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文化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青州,作为山东省一大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文化保护型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历史底蕴,但是,在旅游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旅游开发、管理、营销等方面,对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旅游开发不够成熟青州市的旅游资源很多,美食、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都很丰富。
但目前青州旅游开发不够成熟,旅游线路设置不够合理,旅游景点之间缺少联系,游客很难形成持续的旅游流量。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和产品,打造出和相关主题品牌一样有口碑和持续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针对旅游开发不够成熟的问题,青州市应制定详细的旅游开发计划,包括资源整合、旅游商品开发、景点开发、产品推广等,明确目标、掌握市场,注重深度开发,落实品牌发展战略,在品牌建设上变得更加专业和有力。
二、旅游管理不规范旅游管理不规范也是目前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之一。
好多景点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未成年人销售假门票、强制成团游、旅游超时、景点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合理化服务流程和管理机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完善监管体系。
统一规范景区门票、服务收费,严格监管冬季节假日接待能力,保证安全、健康的旅游环境。
三、营销不足营销是旅游行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青州,旅游营销手段不足、市场营销推广不够有力,导致当地旅游业的营收收益不高。
青州拥有典雅的山东传统文化和众多旅游景点,如祁门古城、崂山风景区、鹤顶红观、太白湖景区等,如何通过营销推广吸引更多游客来访是青州旅游发展的重要议题。
针对营销不足的问题,青州市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推广,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展市场推广,增加旅游知名度。
品牌营销也是重要的手段,比如与旅游公司合作,推出线路、主题等。
此外,也可以举办旅游节庆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提高知名度和曝光率。
总之,青州作为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文化保护型城市,拥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论青州市旅游开发

论青州市旅游开发一、描述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
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1986年由原益都县撤县设市,现为省辖县级市。
青州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
2010年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8个镇,人口94.04万。
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青州内交叉贯通,309国道、352省道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潍坊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50个少数民族成份、34572人,其中回族22446人,满族4544人,蒙古族1086人,其他过百人的少数民族有13个。
青州市是山东省2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市(曹县)之一,有34个少数民族成份、24775人,其中回族21212人,满族2712人,主要聚居在城区和近郊,有回族乡1个,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乡镇、街办4个,民族中小学9处,民族中专1处,民族医院2处。
青州旅游近些年发展迅速,其中风景景观,有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等。
以花博会为口号转而进入到实业大力带动了,十一旅游发展。
但是拟态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以及旅游纪念品的方面仍然不完善,需要找到迅速发展这些方面的方式,科学绿色发展。
二、分析1、旅游等于旅游标志物。
有目的地人才会产生旅游的愿望,而愿望就是所谓的旅游标志物带给人们的欲望,驱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前提。
2、我的家乡没有所谓的旅游标志物3、政府在旅游开发中错位①重视景区开发,但不重视地标②重视宣传,但抓不到重点③重视风景,不重视形象。
多地区存在以上分析的问题三、开发打造旅游标志物①首先找到原型,比如一座山,一条街。
青州以文化为基础,打造古城青州,成为旅游标志物。
②赋予意义,包括宗教意义、历史审美等意义,为古城青州赋予意义,扩大影响力。
③政府旅游公共关系,其中包括整体公共关系,通过媒体进行公关。
以打造旅游标志物为中心的公关,还有大型活动等。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旅游资源的推广开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推动相关项目的建设。
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理的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全域覆盖,从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青州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旅游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游客对于旅游服务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青州市的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表现为有的景点服务热情周到,设施完善,而有的则存在导游服务不规范、景区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为了提升青州市旅游服务质量,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确保游客能够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黑导游”、“黑店”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三、环境保护不力青州市的环境保护现状值得关注,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因为游客过多、管理不善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特别是城市周边一些天然景区,因为开发利用不当,已经出现了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等情况。
这不仅损害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也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政策,严格限制景区游客容量,推行有序游览制度,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竽充数,保护好每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使其相得益彰,共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城市美誉度为了提升青州市的城市美誉度,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城市品牌塑造,制定整体的城市形象宣传策略,打造深入人心的城市故事,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友顺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青州市抓住青州古城成功创建AAAAA级景区的良好机遇,将青州市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打造,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突出的问题。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制约青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青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青州市;旅游;问题;对策一、青州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旅游资源丰富,现拥有国家A级景区14处(其中AAAAA级景区1处,AAAA级风景区2处、AAA级景区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園2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水利公园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
