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1.什么是空间数据库?阐述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1)空间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空间数据的集合。(指某区域内以特定的信息结构和数据模型表达、存储和管理的空间数据的集合。)

(2)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空间数据和空间关系的定义和描述,空间操作算子,空间数据索引,空间数据查询语言,几何完整性约束,长事务管理,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2.阐述数据库系统的外部、内部体系结构。

答:(1)外部体系结构: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B/S结构

(2)内部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3.什么是数据模型?阐述常用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

答:(1)数据模型: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2)常用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①层次模型是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的联系。②网状模型是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多对多的联系。③关系模型是用二维关系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规范化的关系表格。④面向对象模型象的基本思想就是以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将客观世界的一切实体或现象模型化为一系列对象。每一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行为,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面向对象系统

4.什么是空间索引?阐述格网索引、四叉树索引、R树索引的基本思想。

答:(1)空间索引,也叫空间访问方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形状以及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括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外接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2)①格网空间索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区域按一定规则划分为大小相等或不等的网格,记录每一个网格所包含的地理对象。当用户进行空间查询时,首先计算出用户查询对象所在的格网,然后通过该格网快速查询所选的地理对象。

②四叉树是一种对空间进行规则递归分解的空间索引结构,将已知范围的空间划成四个相等的子空间。如果需要可以将每个或其中几个子空间继续划分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于四叉树的空间划分。

③R-Tree是基于空间数据对象分割的空间索引方法,它采用空间对象的最小外包矩形MBR来近似表达空间对象

5.如何扩展SQL语言,使其支持空间查询?

答:SQL的空间扩展,需要一项普遍认可的标准。OGC是由一些主要软件供应商组成的联盟,负责制定与GIS互操作相关的标准。在OGIS标准中,所指定的操作可分成三类:⑴用于所有几何类型的基本操作,⑵用于空间对象间拓扑关系的操作测试,⑶用于空间分析的一般操作

6.阐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数据库设计分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

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7.阐述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基本思想。

答:①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防范对象: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②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也就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正确的数据,防范对象:不合语义的、不正确的数据。

③并发控制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从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④数据库的恢复: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利用存储在系统其它地方的冗余数据来重建数据库中已被破坏或不正确的那部分数据。

8.数据库的完整性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阐述Geodatabase提供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答:为了帮助确保数据完整性,geodatabase提供了Allow Nulls字段属性,domains, subtypes, relationship classes和default values

9.深入理解Geodatabase中的要素类、关系类、子类型、属性域、拓扑等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

答:(1)要素类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在geodatabase中常用的要素类有四种:点、线、多边形和注记。

(2)关系类管理一个类中(要素类或表)的对象与另一个类中对象的关系。在关系的任何一端的对象可以是几何要素,或是表中的记录。

(3)子类型是一个要素类或表中的分类。它们允许基于数据的惟一的特征或行为从逻辑上将要素分类。这种特征或行为由表中的某一个属性值来表达。

(4)属性域是描述一个字段类型的合法值的规则。它们通过限制一个用户能添加到一个特定字段的数据值来强化数据完整性。

(5)Geodatabase 拓扑由一系列拓扑规则来定义。拓扑规则定义要素之间可允许的空间关系.

10.比较、分析Geodatabase中的简单关系和复合关系。

答:(1)简单关系中,相关对象可以相互独立存在;当在一个简单关系中删除源类中的一个对象,对于目标类中匹配对象的关键字值设置为Null。删除目标类中的对象不会影响源类中的对象;简单关系可以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基数。

(2)一个复合关系中,目标类不能独立于源类而存在,因此当删除源类中的对象时,目标类中相关对象被级联删除;一个复合关系同样也帮助用户从空间完整性上维护要素,移动或旋转一个源要素会引起目标要素也跟着它移动或旋转;复合关系通常是一对多,但也可以通过关系规则限制到一对一。

11.什么是子类型?什么情况下创建子类型,什么情况下创建新的要素类?答:(1)子类型是一个要素类或表中的分类。它们允许基于数据的惟一的特征或行为从逻辑上将要素分类。这种特征或行为由表中的某一个属性值来表达。(2)当需要通过默认值、属性域、连接规则、关联规则区分对象时,就需要对单一的要素类或表建立不同的子类型;当根据不同的行为、属性、访问权限或对象的多版本来区分对象时,必须建立另外的要素类

12.使用Microsoft Visio如何设计Geodatabase模式?

答:(1)启动Microsoft Visio,在工具/选项/安全性/宏安全性中设置安全性

为中或低。重新运行VISIO2003;(2)新建UML对象模型图;(3)连接到ArcInfo UML Model上;(4)创建Workspace工作空间,双击Workspace 图,在界面下方打开它;(5)从“UML静态结构(UML Static Structure stencil)”中拖放“包( Package )”到Workspace 图中;(6)双击刚创建的包,打开包属性对话框;(7)创建要素数据集,给包命名,并设置包的构造型(Stereotype)为FeatureDataset;(8)从“模型资源管理器”中的“ESRI Classes”下拖放将要创建的要素类的父类Object、Feature到要素数据集的设计图中;在数据集下创建要素类,从“UML静态结构(UML Static Structure stencil)”中拖放“类( Class )”到设计图中,该类即为要创建的要素类;拖放“UML静态结构”中的“泛化(Generalization )”到设计图中,拖曳泛化箭头端并连接到该要素类的父类,另一端连接到要素类;双击刚创建的要素类,打开其属性对话框,给要素类命名;在要素类的属性对话框中,鼠标点击“标记值”,然后新建标记“GeometryType”,键入其值为“esriGeometryPolyline”(polygon、point等);(9)在要素类的属性对话框中,鼠标点击“特性”,为新建的要素类,添加字段定义;

(10)创建子类型:

①先将定义子类型的字段的构造型设置为SubtypeField;

定义Subtype的字段类型必须是esriFieldTypeInteger,在创建子类型时,应将该字段的构造型设置为SubtypeField.

