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8《蝴蝶的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领会小说情节,感受小说情趣。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速、语调,朗读理解课文。
3.能够独立完成与本课文内容相关的习题,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喜爱生活,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完成时先审视,能够主动拓展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找准并掌握文中的重要信息,理解文中的描述。
2.善用讨论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获取信息。
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读后能够做到见课文内容略一推敲,整篇课文读透。
2.通过多角度的讨论,让学生探究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先通过课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导入,让学生感受“蝴蝶的家”这个主题。
•引导学生做思维导图,由学生提出关于“蝴蝶的家”这个主题的一切联想,做到目的明确,话题聚焦。
2. 探究文本,理解情节•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开展课文朗读,根据情节发展引导学生逐段口述。
•利用四舍五入讨论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明确重难点。
3. 提升阅读能力,展开互动探讨•以小组互动为主,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主旨及细节,讨论蝴蝶如何选择自己的家,展开角色扮演。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及时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思维迁移。
4. 拓展延伸,激发思维•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并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了解更多关于蝴蝶的知识,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主题探究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多变换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蝴蝶选择自己的家一样,学生也应该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展翅翱翔。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蝴蝶的家》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蝴蝶的家,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态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阅读理解《蝴蝶的家》的内容,了解蝴蝶的生活环境,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小事物的习惯。
3. 教学重点•理解《蝴蝶的家》的主要内容和蝴蝶的生活环境。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细致思考的能力。
4. 教学难点•学生对蝴蝶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利用图片、视频或启发性问题引入《蝴蝶的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对蝴蝶生态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蝴蝶的生活环境和生态习性,并对生活中类似情景进行观察。
4.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相关问题的阅读理解练习。
5.3. 拓展1.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展示对蝴蝶的理解和想象力。
2.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蝴蝶,加深对蝴蝶家的认识。
5.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重点强调蝴蝶的家对于蝴蝶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蝴蝶的家》相关的练习或写作,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蝴蝶生态的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和学生的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对蝴蝶的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课后的活动中能够积极探索和关注自然环境。
2. 教学经验总结•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观察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外拓展活动。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8《蝴蝶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8《蝴蝶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雨后寻找一只受伤蝴蝶的故事。
通过讲述小男孩对蝴蝶的关爱和呵护,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学生在生活中对蝴蝶等小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关爱和呵护受伤的动物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关爱和呵护受伤小动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关爱和呵护受伤小动物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插图和重点内容,辅助教学。
2.相关视频或图片:展示蝴蝶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视频或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
2.能够表演课文,体会蝴蝶的生活。
3.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语言语调。
4.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对蝴蝶的爱护之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表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表演课文,感受蝴蝶的生活场景。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准确把握语言语调,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2.道具:蝴蝶模型、音响等。
3.材料:学生课本、教师课本、教案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蝴蝶图片,引出蝴蝶的话题。
2.让学生谈谈对蝴蝶的了解。
第二步:学习课文1.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注重语调指导。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逐句解释生字词。
第三步:分组表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部分。
2.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指导。
第四步:讨论交流1.整合全班学生表演的内容,串联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就蝴蝶的生活环境进行讨论,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第五步:操练训练1.练习课文中的朗读,注意语调、情感表达。
2.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增强语言交流能力。
五、达标评价1.观察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2.针对学生的朗读和对话表达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在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生活,并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蝴蝶的美好世界,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进行分类。
2、教师筛选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然后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一、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蝴蝶的师:同学们,请跟老师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欣赏之后,谁能说一说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生:蝴蝶师:你们喜欢它们吗?生:喜欢师:看来漂亮的东西人人都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蝴蝶,蝴蝶的翅膀和身体上许多条纹和斑点,色彩鲜艳,好看得很。
