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鼻咽癌CT与MRI

鼻咽癌CT与MRI

T1WI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下部)
• 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 翼内肌 •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T2WI T1WI+C
T1WI
正常鼻咽腔
冠状(偏前部):
• • • • 后鼻孔、软腭、后舌部 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咬肌 翼突基底部、内外板 蝶骨大翼、蝶窦
T1WI+C
T1WI
正常鼻咽腔
CT:
MRI-TIWI
不同组织
脂肪 (皮下、骨髓质) 脑白质 脑灰质
T1
180
350 520 600 2000 2500
信号强度

中等偏高 中等
肿瘤
肌肉 脑脊液 水
中等
中等偏低 低 低
骨皮质
空气


T1时间长信号低;T1时间短信号高
MRI-T2WI
不同组织
水 (脑脊液、积液) 脑灰质 脑白质 脂肪 肿瘤
颅底解剖
中颅窝
• 眶上裂 :
动眼神经(Ⅲ) 滑车神经(Ⅳ) 眼神经(Ⅴ1) 外展神经(Ⅵ) 脑膜中动脉眶枝 硬膜动脉

前颅窝
• • 筛孔:
嗅神经(Ⅰ)
视神经管:
视神经(Ⅱ)

后颅窝


内耳门:
面神经(Ⅶ) 位听神经(Ⅶ)
• 圆孔:
三叉神经上颌支(Ⅴ2)
软组织超腔侵犯:口咽
软组织超腔侵犯:下咽
UICC定义下咽受侵:下界超过3/4椎间隙 解剖学下咽上界:会厌上缘
颅底骨质
副鼻窦 骨质破坏 颅底孔道
颅内/海绵窦
2018/8/22
64
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
颅内 颅底 鼻腔 副鼻窦 后鼻孔 斜坡

鼻咽癌CT诊断(附100例报道)论文

鼻咽癌CT诊断(附100例报道)论文

鼻咽癌的CT诊断(附100例报道) 【中图分类号】r7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6-01鼻咽癌是来自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广泛见一世界各地,在我国以南方省份发病率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较常见肿瘤,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我科经鼻咽部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的鼻咽癌100例本文就鼻咽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一般资料100例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从20-75岁,平均42岁,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鼻阻、鼻妞、耳鸣、偏头痛、复视与颈部包块,病史1-6个月。

肿瘤发生在鼻咽顶后壁32例,左侧壁16例,右侧壁12例,顶壁5例,其余35例同时侵犯两个壁以上。

72例为鳞状细胞癌,18例为未分化癌,10例为低分化癌。

使用philips mx8000多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为5mm,层距为5mm,分别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加冠状位扫描。

2 结果2.1 鼻咽腔形态改变:鼻咽腔85例,ct表现为鼻咽腔变窄、变形,咽鼓管口前移,咽隐窝左右不对称,一侧或两侧咽隐窝变浅、消失、或突出,腔内肿块隆起呈丘状或菜花状(图1、2)。

2.2 粘膜下和深层软组织改变:28例表现为鼻咽部粘膜增厚,鼻咽部肿块(图3、4),72例ct表现为鼻咽部肿大形成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茎突间隙内肿块5例。

图1、2左侧鼻咽侧后壁软组织肿块影,同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闭塞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

图3、4右侧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肿块累及双侧口咽部。

图5、6咽顶部软组织肿块,颅底骨质破坏,肿瘤侵入颅内。

2.3 邻近结构的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咽旁间隙受累65例,ct表现为间隙推移,狭窄、变形与模糊、或形成肿块,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20例,颈动脉鞘区受累及52例,ct表现为肿块侵入颈动脉鞘区,包绕颈动脉,颅底侵犯35例,表现为颅底骨质溶骨性破坏,或颅底孔扩大,正常骨质中断、缺损,脑内侵犯6例,表现为颞叶、右侧桥小脑角区肿块影(图5、6),颈部淋巴结转移48例,表现为颈部结节状、团块状软组织影,呈不均匀强化,部分为中央低密度灶,周围强化。

鼻咽癌如何进行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如何进行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如何进行影像学诊断发布时间:2022-01-19T06:49:30.81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9期作者:李红星[导读]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李红星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

临床无明显症状,对于鼻咽癌患者治疗时,放疗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存在复发风险。

因此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放疗后的随访十分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精准度也随之提升。

尤其是在鼻咽癌活体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优势明显,能实现对鼻炎癌术前诊断、术后评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此帮助患者治疗。

一、鼻咽癌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应用鼻咽癌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

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鼻咽部的CT和MRI表现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但由于鼻咽癌的扩散和周围结构的侵犯,CT的临床检查效果要优于MRI。