②通过复制、粘贴,创建用于子类型的类,删除与子类型无关的字段,设置与子类型相关的字段的缺省值、属性域及子类型代码;

③在父类(要创建子类型的类)、子类(通过复制粘贴产生的类)之间建立二元关系,并将其构造型设置为Subtype。

(11)创建代码值属性域:

Creating coded value domains右键点击Workspace包下的TemplateRangeDomain,然后选择“重复(duplicate)”,通过复制创建一个属性域,然后拖放到Workspace的设计图中,并进行相关属性设置。

(12)设计UML图并输出为XMI文件(工具→加载项→ESRI XMI EXPORT)(13)在Catalog中利用schema wizard 将模型导入到Geodatabase中

13.使用ArcGIS Diagrammer如何设计Geodatabase模式?

答:(1)启动ArcGIS Diagrammer;(2)File > New;(3)拖放FeatureDataset 创建要素数据集;(4)设置空间参考系;(5)拖放要素类,右键要素类向该要素类中添加字段;(6)把要素类加入到数据集中:引用工具条上的LinkMode ,选择工具后,先点击要素数据集,并按住鼠标左键,拖放到要素类上面,然后依次重复操作,把要连的都连好。(7)子类型的创建:拖放子类型,设置子类型的属性,在要素类中选择subtypeFieldName,选择子类型字段;(8)创建独立要素类:拖放要素类,设置空间参考系,添加字段。(9)属性域的设置:拖放一个属性域,右键添加代码值,设置属性;(10)Tools > Validate进行模式校验

(11)保存数据Five > Save;(12)点击工具条上的Publish,发布成xml格式数据并选择地址保存;(13)打开ArcCatalog,在你创建的数据库目录下,右键导入xml,找到所保存的xml导入。

14.拓扑验证(Validate)过程中的聚集处理(Cluster processing)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答:受x,y容差的影响。当坐标点在X方向、Y方向的距离在XY容差范围内时,这些坐标点被认为是坐标一致,在聚集操作中它们会捕捉到同一个点上。一般情况下,低精度的点向高精度的点移动,或按距离的加权平均,计算出新聚集点的位置。距离的加权平均是基于坐标的精度等级。坐标点之间允许移动的最大距离为XY容差的根号2 倍。

15.“脏区(Dirty areas )”有何作用?简述产生“脏区”的五种情况。

答:(1)脏区的作用:“脏区”能让拓扑有效地记录那些在编辑中可能违反拓扑规则的区域,“脏区”允许选定部分而不是整个范围的拓扑编辑后验证。

(2)产生“脏区”的5种情况:①要素被创建或删除;②要素几何被修改;③要素的子类型被更改;④版本被协调;⑤拓扑属性被更改。

16.在一个版本化的要素数据集中建立一个新拓扑或者修改一个已存拓扑的模式,请阐述如何完成?

答:(1)反注册要素数据集为版本;(2)建立新拓扑或者修改已存拓扑(3)注册要素数据集为版本。

17.请阐述在创建复制和同步复制这一过程中,对Geodatabase中的拓扑是如何处理的?

答:参与一个拓扑的所有要素类被一起复制。单个拓扑要素类不能排除在复制之外。

当拓扑要素类被复制,在子geodatabase中的拓扑范围内将被标识为脏区域。为了找出已存的错误,拓扑首先必须验证。拓扑将和在父geodatabase中一样工作:编辑建立脏区域,验证creates/deletes错误。

如果一个要素被标识为拓扑规则的异常,这个在子geodatabase中也将作为一个异常出现和被维护。

拓扑被同步后,所有的变化(插入、更新和删除)被标识为脏区域。

标准拓扑和版本协调规则将应用于协调和提交过程。

当复制被建立时整个区域都是脏区域。验证后一个错误要素仍会出现。

三种编辑可以进行:编辑被修改,但没有被验证;一个要素被删除但没有被验证;发生一个错误并验证

当子复制被父复制同步,在父复制中所有的编辑区域以脏区域出现,需要被验证。18.阐述要素几何在Oracle ArcSDE Geodatabase中如何存储(5种存储方式,及每种存储方式使用的主要系统表)。

答:(1)ArcSDE Compressed Binary Long Raw

(2)Well-Known Binary (OGCWKB) BLOB

(3)LOB BLOB

(4)ArcSDE Spatial Type ST_Geometry*

(5)Oracle Spatial–Geometry Type SDO_Geometry

19.阐述Oracle geodatabase中的BLOB数据存储。

答:A raster dataset stored in LONG RAW or BLOB is made up of seven tables in the geodatabase: the business table, feature table, spatial index table,

auxiliary, block, band, and raster attribute table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BLOB data type is divided into three basic components:

the BLOB column;the LOB segment;the LOB index

The BLOB column stores the LOB locator (36 bytes) and binary data in row if it is less than 3,965 bytes and in-row storage has not been disabled for the column. If the binary data exceeds 3,964 bytes, the in-row storage space of the BLOB column is not allocated, and the LOB locator references the binary data stored in the LOB segment.

Therefore, a value stored in a BLOB column with in-row storage enabled is always at least 36 bytes (the space allocated to the LOB locator) and may be as large as 4,000 bytes (the combined space allocated to the LOB locator and the maximum space that can be allocated to binary data stored in row).

The LOB segment is divided into chunks. Chunks must be a multiple of the Oracle data block size. Chunk sizes of 4K and 2K have been found to waste less space, but the increase in I/O cost does not warrant using them. The LOB index is only used if the number of chunks addressed by the LOB locator exceeds 12; otherwise, the first 12 chunks are addressed by the LOB locator.

