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临终关怀论文

合集下载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临终关怀是在八十年代安乐死传入我国之后,引发激烈伦理之争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能接受的一种临终处置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终患者护理论文范文一: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临终关怀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最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它不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巨大痛苦。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在临终前往往比一般患者更为焦虑、自卑、恐惧和绝望。

因此,他们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关怀和帮助,需要良好的环境静心安养,乃至更渴求亲友同事的抚慰而达到心理满足,安然离世。

因此,对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特别需要医务人员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去理解、体贴、照顾、安慰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临终关怀也愈来愈重视。

通过对临终病人精神上的关怀、生活上的照顾、临床上的特殊护理,来减轻病人心理上、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从而使患者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和悸吓,平静地走完人生旅途。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最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

在各种疾病中,它的致死人数仅次于心脏病而位居第二,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00万人被癌症夺取生命,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80万,而且发病率、死亡率在不断上升[1]。

它不仅给社会、家庭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还给病人带来肉体上的巨大痛苦。

特别是有的晚期癌症患者往往不堪忍受癌变的疼痛而采取自杀死亡,极其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虽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但我们可以用满腔的爱陪伴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特征癌症病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只是程度不一。

一般都经历过否认、怀疑阶段,愤怒、焦虑阶段,求生、紧张阶段,抑郁、孤寂阶段,等待、绝望阶段。

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疾病的种种折磨,加上对未来的迷茫、对生活的依恋、对未完事业的遗憾及即将与亲人永别的不舍等等,突出表现为焦虑、自卑、恐惧、绝望。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临终护理是为患者提供一种心身及社会需求的全面照护,它是以临终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恐惧、忧虑等痛苦的折磨,尽可能使他们无忧无虑地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论文范文一:中年癌症晚期的临终护理【关键词】临终护理癌症晚期中年患者临终护理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从所周知,癌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特别是晚期癌症临终患者。

而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又是癌症患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为了提高尚存生命的质量,维护其人格生命的尊严,切实做到患者在最后生命历程中面对死亡,保持安详。

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满足晚期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宗旨,给予全面的临终护理。

一、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经确诊为晚期癌症中年住院病人53例,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23—61岁,平均49岁,文化程度:中专以上13例,中学以上30例,小学10例。

二、临终护理1、心理护理有文献调查显示[1]:有56.5%的癌症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由于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旦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后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不良情绪可减弱机体免力,不利于身体健康[2]。

我科采用自制问卷对53例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进行心理调查。

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调查表项目子女上学经济负担子女就业死亡疼痛孤独其他例数 11 22 16 37 27 7 5百分比(%) 20.7 42.4 30 70 50 13.2 9.4本调查显示中年晚期癌症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反应。

而他们多为事业有成,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当他们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但还有未完成家庭责任时,就会表现出恐惧、担心、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

临终关怀论文

临终关怀论文

临终关怀论文临终关怀论文:对于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几点思考任雪娥(2012春护理班)摘要:临终关怀是尊重临终患者生命尊严的一种人文关怀,目的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让患者祥和并有尊严的度过余生。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科学助人的专业,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巧使其在临终关怀团队中扮演着服务提供者、支持者、资源提供者、协调者、政策倡导者等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心理需求;角色临终关怀是一种具有高度价值观和伦理意义的服务活动,强调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使其最后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精神。

2012年7月,有幸看到一篇关于瑞士洛桑的瑞士西部应用科学大学沃州社会工作及健康卫生学院开展的以“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讲座,看完后,对临终关怀以及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中的角色有了以下一些见解和思考:一、瑞士的临终关怀现状1.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的临终关怀团队。

在瑞士,临终关怀团队是由多种专业的专家和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甚至是志愿者等。

他们分别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相互配合,针对每个临终患者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争取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帮助他们度过这个特殊的困难时期。

2.建立了很多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和组织,社会工作者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很多有关临终关怀的机构和组织相继成立。

尤其是在一些主要提供艾滋病和癌症护理的机构中,大多依靠社会工作者来帮助病人维持社区和社会的融合;近期瑞士的Canton Vaud也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临终病人家属提供心理和精神支持的机构,社会工作者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志愿者团队数量庞大。

笔者去过位于Fribourg的一个临终关怀机构,仅此机构中就有60个志愿者,为那些处于生命最后阶段的患者及家庭提供服务。

据机构的负责人介绍,他们会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志愿者不仅有效的缓解患者家庭成员的悲伤,而且能让临终患者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安静祥和的离开人世。

2023年某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的体会范文

2023年某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的体会范文

2023年某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的体会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临终关怀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保障他们的权益,2023年某干休所开展了临终关怀工作。

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临终关怀的核心是尊重和尊严。

在临终关怀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将老年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无论是言语、行动还是待遇,我们都要始终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注的温暖和安心。

我们经常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老年人生命进入尽头的最后阶段,我们更要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其次,临终关怀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为了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临终关怀的培训,邀请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授课。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了如何与老年人有效沟通,如何缓解其身心的痛苦,如何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和病痛护理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临终关怀需要多方合作与参与。

