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纪要

计 量 指 标 继 续稳 步 上 升 . 国 内 科 技 期 刊 中 名 列 前 茅 , 地 球 物 理 学 期 刊 领 域 继 续 保 持 领 衔 期 刊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 :0 5 在 在 如 20 ,
洪 、 建 国、 中杰 、 家林 、 孙 张 王 黄金 水 、 宝 春 、 宝 俊 等 出席 了会 议 , 报 编 辑 部 刘 少 华 、 素芳 、 海 英 、 台琴 、 雅 玲 等 参 加 黄 杨 学 胡 汪 肖 徐
了会议.
专 职 副 主 编 、 辑 部 主 任 刘 少 华 向编 委 们 详 细 汇 报 了一 年来 编辑 部 的 工作 , 出 了 2 0 度 工 作 计 划 和 安排 . 编 给 0 9年 主要 包 括 : ( )《 1 地球 物理 学报 》 辑 部 全 体 人 员 在 编 委 会 的 领 导 下 , 持 和 发 扬 学 报 的优 良传 统 , 心 尽 力 , 力 工 作 , 编 保 尽 努 圆满 完成 了 2 0  ̄ 20 年 度 出 版任 务. 每 期 增 加 载 文 量 的 同 时 , 续 保 证 了 刊 物 高 质 量 的 学 术 质量 和编 辑 质 量 , 07 08 在 继 保证 了 每期 准 时 出版 .
网 络 化 编辑 稿 件业 务处 理 过 程 ; 现 了网 上 预 出 版 、 刊和 过 刊 的浏 览 、 询 和全 文 下 载 等 高 级 服 务 功 能 .全 新 的 网络 化工 作 实 现 查
平 台 , 大 提 高 了 编 辑 部 的 工 作 效 率 , 短 了 出版 时滞 、 高 了 刊 物 的影 响 力 . 年 多 的 实 践 使 编 辑 部 尝 到 了新 技 术 带 来 的 甜 大 缩 提 一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地层学杂志地理科学地质与勘探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工程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地球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与化探世界有色金属国土资源情报工程勘查一、SCIE刊物1 中国科学(英文版)2 科学通报(英文版)3 地质学报(英文版)4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5地球物理学报6岩石学报二、核心刊物1地质学报 2 地球化学 3 石油学报 4 地质论评5 古生物学报 6 水利学报7岩土工程学报8土木工程学报9工程地质学报10 矿物学报11岩石矿物学杂志12 地层学杂志13 沉积学报14 微体古生物学报15古脊椎动物学报16矿床地质17 地球科学18地学前缘19地球科学进展20地震学报21地震地质2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4水科学进展25 高校地质学报26 地质通报27中国地质28工程勘察30铀矿地质33 煤田地质与勘探34煤炭学报35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三、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地质论评2.地质学报3.地球科学4.地学前缘5.岩石学报6.沉积学报7.地球化学8.矿床地质9.地质科学10.第四纪研究11.地球学报12.矿物学报13.地质地球化学14.地质科技情报15.地质与勘探16.现代地质1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地球科学进展19.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20.高校地质学报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2.地层学杂志23.古生物学报24.矿物岩石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6.岩石矿物学杂志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8.中国岩溶。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征稿简则