现阶段鼻咽癌的诊断通常MRI、CT、PET CT能够准确的评价原发肿瘤的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MRI的应用优势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够清晰地显示鼻咽部的正常结构和肿瘤范围,能够分辨病灶的放疗后纤维化和肿瘤复发。

与CT诊断相比,MRI的鼻咽癌诊断更准确。

功能性MRI一些序列,能够鉴别肿瘤骨质浸润或放疗后骨坏死所造成的破坏。

MRIS(磁共振波普)能够有效分析病变局部的组织化学成分,同时也能够鉴别放疗后的残留病灶。

由此也可以看出MRI对鼻咽癌的TNM分期放疗照射野设计和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CT图像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清楚的显示鼻咽癌对周围骨结构破坏情况,通过螺旋CT扫描能够获取容积数据,按照临床需求,进行多种方式的重建,有利于肿瘤体积的测量,确定生物靶区,更有利于放疗的剂量设计,保证患者的安全。

再加上CT扫描时间短、信息丰富,且检查的费用相对较低,更能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PET CT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应用价值较高,尤其是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的应用,将其应用在鼻咽癌诊断中,能够发现PET的现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由于范围限制较小,能够对全身远处转移的诊断,以此提高临床诊断率二、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1.CT诊断鼻咽癌CT呈现横断位和冠状位的图像层厚5~6毫米,CT的扫描层不要超过3毫米,当怀疑存在颅底侵犯时,应在1~2毫米的连续层继续扫描。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

N1 N2 N3
<4cm、上颈 4~7cm或下颈 ≥7cm,锁骨上,固定或侵皮
应用解剖
鼻咽腔
软组织侵犯
颅底骨质
淋巴结
鼻咽癌TNM分期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92福州会议推荐TNM标准)


T1:局限于鼻咽腔内
T2:局部浸润:鼻腔、口咽、茎突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 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T3: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 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钙化 骨伪影 心脏大血管 辐射损伤 禁忌症

不敏感 无 不用造影剂可显示 无 金属起博器等

敏感 有 要用造影剂 有 无
鼻咽癌的影像诊断方法
CT:CT值

MRI:信号强度

说明某一组织密度高低的程 度,反应了器官或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以HU (Hounsfield Unit)表示。
组织的弛豫时间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单侧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6cm、锁骨上窝以上 N2:双侧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6cm、锁骨上窝以上

N3:直径大于6cm和/或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

N3a:直径大于6cm、锁骨上窝以上 N3b: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

Mx:转移无法评价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T1值 T2值

软组织分辨率高
骨破坏

三维成像
+1000
+100
骨皮质
+90 +80 +70
800
凝固血 肝 脑灰质 肾 脑白质 胰 脾 肌肉
诊 断 的 组 织 学 基 础

25例鼻咽癌CT诊断分析

25例鼻咽癌CT诊断分析

3 ~5H 。全部病 例均平扫 后再予增 强扫 描 , 比剂采 用 0 0U 对 30 g m 欧乃派克 7 m 经一侧肘静脉快速推注。采用轴位 0m / l 5l 扫描方式 , 以听眦线 为基线 , 垂直 于台面 , 且 扫描 范 围一 般 从上颌软腭 向头侧扫至颅底 。若病变侵 犯颅底或颈部有 淋 巴结 转移 的, 根据需要 增加扫 描范 围。少 数病 例加行 鼻 则
腺癌 1 。 例
12 方法 .
大 ;3 鼻咽部血供 丰富 的软组 织 团块 、 () 向周 围组织浸 润生
长。
× 1 , 描条件 :2K 、0 52 扫 10 V 20~20 A 层厚 及层 间距 均为 2 5m ,

5 m, m 病灶 采用 软组 织算 法重建 , 窗宽 20~50 U, 5 0 H 窗位
:; 龄 4 1年 0~6 5岁 , 均 5 平 1岁 。 临 床 首 发 症 状 : 回缩 涕 带
血、 鼻塞、 听力 下降、 耳鸣、 颈部包块 、 头痛 、 复视等。病程 7 d

部淋巴结转移 。有个别病例可发生对侧 的淋 巴结转移 。鼻 咽部 c’ I 检查 时 , 如有 以下表现 者应 高度 怀 疑鼻 咽癌 的 可
咽 隐 窝 消失
咽部局部黏膜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 。增 强扫描显示病 灶
均 匀强 化 , 密 度 较 肌 肉 强 化 明 显 , 者 分 界 尚清 ( 1 。 其 两 图 )
() 2鼻咽部形态改变 2 , I 现为鼻 咽部一侧 或双侧 壁 3例 c’ 表 增厚 , 正常的切迹消失 , 两侧咽隐窝不 对称 ( 2 。( ) 围 图 ) 3周 结构 侵犯 1 例 , I 8 c’ 显示鼻 咽腔周 围组 织 问隙显示不 清 , 鼻

