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秋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40597
社会心理学19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19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A)。
A.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B. 个体的心理发展C. 社会文化的影响D. 群体行为的规律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正确答案是(C)。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个案研究D. 调查法3. 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讨论后,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趋向于更加极端。
正确答案是(B)。
A. 群体一致性B. 群体极化C. 群体思维D. 群体凝聚力4.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正确答案是(D)。
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班杜拉D. 塔菲尔5.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顺从、服从和(C)。
A. 从众B. 合作C. 说服D. 竞争6.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是(A)。
A. 归因理论B. 动机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社会交换理论7.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会(B)。
A. 降低B. 提高C. 保持不变D. 先提高后降低8.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社会行为。
正确答案是(C)。
A. 行为主义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认知发展理论9. 社会比较理论是由(A)提出的,主要研究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A. 费斯汀格B. 塔杰菲尔C. 班杜拉D. 阿伦森10.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正确答案是(D)。
A. 自我意识B. 自我效能C. 自我服务偏见D. 自我概念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BCD)。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应用社会心理学2.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有(ABD)。
A. 群体规模B. 个体的自我认同C. 群体的多样性D. 个体的自我意识3.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包括(ACD)。
福师《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核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因变量;答:因变量函数中的专业名词,函数关系式中,某些特定的数会随另一个(或另几个)会变动的数的变动而变动,就称为因变量。
如:Y=f(X)。
此式表示为:Y随X的变化而变化。
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
另外“因变量”也特指心理实验中的专业名词。
2、自我服务偏见;答:自我服务偏见:又称自利性偏差,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
3、印象管理;答: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交往顺畅的继续下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个人修养的量尺。
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4、近因效应;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
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
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
5、自我实现的预言;答:罗伯特·默顿提出由图式引发的自我实现预言,即使自己的预期成真的预言。
6、归因;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7、从众;答:从众( conformity)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8、偏见;答: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
9、群体决策;答:群体决策(group decision making)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1答案.pdf

)。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
现象属于(
)。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学海无涯
C.首因效应
D.宽大效应 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
)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学海无涯
A.自我意识的客观性。
B.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C.自我意识的形象性。
D.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E.自我意识的倾向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格登关于警觉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
A.激发动机与否,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没有影响。
B.激发动机与否,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影响不明显。
C.激发动机与否,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影响很大。
D.激发动机的方式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有不同的影响。
E.激发动机的方式对当事者活动效果(成绩)没有影响。 最可能影响性别角色心理差异的生理因素,主要集中在:
A.神经细胞元。
B.遗传基因。
C.性激素。
D.大脑。
E.淋巴腺。 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学海无涯
A.社会文化。 B.家庭。 C.学校。
D.同辈团体。 E.大众传播工具。 下列说法中,与社会化概念相符的说法有:
A.自我
B.自尊
C.态度
D.意识
(
)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
B.社会角色
C.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生理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创造力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4.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倾向与群体平均行为一致的现象?()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群体思维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空间距离B. 相似性C. 对方的社会地位D. 个性特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和______法。
答案:案例分析法7.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而遵循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答案:从众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______认同和自我认同。
答案:文化9. 以下哪个理论提出了“社会交换”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选择?()答案:社会交换理论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从众、遵从、服从和______。
答案:领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学科。
()答案:错误12. 群体规模越大,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越强。
()答案:错误13.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但并非所有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
()答案:正确14.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遵从他人的行为。
()答案:错误1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奥鹏】19春华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第一套]答案
![【奥鹏】19春华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第一套]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6a795d52ea551810a687c2.png)