20.ArcSDE Geodatabase在Oracle中是如何识别事务表和其相联系的要素表、索引表。

答:在binary schema实现中,business table中的空间列包含一个要素ID,它惟一地引用空间数据。要素的ID将business table和其它2个表(feature table和spatial index table)连接起来。

feature table通过LAYERS table的layer_id 列的数值来标识。business table 和feature table之间的关系通过要素ID或者FID来管理。

Oracle Spatial uses a spatial geometry type—MDSYS.SDO_GEOMETRY. These feature classes also have a business table as described above. The business table contains a column of type SDO_GEOMETRY, in which the feature class geometry is stored.

21.试分析ArcSDE Enterprise Geodatabase是如何对版本化的Geodatabase 管理的?

答:ArcSDE geodatabase 使用版本机制支持多用户环境下空间数据管理和更新。版本机制,变化信息以增量记录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22.当编辑版本化Geodatabase时,哪些情况下会产生冲突?

答:(1)同一要素要当前版本和目标版本都被更新;(2)同一要素在一个版本中被更新,在另一版本中被删除;(3)拓扑相关的要素或关系类在当前的编辑版本和目标版本都被修改时。

23.试比较编辑非版本化数据和版本化数据的差异?

答:非版本化数据编辑相当于执行标准的数据库事务。

当在ArcMap编辑会话中编辑非版本化数据时,直接编辑数据源;不像versioned

编辑会话那样存储变化到其他的表中, 避免了管理这些额外表的开销;可采用第三方软件读取和编辑这些数据。

非版本化编辑仅能编辑简单数据集,不能编辑topology或者geometric network 中的要素类。

当在ArcSDE geodatabase中编辑非版本化数据时,必须考虑DBMS行为

版本允许多用户编辑ArcSDE geodatabase中的同一数据,而不需要应用锁定及复制数据

提供Undo /Redo编辑

Lock的缺少导致编辑冲突的引入。ArcGIS提供了方便的detect, reconcile, 和resolve conflicts功能

归档功能,及时查询某一特定时间数据库的状态如何

编辑几何网络或拓扑中要素的功能

复制/同步功能

离线复制/同步功能,支持野外数据采集,更新Geodatabase.

24.当注册数据为版本时,带有“with the option to move edits to base”选项和不带有此选项有何区别?

答:当注册一个数据集为版本,含Move edits to base这个选项时,在如何操作版本上有限制:(1)仅能编辑简单数据-points, lines, polygons, annotation, and relationships,不能编辑topology or geometric network 中的要素类;(2)不能存档数据集变化;(3)不能复制数据集;(4)当编辑DEFAULT version或者提交一个版本到DEFAULT,没有解决冲突的能力,因此有可能覆盖其他用户的编辑

不含move edits to base选项注册数据为版本,允许利用所有的版本化编辑功能。(1)Undo和redo编辑;(2)执行长事务编辑;(3)为设计和工程使用命名版本;(4)使用geodatabase archiving;(5)使用replication;(6)在要素类的base table上建立一个惟一性约束

25.版本权限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答:(1)Private:只有它的所有者可以查看、修改其中的要素;

(2)Protected:任何用户都可以查看其中的要素,但只有它的所有者可以修改(3)Public:任何用户都可以查看、修改其中的要素

26.版本冲突如何定义?版本冲突如何协调?

答:(1)Row: A second user edits the same row or feature, or topologically related features as you did. The conflict occurs even if you edited different attributes. This is the default.

(2)Column A second user edits the same attribute of a feature or record.

若解决冲突时,编辑会话优先,编辑会话中的冲突要素代替数据库中的要素。若解决冲突时,数据库表达优先,编辑会话中的所有冲突要素被数据库中的要素所代替。如果多个用户编辑同一个版本,发现冲突,所有冲突的要素会用先保存的编辑要素来代替。

There are five different replacement options you can use to resolve conflicts:

(1)Attribute replacement;(2)Feature replacement;(3)Class-level replacement;(4)Complete replacement;(5)Merge geometries

27.理解Geodatabase历史数据归档的含义;当编辑保存或提交到DEFAULT版本时,针对新建、更新、删除要素,归档类如何处理?

答:(1)ArcGIS中的历史数据归档提供了记录和访问版本化geodatabase中所

有数据或者部分数据子集的变化的功能。Geodatabase历史数据归档是应用、管理和分析数据变化的机制。

(2)新建要素:在DEFAULT 版本中创建的要素,在归档类表达为行,其gdb_from_date属性设置为归档操作的时间戳,而其 gdb_to_date 属性设置为12/31/9999

(3)更新要素:在DEFAULT 版本中更新的要素,在归档类中相应要素的gdb_to_date 属性设置为归档操作的时间戳,并插入一条新记录,其gdb_from_date属性设置为归档操作的时间戳,而其 gdb_to_date 属性设置为12/31/9999

(4)删除要素:在DEFAULT 版本中删除的要素,在归档类中更新相应要素,即将其gdb_to_date属性设置为归档操作的时间戳

28.深入理解复制/同步技术的思想,关系类、拓扑、几何网络的复制/同步有何特点?

答:在创建复制的过程中,满足过滤条件的对象和要素被添加到复制中。一旦完成,关系类被处理添加相关的对象。每个关系类仅在一个方向被处理。默认的方向是forward,但是也可以使用Backward方向。Forward方向是根据源类中被复制的要素或对象,从目标类找到相关对象,并添加到复制中

参与一个拓扑的所有要素类被一起复制。单个拓扑要素类不能排除在复制之外。如果一个要素被标识为拓扑规则的异常,这个在子geodatabase中也将作为一个异常出现和被维护。参与一个几何网络的所有要素类被一起复制,在子复制中保持网络的连接性。单个的网络要素类也可以被复制。当复制边界与一个网络边线相交时,网络中的下一个交汇点将自动被包括在复制中。

Synchronization maintains relationships. Maintaining the relationship may require changing the foreign key value on the replica receiving changes if the origin key is the objectid field.