[ ] 中震 发救  ̄0 4 7 ,区域 级 抗 震 救 灾 指 挥 部 地 震 应 1 20 ] l 急基 础 数 据 库 格 式 规 范 [ ] s. E3 G / 26 -19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行 政 区划代码 [] 2 B T 20 95 S. [] GB 0 1 —8 ,县 以下 行 政 区划 代 码 编 制规 则 [ ] 3 114 8 s.
等 多方面都 是不 断变化 和发展 的 。随着地震 应急
基础数 据库 的建设 和发展 ,数据 的更 新 和数 据 的
共享将 成为最 大 的 问题 , 护 人 员要 保 证所 有 基 维
] 43
3 能根据 地震现 场反馈 信息 动态地 提供评估 )
Hale Waihona Puke 结果 。 广 州 市 地 震 应 急 基 础 数 据 库 建 设 对 提 升 整 个 广州市 的地震 应 急技 术 水平 有 极 其 重要 的作 用 。
地 震应 急基础数 据库 的建设 是一项 长期 而漫长 的
过程, 在数 据库 内容 、 据 结 构 、 据 库 涉及 范 围 数 数
2 建 立 在 平 台上 , 出 的 评 估 结 果 具 有 良好 ) 得 的可 视 性 和 可 查 询 性 ;
础数据 的准 确 , 并及 时对 数据进 行更 新 , 只有 这样
才 更有 实 际参 考 意 义
。因 此 , 今 后 的 日常 在
工 作 中要 做好 对数 据 的维 护工 作 , 其更 好 地 服 使 务 于广州 市 的防震减 灾事业 。
36 7
工 程’ 球 物 理 学 报 ( hn s o ra o n ier gG o h s s 地 C iee un l f gnei e p yi ) J E n c
欢迎订阅《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16 8
工 程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 h e u a oE g er g epyc) C i s J r lf ni en ohs s n e on n i G i [ . 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92 19.
第3 卷
关系, 进行构造特征分析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参 考文 献 :
[] 1黄汲清 . 地质学 及大 地构造学 [ . 京 : M] 北 地质 出版
社 ,9 2 19 .
[ ] 崇 光 .油气 田 地 质学 [ .北 京 : 3童 M] 地质 出版 社 ,
18 9 5.
[] 4 姜必庆 , 陈高 . 通南 巴地区灰岩 区地 震采集方法探 讨 [] 工程 地球 物理学报 ,052 3 :l—23 J. 20 ,( )26 2.
;
l { {
{
^
Emi cg u.d.n —a:j @cgeue l e
开 户 名: 地质大学( 中国 武汉)
账 号 :2 20890 05
{
;
i
;
i
{
l
开户 银行: 武汉市工商银行关山分理处
t 本刊 国际标准刊号: S 62— 90 国内统-- 号 :N 2 19/ V I N 17 74 , S - r C 4 — 64T 。 ' J
{
i
i
l ; {
联系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鲁磨路38 8号
中国地质大学校 内《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编辑部 邮 编 : 07 4 04 3 电 话 :2-- 838 07- 7 862 6
[] 2 马文璞 .区域构 造解析~ 方法理论 和 中 国板 块构 造
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

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摘要:一、引言二、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概述三、程序实现原理与方法四、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五、结论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模拟地下岩层的电性分布,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关于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质结构的有价值信息。
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在矿产资源勘探、地热资源开发、地震预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概述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主要是基于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如电法勘探、磁法勘探等,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地下岩层的电阻率分布,从而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关于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质结构的有价值信息。
三、程序实现原理与方法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主要采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复杂的数学模型,实现对地下电阻率分布的模拟。
具体来说,程序首先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去噪、数据插补等;然后根据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得到地下电阻率分布。
四、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以我国某地热资源开发项目为例,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在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下电阻率的准确模拟,项目团队成功发现了两口地热井,为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在地震预测领域,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也为地震学家提供了关于地壳结构的重要信息,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五、结论与展望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将更加高效、精确,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更多有关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质结构的有价值信息。
2010年度《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纪要