近年来,青州市抓住青州古城成功创建AAAAA级景区的良机,将青州市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打造,促进了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规划融合不够,重复开发、破坏旅游环境现象依然存在青州市相继编制完善了《青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旅游规划体系不断健全。
但规划融合度不尽人意。
如南部佛寿文化片区和西南山地森林片区均位于青州风景名胜区内,其旅游规划的目的、原则和定位等与《青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不一致,各个规划之间未分出主次。
同时重复开发现象依然存在,重开发轻保护,乱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
(二)资源整合不够,优势不突出,没有真正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尽管近几年青州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大大改善,全市上下联动,共同打造全域旅游。
但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缺乏横向联合,还处在各自为战的散乱局面,更谈不上与相关资源的整合。
景点与景点之间,以及景点与相关产业之间怎样搭配才能更加合理,才能更加突出优势,才能更加的人性化,这些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青州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

中图分 类号 :5 2 7 24 F 9 .5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2 8 (0 O 0 0 0 —0 10 0 0 2 1 )4— 0 3 4
马 光 霞 伍 ,
(. 1 山东 民族技 师学院 , 山东 青州
辉2
4 00 ) 104
220 ; .中南林业科 技大学 , 南 长沙 650 2 湖
摘 要 : 市场调 研 的基础 上 , 用 S T法分析 了青 州市在 发 展 旅 游 文化 产 业 上 的 资源 、 在 采 WO I 交通 和 市场 等 方 面的优 势 , 配套设 施 建设 和 管理体 制等 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 以及 所 面 临的机遇 与威 胁 , 以此为依 据 , 究 了 并 研
雄; 还有 在 这 儿 传 播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共 产 党 先 驱 王尽 美 、 恩 铭和指 挥 过 解 放 战 争 的革 命 家 陈毅 、 云逸 邓 张 其次 是宗 教 灵 属 的 召 唤 。浓 烈 的宗教 氛 围呈现
首 先是历 史 吸引 人 。青 州 有 着 “ ” 突 出的丰 等 。 古 字
项 目中有关 旅游 的新景 点所 打造 的历 史文 化 、 教文 久 , 宗 笔者 在东夷 文 化标 志 园碰 到一 些 当地 老 太太 , 她 “ ” 化、 花卉文化 、 闲文 化 及 民俗 和 书法 艺 术 文化 等 都 们 问 :东夷 是 过 去青 州 的王 吗? 对东 夷 概念 不清 楚 休
设。 一、来自钟羽 正 、 溥 等 一 代 名 臣 , 肃 、 钦 等 学 术 巨 冯 燕 于
擘; 有客居青州的郦道元 、 黄庭坚 、 李清照、 冯惟敏等
青州旅游现况分析及前景展望

青州旅游现况分析及前景展望作者:李慧敏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1期文化旅游是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同时又面临了强劲的挑战,文化旅游需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保护意识,青州文化旅游业正处在萌芽阶段,我们要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
笔者便是依据青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况、面临的困扰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文化旅游的内涵说起文化旅游,其定义是,国度不同、风俗不同、年代不同对其定义也不同。
而我心中对文化旅游的理解是这样的:文化旅游,即文化为主导,旅游作为辅助,而这种形式的旅游则是游客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在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的同时感悟并领略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一种旅游新形式。
在我国,文化旅游可分为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这也是最常见的形式,如西安古城、敦煌莫高窟;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形式,如博物馆游、现代书画艺术游;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此种较为少见。
二、青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况国际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业得到了青州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不断重视,青州的文化旅游业蓬勃兴起,并且成为了青州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青州旅游景区建设的投资,截至今天,青州文化旅游业的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大体分为五个区域:佛寿文化旅游区以驼山石窟、泰和寺、龙兴寺为主;古城文化旅游区以东夷文化园、偶园古街、青州宋城为主;东方花都文化旅游区以花博会为标志;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弥河水生态为主兼之青州蜜桃、弥河银瓜、柿饼山楂美食游;自然风景休闲度假旅游区以仰天山国家森林为主。
这五个区域的形成,使青州的文化旅游事业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青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青州旅游的品质和水平,成为了当前需要重视的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利用率低青州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文物古城、自然风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目前的开发利用率并不高。
许多景点仍处于人少、游客流量不足的状态,导致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2.旅游服务水平待提高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对于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青州的旅游服务水平整体上还有待提高。
游客在景区内遇到的导游服务质量不一,有的景点的环境整治和设施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3.旅游环境保护问题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景区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乱扔垃圾、随意涂鸦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景区环境的恶化。
