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项目教学模式(PBL)在《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教学模式(PBL)在《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任务驱动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t e o gv ou in t e q e t n t a u ze h e e a a h r a d s d n s“ o e s o l i r st i e a s l t o t u s o h t z ld t e g n r lt c e s n t e t h w w h ud o h i p e u ta h a d l a n t e c r c l m k h p r n g me t .T e a t o o e t e sma f rt er e c n e r h u r u u l e t e s o t ma a e n ” h uh rh p so h r y of i i i s e h
v l a l d a f r t i t d . au be i e s at hs su y e
Ke r smi ind vn i u oi t ;r et b sdl rig p r a ae e t ywod : s o r ig; se— r ne po c — ae ann ;so s n gm n s i s e d j e t m
a u d t n t k e e iile p o ai n t h e c i g f rt i c riu u n k s g o sa f n ai o ma e a b n f a x lr t o t e ta h n o h s u r l m a d ma e o d o o c o c
— —
基于任务驱动与问题导 向相结合 的探索与实践
E s in d ii g a d is e o in ain x lrt n r ci a e n te mi o r n n su r tt o c s v e o

PBL教学法在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PBL教学法在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积极 性 。
如 授 之 以渔 ” , 对 于 新 世 纪 的大 学 生 来 说 ,学 习 能 力 的提
高 、学 习方 法 的掌 握 ,比 简单 的知 识 积 累 更 为 重 要 。
提 倡 P L 学 , 是 高 等 学校 教 学方 法 改革 的基 本 思路 。 B教 P L 够 将 提 高 专 业 课 教 学 质 量 与 教 学 改 革 紧 密 地 结 合 起 B能
传 填 课 教 学 质 量 , 对 提 高 学 生 素 质 , 增 强 学 生适 应 实 际 工 作 能 本 上 的 知 识 ;教 师 只 是 “ 道 授 业 解 惑 ” 。 在 这 种 “ 鸭 式 ”的教学模式 中,学生始 终处于一种被动 地位 , “ ” 教 力 , 至关 重 要 。
教 学方法 T
N s 编杨l :THo .f |y/. 辑睛G 1 0 - l E 教学研究 1 ^’ - _
E- I y h@ on . -m ai zhi ezaz i l63 c r
PL B 教学法在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文 /钟 伟 弘
P L 学法 ( r b e — a e L a n n ,简 称 P L) , B教 P olmB sd er ig B 即 以 问题 为 核 心 , 让 学 生 围绕 问题 展 开 知 识 建 构 过 程 ,借 此促进 学生灵活 掌握知识基础 、发展 高层次的思维 技能 ,
二 、 P L L 教 学 法 概 述 B 与 BL
P L 学 法 , 1 6 年 由美 国 神 经 病 学 教 授 Ba r ws B教 99 r o 在 加 拿 大 的 麦 克 马 斯 特 大 学 首 创 , 先 后 在 多所 医 科 学 校 中 推 广 、 修 正 。 目前 , 该 方 法 已成 为 国 际 上 备 受 关 注 的一 种 教

从学生角度看PBL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从学生角度看PBL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从学生角度看PBL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摘要】pbl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流行和前沿的教学方法,本文对pbl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采取pbl教学法的优点、并从学生角度对pbl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建议,为pbl教学法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pbl;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角度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快速发展,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虽然立足于小小的课堂,但与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变革产生着直接的关系。

传统的教育虽然有着诸多的弊端,鉴于惯性却仍是教育的主流。

然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开展教学改革之前,聚焦传统教育,做出更多的思考是十分有益处的。

一、传统教育已无法满足当今高职的教育要求一个三年制高职学生,除去第三年的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出头,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这两年时间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异常重要。

每一个高职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殷切的希望,盼望他们能参加完三年的学习后迈向前程似锦的未来。

而高职院校近年来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使毕业生能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的双证,同时也拥有英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证书。

证书是职场的敲门砖,但敲开门之后,这个学生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质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些才是今后未来发展的关键,但传统教育显然无法做到对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传统教育适应不了当今学习者的需求,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课程日益发达,各种在线培训如雨后春笋。

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要积极转变思路,积极利用资讯发达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创建学习的新契机。

在追求高效的现在,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拘泥于一本教材的传统教育上。

而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没有办法直接传授在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面对知识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对此却并无充分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是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摘要:随着高等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纷纷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pbl教学法”以其自身的优点吸引着教师,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之一。

笔者在临床教学中探讨与应用了该教学法。

关键词:高等医学;pbl教学法;临床教学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互动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等。

笔者作为一名临床带教教师,也积极投入到教改的洪流中,在临床教学中探讨应用了“pbl教学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些许问题。

一、探讨“pbl教学法”的原因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步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

如,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其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教学中,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讲为主,主要教学活动局限于床边带教、归纳总结,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进度表,将教材内容按照进度表的顺序向学生进行讲解。

这种灌输式的,单向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应用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培养的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很强。

