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合集下载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线电、通信、电视、电脑等电子仪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电磁辐射污染是现代文明带来的一大问题,对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来源于无线电、通信、电视、电脑等设备的使用。

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波长时间影响人体,会导致头痛、头晕、心悸、喉咙痛等症状,长期暴露还会产生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这些设备的信号会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与人体接触时产生更直接的辐射影响。

生活中还有家用电器如微波炉、洗衣机、冰箱等,它们在工作时同样会产生电磁辐射。

目前,电磁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污染程度也不断增加。

在北京等城市的市区中心,辐射水平已经居高不下。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电磁辐射污染超标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应对措施•降低电磁辐射污染的发源;•远离电磁辐射来源。

•通过正规技术手段进行防护。

降低污染发源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现代电子设备,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方式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比如:•减少电子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减少电子设备工作时的噪音和震动等;远离电磁辐射远离电磁辐射源,减少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可以有效的减轻电磁辐射的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不宜常在传输塔、变电站、发射塔等设备工作的附近长时间停留;•睡眠时应注意电器设备的放置位置,尽量避免有大功率电器或发射源在床头附近;•减少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工厂中电磁辐射的影响;正规技术手段防护为了更有效去掉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还可以采取正规技术手段来进行防护。

几个具体的方法如下:•采用电磁防护材料,在家庭中使用电磁波隔离墙材料;•使用电磁波屏蔽材料对各种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利用电磁波辐射测量仪对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总结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第三篇--电磁污染与防治

第三篇--电磁污染与防治
概述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的快速发展,大量电 视发射塔,广播发射站,雷达站,卫星通信 地球站,微波中继站,移动通信基地站等产 生电磁场的设备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 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 成环境中电磁能量密度增大,频谱增宽,无 线电噪声水平增高。
注意问题: A: 测试点尽量选择在比较开阔、平坦 B:避开高压线等导电的物体 C:避开建筑物和树木 D:不要距离大功率的辐射源太近
对于方格数多、测试点多的情况的简化处理: 人口密度加权、辐射功率加权: 1 划分方格 2 统计每个方格里的人口密度
统计每个方格里的辐射源的数量 统计 3 计算每个方格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m 4 计算每个方格的辐射功率加权系数n 5 小区的加权系数 6 选择监测点
在导线或设备周边产生工频电磁环境,以电磁感应 为主。 低频电磁场:一般指10K-100KHz频率特征的电磁 场,是一个较复杂的电磁环境,感应、传导、辐射 几种形式共存。 高频电磁场:国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频率范围是指100KHz以上的电磁环境,远 场主要为辐射场。
2、电磁辐射
典型辐射源的测量 米字形布点法 方向: 测点:
注意的问题: A: 测试点尽量选择在比较开阔、平坦 B:避开高压线等导电的物体 C:避开建筑物和树木 D:避免机动车辆的放电辐射干扰
2 测量方法
2.2 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 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高强度,长时间的电磁场照射,对公众的身 体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同时对家用电器、医 疗设施等造成干扰。高强度的电磁场是一个 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而电磁波是能量流污 染,看不到,听不到,嗅不着,摸不着,但 却充满了环境空间。

电磁环境及电磁污染途径

电磁环境及电磁污染途径

电磁环境及电磁污染途径一、电磁环境概述电磁环境是指由电磁场构成的环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磁场是一种物理场,是由电磁波和电磁辐射共同构成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电磁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传输、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电磁污染途径1. 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是指由电磁设备发出的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大量的无线电、微波、雷达等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电磁辐射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污染源。

电磁辐射会对生物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受损等问题。

2. 电磁干扰污染电磁干扰污染是指由电磁场对其他设备或系统正常工作造成的干扰。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广泛,电磁场的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通信设备、传感器等系统失效,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3. 电磁噪声污染电磁噪声污染是指由电磁设备发出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使用频率增加,电磁噪声也成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

电磁噪声会影响人类健康,干扰睡眠、导致神经系统紊乱等问题。

三、电磁污染的防治措施1. 控制电磁辐射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对外辐射;规范电磁设备的使用标准,确保设备符合安全规范。