二、对策1.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青州应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将那些尚未开发利用的景点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的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青州应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导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保障景区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青州应该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观光。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景区环境的监测和维护,及时整治一些不文明行为,保障景区环境的良好状态。
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多多,但只要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加大宣传,旅游业一定会更加繁荣。
希望青州能够引以为戒,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加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州旅游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宣传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管理措施不健全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管理措施。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青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游客体验,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州旅游更加繁荣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游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青州旅游、问题、对策、背景、产生原因、宣传力度、旅游配套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总结。
1. 引言1.1 介绍青州旅游的背景青州,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城”。
青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青州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青州的旅游景点包括古城墙、古建筑、古街巷等,吸引了许多游客。
青州旅游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旅游资源的利用不当、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更好地发展青州旅游业,需要认真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就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问题的产生原因青州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1. 宣传不足:目前青州地处偏远地区,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
很多游客并不清楚青州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导致游客数量有限,旅游收入不高。
2.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青州的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游客可能因为缺乏便利的住宿和交通条件而选择放弃前往青州旅游。
3.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州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州文化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吴全军中文摘要:文化旅游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青州市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青州文化旅游 SWOT分析对策一、文化旅游的内涵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
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
因此,文化旅游可定义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
我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二、青州市文化旅游业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进而分析确定其优劣势、了解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
目前该方法广泛用于研究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公司战略问题。
这一方法有利于开拓思路,正确制定策略。
(一)优势分析1.历史地位重要,文化悠久灿烂“青州”这一名称,最早来自于地理著作《尚书 . 禹贡》。
以当今的“青州”为治所是从东晋开始,此后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建制虽然频繁,但“青州”均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
在长达 1600 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州”始终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古城。
“青州”乃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是由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所证实的。
在东夷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州”一地的文化慢慢融合于齐鲁文化。
但在“青州”这一特定区域内,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文化氛围,这就是“青州文化”。
青州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齐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秦汉之后,各种文化逐步融合并汇入了统一的中华文化之中。
“青州”作为华夏东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必然会促使文化更加繁荣地发展前进,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佛道文化鼎盛,文物古迹丰富自两晋开始到唐代,青州的佛教发展迅猛,境内佛寺林立,僧徒众多。
据考证有名著录的寺院就有四十多座,其中尤以龙兴寺最为显赫,被誉为“正东之甲11作者简介:吴全军,男,汉族,1974年11月出生,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
现为山东青州市委党校讲师。
寺”。
云门山、驼山、尧王山上有着历代开凿的众多佛教石窟,而且还有昊天宫等大量的道教遗迹,这些都说明佛道文化在青州历史上曾鼎盛一时。
青州境内文物古迹甚多,青州博物馆、云门山摩崖巨寿、玲珑山魏碑书法、偶园假山,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元代真教寺、明代衡王府牌坊、满州旗兵城、明清十里古街,还有尧王山、黑山等山上的石刻,都让人感受到青州文化的丰厚底蕴。
3.名人名家众多,名篇佳作荟萃北宋以及明代至清初是青州文化发展的两个辉煌时期,其间出现了众多的名人佳作。
如北宋初年青州先后诞生了被誉为“古今第一”的山水画家李成,科学家兼诗人燕肃,既是才子又是“贤相”的王曾,承陈抟之先启邵雍之后的经济学家李之才等名人。
继之范仲淹、欧阳修、夏竦、文彦博、赵抃、曾布等文坛巨匠也都在青州做过官,还有诗人黄庶和黄庭坚父子,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寓居20年。
明代,青州境内仅考取的进士就有80名,其中累官至二品以上的有邢玠、钟羽正、刘珝、赵秉忠等15人。
清初的冯溥、房可壮和任浚,都曾官属当朝一品。
青州历史上还出过6个状元:文状元苏德祥、王曾、张唐卿、普颜不花、赵秉忠,武状元丁殿祥。
这些名人名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不但为人们传颂至今,而且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园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促成并持续发展了青州文化的高峰期。