拓扑被同步后,所有的变化(插入、更新和删除)被标识为脏区域。当子复制被父复制同步,在父复制中所有的编辑区域以脏区域出现,需要被验证。

同步几何网络包括转换数据变化到相关的复制,重建已经被修改网络部分的连接性。不受同步变化影响的网络区域不被重建。

29.试分析Geodatabase 复制/同步中的Check Out/in、One Way、Two Way使用情况。

答:Check out/check in replication允许对子复制进行编辑,然后同步到父复制中,但是只能同步一次。如果需要其他的编辑再次同步到复制中,必须建立一个新的check-out replica。当建立check-out replica时,目标可以是ArcSDE、file或personal geodatabase。

One way replication允许数据变化从父复制到子复制被发送多次。数据变化不能从子复制发送到父复制。这种方法中父复制的数据是可编辑的,但是子复制中的数据被认为是只读的。当建立one way replicas时,目标子复制必须建立在ArcSDE geodatabase中。one way replicas可以用于full或者simple模型Two way replication允许数据变化从父复制多次发送到子复制或者从子复制发送到父复制。如果相同的行记录在这两个replica geodatabases中被编辑,当复制被同步时认为这是一个冲突。协调策略被提供为定义如何处理冲突。在同步后,Two way replicas可以继续存在,允许继续编辑然后同步复制。当建立two way replicas,目标子复制必须是一个ArcSDE geodatabase。

For check out/check in replicas, all edits made on the child replica are synchronized and the following rules, except for those in the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section, don't apply。

对于two way replication和one way replication,应用于复制创建过程的filters和relationship class rules,也应用于同步过程。当决定发送变化,由于最后的同步被评估,每个复制数据集中的所有编辑被应用。如果编辑满足复制的filters,它将被同步

30.分析比较Geodatabase版本与复制/同步技术。

答:Geodatabase通过版本来扩展标准DBMS 事务。版本允许在同一个geodatabase中管理过去、现在和被提议的数据修改。对一个geodatabase可以拥有的版本数量是没有限制的。Versions可以被安排在不同的配置中,支持多种工作流。为了支持多版本功能,ArcGIS并不复制数据。

Geodatabase replication是建立在版本基础之上的。在创建复制过程中,来自源geodatabase和目标geodatabase的版本被设置为replica versions。replica versions中的变化在同步过程中将被相互交换。

Geodatabase replication在同步过程中使用版本。版本被用于决定何时发送变化,何时收到变化。

31.阐述ArcSDE geodatabase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1)安装软件;(2)配置DBMS;(3)创建用户帐户;(4)创建Geodatabase 连接;(5)维护Geodatabase;(6)调整Geodatabase;(7)调整和移动Geodatabase 32.分析比较连接ArcSDE geodatabase的两种方式。

答:连接类型包括:1、通过一个ArcSDE服务连接;2、直接连接

(1)ArcSDE 服务,是一个三层体系结构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它在GIS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传递空间数据;数据库可以是任何支持的DBMSs--Oracle, SQL Server, Informix, DB2, or PostgreSQL。绝大多数支持的DBMSs允许一个服务器上有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有自己的ArcSDE 服务,但多个客户可以使用该ArcSDE 服务连接到数据库。

(2)直接连接,也称为two-tiered architecture,客户机被配置为与DBMS直接通信。 DBMS server监听本地或者远程的连接。由于客户端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大多数数据处理是在客户端机器上进行的。需要安装ArcSDE必需的文件,但不需要建立一个ArcSDE service。

33.Oracle ArcSDE Geodatabase性能调整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答:(1)最小化disk/ I/O contention;(2)Recommendations for tuning memory;(3)调整spatial indexes;(4)使用database views;(5)收缩ArcSDE Personal 或者Workgroup geodatabase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实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准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实验后思考题 班级:资工(基)10901 姓名:魏文风 序号:28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 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3.掌握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矢量图层的方法和过程。 4.理解图层属性表间的连接(Join)或关联(Link)关系。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Catalog 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GIS 数据。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 ArcCatalog 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 ●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 ●导入和导出geodatabase 结构和设计。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搜索和查找的GIS 数据。

管理ArcGIS Server。 ArcGIS 具有表达要素、栅格等空间信息的高级地理数据模型,ArcGIS支持基于文件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种数据模型。基于文件的数据模型包括Coverage、Shape文件、Grids、影像、不规则三角网(TIN)等GIS数据集。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基于Access文件的格式-称为Personal Geodatabase,另一种是基于Oracle或SQL Server等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geographic database 的简写,Geodatabase 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Geodatabase是ArcGIS软件中最主要的数据库模型。 Geodatabase 支持在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表中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 在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中,可以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一个图层对应这样一个数据表。 Geodatabase可以表达复杂的地理要素(如,河流网络、电线杆等)。比如:水系可以同时表示线状和面状的水系。 基本概念: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数据准备: 数据文件:National.mdb ,GPS.txt (GPS野外采集数据)。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9.x ---ArcCata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 “E:\ARCGIS\EXEC2”),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数字航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长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1、项目介绍 建设长江航道数据库管理软件,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测绘成果管理、区域局空间数据发布、空间数据应用接口等模块,同时接合各区域局业务需求,定制相关业务功能处理模块。要满足6个区域局和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长江规划研究院9个用户的需求。 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分为数据入库、数据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设置、数据交换及建库工具等功能模块。 数据入库模块:包括数据质检检查、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入库三大模块;主要用于数据入库及入库数据的准备工作。

数据入库:完成全要素数据、水深、DEM、DRG、DOM数据的入库工作。 数据质检:对入库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清华山维进行对接,以在清华山维中显质检结果。 数据处理工具:对入库前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如果坐标转换、格式转换、DEM生成等。

