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合集下载

焦作市养生地建设SWOT分析

焦作市养生地建设SWOT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焦作市养生地建设SWOT分析何 峰 焦作大学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休闲及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利用国家法定假期进行出行旅游,及带孩子充分接触大自然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

保持身心健康、充分享受生活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养生旅游逐渐成为趋势,怎么顺应形势,利用优势使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焦作地区养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养生地;焦作市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2-0486-02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边有太行山脉,与山西接壤,南临母亲河黄河,周围与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济源市相连。

这里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养生旅游圣地。

“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一直是焦作对外宣传的名片。

“一赛一节”也就是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和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是焦作承办的重要赛事。

养生旅游在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和墨西哥,是一种以养生为目的,满足旅游者医疗保健、强身健体、身心放松等需求的新型旅游产品。

现在全球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日渐增加,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也会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

一、优势(strength)1.丰富的自然资源焦作市位于黄河南北之通道,是山西、河南两省的要塞,从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地表水资源充裕,流域面积广的河流有23 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等几个较大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中心城区斜穿而过。

拥有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3个5A级景区,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这里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被称为四大怀药,是养生的佳品,闻名中外。

2.历史悠久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焦作地区也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是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其中有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焦作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焦作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焦作旅游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概况与目标分析焦作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该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优美,还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焦作市的旅游业也逐渐兴起。

然而,与一些著名旅游城市相比,焦作市的旅游市场仍然相对薄弱,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本次旅游营销策划方案的目标是提升焦作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目标和目标群体:目标:1. 提升焦作市旅游知名度和形象。

2. 提高焦作市的旅游业收入和经济效益。

目标群体:1. 国内游客:包括家庭游客、青年游客、老年游客等。

2. 国际游客:主要以自由行游客和文化交流游客为主。

二、市场调研与竞争对手分析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焦作市的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包括云台山、龙潭公园、嵩阳书院等著名景点。

此外,焦作市还有悠久的文化遗产、美食和特色产品,具备了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与一些知名旅游城市相比,焦作市的旅游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目前,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郑州、洛阳、郑州等周边城市。

这些城市在旅游市场上已经建立起了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针对竞争对手分析,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同时通过差异化营销策略来打造焦作市的旅游品牌,使之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1. 品牌建设:为了提升焦作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形象,我们将以“古城焦作”为核心品牌,突出焦作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优势。

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焦作市的独特旅游产品和特色,形成以焦作市为中心的旅游区域品牌。

2. 宣传推广:a. 线上宣传:通过建设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线上渠道,增加焦作市旅游的曝光和知名度。

通过推广SEO和SEM,提高焦作市旅游相关搜索的排名,增加潜在游客的搜索和关注。

b. 线下宣传:通过印刷宣传品、海报广告等线下渠道,将焦作市的旅游优势展示给游客。

利用大型旅游展会和活动,加强焦作市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河南省焦作市SWOT分析

河南省焦作市SWOT分析

河南省焦作市SWOT分析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

目前,河南省政府及焦作市政府对于焦作市的发展定位为旅游城市。

据史志记载,焦作市有60座历史古城,其中城区有6座;祠庙335所,其中城区70多所,据统计,全市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83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44处,县级492处,城区内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21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6处,市级81处。

截至2014年末,焦作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2处,其中2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3处,4A级旅游景区4处,5A级旅游景区3处。

拥有星级酒店32家,具有独立法人的旅行社108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个。

其中以焦作市云台山最富有盛名。

我将针对焦作市的旅游城市定位进行SWOT分析。

一:S(优势)1.云台山是国家五A级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六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地处河南中原位置,云台山以其独特优美的景象吸引了以焦作市为中心的周边省市的大量游客,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迅速发展为焦作市的城市名片。

2.焦作是太极之乡,独特的文化积淀也为焦作的旅游城市定位增添了活力和吸引力。

3.云台山地处中原地带,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

中国南北交通第二大动脉——焦枝(焦作———枝城)铁路纵贯焦作全境。

景区离焦作市区30千米,在各个车站都有开往云台山的旅游车,行驶时间大约为30分钟。

二:W(劣势)1.无科学的开发与管理思维。

每逢双休日与节假日,云台山景区人满为患。

自被评为AAAAA级景区后,云台山景区的门票价格巨涨,游客数量剧增,云台山景区管理处及县、市政府对于景区的适度开发与管理缺乏科学理解与应用,只满足了经济最大化的经济需求而忽略了生态的需要。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下旅游业的新趋势。