鼻咽癌诊断征兆如何判断

鼻咽癌诊断征兆如何判断

鼻咽癌诊断征兆如何判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属于上咽癌的一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鼻咽癌在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很多患者在初期无法及时发现,进而影响到了治疗结果。

因此,了解鼻咽癌的诊断征兆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早期症状鼻咽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以下一些症状可能出现,但这些症状也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因此仅依靠症状无法确诊鼻咽癌。

早期的症状包括:•鼻塞、鼻流清涕或血性分泌物•喉咙痒、嗓子痛或喉咙干燥•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耳部不适感、听力下降或耳鸣•味觉或嗅觉丧失•头痛、眼睛干涩或视力模糊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因此,如果有以上症状持续2周以上,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2. 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如果怀疑有鼻咽癌存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诊断。

常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包括:2.1 鼻咽镜检查鼻咽镜检查是判断是否患有鼻咽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鼻咽部的情况。

医生会用鼻咽镜通过鼻腔进入至鼻咽部,检查鼻咽部的粘膜情况,寻找任何异常表现,如肿块、溃疡或其他异常变化。

2.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鼻咽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可以提供鼻咽部三维图像,寻找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范围。

•鼻咽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鼻咽部影像,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鼻咽癌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一般会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和检查组织样本:•鼻咽部活检:通过鼻咽镜下插入活检钳或活检针获取组织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

•鼻咽刷检查:使用刷子刷取鼻咽部的细胞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胞学检查。

•淋巴结活检:如果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淋巴结活检,以确定是否存在转移。

鼻咽癌的CT影像诊断分析

鼻咽癌的CT影像诊断分析

鼻咽癌的CT影像诊断分析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影像诊断价值。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行CT扫描检查和X线检查,回顾对比分析二者对鼻咽癌的检出率、对鼻咽癌临床分期诊断的符合率及对患者受侵部位的检出率。

结果CT对本组28例鼻咽癌患者的检出率为92.86%(26/28),X线为75%(21/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III期和IV期的鼻咽癌患者,CT检查对临床分期诊断的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P<0.05)。

CT扫描检查对患者受侵部位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CT影像学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更精确的判断临床分期及肿瘤侵犯部位。

标签:鼻咽癌;CT扫描;X线鼻咽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病变速度快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深的显著特征。

因此,予以患者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例鼻咽癌患者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

其中,男18例,女10例。

年龄26~72岁,平均(49.2±6.4)岁。

病理类型:鳞癌26例,腺癌为2例。

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12 例,Ⅲ期10例,Ⅳ期3例。

1.2方法1.2.1 CT扫描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CT横断扫描,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扫描机,层厚3.0mm,层距5.0mm,连续横断扫描。

固定患者头部,以OM线为基线,通过硬腭水平为第一层,并根据患者需要向上加层扫描[2]。

其中,增强扫描10例,加冠状扫描6例。

1.2.2数字X 线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鼻咽拍摄标准正位片和轴位片扫描检查,采用SIEMENS AXIOM Aristos Vxplus X线机,正侧位,全自动曝光。

1.3观察指标1.3.1 CT扫描及X 线检查对鼻咽癌的检出率。

鼻咽癌的CT诊断你了解吗

鼻咽癌的CT诊断你了解吗

鼻咽癌的 CT诊断你了解吗现如今,鼻咽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为鼻咽癌高发区,最常发生于中年人,男性较多见,男、女比例约为 2.5:1。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就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当前,临床上诊断鼻咽癌的方式比较多,CT诊断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患者有占位性病变存在,能够通过鼻咽镜,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鼻咽癌的诊断。

那么鼻咽癌的CT诊断具有哪些内容?你都了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鼻咽癌的诊断(一)一般检查这种检查方式,主要是对患者的口腔、咽和喉部等部位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没有病变,需要详细检查患者的鼻咽腔。

最简单的鼻咽检查方法就是应用手指对其进行探查,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咽喉部麻醉以及任何设备。

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可以用酒精消毒手指,并且还需要注意鼻咽两侧是否对称,存不存在肿块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的鼻咽癌在触及后,非常容易出血,所以在探查后要检查患者的咽部和手指有无血迹。

如果在检查中有后鼻镜,最好使用后鼻镜查鼻咽部,仔细观察患者的咽部有无麻痹等情况,从而不断强化诊断的有效性。

(二)电子纤维鼻咽镜检查使用内镜方式对鼻咽癌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的鼻咽癌患者微小病变。

如果发现可疑病变,需要在鼻内镜直视下,对局部组织进行综合性活检。

在取活检组织的时候,如果肿瘤表面出现了黏膜覆盖,需要先咬除黏膜,才可以将钳头伸到黏膜下作深层咬取,降低取材误差的发生。

(三)CT和MRI检查CT和MRI可以说是检查鼻咽癌的主要诊断方式,此方式可以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和颅底骨质破坏的程度。