数据编辑:对ESRI格式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图形和属性编辑。 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数据浏览、基础数据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查询分析、制图与输出、测绘成果管理、DEM基础分析、工具箱等模块,主要完成对入库数据的管理和浏览工作,是数据管理系统的的核心。 数据制图输出:对当前分析结果进行制图成图,并打印输出等,以及对数据库中进行数据输出。

工具箱:提供数据处理的常用工具。 查询分析:查询统计模块主要是针对图层数据属性的查询与统计,这是对数据信息展示,方便用户随时了解数据成果的详细详细,整个“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包含以下功能点。 测绘成果管理:对工程测图成果、维护性测图成果、专项测图成果、ENC测图成果及整治建筑物测量成果等专题测绘成果进行管理,包括测量项目信息、成果入果、成果管理等。

空间数据库建库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 1.GIS的名词分析与推论 GIS概念:具有地理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表达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地理信息的系统。 推论1:地理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空间数据,即具有空间位置,又具有属性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因此又称为空间数据库。 推论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地理数据和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空间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两个层次。 推论三:地理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但由于处理和分析的是地理数据,因此,在通用的硬件、软件基础上,还有体现专业特点的硬、软件。 2.GIS空间数据体系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矢量有混合式、扩展式和开放式

矢量数据的空间数据组织:空间坐标数据的非结构化和属性数据的结构化 栅格数据:像元阵列 3.GIS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简单数据结构(面条结构):如Shapefile、拓扑数据结构:如Coverge、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如Geodatabase 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文件常用格式:*.tif,*.jpg,*.bmp等。GIS中的栅格格式:ESRI的Grid、Geodatabase的栅格数据集等。遥感图像的格式:PCI的* .pix,Erdas的*.img等。 4.空间数据库设计核心 将现实世界抽象为GIS数据模型,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5.名词解释: 面条结构:数据按点、线、面为单元进行组织,点、线、面都有自己的坐标数据。最典型的是面条结构。 拓扑数据结构:不仅存储空间位置,同时存储空间关系。 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如结点与弧段、弧段与多边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数据词典: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定义E-R模型设计中出现和形成的实体、关系。 数据模型匹配:实现将实体类型和特征类型(Coverage、Shapefile、Grid等)的匹配。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传统的以文件形式管理、存储地理空间数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应用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arcsde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使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中,实现统一、高效的管理。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arcsde 围绕空间数据的管理,前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空间数据管理模式:纯文件模式、文件结合关系型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模式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前两种方式都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离存储,这样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1.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太弱,综合查询效率不高,容易造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脱节;2.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不能统一管理,实质上是两套管理系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混乱,数据一致性较难维护;3.由于空间数据不能统一在标准数据库里存放,造成空间数据不能在网上共享。而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还不够成熟,并且价格昂贵,目前在gis领域还不够通用。所以在较长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脱离现有关系型数据库来建设gis空间数据库。arcsde是esri公司提供的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上的地理数据库服务器。同一些数据库厂商推出的在原有数据库模型上进行空间数据模型扩展的产品(如oracle spatial)不同,esri的arcsde 的定位则是空间数据的管理及应用,而非简单的数据库空间化。

1.系统目标 建成一个多级比例尺(100万、25万、5万、1万)矢量、栅格以及航空影像、遥感影像(tm,spot)的c/s结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便于对空间数据有效的管理、分发和应用。 2.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在充分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及应用需求的 基础上,结合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平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来完成。 2.1技术路线 空间数据库建设应放弃数据文件式的管理方式,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管理空间数据,arcsde作为sql server 2008和arc/info或其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接口, vb/vc/delphi/java/c#为前端应用开发工具。其中,空间数据通过arcsde存储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arcsde是基于c/s计算模型和关系数据管理模式的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借助这一模型,可将空间数据加入到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去[1]。arcsde 融于rdmbs后,提供了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接口。由于arcsde采用c/s体系结构,大量用户可同时针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arcsde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人员可将空间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集成到应用工程中去,以完成前端的应用开发,最终提供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发服务。如图1所示: 图1结构图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库SHP格式方案(大比例尺)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SHP格式设计方案 (大比例尺) 1、综述 1.1目的 为无锡市规划局基础空间数据建库提供标准。 1.2适用范围 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图数据 1.3制定原则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可以实现同SHP数据的高效互转;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在转入数据库后可以实现标准图的输出; ●操作方便。 1.4类型约定 ● ●

1.5引用标准 《GB/T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996-05-01) 《GB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998-08-01) 《GB/T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T地籍数据库标准》 《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1993-07-01) 2、实体的划分 数据在SDE的服务器里是按照点、线、面和注记划分的,每一个SDE图层(FEATURECLASS)只能存储上述的一种空间对象。由于这种存储模型的限制,势必造成很多国标中的复杂地物被拆分到不同的SDE图层。为了在编码中体现设计的合理性、对实体的物理存储进行统一的管理,特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在对空间实体做逻辑的划分。 2.1简单点 ●简单点实体只记录插入点的位置和相关属性,所有的简单点实体都必须以插入符号 的形式采集。 ●简单点状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INT对象。 ●采集单位在使用点符号的时候要保证简单点的符号要和本方案提供的符号描述一 致,符号的插入点一致。 2.2简单无向线 ●简单线需要作业单位针对每一种实体制作线符号,这里所指的线符号必须是采集系 统提供的线符号库,不能用程序绘制。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引言 1.1方案概述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建设区域地理信息基础框架的迫切需求,开发的一套专业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整个方案从管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些列软件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入库更新子系统、空间数据质量检查子系统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等,可以实现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转换与集成管理,为政府、企业、公众等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1.2系统特点 ●“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基础地理数据的集成管理 由于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特点,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必须具有集成不同数据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时间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的能力。 ●多比例尺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尺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其集成通过统一空间参考系(WGS84、西安80、北京54)或动态投影技术来实现。不同比例尺的

