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特征

合集下载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特征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

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艺术活动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生动、具体、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

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

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艺术形象又是艺术家认识体验生活的结果,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结晶,因此艺术形象又具有艺术家审视、体验生活时把握到的鲜活性和具体性,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够感受、把握到艺术形象的色彩、线条、声音、动作,给人以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审美感受。

艺术形象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

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形象。

正如郑板桥画竹子,他观察、体验竹子的形象始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艺术构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砚展纸倏作变相最后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见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终伴随了画竹的全过程。

艺术家不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脱离生动具体的形象,其创造的成果艺术品,更须展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每一个欣赏者。

因此,艺术欣赏的过程也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情来引发对作品中情境、意境的体味。

这足以说明形象贯穿了艺术活动的每个环节,形象性成为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

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

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

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谈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欣赏艺术、理解艺术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艺术的审美特征,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

首先,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其形象性上。

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形象具有具体、生动、感性的特点。

例如,在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愉悦的享受。

在音乐中,艺术家通过音符、旋律、节奏等元素创造出具有韵律感的音乐,让听众在听觉上得到满足。

正是这种形象性,使得艺术作品能够生动地再现现实生活,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其次,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其主体性上。

艺术作品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更是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表达。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活动,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等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

再次,艺术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超越性上。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和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表达,更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和升华。

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性和主体性的表现,能够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从而超越现实生活本身。

例如,在电影中,观众通过观看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深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社会现象,从而对现实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音乐中,听众通过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超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和平凡,从而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综上所述,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形象性、主体性和超越性三个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也使得艺术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古代艺术- 古代埃及艺术:古埃及艺术注重宗教和宫廷题材,艺术形式为雕塑、壁画和物品装饰。

艺术作品以表现力强的符号和象征性的图案为特点。

古代埃及艺术:古埃及艺术注重宗教和宫廷题材,艺术形式为雕塑、壁画和物品装饰。

艺术作品以表现力强的符号和象征性的图案为特点。

- 古希腊艺术:古希腊艺术在建筑、雕塑和绘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它注重表现人体的完美和比例,并以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为主题。

古希腊艺术:古希腊艺术在建筑、雕塑和绘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它注重表现人体的完美和比例,并以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为主题。

- 古罗马艺术:古罗马艺术从古希腊艺术中汲取灵感,并在建筑、雕塑和绘画方面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罗马艺术作品力求宏伟壮观,强调实用性和实用价值。

古罗马艺术:古罗马艺术从古希腊艺术中汲取灵感,并在建筑、雕塑和绘画方面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罗马艺术作品力求宏伟壮观,强调实用性和实用价值。

中世纪艺术- 罗曼式艺术:罗曼式艺术具有宗教气氛浓厚的特点。

建筑风格以厚重的尖拱和圆拱为主,壁画和玻璃窗装饰以宗教题材为主。

罗曼式艺术:罗曼式艺术具有宗教气氛浓厚的特点。

建筑风格以厚重的尖拱和圆拱为主,壁画和玻璃窗装饰以宗教题材为主。

- 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以呼唤的宗教精神为主题,强调垂直线条和垂直比例。

教堂建筑高耸、尖拱窗户多,雕塑和壁画富于装饰。

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以呼唤上帝的宗教精神为主题,强调垂直线条和垂直比例。

教堂建筑高耸、尖拱窗户多,雕塑和壁画富于装饰。

文艺复兴艺术- 文艺复兴艺术:文艺复兴艺术重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能力。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追求透视画法和自然主义。

文艺复兴艺术:文艺复兴艺术重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能力。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追求透视画法和自然主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拒绝传统的现实和形式约束,追求多元和自由表达。

艺术具有的六个特征

艺术具有的六个特征

艺术具有的六个特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具有许多特征。

以下是艺术的六个主要特征:
1.形象性:艺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给人以形象思维。

这种形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事物或景象,也可以是抽象的
符号、图形或色彩。

艺术的形象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感官直接
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

2.审美性:艺术追求审美愉悦的体验,给人以美的感受。

这种审
美体验既可以是形式上的美,如音乐的旋律、绘画的色彩和构
图,也可以是内容上的美,如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思想。