临终关怀涉及到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是保证临终关怀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2011年的干休所的临终关怀工作中,我们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互相协调,共同承担着临终关怀的各项工作,从而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此外,我们还积极与老年人的家属沟通,鼓励他们参与到临终关怀中来,共同关心和照顾老年人。

通过这种多方参与的方式,我们成功地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和支持。

最后,临终关怀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支持。

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都应该为临终关怀事业贡献力量。

在某干休所的临终关怀工作中,我们得到了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关于临终护理论文

关于临终护理论文

关于临终护理论文临终护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所组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临终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终护理论文范文一:临终关怀及护理【摘要】探讨临终关怀的护理及所带来的问题,认为:1、不仅绝症患者有临终的问题,实际上人人都将走向临终。

所以,临终关怀的性质不应局限在仅仅对绝症患者及家属的照顾,而应理解为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

2、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临终关怀也带来诸多的问题需要医护工作者去挑战。

【关键词】临终关怀伦理问题护理为了提升现代人之生死品质,必须大力推进临终关怀(HOSPICE)的事业,但是,在中国这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国家开展临终关怀,有着相当大的阻力和较多的障碍,这其中的问题,较大程度地涉及到伦理方面的两难境地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的道德价值观、医学模式有着较强烈的冲突。

1 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或善终服务)的概念、性质及其意义临终关怀是为当前医疗条件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持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得以舒适安宁渡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对于临终病人,已经从过去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以延续病人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强调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利,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料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从事这一工作者不仅要拥有精湛的医学科技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技巧。

临终关怀可以说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发展,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最高体现之一。

2 临终关怀所带来的伦理问题2.1传统死亡观念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历史沉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1],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

临终关怀论文

临终关怀论文

阻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因素“临终关怀”(hospice 或hosepice care或palliative care)一词起源于早年的西方,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

在当代,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提供护理,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寿的质量,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

它从无到有,从陌生到为社会了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默默地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象黑暗中温暖的火苗,让每个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里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而无憾地走过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

临终关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

临终关怀(Hospice)萌芽于十七世纪,指为朝圣者或旅客的途中休息重新补充体力的中途驿站。

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经台湾和香港传入我国内地。

我国内地临终关怀起步相对较晚。

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崔以泰于1990年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

1998年由李嘉诚先生捐助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宁养院,从而开始了国内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展工作。

至今,全国已有20家重点医院。

这些医院在减轻晚期绝症病人躯体痛苦的同时,也给这些即将死亡的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慰藉。

对普通公民甚至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来说,临终关怀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几千年传统死亡文化的桎梏、“忠孝观”的束缚,给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消极的影响,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理解临终关怀的真正意义,致使临终关怀的发展举步维艰。

因此,尽管社会的发展呼唤临终关怀的进一步普及,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

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人们对于临终前的生命质量亦提出了要求,临终关怀事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人们关注的焦点。

临终关怀是一项美丽温暖的事业,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浅议老年护理临终关怀_陈丹

浅议老年护理临终关怀_陈丹

浅议老年护理临终关怀陈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 在我国,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老龄社会的到来却对其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如何提高临终护理水平,成为护士群体面临的共同课题。

经过长期的临终护理工作,笔者对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的实施措施,以及临终护理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困境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2-0169-01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 Ho spice care 。

最初起源于第四世纪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机构,它萌芽于17世纪,1967年英国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我国推行临终关怀已有10年,临终关怀现已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目前我国已设立临终关怀机构100多所。

我国将患者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发生(存活2~3个月)定为临终。

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期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之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临终患者将成为实施临终关怀的一大重要群体而备受关注,而在我国临终关怀尚未普及,社区发展不健全,故老年科病房实施临终关怀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老年科内医务人员承担着不可估量的责任。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科技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底蕴,发展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高水平的护理技术,以提高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

1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的几点举措我老年外科病房自1985年成立以来接收大量癌症手术者及术后寻求辅助治疗的患者其中包括癌症术后放化疗的患者,晚期癌症病患寻求基础生命支持者,及恶性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后患者,及再发癌实施造瘘维持生命的患者,这些患者大都属于临终患者。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如今医疗界越来越发达,很多过去治不好的病都能得到治愈,但还有现如今医疗措施不能解决的病患,所以对于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医护人员极其重要的任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浅谈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摘要探讨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患者因意外事故或病情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将对家属及亲朋好友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悲伤、失眠等心理变化[1],这是现代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我科自2001年—2006年抢救39余名死亡患者,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注重做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避免了医疗冲突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1 患者死亡对家属的心理影响观察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人们认为可大致分为以下4期[2]:(1)否定期:当患者家属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时,表示强烈的否定和怀疑,不敢正视现实;(2)商议期:当家属看到亲人病情危重时,心理焦虑,强烈地希望医护人员给予最好的抢救治疗,对亲人的生存寄予希望;(3)愤怒期:当亲人突然死亡后,过强的环境刺激会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之伴随的生理变化也是极其剧烈的,具有无法预料和难以承受的突然性和超强性;(4)悲伤期:患者家属面对亲人去世的事实,心理难以承受,心情悲痛,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丧失理智。