基础地理数据可以叠加一起显示,通过控制其显示比例实现地图的逐层显示效果。 ●多类型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DLG与DRG)的集成采用按空间坐标范围或图幅索引实现。 ●多时序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基础地理数据,采用历史数据库来实现。根据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采用按数据集、图幅、对象级别的历史数据库机制。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全过程支持 SuperMap D-Manager特别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设计开发,系统支持数据加工、数据入库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发布的整个业务过程,可以快速为用户打造完备的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满足各种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数字城市建设服务。 ●基础性与平台性 SuperMap D-Manager从设计到实现,充分考虑了其作为基础性、平台性等支撑性要求。SuperMap D-Manager在设计思路、软件开发实现上都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特点。

人口分布空间数据库设计书

人口分布空间数据库设计书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认识与抽象,最终形成空间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系统所需的模型。 具体是对需求分析阶段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确定地理实体、属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各用户的局部视图合并成一个总的全局视图,形成独立于计算机的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概念模式与具体的DBMS无关,结构稳定,能较好地反映用户的信息需求。 表示概念模型最有力的工具是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包括实体、联系和属性三个基本成分。用它来描述现实地理世界,不必考虑信息的存储结构、存取路径及存取效率等与计算机有关的问题,比一般的数据模型更接近于现实地理世界,具有直观、自然、语义较丰富等特点。 本设计书中的E-R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E-R模型 2)逻辑设计 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转换规则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DBMS支持

的数据模型的过程,即导出具体DBMS可处理的地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或外模式),包括确定数据项、记录及记录间的联系、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等。导出的逻辑结构是否与概念模式一致,能否满足用户要求,还要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评价,并予以优化。 2.1要素分类 我们制作、统计的地理信息数据应该提供准确、可靠、经得起专业部门检验的地理信息,这就要求测绘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应该有一致的地理要素的定义和分类体系。依据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将地理要素分为了地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 2.2 数据层设计 GIS的数据可以按照空间数据的逻辑关系或专业属性分为各种逻辑数据层或 专业数据层,原理上类似于图片的叠置。在进行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图形显示时,往往只需要若干相应图层的数据。 数据层的设计一般是按照数据的专业内容和类型进行的。数据的专业内容的类型通常是数据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要考虑数据之间的关系。如需考虑两类物体共享边界(道路与行政边界重合、河流与地块边界的重合)等,这些数据间的关系在数据分层设计时应体现出来。不同类型的数据由于其应用功能相同,在分析和应用时往往会同时用到,因此在设计时应反映出这样的需求,即可将这些数据作为一层。 本设计书中的数据层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层设计 2.3关系数据表 本设计书中的关系数据表如表3-表6所示:

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空间数据管理模式 1.文件管理——ArcInfo中Coverage文件管理 ARC/INFO7.X以前版本以Coverage作为矢量数据的基本存储单元。一个Coverage存储指定区域内地理要素的位置、拓扑关系及其专题属性。每个Coverage一般只描述一种类型的地理要素(一个专题Theme)。位置信息用X,Y表示,相互关系用拓扑结构表示,属性信息用二维关系表存储。 ?Coverage的优点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 空间数据放在建立了索引的二进制文件中,属性数据则放在DBMS表(TABLES)里面,二者以公共的标识编码关连。 矢量数据间的拓扑关系得以保存 由此拓扑关系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多边形是哪些弧段(线)组成、弧段(线)由哪些点组成、两条弧段(线)是否相连以及一条弧段(线)的左 或右多边形是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面拓扑”。 ?新技术条件下Coverage的缺陷 Coverage模型可取的方面,有的已经可以不再继续作为强调的因素; 拓扑关系的建立可以由面向对象技术解决(记录在对象中) 硬件的发展,不再将存储空间的节省与否作为考虑问题的重心 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已经可以实时地通过计算直接获得分析结果。 空间数据不能很好地与其行为相对应; 以文件方式保存空间数据,而将属性数据放在另外的DBMS系统中。这种方式对于日益趋向企业级和社会级的GIS应用而言,已很难适应(如海量数据、 并发等) Coverage模型拓扑结构不够灵活,局部的变动必须对全局的拓扑关系重新建立(Build) “牵一发而动全身”,且费时 在不同的Coverage之间无法建立拓扑关系; 河流与国界 人井与管道 2.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型管理——ArcInfo、ArcView GIS的Shape文件和Mapinfo中的Tab文件管理 用文件系统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两者之间通过目标标识或内部连接码进行连接。在这一管理模式中,除通过OID(object,ID)连接之外,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几乎是完全独立组织、管理与检索的。当前GIS ODBC(Open Database Consortium,开放性数据库连接协议)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DELETE语句用来删除表中的数据,一次可以删除( )。D A .一行 B.多行 C.一行和多行 D.多行 2.数据库文件中主数据文件扩展名和次数据库文件扩展名分别为( )。C A. .mdf .ldf B. .ldf .mdf C. .mdf .ndf D. .ndf .mdf 3.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或视图中导出的()。A A 表 B 查询 C 报表 D 数据 4.下列运算符中表示任意字符的是( )。B A. * B. % C. LIKE D._ 5.()是SQL Server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A A.企业管理器 B.查询分析器 C.服务管理器 D.事件探察器 6.()不是用来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数据的语句。D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ROP 7.在oracle中下列哪个表名是不允许的()。D A、abc$ B、abc C、abc_ D、_abc 8.使用SQL命令将教师表teacher中工资salary字段的值增加500,应该使用的命令 是()。D A、Replace salary with salary+500 B、Update teacher salary with salary+500 C、Update set salary with salary+500 D、Update teacher set salary=salary+500 9.表的两种相关约束是()。C

数据库设计各阶段word版本

数据库设计各阶段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 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可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明确地把它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一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ˉgram———DFD)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概念结构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刻影响。而要设计好概念结构,就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及其处理。如何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呢?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系统。然后把一个处理功能的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继续分解,直到把系统的工作过程表达清楚为止。在