3.创造性:艺术是人类的创造活动,需要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艺术家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个性和新意的
艺术作品。

4.情感性:艺术能够产生共鸣,启发人的情感和情绪。

艺术作品
通过形象和情感的表现,引发观众或读者的情感共鸣,使其产
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5.表达性:艺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家通过
艺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和价值观,观众或读者
则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来领悟这些思想和情感。

6.象征性:艺术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意义。

艺术作
品中的象征元素可以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使作
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解读空间。

这些特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同时,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流派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侧重和风格特点。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同意。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应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应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教学要求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使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三)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艺术特征

艺术特征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 有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 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 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 欣赏者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间接地感 受。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 感性的,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 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画的, 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 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 表现。”

艺术创作的这种主体性特点,是由于艺术生产是
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在谈到动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的严格区别 时指出,动物也可以生产,如海狸筑窝、蜜蜂造巢 等,但是,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 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 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 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阿炳 (1893-1950)
原名华彦钧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 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 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 品奖。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 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 感官的是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所以能感动、影响人,是由 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深刻的思想内 容。
徐悲鸿笔下的 马不仅拥有优美的 体态,还具有勇猛 的活力和坚韧的耐 力。它们的鼻孔张 度很大,表明其具 有很大的肺活量, 善于长时间奔跑。 它们的腿修长,蹄 宽大,暗示其奔跑 时的矫健与迅捷。

当代艺术的艺术的特征

当代艺术的艺术的特征

当代艺术的艺术的特征当代艺术的艺术特征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达。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媒介和创作方式,展现出各种新颖、创新的特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当代艺术的艺术特征。

1. 多样性与多媒体的特点当代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多样性。

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家们使用给定的媒介进行创作,如绘画、雕塑和音乐等。

然而,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更加开放和创新,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而是选择多种媒介进行创作。

例如,他们可以结合绘画与摄影、雕塑与视频、音乐与舞蹈等,展现出多样性的艺术形式。

2. 反映现实与社会问题的特点当代艺术往往与现实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使艺术成为一种反映现实的媒介。

例如,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探讨了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政治斗争等议题,引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3. 过程性与互动性的特点当代艺术强调艺术创作的过程性和互动性。

传统艺术作品通常是静态的,观众只能通过观看来欣赏作品。

然而,在当代艺术中,观众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他们可以通过参与、互动或干预来改变作品的展示形式。

这种参与的过程性和互动性使观众更加主动地与作品进行互动,提升了观赏的体验。

4. 抽象与概念的特点当代艺术中常常出现抽象和概念性的作品。

与传统艺术追求形象和具象的表现不同,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概念和想法的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形式和符号等元素来传递他们心中的意境和思想,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抽象和概念性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追求与作品的心灵对话。

5. 跨界与全球化的特点当代艺术具有跨界和全球化的特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吸收了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艺术元素,并进行融合创作。

他们将不同的艺术概念、风格和技术进行结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跨界和全球化的特点使当代艺术具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特质,丰富了艺术的表达方式。

总结起来,当代艺术的艺术特征包括多样性与多媒体的特点、反映现实与社会问题的特点、过程性与互动性的特点、抽象与概念的特点,以及跨界与全球化的特点。

简述艺术真实的特征

简述艺术真实的特征

简述艺术真实的特征艺术作为一种人类表达和创造的方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它不仅能够展示出世界的美丽和深度,同时也传达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要理解艺术的真实特征,我们需要探索它所具备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对所表达对象的真实性的追求。

无论艺术家表现的是人物、风景、故事还是抽象概念,他们都力求以真实的视角和情感去描绘。

这种真实不仅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更包含艺术家对其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感知和诠释。

通过艺术的真实表达,观众得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体验。

其次,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的真实性。

艺术家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欢乐,艺术家都希望通过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艺术的真实在于艺术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虚构或模仿。

此外,艺术真实还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造力和独特性上。

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转化为艺术形式。

他们通过艺术的语言和符号,打破常规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体验。

这种真实不仅反映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特性,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

最后,艺术真实也是指艺术作品对观众产生的影响和共鸣的真实性。

艺术家追求作品的真实并不是为了追求客观的再现,而是希望在观众心中引起共鸣和思考。

无论是通过美学享受、情感共振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艺术作品都试图与观众建立起真实而深刻的联系。