它们喜欢在花丛中、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可是,这美好的事物突然间就被恶劣的天气给打破了。
你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紧接着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生:压抑、担心、着急……师:此时此刻,我们都在为蝴蝶着急和担心,担心它那柔弱的身体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摧残,它们会躲到哪里去避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找一找蝴蝶的家在哪里?(板书课题:蝴蝶的家) 【设计意图:导入,激发了学生的视觉。
如此美丽、柔弱的蝴蝶却遭受到了狂风暴雨的摧残,学生顿时心生怜悯和关爱之情,这样轻松自然地就把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联系到了一起,为下文抓住“我真为蝴蝶着急”这条情感的线索进行教学做好了铺垫】生:学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预设问题】生1:蝴蝶的家在哪里?生2:蝴蝶的家是什么样的?生3:蝴蝶的家有多大,能容纳多少只蝴蝶?……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针对文章的题目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学贵有疑”,有了疑惑我们才会去思考,有了思考,我么才能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题目进行大胆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二、回顾课文,总结方法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说一说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提问?(预设)生1:我知道了可以针对课文的题目来提问生2:我知道了可以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来提问,生3:我知道了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生4:我学会了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生5:我学会了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题师补充: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提问。
8《蝴蝶的家》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一课时教学设计(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bìhàn xuān qiǎo yán避撼喧雀檐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家雀屋檐(5)古文识字避,甲骨文(彳,行进)(辟,杀头),表示为躲死难而逃亡。
造字本义:动词,为躲刑戳或战乱而逃离是非之地。
雀,甲骨文(小)(隹,鸟),表示体型小的鸟类。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在居民区活动的体型小巧的鸟,喜欢在地面连飞带跳。
(6)学习多音字雀què麻雀欢呼雀跃qiǎo家雀儿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
震撼:A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B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
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根据图片理解生字及词语生了解古文学习多音字学生理解词意合认读游戏及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
重点抓住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梳理的层次感知课文内容。
第四个环节是拓又指生活多姿多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燕志俊,又名燕遇明。
著作有中篇小说《苦女翻身记》,长诗《枯树开花》,短诗《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等。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8 蝴蝶的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8 蝴蝶的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8 蝴蝶的家》的内容,掌握蝴蝶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文言文描述自然景物。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8 蝴蝶的家》。
2.教具:图片、视频、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蝴蝶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探讨蝴蝶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2. 学习课文《8 蝴蝶的家》(15分钟)•跟读课文,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观察蝴蝶(20分钟)•带领学生前往校园或实验室观察蝴蝶,让学生用观察笔记的形式记录蝴蝶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学生展示观察笔记,进行合作讨论,总结蝴蝶的生活特点。
4. 创作活动(20分钟)•让学生围绕蝴蝶的家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描述蝴蝶的家及周围环境。
•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5. 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对蝴蝶及其家的保护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五、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其他昆虫及动植物,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热爱。
六、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观察笔记和创作活动来评价学生对蝴蝶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
七、反思与改进•老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在学习《8 蝴蝶的家》这节课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只蝴蝶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家而经历的故事。
课文通过美丽的文字和细腻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结构也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
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蝴蝶等小动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应的语法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如“翩翩起舞”、“小心翼翼”等。
2.语法结构:课文中的一些复杂句子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等。
3.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音频,用于学生跟读和听力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世界。
询问学生:“你们见过蝴蝶吗?它们通常在哪些地方出现?”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作者的笔触,一起进入蝴蝶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会认“避、撼”等5个生字,学习多音字“雀”,正确理解“震撼”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自己的探索意识。
5.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6.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自己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自己的探索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蝴蝶的图片2.出示燕子、松鼠的巢穴3.小燕子的家在温暖的屋檐下,松鼠的家在干燥的树洞里,小鱼的家在蔚蓝的大海里……蝴蝶的家在哪里?下雨了,它要在哪里避雨?它们可经受得住猛烈的暴風雨?你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在担心下雨时的蝴蝶无处可去?让我们一起探子蝴蝶的家吧!4.板书课题:8、蝴蝶的家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bì hàn xuān qiǎo yán避撼喧雀檐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家雀屋檐(5)古文识字避,甲骨文(彳,行进)(辟,杀头),表示为躲死难而逃亡。
造字本义:动词,为躲刑戳或战乱而逃离是非之地。
雀,甲骨文(小)(隹,鸟),表示体型小的鸟类。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在居民区活动的体型小巧的鸟,喜欢在地面连飞带跳。
(6)学习多音字雀què 麻雀欢呼雀跃qiǎo 家雀儿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