学报 的努力得 到国家有关部 门认可 ,0 9年 底 中 国科 技信 息所 公 布 , 刊继 续荣 获 2 0 20 本 0 8年 度“ 种 中 百 国杰 出学术 期刊” 称号 , 是本 刊连 续第 7次获得 该项 殊荣.学 报每 年均 得 到 国家基金 委 的资助 , 这 目前 已经 得到 2 1  ̄2 1 年基金 资助通知 . 01 0 2 近两年 , 刊又获得 科协 的精 品期 刊建 设资金资 助. 本 学报在 历届科技期 刊
库 扩建 , 使在线投 稿 、 在线 审稿 、 在线 编辑 和 网上查 询等操 作更 加便 捷. 刊 电子 网刊与 纸介 质 同步发 行 , 本 电
子 版本通常 比纸版 提前 1 O天左右 , 使读 者快 捷 阅读. 我们 坚持 期 刊文献 的开放 获取 ( E C S ) OP N A E S 进程 , 分 阶段为读者提供 过刊 的全 文免费 阅读下 载. 止到 2 1 截 0 0年 1 O月 , 刊 已经 将 2 0 本 0 3年 以来 的 全部过 刊 编 辑 整理上 网 , 目前 均可免费 全文下载 , 一步提 高了为广 大读者 的服务能力 , 进 同时也扩 大了刊物 的知名度 , 提 高了实效性. 学报 的国际影响力稳 步提高. 刊一 直是 国内外著名 检索 机构 的统计 源 期刊. 本 最新 统计 结果 显示 : 国内
的领先地位. 0 9年底 ,地球物理学 报 》 20 《 获得 北京市 印刷优 秀期 刊称 呼. 0 9 0 0年 度 , 刊 编辑部 继续 2 0 ~2 1 本 进行 学报数字化建设 , 全力 打造 国 内一 流期 刊 网络平 台. 0 9年 , 20 我们 持续 进行 网站升 级 、 件 改造及 数 据 软
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

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摘要:一、引言二、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的概述三、程序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四、程序的优缺点分析五、应用实例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视电阻率正演计算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计算工具,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的相关内容。
二、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的概述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是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原理的视电阻率正演计算方法。
该程序利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如地震数据、电磁数据等)和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地下的视电阻率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关于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有效信息。
三、程序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需要输入以下参数: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如地震数据、电磁数据等)、地质模型、电导率剖面等。
程序运行后,将输出视电阻率分布图、地质结构图等。
四、程序的优缺点分析优点: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能够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准确的地下地质结构信息。
此外,该程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应用于多种地球物理勘探领域。
缺点:该程序的运行时间较长,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
此外,程序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的解释需要地球物理学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五、应用实例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在我国多个矿产资源勘探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我国某地热资源勘探项目中,该程序成功地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了准确的地下地质结构信息,为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结论地球物理学报视电阻率正演计算程序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地球物理计算工具。
该程序能够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准确的地下地质结构信息,为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球物理学报 投稿字体格式

地球物理学报投稿字体格式
关于地球物理学报的投稿字体格式,一般来说,期刊会在投稿
指南中明确要求投稿者使用何种字体格式。
通常情况下,期刊会要
求投稿者使用普通的字体格式,比如宋体、黑体、仿宋等常见字体,同时要求字体大小为12号。
在撰写论文时,建议使用常见的字体格式,确保清晰易读。
此外,还需注意论文排版的要求,比如行距、
段落间距、页边距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论文整体格式符合期刊的
要求。
如果投稿指南中有特殊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期刊的要求来
设置字体格式,以免影响论文的审稿和出版。
总之,在投稿前一定
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并严格按照指南中的要求来设置字体
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学报》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是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学报》创刊于1948年;1953年,在中国科协推动下,重建并恢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学报》名称改用中文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根据2013年1月《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51人。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地球物理学报》共出版文献7418篇、总下载1410837次、总被引14345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36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582。
报道内容
该刊主要刊登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空间地球物理和大气、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着重报道创新性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
《地球物理学报》设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热学·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热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磁学·地热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重力与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等栏目。
编委成员
根据2013年1月《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51人。
编委:艾印双、常旭、陈棋福、陈晓非、底青云、符力耘、高静怀、何丽娟、胡祥云、黄宝春、黄金水、黄忠贤、金振民、李斐、李幼铭、刘代志、刘立波、刘启元、刘瑞源、刘树华、吕达仁、倪四道、沈正康、石耀霖、孙和平、孙建国、万卫星、王椿镛、王家林、王西文、王绪本、魏文博、吴忠良、徐继生、徐文耀、杨宝俊、杨长春、杨文采、姚振兴、张剑锋、郑天瑜、CHAN(陈龙生)、Henry Pollack、Huawei ZHOU(周华伟)、Ivan PSENCIK、Jerming CHIU(邱哲明)、Kunhua CHEN(陈昆华)、T.Yanovskaya、Rushan WU(吴如山)、Xiaobi XIE(谢小碧)、Yu ZHANG(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