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解析
2024学年人教版六年级 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核心知识点

第八单元核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易读错的字郑(zhèng)厨(chú)缚(fù)骤(zhòu)瞬(shùn)(2)易写错的字厨:被包围部分中“豆”的最后一笔横变提。
掷:“扌”直挺有力,“阝”的竖为悬针竖。
萍: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瞬:左部是“目”,不是“日”。
凝:左部是“冫”,不是“氵”。
(3)多音字撒sǎ(撒种)供gòng(供品)澄chéng(澄清)差cī(参差)sā(撒网)gōng(供给)dèng(澄沙)chā(差别)chà(差不多)chāi(出差)削xuē(瘦削)传zhuàn(自传)号háo(号叫)xiāo(削苹果)chuán(传说)hào(号召)处chù(住处)场chǎng(下场)chǔ(处理)cháng(场院)2.词(1)必须掌握的词家景郑重供品祭器讲究盼望厨房毡帽项圈刺猬伶俐经历字节跳动者动者节跳动者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字节跳潮汛预告昏沉错综澄碧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2)四字词语一滴一滴哈哈大笑(3)成语一望无际无穷无尽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饱经风霜模模糊糊(4)近义词家景~家境祭祀~祭拜郑重~慎重熟识~熟悉无端~无故伶俐~灵活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错综~交错解散~遣散融合~交融退缩~畏缩瘦削~瘦弱瞬间~霎时凝视~注视骤然~突然去世~逝世追悼~悼念惊异~诧异爱戴~拥戴羞愧~惭愧悔恨~后悔感激~感动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恍然大悟~幡然醒悟伟大~崇高情愿~宁愿到处~处处永远~永久抬举~抬爱(5)反义词郑重→轻率高兴→沮丧熟识→陌生伶俐→笨拙危险→安全无穷无尽→寥寥无几昏暗→明亮昏沉→清楚幽雅→喧杂解散→集合融合→分离退缩→扩张瘦削→肥胖凌乱→整齐团聚→分离紧张→镇静难受→舒服慈祥→凶狠痛苦→幸福深奥→浅显枯瘦→丰满伟大→渺小情愿→勉强永远→暂时抬举→贬低(6)词语归类①ABCB 式词语:一动不动类似的词语:一了百了将心比心应有尽有字节跳动者动者节跳动者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字节跳②AABB 式词语:马马虎虎来来往往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③ABAC 式词语:又高又直又扁又平类似的词语:多才多艺尽善尽美绘声绘色④含有数字的词语:一望无际类似的词语:四面八方四分五裂五湖四海⑤量词:一轮圆月一柄钢叉一顶小毡帽一块空地一条皱纹⑥修饰词: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五色的贝壳囫囵吞枣地看微弱的光饱经风霜的脸⑦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四字词语:一视同仁一清二白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教案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新课教学()分钟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1. 出示:【课件3】❖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审题指导:(1)“你”——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路人、对手等等。
(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体会出感情来;(3)“你”——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4.列出写作提纲。
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
范文:有你,真好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不再那么幼稚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戴”。
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
由于你上课的威严,让我写之前,先给予学生提示和审题指导,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写法,积累经验,为学生写好作文树立信心。
们有几分惧怕。
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了难题,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
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都还要坚持给我们上课。
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分亲切温和。
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地健忘,每趟都会忘记带伞,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爸又去三明工作了。
“老戴”看见了焦急等待的我,便要送我一程,到了“老戴”家前的那片空地时,她便把雨伞给了我,叫我自己回去,不送我了。
因为“老戴”家中有个女儿要照顾,我便拿着雨伞说了声谢谢消失在雨帘中。
可我却没有注意到“老戴”为了不让我淋着,又怕我看到会自己跑回家,便把雨伞倾向我,而自己却淋了一身。
还有一回,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因为拉肚子去医院看病而无法按时到校,稍好一些才到学校。
六上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上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重点词语:
雕刻:在金属、木材、石头等材料上刻划或塑造形象。
缠绕:环绕着某个物体。
恭恭敬敬:对尊长或宾客致敬的态度和言行。
灿烂夺目:形容光彩鲜艳耀眼。
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2. 重点句子:
他先是一愣,然后微笑着说:“老爷爷,您真爱开玩笑!”