正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存在的差距,我国各高校才纷纷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近年来,高校医学教师更多地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pbl教学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的效果,笔者在临床带教中也探讨并应用了“pbl教学法”。

二、“pbl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原理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以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

PBL教学法的概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的概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老是咳嗽的李先生
• 第一幕—— 第一幕——
李先生是一位工作繁忙的杂志社记者,今年46岁。最近3个月他老 李先生是一位工作繁忙的杂志社记者,今年46岁 最近3 是被咳嗽所困扰。一开始他并不重视,以为是感冒,有些鼻塞、 是被咳嗽所困扰。一开始他并不重视,以为是感冒,有些鼻塞、 流涕、打喷嚏,喉咙发痒而咳嗽, 流涕、打喷嚏,喉咙发痒而咳嗽,自己吃了一些感冒药片和止咳 的药水,以为很快就会好的,但是没想到咳嗽越来越严重, 的药水,以为很快就会好的,但是没想到咳嗽越来越严重,一直 不好,有时咳得眼冒金星,他紧张起来,人到中年, 不好,有时咳得眼冒金星,他紧张起来,人到中年,该不会有什 么问题吧?接连看了几家市里著名的三级医院, 么问题吧?接连看了几家市里著名的三级医院,医生给他拍了胸 做了血常规检查,但是没有发现问题。 片、做了血常规检查,但是没有发现问题。医师认为他是支气管 让他服用抗菌素和化痰止咳的药片治疗,但不见好转。 炎,让他服用抗菌素和化痰止咳的药片治疗,但不见好转。咳的 厉害时有一次晕了过去。 月份开始发病现在已到6月份了。 厉害时有一次晕了过去。从3月份开始发病现在已到6月份了。朋 友劝他看中医,说他认识一位姓黄的中医师,很有水平, 友劝他看中医,说他认识一位姓黄的中医师,很有水平,态度也 曾看好过他的病。李先生平时身体还算好,血压有些高, 好,曾看好过他的病。李先生平时身体还算好,血压有些高,吃 了降血压的西药后控制得挺好,还从来没看过中医。 了降血压的西药后控制得挺好,还从来没看过中医。他将信将疑 地来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内科门诊。 地来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内科门诊。看到黄医师身边坐着很 多学生,他犹豫中向黄医师讲述了自己的病情。 多学生,他犹豫中向黄医师讲述了自己的病情。

传统教学法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技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急需探索一种更加适应时代的教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正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探究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特点、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项目式学习的定义与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真实性:项目式学习围绕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或需求展开,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编程时,学生可以被引导去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程序,如制作一个班级网站或设计一个小游戏,这样的项目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探究性: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需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改进和优化,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反思,逐渐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协作性: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瞻

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瞻

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瞻作者:李国强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2期【摘要】问题导向式教学(PBL)是教师教育课程有待拓展的应用领域,为适应培养创新型师资的需要,有待结合教师教育课程的不同领域,系统构建教师教育课程问题导向式教学,为推进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PBL)教师教育课程【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3〕223号-456);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RKJGZ1301)。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21-03一、问题导向式教学(PBL)的应用与研究概况问题导向式教学,本意为问题导向学习(简称PBL:Problem?鄄based learning),基于习惯和在教学应用的意义上称之为问题导向式教学(PBT:Problem?鄄based teaching)。

PBL最初主要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提出和应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鄄centered)的教学方式,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以个案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分析、解释与解决。

通过PBL,学员可于小组建构学习目标,整合基础与应用知识,对于相关知识作系统性的搜寻与回顾,并学习对知识的评断、应用与分析等[1]。

PBL倡导将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来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从而彻底摒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课程过度专业、缺少多元化评估、考试驱动学习、被动学习态度、学习与应用脱节、人文素养欠缺,因而更符合目前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PBL的发源地加拿大McMaster大学将PBL定义为一种教育哲学,作为一种摒弃传统教育思维的教育理念,具有多元化的内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2]。

探析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探析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2012.08学教育144要承担者,应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是他们可敬的师长、可亲的兄长,而且是他们可信的朋友。

使学生由喜欢教师而喜欢课程,由喜欢课程而认真学习,由认真学习而取得优异成绩。

2、从点滴抓起,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在具备自控能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律与律人的规范行为的能力。

自主管理能力的锻炼是培养管理能力的落脚点,因此,必须加强自主管理的锻炼。

第一,营造自主管理的氛围。

要为学生创造自主管理的条件,关键是应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管理,使其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个体行为的自省,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校正自己,使之符合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二,激发自主管理意识。

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通过鼓励先进,奖惩优劣等办法,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原动力,使学生变“要我管、被人管”为“我要管、管自己”,切实达到激励学生主动管理的目的。

第三,形成自主管理网络。

学生干部队伍是自主管理中的积极因素,他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自主管理中发挥带头与示范作用。