2. 提高电磁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加强对电磁干扰的防范,提高设备本身的抗干扰能力,减少电磁干扰对系统正常工作的影响。

3. 优化电磁设备设计优化电磁设备的设计结构,减少电磁噪声的产生;合理安排设备布局,减少电磁波的辐射范围。

结语电磁环境及电磁污染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电磁污染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希望通过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有效降低电磁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共同建设清洁、健康的电磁环境。

电磁辐射,放射性,光污染

电磁辐射,放射性,光污染

3.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1)能广泛分布于人体器官的放射性核素 比易于积聚于单一器官的核素危害性小。 (2)半衰期愈长的放射性核素危害性愈大。
(3)滞留于人体内时间愈长的放射性核素 危害性愈大。
三光污染及其防治
光污染按波 长划分,可分 为可见光﹑红 外线和紫外线 污染三种。另 外还有人工白 昼以及彩光污 染
光污染的防治
1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 件。 2 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 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对于从事电焊﹑玻璃加工﹑冶炼等产生 强烈眩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工作人员, 应十分重视个人防护工作,应佩带个人防 护眼镜和面罩,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4 加强绿化和恰当的美化。
环境保护基础教学专题
主讲人:
其它公害防治技术
一、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二、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三、 光污染及其防治
一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1.电磁污染概述 当电荷﹑电流随时间变化时,他们的周围就激励 起电磁波。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部 分电磁能量输送出去,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辐 射。
2.电磁污染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
3.电磁污染的防治
电磁辐射防护可分为两大类: (1).是对辐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设备电磁 场能量的泄漏; (2).是对工作人员和工作环境采取保护措施。 控制电磁辐射污染,还应采取综合性防止对策。
食物防辐射
美国太空辐射实验室的科学 家们经研究证明,食用草莓 能帮助宇航员免遭宇宙射线 的辐射。在每100克草莓中, 含有50―100毫克维生素C, 比苹果、葡萄等水果高10倍 以上。草莓中还含有大量的 维生素E以及多酚类抗氧化物 质。这些营养物质都可以抵 御高强度的辐射,减缓紫外 线辐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 比如皮肤发生脂质氧化,出 现干燥、红斑等现象。

电磁辐射 环保措施

电磁辐射 环保措施

电磁辐射环保措施
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电磁波通过空气或其他物质传播时所产生的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它可以分为电磁波和静电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包括:手机、电视、计算机、微波炉、无线路由器等。

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效应
电磁辐射会与人体细胞产生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从而引起头痛、神经衰弱、失眠、视觉疲劳等生理反应。

潜在致癌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致癌风险。

环境污染
电子垃圾、无线电波辐射等都是电磁辐射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会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破坏生态平衡。

环保措施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产生的危害,采取以下环保措施十分必要:
电磁屏蔽材料
在维护电子仪器设备时,应采用有效的电磁屏蔽材料,减少辐射频率的泄漏,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在环境中的污染。

保持距离
使用电子设备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尽可能减少使用时间,以减轻电磁辐射的影响。

优化设备设计
制造电子设备时,应采用优化的电路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其辐射强度,提高环保性能。

选择高品质的设备
高品质的电子设备辐射值一般较低,因此在选择电子设备时,应优先考虑品质较高的产品,以减轻电磁辐射的影响。

加强科学监测
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的科学监测和评估,建立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对产生较大辐射的设备和场所进行检查和整改。

结论
电磁辐射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环保措施来减少其产生的危害并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传递性质。

随着电子通信、无线电、微波、雷达、电视、广播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物体的影响:电磁辐射可以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长期暴露在辐射源附近可能导致人体细胞组织的变化、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些动物和植物也对电磁辐射敏感,长期或过度的暴露可能导致它们的繁殖、生长和行为异常,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强大的电磁辐射可以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导致设备的正常功能受损甚至失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减小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1.选择低辐射设备:在购买电子设备时,应尽量选择低辐射的产品。

一些电子设备已经在设计中考虑了辐射的控制,这些设备通常标有“低辐射”或“零辐射”等标志。

2.合理设置设备的位置:将电磁辐射源放置在离人员和动物较远的地方,避免长时间接触强电磁辐射区域。

4.加强监测和管理:对辐射源进行监测,确保电磁辐射水平不超过国家标准。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应用进行有效的管控。

