洁家风故事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
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
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
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
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
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
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
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
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
“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
”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
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
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
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
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
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
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5篇

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5篇2022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1《爷爷的“钟言”》我爷爷有一个老式的摇钟当宝,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挂在家里的墙上。
钟身是红木色,上半部表盘有两个小孔,下半部挂着一个扁圆的摇摆,正面是刻印着漂亮花纹的玻璃门。
每当摆钟走时不准或者报时声音不响亮了,爷爷就会从钟肚里拿出钥匙给它上弦。
我很好奇,为什么每次上完弦后古钟又能准时响亮了呢?后来参加工作回家,爷爷让我给摆钟上弦,我用钥匙一圈一圈地拧动发条,不觉感叹爷爷年纪大了,连弦都上不了。
这时爷爷提醒我:“做人就像这钟一样,要时常上紧钟弦,校准指向。
你工作也一样,要严于律己、脚踏实地。
”这时我才醒觉,我不在家的时候,摆钟可从来没停过。
小时不识数,只能通过钟声来辨别时间,摆钟半点会发出一声响,整点几点就发出几声响。
每次“铛、铛、铛”的钟声响起时,爷爷都会问我是几点。
这时我会仔细倾听,掰着手指头数着,等钟声响完后,大声告诉爷爷几点。
每每这时,爷爷就会摸摸我的头,“对啰,要记住时间宝贵,做什么都要抓紧时间。
”后来,求学工作离开家后,再也听不到钟声。
每当感到疲惫懈怠的时候,钟声总会在记忆中响起,像是催着我向前。
爷爷的话时常在脑海中响起,光阴可贵,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爷爷经常给我讲一个钟表小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它去问老钟表。
一只老钟表说:“一年要走完三千二百万次。
”小钟表非常吃惊,表示办不到。
另一只老钟表说:“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小钟表将信将疑,尝试着每秒钟“滴答”摆一下。
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初听不知所然,后来恍然大悟。
这就是勤奋积累的精神,工作要秉持勤勉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朴实的爷爷教育总是这样润物无声,却又发人深省。
摆钟“滴答滴答”不知疲倦地走着,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在成长这条路上,我始终谨记爷爷的“钟言”:绷紧严于律己的弦,坚持警钟长鸣,做到勤勉履职。
2022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2《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在今年的廉洁家风建设活动期间,四公司纪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寄送了廉洁家书,动员家属们常吹“廉洁风”、争当“廉内助”。
廉洁家风故事8篇

廉洁家风故事8篇【篇1】上个世纪710年代,那是1个属于书信的时期,我总感觉“家书”就是在那个时期真正飞入了千千万万“扫盲”以后的“寻常百姓家”。
那个时期,我的父母正直青春年少,斗志昂扬,家书中演绎着他们的生活足迹与人生追索。
1971年的秋季,我的爷爷,1位以拉板车赡养了他10个孩子中5个的父亲,给他“上山下乡”的知青儿子,写了生平第1封家信:“儿啊,到农村要好好干,多拿工分,吃饱肚子。
”1974年的春季,我的外公,1位曾在华国锋主席身旁做警卫员,随其从山西南下的“南下干部”,给他渴望留城招工的大女儿写了这封家信:“丫头,毛主席号令青年‘农村是1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你要牢记,你是1名知识青年,要为国家做贡献。
”就这样,唱着“毛主席教导我们到农村去”,我的父母前后来到了当时湘潭地区最最边远的地方——酃县(今天的炎陵县),开始了他们战天斗地的青春生活!如今,家中不时有这样的对话,父亲身豪地说:“ 我在知青点只几个月,每天都是满工分,当地人都喜欢找我去帮忙干活,请我吃东西。
”母亲淡淡地说:“我下乡3年,历来没拿过满工分,常常到田里放鸭子。
家里相册还有我当年带草帽,拿长条赶鸭子的相片。
”1972年的春季,父亲说凭仗他“劳苦大众”的诞生,和在知青组优秀的表现,荣幸地成了湖南京大学学的1名“工农兵学员”。
他给他的父亲写了1封信,告知这天大的喜讯,他的父亲回信:“儿呀,到学校好好用功,将来报答国家。
”1975年到1976年间,母亲说,外公受邀在撰写《华主席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1书,她很自豪,同学很羡慕。
这时候知青组陆陆续续有人招工回城了,每次有同学返城以后,留下的人就会在夜晚伤心的哭泣,她也不例外。
同学都说“你爸现在这么红,让你回城肯定没问题”。
母亲还说外公的家信也就在这时候来了——“丫头,越是艰苦的环境越锻炼人,酃县就是1个锻炼人的好地方。
”在我印象中,母亲屡次给我描绘过她读信时的心情,但每次她描写这份曾心情时的现时心情,是随着时光而变化的。
廉洁家风故事三篇