4.民间文化发展迅速,与节庆文化相得益彰近几年,青州民间文化发展迅速,群众性广场文化的开展,也推出一些不同主题的广场文化品牌。
如锣鼓秧歌大赛、少儿歌舞大赛、广场文化表演秀、青年歌手大奖赛、云门山山会文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
另外,以节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可谓风生水起,引人瞩目。
青州立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先后举办了状元文化特展、孝文化展、万人拜寿、金秋旅游文化月、花卉文化艺术节、东夷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这些文化品牌主题新颖,以其示范性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对于树立青州良好的文化形象,促进青州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劣势分析1.文化旅游业起步较晚,品牌深度开发不足,发展思想不够开放,创新精神不够强。
2.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健全。
至今全市还没有一家全面负责接待旅游的机构,再僻如导游人员的素质、各宾馆接待标准等问题缺乏协调,这将对青州旅游大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文化旅游产品、纪念品缺乏创意开发。
现在青州旅游产品、纪念品除了几本介绍青州文物风光的书、《状元卷》复印件、佛像雕塑复制品等少量外,很少见到有青州文化特色的东西,即使有也没有形成经济规模。
像国内著名旅游城市里那种旅游产品、纪念品专卖街、专卖店,青州至今还没有。
(三)机会分析发展文化旅游业,正面临一系列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是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国家制定了保护、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系列战略措施。
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转型时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
二是山东省文化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实施打造经济文化强省发展战略,大力挖掘齐鲁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魅力,依托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把旅游产业开发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青州区位特色和自身的发展基础。
青州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周围大中城市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青州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端产业,积极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力积极把青州打造成为“东方花都、文化青州、假日花园”。
(四)威胁分析全国各地都开始充分认识到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纷纷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青州缺少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文化资源,如名山大川、文化古迹等,甚至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处于竞争劣势。
如何避免因发展滞后被市场边缘化,成为青州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青州市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思考1.进一步发掘和规划的文化资源。
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发掘、认真整理,整合现有的文化研究力量,组成研究历史文化的专家队伍。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划拨专项科研基金,设置研究课题,提供研讨和交流平台。
改变纯学术的研究模式,紧紧围绕打造文化旅游胜地的目标,从景点包装、旅游宣传的视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以研究成果服务于旅游文化建设。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合理规划。
要做到全市一盘棋,将众多“散珠碎玉”般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论证,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精心包装。
为赋予旅游资源更多的“文化味”,一方面着手对云门巨“寿”、驼山摩崖石刻造像群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新的佛寿文化旅游区;围绕玲珑山北魏郑道昭书法题刻,对附近的明代井塘古村落进行了深度研讨、开发,着力打造书法文化旅游区;聘请古城专家阮仪三对原来用于居住的城区十里古街进行规划,编制完成了古城保护开发规划,并依托城区的范公亭、李清照祠等历史文化纪念馆,着手兴建古城文化旅游区。
另一方面,结合大旅游发展,新规划了龙兴寺遗址博物馆、龙兴寺、东夷文化生态园、将军文化生态园等22个文化旅游项目。
2.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
采用媒体营销、网络营销、节会营销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
比如可以在海内外范围内征集青州旅游整体形象的主题广告词,并选取一两条意义深远琅琅上口的广告词,在国家级和省级主要媒体黄金时间宣传推介。
当今社会,企业在向集团化发展,农业在向产业化发展,旅游是一种综合性行为,要发展文化旅游业,也要打破自身各自为政的界限,应互相沟通,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旅游公司之类的营销队伍,来宣传推销自己;另外,也可以与本地和外地有影响的旅游公司合作,扩大客源量。
在面向社会宣传和推销自己方面,综合考虑旅游线路和宣传品、推介产品的制作。
还可以把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促销。
广造声势,大力宣传。
编制精美的专题宣传资料,如拍摄相关的专题片,印制旅游宣传手册和导游图。
编写与人文资源有关的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举办组织相关的研讨会。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外地知名旅行社及社会各界名人考察,在重要媒体上宣传介绍青州等等,来进一步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
3.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放宽政策,激活民间资本,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领域。
同时,按照“专业策划、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本土文化办成具有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
通过组建民俗艺术团、建立景区民俗馆、建设民俗村、举办民俗文化盛会等途径把特有的民俗文化打造成品牌,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
4.培育和引进新型文化旅游管理人才。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它需要的人才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业操作与运行需要大批具有高新技术知识及管理才能的人才。
文化是没有时空界线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均是息息相通、血脉相连的。
另外,各个文化系统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体系。
其中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依靠高新技术、着眼新的思维视点来研制开发新型高质文化旅游产品,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将文化旅游产品的实质内涵、潜在价值及无穷乐趣传达给旅游者;管理能力是指在网络系统运行、营销战略计划与信息分形处理方面的经营决策知识化、科学化;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任何时代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