由于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的网络中,分管着每一个“网点”,如果他们都能在各自分管的“网点”上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自主管理网络也就形成了。

因此,必须抓住学生干部管理这个重点,通过他们的示范功能,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目的。

3、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是院校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保证,是院校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院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对此,一定要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协调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形成高效顺畅的管理运行机制。

第一,完善训练工作制度。

要从有效利用管理资源,充分开拓管理空间的角度出发,合理区分校院之间、各学院之间、院系之间在管理要求方面的差异,对各项教育训练工作进行规范,形成一套能够管长期、管全面、管总体的完整制度系统,编写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详细的操作程序,理顺各类管理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L教学法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摘要:《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共有九大理论模块,每一模块的内容在实践中都有很多失败应用的案例,每个案例都蕴含了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这个特点使得此门课程在应用pbl教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在实际教改方案中,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在考核环节也以pbl为导向进行作业内容的设置,从教学和考核两个环节突出了pbl的应用,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项目管理;考核;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15-0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教授学生在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等九大领域的管理知识和方法,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

它是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塑造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课程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软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需要更多能够从事软件系统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

这门课程的九大理论模块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性过强、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情况。

引入pbl教学法,以每个理论模块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必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pbl教学法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

这种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来带动学习的过程。

pbl将学习和现实世界中出现的问题挂钩,通过问题设计任务,强调把学习过程与问题解决紧密结合。

二、pbl教学法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教学中的实现
(一)《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效果欠佳。

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两个重要支柱。

这门课旨在教授学生理解项目管理技术的运用对成功推进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立项、计划、执行、控制、验收五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以及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和整体管理九个项目职能管理。

课程知识体系成熟,但在传统教学中,以介绍为主,容易偏理论化,教学效果欠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课程考核方式与“软能力”的培养脱节。

“软能力”主要指的是人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领导力、敏锐思考能力等,是当今社会考量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项目管理领域,“软能力”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考核方式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一般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而缺少对“软能力”的检验。

而这门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九大项目职能管理领域,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达成了相关的“软能力”。

(二)pbl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1.教材的选择。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1],这些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是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偏重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每个失败的背后,都有需要挖掘的深层次原因,例如没有很好地遵守并执行某一个或若干项目管理的职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pbl教学,课程选择了培生出版社kathy schwalbe的《man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第六版》这本书。

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在每一章节都配有一个案例opening case,并且有“what went wrong”部分,在这个部分中,会针对每一章节内容的不同,给出此案例有问题的地方,要求学生思考。

在章节的末尾,还配有case wrap-up,对此章节相关的项目管理的某一职能的运用做总结。

教材的这个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开展pbl教学。

2.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个实例。

pbl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在设计好问题并给学生以后,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来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典型的pbl教学法包括了问题的定义、解决、迁移三个步骤。

问题的定义是指由教师给出针对具体问题的要求,解决是通过学生间的协作,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是指教师完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分析。

以下的教学过程实例将以此门课程第五章《project scope management,项目的范围管理》为例。

①通过案例给出问题的定义。

项目的范围管理主要确定项目要完成哪些任务,形成清晰的任务列
表。

如果范围的初始定义含糊不清,或者中途产生了变化(如用户提出额外的需求)而没有进行适当的审批,很可能出现范围越界,导致项目不能正常推进,甚至失败。

在课前给出一个项目的信息,包括项目背景、计划进度、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发生的事件以及项目最终的执行结果:失败。

提请学生结合章节背景(项目的范围管理),思考这个项目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②开展小组讨论进行问题的解决。

学生对于执行失败的项目兴趣度很高,通过翻阅教材,文献检索等方式交流意见,形成小组解决方案,给出项目失败的原因。

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范围越界”这个范围管理领域最突出的问题的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范围控制,在出现越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

③教师评价各组解决方案完成问题的迁移。

在各小组的课前讨论任务完成后,在课上,教师安排小组做陈述报告,交流各组的分析结果。

在陈述过程中,学生可以聆听到其他组的工作成果,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占据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过程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体现了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来带动学习的过程。

(三)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要素回顾
pbl教学法实施得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探索性,并增强学生问题解决、团队协作的能力。

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按照课程内容准备好问题,布置小组任务,组织讨论过程,点评小组成果。

学生更需要采
取主动学习的方法。

pbl的整个过程设计问题定义、组织学生讨论、点评结果等,整个教学周期无形中延长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和学生在pbl教学法中的角色与传统意义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师生双方做角色变化的适应。

这些都是影响pbl成功实施的要素。

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在实施pbl教学法时,主要的难点在于学生小组讨论的组织。

三、结束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的知识体系结构的特征特别适合开展pbl教学。

通过问题的定义开展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加深对于某一个项目管理职能领域的理解,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直接讲述理论知识。

学生也从pbl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角色转变,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换到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学习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2]吴惠青.基于问题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j].教育发
展研究,2003,(z1).
[3][美]布里奇斯,海林杰.implement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leadership development[m].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