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19课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19课教案

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可以通过形声字归类和形近字区分的方法识记生字。

注意“粼”是前鼻音,“擎、杖”是后鼻音。

本课生字大部分集中在第二自然段,在学习段落时可重点理解“肆虐、盘踞、擎”等字词。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这些字词。

2.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上,教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课的学习,要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

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3.表达运用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搜索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了解背景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风沙四起、黄沙漫天、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土地沙漠化)2.认识晋西北的位置。

3.课件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绿树成荫)4.同学们,这两幅图都来自中国的晋西北的风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你们可知道,这绿意盎然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阅读理解,研究多种方法去读懂古诗句的意思,以及学会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浪淘沙》,让学生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然后进行交流和总结。

在完成阅读练的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戏问花门酒家翁》,安排学生合作探究,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最后,在词句段运用环节,教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分析提炼观点。

为了让城市环境更加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还能降低灰尘污染。

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因此,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和确切。

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运用借助注释、想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方法读懂古诗句,难点是研究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浪淘沙》,让学生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然后进行交流和总结。

在完成阅读练的环节,教师出示古诗《戏问花门酒家翁》,安排学生合作探究,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最后,在词句段运用环节,教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分析提炼观点。

2.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交流: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4.汇报,评价,指导: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花草树木的喜爱。

文章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作者从颜色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郁郁葱葱”、“绿色卫士”、“城市之肺”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草树木的赞美。

(适时板书:抓住关键句把握观点)二、选择乘车方案教师指导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种研究方法。

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文字,明确时间和路线。

2.小组交流,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教师检查指导:1)时间:早上九点以前,路线:温泉镇——宋家洼2)乘车方案:早上六点钟先坐65路车从温泉镇到下车,然后坐86路车从上车到宋家洼下车。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只有一个地球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只有一个地球教案新人教版
(7)学生可参与国内外环保竞赛或活动,如国际环保绘画比赛、环保小发明比赛等,提升自己的环保影响力。
(8)学生可关注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了解最新的环保技术和理念,如太阳能技术、风能利用等,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①课文标题:《只有一个地球》
②课文重点:地球的美丽和脆弱,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保意识培养
③环保小贴士: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绿色出行等
④互动问题: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环保小行动。
⑤板书布局:课文标题位于板书中央,重点内容以关键词形式呈现在周围,环保小贴士和互动问题分别位于板书两侧。
⑥板书艺术性:使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或图案来装饰板书,如地球、绿色植物、环保标志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2)环保网站和杂志: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官网、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官网、《环保科学与技术》杂志等,这些资源提供了最新的环保资讯、研究成果和政策法规,有助于学生跟进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
(3)环保书籍:如《大自然的启示》、《环保行》、《绿色生活指南》等,这些书籍从理论到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环保知识和实践建议。
2.辅助材料: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地球的自然景观、环境污染现象等,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实验器材:如果课程中涉及实验环节,如模拟地球环境变化的小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玻璃瓶、水、泥土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讨论和交流的空间;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2)课文中的长句子和复杂句式,学生不易把握。
(3)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积月累”的意义及相关寓言故事;掌握相关词语的含义;了解“积极”与“消极”等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日积月累”的思想内涵,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实现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优良品质,懂得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所有。

二、教学重点:1.“日积月累”含义的学习;2.寓言故事的分析;3.相关词语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品质;2.如何让学生用“积极”与“消极”等词语来描述不同的人物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下面的图片,然后讲述图中所表达的含义——一滴不落入海。

引出“日积月累”这个词语及其含义。

(二)学习1.教师发放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和《小石头的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填写所学词汇表。

2.进行集体讲解,让学生归纳各个词语的含义,例如:“积极、消极”等。

3.让学生简单表述下列词语的含义:“日积月累、一滴不落入海、从点滴做起”。

(三)讨论1.“日积月累”这个词语给你带来哪些启示?2.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为什么?4.你觉得自己的成绩还差吗?如果差的话,你会怎么办?(四)总结1.综合讲解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把学过的词语和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一遍。

(五)作业1.用“积极”或“消极”等词语来描述以下情境中的人物表现:(1)孩子们遭遇困难,A:主动积极地帮助一起克服困难;B:一味地叫嚷,并不给力。

(2)一件事情很难完成,A:不屈不挠地坚持做下去;B:半途而废,放弃努力。

2.以“日积月累”为主题,写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注重思想内涵的培养,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一些思想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品质。

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积极”与“消极”也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内容: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

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研究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研究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研究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造就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本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一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二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三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四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五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六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七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八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炭步镇第二小学语文科教案
任课教师:班级:课时:第九课时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