爸爸拿起一幅画,沉思起来。
3. 重点段落:
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这幅画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突出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和画作的历史价值。
4. 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5. 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如记叙、描写、议论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各种写作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6. 文学常识: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作家,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有很大帮助。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重点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是人物单元,主题是纪念鲁迅。
语文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单元首页引用了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抒情诗《有的人》中的前两句:“有的人说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这揭示了本单元的特殊性,即关于鲁迅的人物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鲁迅展开,包括他的原名、出生地、主要作品以及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贡献。
此外,还有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此外,本单元还有一些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如“捕”、“撒”、“缚”、“坠”等难读的字,“厨”、“掷”等难写的字,以及“一望无际”、“家景”、“供品”、“祭器”、“讲究”、“盼望”等必须掌握的词。
综上所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了解鲁迅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难读难写的字词、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50人,男生27人,女生23人。
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有待提高,多数学生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
特别是像刘晓、杨国良、张春梅等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像任在旭、王庭好等学生,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
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习作《有你,真好》讲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六年级作文《有你,真好》一、题目解析1、“你”的指代:这里的“你”是一个广义的指代,可以是亲人(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朋友、老师、邻居,甚至是一个陌生人,只要是对自己有着积极影响、给予过帮助或温暖的人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
2、“真好”的诠释:这个词语要求作者具体阐述“你”的存在或行为如何让自己感到“真好”。
这通常体现在情感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帮助或是成长道路上的引导等方面。
3、具体事例:为了支撑主题,作文中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你”的积极影响。
这些事例应当是真实的、有感染力的,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4、情感表达:作文中应融入真挚的情感,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场景再现等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激与温暖。
5、结构安排:一般来说,作文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简要引出主题,中间部分详细叙述具体事例并抒发情感,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有你,真好”的主题。
6、语言风格:语言应朴实无华而富有感染力,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
二、审题要点1、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核心主题是“有你,真好”,这表达了一种感激、温暖或正面的情感体验。
需要明确“你”是谁,以及为什么“有你”会让作者感到“真好”。
2、确定“你”的指代:“你”是文章的关键,需要明确“你”是指哪个人物。
这个人物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如亲人、朋友、老师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书籍、音乐、自然等,但通常更偏向于具有生命力和情感交流的个体。
3、理解“真好”的含义:要深入理解“真好”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这通常指的是“你”给作者带来的正面影响,如温暖、支持、帮助、启迪、成长等。
作者需要具体阐述这些影响是如何让自己感到“真好”的。
4、选取具体事例:为了支撑主题,需要选取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你”的积极影响。
这些事例应当是真实的、有代表性的,能够生动展现“你”的美好品质和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感。
8灯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
a. 制作一份详细的灯光象征意义解析PPT,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b. 收集一些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图片、图表,以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背景。
c. 准备一些相关视频资料,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片段,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 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十.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灯光》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并识别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灯光的象征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灯光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导致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其次,学生在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不够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 作业点评:在点评作业时,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还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8灯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灯光”一文。该文以灯光为线索,讲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文章通过灯光这一象征,表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教育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字园地八》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字园地八》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元音字母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配对、填空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元音字母的
印象和记忆。
3. 了解元音字母在拼音和汉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黑板书等形式先让学生们复一下前面课程中学的
韵母知识。
2. 研究:首先老师先让学生快速读一下元音字母A、O、E和I,让学生们对元音字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示范
和讲解来帮助学生书写元音字母A、O、E和I。
最后让学生通过练
来掌握元音字母的书写方法。
3. 拓展:让学生再次读元音字母A、O、E和I,让学生找出它
们在拼音中的应用,有没有拼音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元音字母,通过