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时,它们所用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则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1)数据项,是数据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 (3)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 (4)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中存取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 (5)处理过程。 3.概念结构设计 如同软件工程中重视需求分析与规范说明的思想一样,数据库设计中同样十分重视数据分析、抽象与概念结构的设计。概念结构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之一。概念结构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也独立于具体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归纳总结,其主要特点是: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2004DKA20180 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五年三月,北京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矢量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二○○五年三月) 前 言 资源环境领域的历史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把历史数据及时数字化、建库管理,不仅能够使积累的历史数据更方便地为科技工作者使用,同时这也是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长期矢量数据库建库(以下简称矢量库)的过程中,对其建设路线、操作规程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提炼、制定出本矢量数据库建设规范,以期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的矢量建库进行指导。 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规范由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1 适应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地学领域的矢量数据建库建设以及相关的空间数据处理工作。 2 引用标准 GB/T 14512—93 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 16831--1997 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 GB/T 17278—1998 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T 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 14051—93 地形图用色 GB 12409—90 地理格网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IS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讨论

第31卷总第77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1,No.1 2010年3月 Journal of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ep,2010 GIS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讨论 薛国梁 (西北民族大学人事处,甘肃兰州730030) [摘 要]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内容1综述空间数据块的划分、图层的分层设计方法、专题图层划分和数据集设计、分析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库;专题图层;元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2(2010)01-0049-04 0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1GIS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至今只有短短的40多年时间,但已成为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手段和工具1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成为一门新兴产业,在测绘、地质、水利、环境检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1 空间数据库内容 每个GIS数据集都提供了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空间表达,包括: 基于矢量的要素(点、线和多边形)的有序集合; 诸如数字高程模型和影像的栅格数据集; 网络; 地形和其他地表; 测量数据集; 其他类型数据,诸如地址、地名和制图信息; 描述性的属性1 除了地理表现形式以外,地理数据集还包括传统的描述地理对象的属性表1许多表和空间对象之间可以通过它们所共有的字段(也常称为“关键字”)相互关联1就像它们在传统数据库应用中一样,这些以表的形式存在的信息集和信息关系在GIS数据模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1 2 空间数据表现形式 211 空间关系:拓扑和网络 空间关系,比如拓扑和网络,也是一个GIS数据库的重要部分1使用拓扑是为了管理要素间的共同边界、定义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法则,以及支持拓扑查询和漫游(如确定要素的邻接性和连接性)1 [收稿日期]2009-12-10 [作者简介]薛国梁(1980—),男,陕西韩城市人,党政管理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工作1

空间数据库毕业课程设计报告

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兼ARCSDE入门 手册 一.ArcSDE的配置 数据库的创建 数据库的配置 数据库的网络配置 数据库的控制和管理 ArcSDE的配置 二.数据库的设计 建立数据库连接 表的创建与设计 版本的注册与创建 成员角色与任务分配 三.问题与解决方案 软件本身的问题 多版本编辑的问题 四.总结 个人心得 各成员工作情况 一. ArcSDE的配置 1.数据库的创建:

打开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工具 如图(1.1)所示 为初始界面 图(1.1) 按照向导对话框依次选择执行的操作创建数据库→选择一般用途的模→输入数据库名称和SID号(*注意SID号默认和数据库名相同)→管理选项(默认设置)→输入口令号(*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口令)→存储选项(默认设置)→数据库文件所在位置(默认设置)→恢复配置(默认设置)→数据库内容(默认设置)→初始化参数(默认设置)→数据库存储(默认设置)→创建选项(如图1.2)→确定对话框→开始创建图1.2 2.数据库的配置 创建数据库成功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库的配置,同上打开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工具,点击下一步,选择配置数据库选项→选择需要配置的数据库→数据库内容(默认设置)→连接模式(*客户机较少时默认设置),点击完成开始配置数据库(如上图) 3.数据库的网络配置 配置数据库之后,打开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 工具,如图(1.4)为初始界面 图1.4

按下一步进入监听程序配置→监听程序(*若需要添加新的监听程序,选择添加,这里选择已有的监听程序,选择重新配置如右图)→选择监听程序→选择协议(默认有TCP)→选择端口(*端口号默认为1521,若配置了多个监听程序,不应重复使用1521端口,否则后期的本地NET服务名配置会出错,如右图)→完成配置好监听程序后配置本地NET服务名配置→重新配置→选择Net服务名(根据新创建的数据库选择服务名)→服务名配置(输入新创建的数据库名)→选择协议(默认配置)→输入主机号和选择端口(主机号为计算机名)→选择测试→测试登录方式用户名填system,口令重新输入,如右图(若测试失败,可以试着重新配置数据库,注意配置端口号) 4.数据库的控制和管理 工具: OEM和SQL*PLUS 登录OEM方式:网页登陆。(下图) 网址可在安装目录oracle\product\10.2.0\db_1\install\readme.txt中得到,输入网址,并用sys用户登录,使用SYSDBA身份。 登录SQL*PLUS方式:对话框登录。 输入用户名:System, 输入口令: 输入主机字符串:数据库名 (右图)

空间数据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1.分析的重要性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恨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2.需要分析的过程和任务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私家车也是越发的普及,人们对于自由旅游的意向越来越浓重,大量的出游人群都会选择自驾游。但对景点的路线规划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的犹豫,不知该如何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进行了这个课程设计,简洁方便的找出去某个景点的最佳方案,我们建立“任行”旅游查询平台让游客更加方便的进行查找,比如去某个旅游景点的最优路径。 需求分析的阶段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面向游客介绍,评价系统。 问题识别 就是从实际出发,了解我们设计的平台的适用范围,我们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标准),可靠性需求(不发生道路寻找混乱的情况),方便需求(寻找最优化路径)。 分析与综合 对每一步的连接窗口进行监测,避免发生逻辑混乱。逐步细化每补的功能,分析是否能满足游客的切身需求,剔除不合理的部分,增加需要的能解