焦作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面临着旅游业的新挑战和机遇。

如何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水平,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全域旅游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策略。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全域旅游是指以地域为框架,以全域资源和全域产业为基础,以全域规划和全域管理为手段,以全域服务和全域体验为目标,推动旅游业全面升级的发展模式。

它不仅只是旅游景点或景区的开发利用,更强调对整个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规划与管理。

全域旅游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以地域为单位。

全域旅游是以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区为单位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业发展。

2.以资源为基础。

全域旅游是以地域内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等各类旅游资源为基础进行规划和开发。

3.以规划和管理为手段。

全域旅游强调整体规划和全域管理,注重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产业等的协调发展。

4.以服务和体验为目标。

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游客的全方位体验和满意度,提供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和项目。

二、焦作市的旅游资源及现状焦作市地处河南省中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方面,焦作市拥有云台山、焦作盆地、漯河等多处风景名胜区;人文资源方面,焦作是商周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商周文化遗址和古建筑群;经济资源方面,焦作市是中国优质苹果和红枣的主要产地,拥有丰富的风景园林和田园风光。

目前焦作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充分,很多景区以及文化古迹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利用浪费。

二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三是焦作市的旅游业布局不够合理,旅游产品和项目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融合性,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三、焦作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1.整体规划与整合资源。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摘要]焦作成功实现了由“煤城”向“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变,本文从焦作本身所具备的区位、经济、资源等各方面,借助于现代产业环境分析中常用的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焦作市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变化因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焦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焦作;旅游经济;SWOT分析SWOT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得出结论,提出符合具体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也是现今比较广泛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术,通过对SWOT分析法的应用,有助于找出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发展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探索出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方向。

1 SWOT分析——优势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邻黄河,与山西省晋城接壤,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东接新乡,西邻济源。

北接太原、东连京广,南达陇海,同时穿越焦新、焦枝、焦太铁路。

焦作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将近3万人,星级以上饭店15家,旅行服务社接近20家。

经济发展属河南上游,污染企业逐步减少加之城市市民,清洁工人的维护,城市卫生有目共睹,交通较为便捷,都为旅游业或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

焦作市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叹止。

母亲河的源远流长,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塑造了焦作旅游的丰富资源。

云台山在南太行五大著名景点中最能体现焦作山水的特色,以水叫绝,以山称奇,堪称华夏第一高瀑的老谭沟云台天瀑布更是令人叫绝。

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一直被人们誉为“北方小三峡”的青天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可与江南秀丽风光媲美。

河南焦作旅游发展现状格局分析

河南焦作旅游发展现状格局分析
焦作城市发展定位
焦作城市定位发展新型的国际山水旅游城市目标
新兴工业城市
城市发展两大方向
打造国际山水旅游城市 焦作市预提升山水生态旅游品质,打造复合型旅 游产品。全面整合焦作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培育 提升焦作山水国际品牌,将焦作市建成复合型的 国际性山水旅游城市
国际山水旅游城市
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从观光型到休闲度假型 产业要素全面开花——从单腿走路到齐头并进 宣传营销转向高端——占领国内走向国际 自觉践行服务理念——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 委屈
•云台山,青龙峡:位于河南省焦作 市修武县和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处,[1] 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百家岩、 红石峡、子房湖、潭瀑峡、猕猴谷、 茱萸峰、峰林峡、青龙峡等主要景点
•净影寺 古称贤谷寺、景净寺,位于河南焦作市 与山西晋城市交界处,是我国佛教史上 的释义高祖、隋代佛学三大师之一—— 慧远法师的出家学法及归骨之地
青龙峡 峰林峡 云台山 青天河 神农山
11
焦作市旅游发展现状
焦作旅游发展整体呈上升势头,市场容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大量客流正快速进入市场
【焦作旅游】
山水游:焦作山雄水秀、地貌奇特,拥有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为核心的5A级景区 人文游:焦作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中华太极拳的发源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不 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800多处,是中国开展历史文化游的胜境。
序号 1 2 3 4 5
景点 云台山 青天河 神农山 青龙峡 峰林峡
游客量 万人次
80万 -
40-50万人次 40-50万人次
33
链接:焦作主要景点
焦作共有A级景区27个,其中5A级3个,4A级4个,3A级9个。
•太极故里陈家沟 太极拳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焦作 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 段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焦作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域旅游理念的深入人心,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备受关注。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规划,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有必要对焦作市的全域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规划,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被誉为“中华小巴黎”的焦作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如云台山、少林寺、皇石峡等知名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传统“点式”旅游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迫切需要转变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目标。