震撼:A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B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
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
又指生活多姿多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燕志俊,又名燕遇明。
著作有中篇小说《苦女翻身记》,长诗《枯树开花》,短诗《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等。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蝴蝶的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全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三、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交流探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蝴蝶的担忧和关爱?2.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这不是难为蝴蝶吗?(1)词语拓展:水淋淋、黑压压(ABB类词语)亮晶晶静悄悄香喷喷金灿灿笑哈哈气冲冲沉甸甸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笑盈盈兴冲冲(2)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疑问句引起下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3)生动地刻画了雷雨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下文蝴蝶弱小的生命形成鲜明的对比。
(4)“喧嚷”能不能改成“落”?为什么?不能,“喧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风雨很大,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而“落”只能表达雨点从天而降的状态。
(5)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
(6)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1)“着急”体现了我对蝴蝶的关心。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蝴蝶的柔弱,体现了作者的怜惜之情。
(3)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4)想象: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预设: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污泥,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部分1.小组合作学习:(1)互相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交流探讨: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作者作出了哪些想象?2.出示: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确信”“肯定”引出了对蝴蝶的家的猜想和找寻。
3.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作者作出了哪些想象?人们的屋宇、麦田、园里的花朵、老树干的底面、桥下面、树叶下面4.出示句子: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
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
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
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已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作者急切担忧之情融入田园风光之中,使文章增添了几分美感。
从“从没见过”到“不能”再到“怎能”,不厌其烦地列举让我们感同身受,思绪万千,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关爱之情。
(2)“着急”再次体现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
5.出示句子: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作者不甘心,继续寻找,但是始终找不到蝴蝶的家。
(2)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希望蝴蝶有一个安稳的家。
(3)“着急”体现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越来越深。
6.小结:作者一遍遍地设问、猜想、找寻、否定,勾勒出了一幅洋溢着浓浓关爱之情的画面。
7.读了作者的假设,你觉得蝴蝶的家还可能在什么地方?预设:树洞里、花丛中……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对蝴蝶的担心和着急之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1.小组合作学习:(1)互相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交流探讨: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2.出示第五自然段: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
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
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
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冒着炊烟的屋檐下避雨。
一定是这样的。
”(1)“高兴”、“鲜艳”说明了女孩对蝴蝶的喜爱。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3)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作者对蝴蝶的美好祝愿。
3.出示第六自然段: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但我却总没见到过下雨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谁要是能说给我,我就不着急了。
(1)“总”字体现了作者对蝴蝶的细心观察,他一直在寻找蝴蝶的家。
(2)小结:以苦寻而无结果结束全文,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4.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从他对蝴蝶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爱幼小生命)的人。
5.关爱生命心系自然6.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2.出示小诗:蝴蝶的家蜜蜂的家在蜂巢里,蚂蚁的家在地底下,蝴蝶呀蝴蝶,下雨的时候,你去了哪儿?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你素洁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阳光里,你翕动纤细的触角,与绽放的花儿亲密地对话;微风中,你舞动美丽的薄翅,花朵因你更生机勃发!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关爱生命的孩子,用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自然的精灵啊,不要害怕,快快回家!3.知识拓展:雨中的蝴蝶:为了准备飞行,蝴蝶必须让阳光直射它的翅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快温暖它们的翅肌,而阴天遮挡了它们起飞所必需的太阳光。
因此,乌云密布、天将下雨时,蝴蝶便会寻找躲雨的地方:高秆草或叶状植物都可以成为遮风挡雨的场所。
它没有固定的巢穴,在树叶下边,草丛中,石缝里,总之一切能避雨的地方都可以。
大雨过后,它们还会重返蓝天,快乐地飞舞。
另外,如果蝴蝶真的被淋湿了,你也不必担心,因为蝴蝶的翅膀是由几百片细小的鳞片组成的,和鱼身上的鳞片相似。
下雨时鳞片能遮挡雨水,使蝴蝶不会被真的淋湿。
(五)写法借鉴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在文章中修怖文字词句运用的各种表现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如在《蝴蝶的家》中,第2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为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担心;“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属于反问句,更是加强了一心为蝴蝶着想的效果;其他地方还运用了设问等修辞手法。
总之,文中的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蝴蝶这一个弱小的生命写得让人倍感怜惜,更与第1自然段的恶劣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激发作者的担忧与关爱之情。
(六)知识梳理蝴蝶的家猜想:小鸟都有家,蝴蝶的家在哪里为蝴蝶着急假设:人们的屋宇、麦田、园里的花朵、老树干的底面桥下面、树叶下面(担忧、着急)关爱生命心系自然四、拓展阅读1.课件出示:螳螂法布尔螳螂的外表很美丽。
它长着长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
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嫏虽然很美丽,但却非常凶猛。
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
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