《仓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仓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当前版本号:1.0

目录 1 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1.2 背景 (3) 1.3 参考资料 (3) 2 数据库设计概要 (3) 2.1需求分析 (4) 2.2功能模块设计 (5) 2.3数据字典 (6) 3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7) 3.1数据库概念设计 (7) 3.2数据库逻辑设计 (10) 3.3 数据库连接 (13)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是《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相关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以及其他相关内容,面向阅读群体为测试人员、开发人员等。 1.2背景 市面上虽然有众多各种各样的仓库管理系统,但是运行在移动端的却比较少,本仓库管理系统便是在这一条件下而进行开发的,简单易用,占用空间小,适用于搭载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 1.3参考资料 《疯狂Android讲义(第2版)》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3年3月1日)《数据库系统实现(第2版)》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2010年5月1日) 2数据库设计概要 所谓数据库设计是指从对现行非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库系统的分析到最终实现由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库系统的全过程。它包括表、查询、报表等的设计。总的原则应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及便于数据处理两方面考虑。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有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

2.1需求分析 2.1.1入库操作 入库功能实现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定制入库单 由操作人员输入最基本的信息,从商品信息表中获取商品相关信息,从供应商信息表中获取供应商的相关信息。 (2)输入入库单对应的商品信息 入库商品与入库单自动关联,从商品信息表中获取商品的相关信息。入库操作的数据流图如图2-1-1所示。 图2-1-1 入库数据流图 2.1.2出库操作 出库功能实现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定制出库单 由操作人员输入最基本的信息,从商品信息表中获取商品相关信息,从客户信息表中获取客户相关信息。 (2)输入出库单对应的商品信息 出库商品与出库单自动关联,从商品信息表中获取商品的相关信息。处理流程如图2-2-2

空间数据库复习重点答案完整)

1、举例说明什么是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如何理解空间查询和非空间查询的区别?常用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有哪几种及其各自特点。 数据:是指客观事务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符号描述。空间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中空间对象(事物)的描述,其实质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用来描述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等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河流的泛洪区,卫星影像数据、气象气候数据等都可以是空间数据书店名称店员人数,去年的销售量,电话号码等是非空间数据 空间查询是对空间数据的查询或命令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管理阶段缺点: 1)程序依赖于数据文件的存储结构,数据文件修改时,应用程序也随之改变。 2)以文件形式共享,当多个程序共享一数据文件时,文件的修改,需得到所有应用的许可。不能达到真正的共享,即数据项、记录项的共享。 常用: 文件与数据库系统混合管理阶段优点:由于一部分建立在标准的RDBMS上,存储和检索数据比较有效、可靠。 缺点:1)由于使用了两个子系统,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规则,查询操作难以优化,存储在RDBMS外的数据有时会丢失数据项的语义。 2)数据完整性的约束条件可能遭破坏,如在几何空间数据系统中目标实体仍存在,但在RDBMS中却已删除。 3)几何数据采用图形文件管理,功能较弱,特别是在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方面,比商用数据库要逊色得多 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属性数据、几何数据同时采用关系式数据库进行管理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不必进行烦琐的连接,数据存取较快 ◆属性间接存取,效率比DBMS的直接存取慢,特别是涉及空间查询、对象嵌套等复杂的空间操作 ◆GIS软件:System9,Small World、GeoView等 本质:GIS软件商在标准DBMS顶层开发一个能容纳、管理空间数据的系统功能。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优点:在核心DBMS中进行数据类型的直接操作很方便、有效,并且用户还可以开发自己的空间存取算法。缺点:用户须在DBMS环境中实施自己的数据类型,对有些应用相当困难。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的数据库系统; 对问题领域进行自然的分割,以更接近人类通常思维的方式建立问题领域的模型。 目前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还不够成熟,价格昂贵,在空间数据管理领域还不太适用; 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可能成为空间数据管理的主流 2、什么是GIS,什么是SDBMS?请阐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GIS是一个利用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可视化和空间数据分析的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有:搜索、定位分析、地形分析、流分析、分布、空间分析/统计、度量GIS 可以利用SDBMS来存储、搜索、查询、分享大量的空间数据集 改: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 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方法

论文题目: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方法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本科生:刘杰(签名) 指导教师:张耀民(签名) 摘要 为了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并建立数据库。 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是建设空间数据库的基础,考虑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效率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地理数据模型一Geodatabase 数据模型来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和一体化管理,代表着GIS的发展方向. 本文介绍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并把Geodatabase数据模型应用到景泰县农村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建库研究上。首先根据CASE工具设计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结构模型,然后导入到ArcGIS中,然后再将转换后的数据加入到数据库中,并对数据库进行测试、维护和更新。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CASE

Subject:Based on ArcGIS the Spatial database design and database method Specialty: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ame :Liu Jie (Signature) Instructor:Zhang Yaomin (Signatur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is a force to accelerat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 significant way to scientifically manage land resource too. According to eleventh five-year-plan of land resource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outline of cadastre, we will complete a series of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rve for public and also intend to establish urban and rural united database, which cover four levels (nation, province, city, country) and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spatial data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building of land use spatial database. For shar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data model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Spatial data model experienced three generations: the CAD model, the Coverage model, as well as the third model of Geodatabase which was entirely based on object-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The Geodatabase model make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spatial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come true and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Geodatabase data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Jing Tai land use spatial database. First of all, on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spatial database and the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Jing Tai land use management, the author has proposed to set up the thought of the land use spatial database with the Geodatabase model of object-oriented. CASE tools are used to create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land use model. In the thesis, using Geodatabase data model of ESRI and object-relation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es vector data、attribute data、raster data and original recording data together into the land use spatial database. The result of this thesis includes:(1) This study has designed and built Jing Tai Land Use spatial database based on Geodatabase with CASE tools.(2)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andard of metadata, the Jing Ta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