5.提高人们的意识和教育水平: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长期和过度的暴露。

6.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与电磁辐射相关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电磁辐射的影响机制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潜在的问题,但通过合理选择低辐射设备、合理设置设备位置、合理使用设备、加强监测和管理、提高人们的意识和教育水平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环境监测方法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环境监测方法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环境监测方法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1、健康危害
电磁辐射是指按特定频率在电磁场中,由有组织的物体和空气之间发
生的电磁能量的传播现象。

它可能引起多种健康影响,其中包括肿瘤、噪声、眼疲劳、神经损伤、记忆力减弱等。

2、气象危害
电磁辐射过强会对大气中温湿度等空气性质产生变化,影响天气变化,从而造成大暴雨、地震、雷暴等异常气象现象的发生。

3、环境危害
电磁辐射对环境也有潜在的危害,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命运行,使植
物死亡,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1、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作为目标来评估环境健康状况的一种
方法。

其中包括电磁辐射的影响,包括对动植物的影响。

2、化学监测
化学监测是一种测量环境中化学物质浓度的方法。

根据研究,电磁辐
射会影响环境中的物质组成,使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水中的元素污
染浓度发生变化,对环境产生潜在危害。

3、物理检测
物理检测是利用物理参数来度量环境质量的一种方法。

包括进行电磁辐射强度的检测,通过测试可以直接了解电磁辐射的强度,从而了解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4、地质检测
地质检测是利用地质参数来评估环境影响的一种方法。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一、前言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自此反应了人们对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视。

但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对人们危害日渐明显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视。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

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电磁辐射污染源来自俩方面,一类是来自天然的电磁辐射:如果自然界中雷电、火花放电等都会引起电磁辐射,这些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强烈的,但不是普遍存在,反而是对通讯和仪器设备的干扰十分明显。

还有一类是人为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各种电磁辐射系统、广播电台发射台、导航系统、电视发射源和微波接受站等。

人为的电磁辐射随着人们对这些设备的频繁使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还有,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电脑使用频率高的人的更能明显的看到自己因为接收电脑辐射而产生的身体上的变化,电脑辐射容易使眼睛疲劳、视力降低、头痛,甚至对妊娠和胎儿的有着很明显的危害。

在生活中,像我们经常使用的电磁炉、微波炉、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磁也都存在着电磁辐射,同样也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四、如何预防辐射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预防辐射对我们的危害,尽量做到把危害减到最低限度,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我咨询了相关专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寂寥,提出的几方面的建议:1)加强宣传电磁污染的危害,引起人们的重视。

必要时采用一些方法,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指定的空间和范围,可以采用屏蔽室、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睛、屏蔽罩等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摘要: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和噪声污染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污染。

通过对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电磁辐射标准与防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综述,了解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为开展电磁辐射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采取防护措施和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字:电磁污染,危害和防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日趋严重, 电波干扰导致的社会公害, 已急迫地提到议事日程。

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和噪声污染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污染,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实际存在的污染定为必须抑制的公害之一。

电磁辐射属于物理性污染。

一方面,电器和电子设备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学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应用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和深化;另一方面,各种视听设备、微波加热设备等也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功率设备越来越大。

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电磁辐射的大幅增加,直接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

例如:北京电台附近的洒仙桥二中, 因电台电磁辐射污染学校已被迫停办, 杭州市的浙江省经济电台干扰附近新建的香料厂, 由于电磁辐射污染, 香料厂电气开关屡屡打火, 香料厂生产原料为酒精易着火, 投资几千万元建的香料厂因电磁辐射污染直到目前不能投产。

武汉电视发射塔建在龟山之上, 而其山坡处建有豪华青山宾馆, 日本等国外宾客不敢在青山宾馆内居住, 怕电磁辐射污染危害身体健康。

沈阳电视塔建在南湖处, 电视塔周围居民因电磁辐射污染提出强烈抗议。

这些都是电磁污染给人们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带来的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研制出了很多测量设备,制定了很多有关高频电磁辐射安全卫生标准及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在防护技术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电磁污染的定义电磁污染是指超过人体承受或仪器设备容许的电磁辐射,它是以电磁场力为特性,并和电磁波的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电磁辐射超过一定的强度,即超过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出现头痛、失眠等才会升格为电磁污染。