【奥鹏】19春华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试卷满分:100 试卷得分:100一、单选题(共25题,50分)1、美国人在进行自我描述的时候对自己的特质较为看重,而中国人在描述自我的时候则更多地谈到情境,这是指()在不同文化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A社会关系B孩子养育C人际沟通D自我概念[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选择:D2、g_QuestionItems[g_QuestionItems.length]=q;varq=newQuestionItem();q.ID="426913de27b274-aa9e-60ed24fc478c";q.SectionInde x=sectionIndex;q.QuestionIndex=1010.在爱情的基本三角形理论中,被认为是爱情驱力的是()。
q.Type="1";q.ObjectID[q.ObjectID.length]="rdo_426913de27b274-aa9e-60ed24fc478c_R esponse"q.Response[q.Response.length]="Response";q.Answer[q.Answer.length]="";A.B.D.A喜爱B痴迷C浪漫D激情[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选择:D3、有两个人在进行对话,只有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没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被称为()A双向沟通B单向沟通C平行沟通D上行沟通[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选择:B4、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只能通过:()A社会互动B个人冥想C历史演化D学术研究[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出选择]。
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核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因变量;也叫函数值。
函数关系式中,某些特定的数会随另一个(或另几个)会变动的数的变动而变动,就称为因变量。
2、自我服务偏见;又称自利性偏差,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
3、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4、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5、自我实现的预言;由高景轩所著,“假想”可以弄假成真,“预期”能够促成现实,“精神作用”会转化为物质能量。
人生祸福沉浮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自我实现的结果。
我们都有天生的倾向。
要达到个人能力的最高水平。
希望激励进步,付出孵化成就,播种带来收获,皆可视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6、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7、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8、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9、群体决策;环境信息、个人偏好、方案评价方法是一个决策好坏的关键。
而这些又与个人的经验和对问题的理解有关,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不仅涉及到多目标、不确定性、时间动态性、竞争性,而且个人的能力已远远达不到要求,为此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参与决策分析,这些参与决策的人,我们称之为决策群体10、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1、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12、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名词解释1.社会行为 2.人格 3.信度与效度 4.角色知觉 5.心理定势 6.归因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简述制约社会行为的因素。
3.模型与理论的区别4.选择典型要遵守那些规律?5.社会知觉具有哪些特点?6.为什么说通过外表认识他人是可能的?7.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8.埃里克逊把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哪八个阶段?9.简述影响角色知觉的因素。
10.第一印象作用是如何形成的?谈谈如何才能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11. 维纳的归因理论有何实践意义?12.为什么说现场实验具有较大的事件意义?《社会心理学》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社会动机 2.冷漠行为 3.旁观者效应 4.侵犯行为5.社会态度 6.态度的两极性 7.活动参与 8.认知不协调理论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动机具有复杂性?2.本能论是如何解释人的动机的?3.社会心理学如何解释旁观冷漠行为?4.什么是侵犯行为?5.简述挫折——侵犯理论的基本内容。
6.简述态度的心理功能。
7.用经验积累过程与群体规范制约过程解释态度的形成机制。
8.论述影响社会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
9.说服宣传要注意哪些问题?《社会心理学》作业三一、名词解释1.人际交往 2.群体 3.观看效应 4.责任分散 5.冒险转移 6.去个性化二、问答题1.群体规范是如何形成的?2.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有何关系?3.为什么会产生从众行为?4.现代传播媒介对儿童的社会化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艺术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其社会控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控制越轨行为?《社会心理学》作业四一、名词解释1.文化控制 2.“皮格马利翁效应” 3.社会舆论 4.流言与谣言5.个性差异 6.能力 7.自我实现 8.积极强化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际交往具有心理发展动力功能?2.按照心理学的要求,怎样才能使沟通双方实现思想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3.如何改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4.根据气质差异原理,为员工安排工作要注意遵守哪些原则?5.简述性格与职业的关系。
【奥鹏】2019秋福师《心理咨询学(一)》在线作业一[4]答案
![【奥鹏】2019秋福师《心理咨询学(一)》在线作业一[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27c2b3360cba1aa811dab8.png)
19秋福师《心理咨询学(一)》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7题,14分
1、根据我国CCMD—3,下列不全是人格障碍的是()。
A偏执性人格障碍、疑病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
B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
C冲动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
D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A
2、()医生在改革精神病治疗的历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他开始以科学和人道的态度对待精神疾患的治疗。
A希波克拉底
B菲利普?皮内尔
C盖伦
D比尔斯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B
3、自我揭示指的是()。
A在与来访者的交往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B向来访者介绍咨询者或其他人是怎样看待、对待同样问题的
C咨询者把自己过去的或现在的经验、体会、感受告诉来访者
D向来访者说明、解释其问题的发生,解释思想、行为的可能结果等的一种方法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C
4、()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A癔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性神经症
D焦虑症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C
5、()患者多具有胆小、羞怯、敏感、多虑、情绪不稳、适应性差等个性特点,多在精神刺激下引发起病。
A癔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性神经症
D焦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认知不协调理论最初由费斯廷杰于()年完成的。
A.1956
B.1958
C.1957
D.1955
答案:C
2.()指对于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人,异性有高于同性的特别行为促进作用。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他人助长
D.性别助长
答案:D
3.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于()年提出态度改变情境模型
A.1960
B.1958
C.1961
D.1959
答案:D
4.()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
A.内化
B.依从
C.认同
D.顺应
答案:A
5.()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A.助人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反社会行为
D.利他行为
答案:B
6.()指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保护性借口所采取的措施。
A.自我价值保护
B.自我阻抑策略
C.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D.自我安慰策略
答案:B
7.印象形成模式有()种。
A.一
B.二
C.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