廉洁家风故事三篇【篇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八岁的儿子谆谆教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对儿子治学的劝勉告诫。
无论是诗文中教子的古训,还是“孟母三迁”、“岳母刻字”的身体力行,无不向后人昭示着:好的家风是一盏明灯,照耀着游子前行的道路;好的家风是一把火炬,传承着家族的火种;好的家风是一艘大船,于无形中载着家族抵达平安的彼岸;好的家风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一种传承,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我们伟大的中华名族,向来注重家教家风,自西汉时期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时至今日仍需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说起我的家风,则深受我的母亲影响。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她经常告诫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要抵得住诱惑,撑得起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以廉洁为镜。
古往今来有多少贪官污吏,遭受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又有多少清官廉吏,得到万民崇敬,千古流芳。
江南第一清官张伯行曾说:“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明朝清官于谦的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将他为官做人之道刻画得淋漓尽致。
时间证明,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呼唤廉洁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强调廉洁从教。
我们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但不正是这些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们用他们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生,追逐着教书育人廉洁奉公的伟大理想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从12元每一个月的民办教师做起,一直到退休的那一天,37年,13505个日日夜夜,不知有多少次,为学生留校补习,又不知有多少次披星戴月进行家访。
可她从没想过去收什么补课费,更没想过要去收家长们的钱物。
退休的那一天,当她胸前佩戴着光荣花的时候,我们看见了她眼中晶莹的泪花,她舍不得奉献了一生的三尺讲台,舍不得她爱了一辈子的教育事业。
讲清廉家风的故事(通用11篇)

讲清廉家风的故事讲清廉家风的故事(通用11篇)扬清廉家风,育国之未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国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可以说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传家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清廉家风的故事(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讲清廉家风的故事篇1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今天,板报小编跟大家分享·:廉政家风故事。
让我从这些人身上,汲取到传统家风映射出的正能量。
唐家正在副局长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论资历、论能力他早该扶正了,和他一起提拔的大多早已做了局长。
一些朋友也劝他“跑一跑”,可他仅是笑呵呵地答应着,没有任何行动。
这次调整干部,他凭借过硬的工作能力,终于被提拔为局长。
趁着星期天,两个月没回老家的唐家正决定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去一趟。
为了表示孝心,他还特意买了一条软云烟和两瓶汾酒。
唐家正的老家在农村,是个离县城较远的小山村。
唐家正每次回家,看着有些破旧但干净整洁的小院,都会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生。
长时间的分离,一家人见面格外亲热。
唐家正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和他们还算健康的身子骨,感觉心安了好多。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妻子起身进了厨房,帮母亲做饭。
儿子专心地看起了电视。
光他们爷儿俩的时候,唐家正注意到父亲的神色渐渐地凝重起来,手里捻着他刚才递的香烟久久没有点燃。
看到父亲这个样子,唐家正的心骤然紧张起来,他从小就怵父亲,这种心结一直延续到现在。
父亲虽是一个农民,但身上与生俱来一种刚正之气。
父亲的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他刚正不阿的工作特性与父亲的这种秉性有很大关系。
过了一会儿,父亲开口说话了:“家正,你现在当局长了,按老话说是掌了印把子了。
我和你妈都为你高兴,可今天爹要给你泼点冷水,咱可千万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啊!”父亲的话让唐家正一头雾水,他本能地反问了一句:“爹,我怎么违法乱纪了?”父亲举起手中的香烟,说:“你现在都抽上这么好的烟了?你一个月多少工资,抽得起这样的烟吗?要是公务应酬,那是工作需要,爹不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廉好家风故事日记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增
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
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但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
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
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
要让家里多一分书
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
的教化和启迪。
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展开
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
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
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
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
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
样的道德理应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
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
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
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不过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
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
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
让大家都来注重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