综上所述,艺术真实包含了艺术家对所表达对象的真实性的追求、情感和情绪的真实表达、创造的独特性和观众的共鸣。

艺术的真实不仅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更反映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纽带和共同体验。

通过艺术真实的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内容:艺术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初步理解艺术作品是由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学习重点:艺术的主体性。

•学习难点:审美性(价值判断)。

韩雪松
(一)形象性
•形象性要做到三个统一。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客观指艺术作品的形象的具体、可感;主观指在作品必须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方面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

•只表现客观或主观的作品不能称为艺术作品。

•齐白石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句话可以用在一切艺术创作中。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艺术欣赏中,首先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感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鲜明地形象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同一内容由于艺术的形式不同会表现出不同形式:•如雕塑:形体、质地、空间;
•音乐:时间性、复演性、非语义性、不确定性;
•舞蹈:情感、节奏、韵律、人体结构与运动;
•戏剧:扮演性、剧场性、戏剧性。

•就艺术整体来讲以上这些都是艺术的个性,单就一门艺术而言,它又表现为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这就讲到下面一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个性是多样的,共性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性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举一反三,甚至从“一”知“十”。

•这里的“一”就是共性,“三”和“十”就是个性(多样性)。

•共性就是典型和代表性。

如罗中立创作的《父亲》形象,朱自清创作的《背影》中的父亲形象。

(二)主体性
•主体性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创作主体;二是欣赏主体。

•1、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
•艺术是客观化追求主观化的过程。

客观是艺术本身具有的形象,主观则是艺术家主体的表现。

很难想象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客观化,而没有主观的表现会成为艺术作品?如中国绘画,唐代张彦远说:“若钿饰犀栉。

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

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山水画一开始十分具有装饰性,说明这时人的能力只能是追求客观,还没有达到追求主观的时候。

到唐代,花鸟、人物、山水、树石、蔬果等等只要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都被竭力的表现,元代倪瓒的山水画则是不求形似,只求逸笔草草,这就是到了主观表现的阶段。

西方绘画也是如此。

•再看舞蹈,一开始,人们一看到兴奋的事情就会拿着木棒或是羽毛等而舞,这种舞蹈完全是即兴的,完全是在客观的模仿,当然里面也有主观的部分。

也是到了唐代,各种各样的舞蹈,如盘舞、剑舞、袖舞,甚至字舞、花舞都发展起来,内容被充分重视,充分表现了人的性情。

•再如音乐。

一开始声音只是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乐器的发明与发展说明人们从简单的声音开始对音律的追求,继而人们不满足与客观的表现,总是力求音乐中追求主观的表现。

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二胡:《二泉音乐》《万马奔腾》等等。

•其他的如戏剧、电影都是如此。

再此不加详谈。

•2、从欣赏主体的角度看: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艺术欣赏不仅包含欣赏者的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与活动,而且也包含着欣赏者自己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的过程,从而完成和实现、补充和丰富原来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如人们对《红楼梦》的欣赏与解读所形成的红学;人们对《西游记》的欣赏与解读所形成的现在的《西游记》热,央视版的《西游记》(中规中矩),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幽默风趣与调侃),甚至各种版本的《西游记后传》的影视剧都说明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说明了艺术欣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
•艺术作品必须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这是区别艺术和非艺术最重要的标准。

•第一个特点用不作说明。

•现在说第二点审美价值。

价值是艺术作品能否存在的根据,它是传达美的,还是丑的。

艺术家能否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的生动鲜明的新形象能否直接引起欣赏者的直观感受?艺术家能否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化“善”为
“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些都是价值,既是艺术家创作的标准,也是欣赏者欣赏的标准。

总结:艺术的基本特征
•有三个: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其中形象性和审美性是艺术存在的基础;形象是人们认识艺术的标志,没有形象就不能认识。

艺术形象要做到三个统一: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和审美性联系在一起。

审美性就是价值及价值判断。

•从创作主体看:审美价值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之前必须要考虑他的这件作品价值在什么地方?能否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社会的关注?说的非常直白通俗的话,能否让艺术家自己出名?这就是价值。

•从欣赏主体看:价值也是人们接受和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
韩雪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