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4. 巩固:通过配对和填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元音字母的印象和记忆。
5. 作业:布置一些应用题目,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元音字母的书写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们初步认识和掌握元音字母的读音和书写方法,通过练让学生对元音字母有更加深入的印象。
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和拓展,但教学内容普遍偏简单,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修改:卢莉茹单元教学主题:艺术的魅力单元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单元内容:(一)课文:《25、伯牙绝铉》《26、月光曲》《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二)《语文园地八》1、口语交际:身边的艺术形式:小组内讲述、全班交流……2、习作:(1)、写一写学习某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3、交流平台:(1)、从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课外阅读的做法和经验。
4、日积月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5、成语故事:响遏行云单元教学点:1、随文落实的训练点:(1)了解艺术,抓住理解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
(2)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3)训练学生写小标题。
(4)积累好词佳句、诗文。
2、“语文园地”的专项训练点(1)口语交际、习作(2)日积月累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点:1背诵课文。
(尽量堂上完成)2理解诗句。
(关注“注释”里的词解;一字多义;古字今译)3相关的成语:高山流水、知音难觅4讲述故事。
(可改写成现代文)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游戏,铺垫学文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你说我也说),老师说两个词“杨柳依依”“流水潺潺”,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扣点训练】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凉风习习2、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小结: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二、揭题导入1、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
2、板书课题 25伯牙绝弦指名读,提醒“弦”的读音。
3、回顾学习古文的好办法。
【落实教学点1】三、整体读文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重点指导“兮”“哉”的停顿。
(节奏见教学参考书第262页)【落实教学点2】三、初解绝弦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因为字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再探琴。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继续【落实教学点2】四、再解绝弦(一)何为知音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扣点训练】1、课文写了哪两个人?读读第一句,你了解了什么?是哪个字告诉你的?(善)课文中还出现了“善”请找出来,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3、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通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3、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落实教学点3】五、深悟绝弦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继续【落实教学点3】六、回味绝弦1、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七、拓展练习1、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扣点训练】(1)课文里的人物是和。
(2)从哪里能看出“钟子期善听”?(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八、布置作业继续【落实教学点1】1、背诵课文。
2、课后搜集表现友谊的名言名句,读读伯牙和钟子期的小故事。
板书:伯牙所念绝弦知音子期必得之《伯牙绝弦》教学反思:⑩由于小学生接触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自然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诠释。
我首先由音乐导入新课,初识大意,初步感悟知音深情,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活动,穿插相关故事,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意象和内涵。
因此,我把预设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上。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这篇文章,我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这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个故事,抓住“读”为突破口,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26、月光曲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点: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即内容);2区别“实在事物”和联想部分。
(第9自然段,并背诵)3通过“资料袋”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真情【落实教学点3】1、课件出示,营造氛围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1)看来,同学们都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了,你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你们想了解吗?二、庖丁解牛显真情【落实教学点1】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同学们刚才认真地读了课文,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8、9自然段)3、直奔重点,体会意境(1)请大家自由地、深情地朗读这两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或老师听。
(2)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演奏了,当穷兄妹听到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3)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a、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
b、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c 、穷兄妹俩听着这首曲子看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放飞想象,再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月光曲》!(播放音乐,师感情朗读描写穷兄妹俩联想的句子)d、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能体味到贝多芬琴声的旋律怎样变化?(播放音乐,学生读书)e、学生交流读后体会。
(师引导板书:轻柔缓缓沉重刚健高昂激荡)f、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变化,读出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读出兄妹的惊喜。
(生齐读第九自然段)三、紧扣“三不”悟真情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第2-7自然段,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1、不期而听动真情(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从“幽静”一词能想到什么?(2)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
在这淡淡的月光下,幽静的莱茵河畔,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想想他此刻的心情该是怎样的?(3)读第三小节,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姑娘是“随便说说”吗?她为什么要这么说?你感受到什么?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读读兄妹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