2.电磁波来源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

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电磁污染主要是指当电磁场的强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人体机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其中主要包括频率分别在3 ~300 MHz 的高频电磁波和300 MHz ~300 GHz 的微波。

电磁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2.1 天然电磁污染源天然电磁污染源是由于大气中的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

最常见的是大气中的雷电电磁干扰。

此外,太阳和宇宙的电磁场源的自然辐射、火山爆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新星爆发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2.2 人工电磁污染源自从1895年无线电波发明,使大西洋两岸成功地进行电信号传送后,各国便纷纷设立自己的无线通信系统,这种革命性的信息传送方式很快风靡世界。

如今,电磁波作为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载体被广泛地用于工业、交通、医疗、通信等各行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也产生了污染。

所谓人工电磁污染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电子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有脉冲放电(产生于切断大电流电路时的火花放电,其本质与雷电相同)、工频交变电磁场(指低频的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所激发的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指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

3. 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从污染源到受体,电磁污染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传播。

3.1空间直接辐射干扰空间直接辐射是各种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能量,每个装置或设备本身都相当于一个多向发射的天线。

这些发射出来的电磁能,在距场源不同距离的范围内,是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并作用于受体的。

一种是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的范围内,传播的电磁能以电磁感应的方式作用于受体,如日光灯发光;另一种是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的范围之外,电磁能是以空间发射方式传播并作用于受体。

3.2 线路传导干扰线路传导是指借助于电磁耦合由线路传导。

当射频设备与其他设备共用同一电源时,或它们之间有电气连接关系,那么电磁能即可通过导线传播。

此外,信号的输出、输入电路和控制电路等,也能在强电磁场中拾取信号,并将所拾取的信号进行再传播。

通过空间辐射和线路传导均可使电磁波能量传播到受体,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有时通过空间传播与线路传导所造成的电磁污染同时存在,这种情况称为复合传播污染。

4. 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作用机理目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已成客观事实,其危害作用机理通常分为至热效应、非至热效应、刺激作用及累积效应四种表现。

4.1至热效应至热效应是指人体在高强度的电磁波照射下,吸收辐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热量,产生生物反应。

人体内有极性分子,也有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而极化,在交变极化和取向的过程中都会由于碰撞和磨擦而产生热量。

在电气变频率高时,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失,导致机体温度上升,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4.2非至热效应非至热效应是指人体受到长时间强度不大的电磁辐射时,虽然人体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但会引起人体的细胞膜共振,出现膜电位改变,使细胞活动能力受限。

因此,非至热效应也被列为“谐振”效应。

4.3刺激作用电磁波的刺激作用有感电效果。

外部电流刺激神经细胞产生触电感觉,刺激肌肉产生肌肉收缩或肌肉不随意运动,刺激心肌使心室变软,心脏停止搏动,而刺激呼吸肌则停止呼吸。

微波辐射还可引起先天性缺陷和流产、阳痿、性欲减退等病症,这些都是电磁辐射的刺激作用导致的危害后果。

4.4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而久之成为长期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少,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预想不到的病变。

5.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5.1电磁辐射对心理和行为健康的危害电磁辐射可以对健康和患病人群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大量资料证明,电磁能使人出现头昏脑胀,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有专家认为,电磁场对睡眠的影响是对患者心理、行为和识别能力影响的反映,进而推断暴露于人工电磁辐射中的人员,其睡眠异常也许是其后精神紊乱的开始。

5.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超短波,微波除了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外,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主要反应在心血管系统,其中以副交感紧张反应为多,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等。

但至今,关于电磁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仍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5.3对眼的危害高强度电磁辐射可使人眼晶状体蛋白质凝固,轻者混浊,严重者可造成白内障,还能伤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导致视力减退乃至完全丧失,人眼在短时间内经微波辐射后,出现视疲劳、眼不适、眼干等现象,视力明显下降,夜晚更为突出。