CT在具体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放射治疗的位置,进而保障治疗计划的完善性。

二、鼻咽癌早期CT能检查出来吗?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CT检查能够发现鼻咽癌这种疾病。

然而由于鼻腔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很难被发现。

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它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活检和MRI检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医院咽后及椎前间隙:脂肪及咽缝消失,椎前软组 织肿胀,亦可出现肿大的咽后外侧淋巴结;
咬肌间隙:病灶直接蔓延,累计翼内肌,周围 脂肪影消失,肌肉肿胀;
腮腺间隙:腮腺内软组织影,密度均匀; 颅内侵犯:向上累及同侧海绵窦,增强后病灶
强化,与原发病灶相连; 副鼻窦受侵:骨质吸收破坏,窦腔内软组织影
咽旁间隙扩大,淋巴结缩小或消失; 副鼻窦炎;
同济医院

S
S
同济医院
2.咽粘膜间隙(pharyngeal mucosal space ,PMS) 颊咽筋膜下方包绕咽上、中缩肌,靠近 气道一侧称咽粘膜间隙。其内包含咽淋 巴环(Waldeyer’s 环),咽上、中缩肌 ,咽鼓管咽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口 。
同济医院
PMS
PMS
同济医院
正常解剖
颈深筋膜分为颈筋膜浅层、气管前层( 颊咽筋膜)、椎前层,包绕头颈部深层 组织,形成实际存在或潜在的间隙。
Harnsberger 将其主要分为PPS、PMS 、MS、CS、PS、RPS、PSS、PCS等 间隙。
同济医院
1.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PPS) 连接颅底和下颌下间隙之间,主要由脂 肪、咽升及上颌动脉、咽静脉丛、三叉 神经下颌支组成。前外侧为沿翼内肌走 行的颈深筋膜浅层,外侧为颈深筋膜浅 层包绕而成的腮腺间隙内侧,内侧界为 颊咽筋膜,后界为颈动脉鞘。
同济医院
7.颈后间隙(posterior cervical space,PCS) 椎前层与浅层之间,前方 与PS,CS相邻,内侧为 PVS,外侧为胸锁乳突肌 ,其内主要为颈深淋巴结 。
NPC治疗前CT表现
同济医院
粘膜下型可以表现正常; 咽隐窝与咽鼓管咽口改变:咽隐窝变浅或消 失,咽鼓管咽口闭塞; 咽旁间隙改变:缩小或闭塞; 颈血管间隙改变:脂肪消失,与病灶直接 相连; 颈后间隙:结节状软组织影,一个或多个 ,等密度,类圆形,增强后环状强化;
咬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MS) 颈深筋膜自下颌骨处分为深浅两层,深 层沿翼内肌上行至颅底,浅层沿咬肌表 面至颧弓下缘,两层之间形成咬肌间隙 。包含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 、下颌骨体、下颌支。
同济医院
MS
MS
同济医院
4.颈血管间隙(Carotid space,CS) 由颈动脉鞘包绕颈内 动脉、颈内静脉、IX 到XII对颅神经、交 感神经及颈深淋巴结 链。
同济医院
鼻咽癌的ct诊断
同济医院
鼻 咽 癌 CT 诊 断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着重探讨周围间隙的改变
同济医院
中山肿瘤医院统计,占全部头颈部恶性 肿瘤的78.29%,患病率39.84/10万人; 早期症状不明显; 典型临床表现:耳鸣、听力下降、回吸 痰带血、头痛、颈部肿块、鼻衄。多数 病人以颈部肿块为就诊症状。
同济医院
病理分型: 结节型(41.4%); 菜花型(17.5%); 粘膜下型(15.1%); 浸润型(12.7%); 溃疡型(2%); 形态不明型(11.3%)。
同济医院
CT扫描方法
范围:向上达颅底,向下达硬腭水平; 层厚1.5mm,层距5mm,矩阵512x512; 增强扫描:造影剂60ml。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5.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PS)
由颈深筋膜浅层包绕腮 腺而成。主要包含腮腺 、面神经、下颌后静脉 、颈外-上颌内动脉及 腮腺内淋巴结。
同济医院
6.咽后间隙及椎前间隙 (RPS/PVS)
颊咽筋膜与颈深筋膜椎 前层之间潜在间隙为 RPS;椎前筋膜包绕头 长肌,颈长肌及椎动脉 为PVS。
,多累计蝶窦、上颌窦; 骨质破坏:斜坡、岩尖、蝶骨体、翼板、卵圆
孔、棘孔、眶尖、寰椎、鼻中隔;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
NPC
同济医院
NPC
放疗后改变
同济医院
咽壁变僵直,咽隐窝变平,底圆钝,鼻 咽腔较前扩大,病灶缩小或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