不听旁人劝说,不相信死亡事实,甚至下跪哀求医生继续抢救,有的大声嚎哭,不能控制自己;有的甚至迁怒于他人, 大声斥责别人,把自己的忧怨悲伤情绪,投射到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当中;或者责怪医院抢救不力,不管医院怎么样积极抢救,都不能理解,埋怨医生护士没有回天之力。

因而帮助死者家属和亲人适应压力,应付危机,让他们在极其痛苦的外环境中,维持身心的内在平衡,是防病治病和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关键词】老年人;临终关怀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58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6-3267-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1%,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的需要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老年人因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而死亡的占所有死亡原因的50%左右。

这些疾病对老年人来说,除遭受肉体上的痛苦之外,还承受心理上忧郁、孤寂、恐惧的煎熬。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病人的临终关怀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众多的老年病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已成为已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1 临终关怀的概念及目的
11 临终关怀概念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
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期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12 临终关怀的目的临终关怀是对人的生命与尊严的最深切的
关注,它关怀肉体也关怀心灵,用一种有组织的特殊的照顾和服务减轻病人肉体的痛苦,同时帮助正确认识死亡,减少对死的恐惧和不安,使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免于肉体的痛苦和心理的恐惧,感受
到充满人性温情的气氛,安详、自然、尊严地离开人世。

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患者余寿的质量,减少痛苦、甚至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得到维护和增强[1]。

2 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组织形式
21 临终关怀专门机构具有医疗护理设备以及一些娱乐设施,包括家庭化的危重病房设备,有专门的管理制度极专业的服务人员。

22 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利用医院内现有的资源,为临终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及生活照顾,避免老年病人和家属产生被遗弃的不良感觉。

23 家庭临终关怀病床专业人员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定时到家中探视,提供临终照护,也叫居家照顾,对于老年病患能够在临终前享受到家人的照顾和专业的治疗,对于家属,能够尽到最后的孝心,老人离去后不留遗憾。

床。

3 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31 否认期老年病人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时,起初是不能接受的,随即会怀疑有弄错的可能,希望是误诊,这个时期比较短暂,对于否认期老年人的特征,不管是子女还是医护人员不要轻易揭露老年人的防卫机制,应根据他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发自内心地关心安慰老人,鼓励他诉说心中的焦虑和不安,然后给予合理的解释和适当的诱导,使其得以解脱。

32 愤怒期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变化,老年人机体承受病痛的折磨越发严重,常常表现出暴怒、烦躁、不满以及绝望,有时会将不良情绪发泄于家人和医护人员,对于此期的病人应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选择老年人喜欢的物品和愿意接近的人与其亲近,将情感适时转移,并加以心理疏导,使其能够接受事实。

33 协议期此期病人反而出现了求生的欲望,开始面对现实,非常愿意配合治疗,希望延缓寿命以减轻痛苦,这种表现对于老年人是极其有利的,我们应当尊重老年人的信仰,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求,使其心情愉悦,更好地配合治疗以控制症状的发展。

34 忧郁期经过积极配合治疗后,病情疗效不甚满意,老年病人默认生命已为时不久,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情绪极致低落,开始思念亲人,谋划安排后事,对于这种情绪的变化一定要常存警惕加强保护,防止发生自杀,并联系老年人的子女同事、亲朋好友常来探视,体现老年人的生存价值,减少孤独和悲哀。

35 接收期老年病人经过痛苦挣扎后极度疲劳,内心渴望需要休息和睡眠,对外界事物反应淡漠,心情平静等待死亡的来临。

此时应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鼓励家人参与老年人的临终护理,努力让其安详、舒适地离开人世。

4 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意义
41 临终关怀是满足老年人“老能善终”的最好举措较多的临终老人在生命的阶段,接受许多侵入性操作,饱受痛苦的折磨,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实施临终关怀能为老人及家属提供心理上的关
怀与安慰,帮助临终老人减少和解除躯体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提高生命质量,使逝者平静安宁离去。

42 临终关怀是解决老年人家庭照料困难的重要保证临终关怀
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和压力,将家庭成员的工作转移到社会,对临终老年人的照顾,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需求,同时也是家属和子女的需要。

临终关怀可以让老人走得安详,让家属摆脱沉重的
负担,同时也让子女尽力最后一份孝心。

43 临终关怀是节省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据卫生部统计,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对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来说,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减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额的医疗费用。

如果将少数人的高额无效的费用转移到其他多数人有结果的治疗上,医疗保险费用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

5 小结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并非一种治愈疗法[2],临终关怀改变对任何病人一律实施医治的做法,而专注于老年患者即将逝世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对他们提供舒适的照护,尽力减轻疾病的折磨,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服务。

因此做好临终老年人的关怀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共同配合和支持,真正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度过,最终实现问心无愧,死而无憾。

参考文献
[1] 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2):84-85
[2] 方萍,冯青云,李瑶娜老年临终病人的临终关怀临床医学工程,2010,11(17):11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