电子通讯设备微波作业人员眼晶状体混浊与工龄有关,工龄越长混浊程度越重。

5.4对生殖系统的危害电磁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危害及其引起的生殖障碍也日益被各国学者所关注。

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即睾丸的温度增高10℃~20℃,皮肤虽然没有灼痛感,但男性生殖机能可能已经受到微波辐射的损害。

王水明等报道女性暴露于视频显示终端可引起子代先天畸形,产期死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流产早产等,还大大增加了不孕的危险性。

怀孕早期经常使用微波炉和移动电话可能显著增加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相对危险性。

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可以降低睾丸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可能存在生殖毒性。

Li等调查发现,妊娠期流产危险性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增加,域值为16 mG,当磁场强度≥16 mG 地,流产危险性增加2.9 倍,早期流产的危险性增加5.7 倍,而有流产或生育力低下的孕妇流产则增加4 .0 倍。

Preston 等发现母亲在妊娠期使用电热毯,可增加儿童肿瘤的发生,尤其是白血病和脑瘤。

6.电磁辐射对生产生活的危害近年来电磁辐射对电气设备的干扰最突出的情况有3 种:一是无线通信的发展迅速, 发射台、站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 使航空通信受到干扰。

1997 年8 月13 日在深圳机场发生了我国第一起因无线干扰航空通信导致机场关闭2 个小时的严重事件, 调查发现干扰来自机场近200 多台无线电发射机。

1996 年印度一架民航飞机因受到电磁干扰与另一架飞机相撞, 造成重大损失。

二是一些企业使用高频工业设备, 加之寻呼台基站和多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增加, 使一些基站附近高层居民楼窗口处的电磁辐射强度达400 μW/cm2 , 超过40 μW/cm2的国家标准10 倍, 从而干扰广播电视及通讯系统,造成图像不清、语音失真、信息失灵。

三是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在医院使用手机, 有可能干扰电子医疗设备;在飞机上使用手机, 会干扰飞机上的控制系统而导致事故。

如《北京青年报》2000 年1 月28 日报道, 1995 年4 月, 日本冈山红十字医院一位患者的自动点滴器突然停止, 经多方调查, 确认“凶手”是同病房病人打手机时产生的电磁波造成的干扰所致。

7.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预防或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其根本出发点是消除或减弱人体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其主要措施包括屏蔽和吸收。

7.1电磁辐射的屏蔽对于不同的屏蔽对象和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电磁屏蔽装置或措施。

主要有: ①屏蔽罩:对小型仪器或器件适用,一般为铜制或铝制的密实壳体。

对于低频电磁干扰,则往往用铁或铍钼合金等铁磁性材料制作壳体,以提高屏蔽的效果。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精密电磁测量,用超导材料可以起到完满的电磁屏蔽作用。

②屏蔽室: 对大型机组或控制室等适用,一般为铜板或钢板制成的六面体。

当屏蔽要求较低时,可用一层或双层金属细网来代替金属板。

③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罩:用于个人防护,主要保护微波工作人员。

屏蔽衣和屏蔽头盔内夹有铜丝网或微波吸收材料。

屏蔽眼罩通常为3 层结构,中间一层为铜丝网。

凡进行屏蔽防护时,必须有良好接地,防止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以保证高效率的屏蔽作用。

7.2电磁辐射的吸收吸收是指利用特定的吸收材料将电磁辐射能量吸收掉以降低其强度。

吸收材料主要是电的良导体和较强的铁电性,大致可分为谐振性吸收材料和匹配性吸收材料两大类。

如金属纤维,金属镀层纤维,涂覆金属盐的纤维等。

另外,将屏蔽材料与吸收材料叠加制成防护板或防护罩,既可防止电磁辐射的定向传播,又是可以进行吸收以免反射产生二次污染,大大的降低了电磁辐射的能量,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7.3控制电磁波源的建设和规模在建设有强大电磁场系统的项目时,应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合理布局使电磁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以加强损害防护;另一方面,限制电磁波发射功率,制定职业人员和居民的电磁辐射安全标准,避免人员收到过度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