本研究选取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分析焦作市旅游资源现状,探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寻找实施路径,评价发展效果,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建议并进行总结。

这将对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1.2 研究意义焦作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兴起,焦作市旅游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研究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地方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策略、实施路径,可以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全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效果评价,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域旅游理念在更广泛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在于为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范例和经验积累。

1.3 研究目的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该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及潜力,分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并提出可行的实施路径,最终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赵琰郝士艳摘要:作为曾经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河南焦作市早在世纪之交就成功实现了城市战略目标的转移,旅游业飞速成长,近几年焦作市的旅游发展向全域旅游转变。

文章针对焦作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在深入剖析其面临困境原因的基础上,多角度地研究了深入发展焦作市全域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焦作旅游;全域旅游;困境对策全域旅游,是指将旅游业作为一定区域内的优势主导产业。

通过对该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全域旅游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各行各业相互贯通,各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市民上下一心,利用发挥该区域的所有优势,提升旅游质量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创造新的财富革命。

一、焦作旅游发展现状(一)焦作全域旅游发展前景优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市(古称山阳),北依太行,东接新乡,西至洛阳,南临黄河,与郑州一水之隔。

位于太行山南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风景优美。

焦作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焦作山水与文化。

焦作旅游以云台山为主,特别是红石岩峡谷。

焦作旅游景点不仅包括青天河、青龙峡、枫林峡、神农山等景点,还有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太极文化、怀药文化、七贤文化、绞胎瓷文化以及嘉应关,焦作影视城,韩愈墓等历史文化景点。

焦作旅游业开发起步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旅游发展的经验,知名度高拥有相当数量的消费群体,旅游发展前景巨大。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四城联创”等政策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并团结了全市上下一同为全市发展做贡献。

(二)焦作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焦作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旅游资源未能有机整合,云台山一家独大,其光芒遮蔽其他景区,造成游客拥堵严重,影响了游览体验。

二是焦作市自古就是文化名城,但优秀文化在旅游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文化产业更是没能有效建立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刘思洋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28期
[摘要]焦作成功实现了由“煤城”向“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变,本文从焦作本身所具备的区位、经济、资源等各方面,借助于现代产业环境分析中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焦作市旅游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变化因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焦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焦作;旅游经济;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76-01
SWOT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得出结论,提出符合具体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也是现今比较广泛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术,通过对SWOT分析法的应用,有助于找出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发展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探索出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战略方向。

1 SWOT分析——优势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邻黄河,与山西省晋城接壤,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东接新乡,西邻济源。

北接太原、东连京广,南达陇海,同时穿越焦新、焦枝、焦太铁路。

焦作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将近3万人,星级以上饭店15家,旅行服务社接近20家。

经济发展属河南上游,污染企业逐步减少加之城市市民,清洁工人的维护,城市卫生有目共睹,交通较为便捷,都为旅游业或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

焦作市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叹止。

母亲河的源远流长,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塑造了焦作旅游的丰富资源。

云台山在南太行五大著名景点中最能体现焦作山水的特色,以水叫绝,以山称奇,堪称华夏第一高瀑的老谭沟云台天瀑布更是令人叫绝。

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一直被人们誉为“北方小三峡”的青天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可与江南秀丽风光媲美。

青龙峡风景也是享有河南省唯一的峡谷型省级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原第一峡谷”。

神农山风景被誉为“太行精粹”,它的奇、绝、险、雄让人流连忘返。

这幅犹如山水画的立体长卷是带动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基石。

以云台山为中心,各大旅游景点为辅助的集群效应正在慢慢显现。

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2 SWOT分析——劣势
在焦作城市发展转型之后,虽然旅游业很快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带动了焦作市GDP的增长,但是它的发展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重视不够,缺乏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发展管理理念,造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服务达不到高水平,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方位需求。

焦作市的经济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但经济总量仍相对较小,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二是绝大多数旅游业发展不够成熟,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效应不明显,旅游购物和娱乐等相关配套方面欠缺,影响了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收益。

三是游客结构不均衡,多以一日游、度假型游客居多,消费群体处于较低水平,不能带动整个旅游消费的层次向更高水平发展。

而根据“尺度—等级理论”,大尺度游客只对那些大型、高档次旅游景点感兴趣,而焦作的旅游景点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各方面开发受到限制,因而各景区应以加大规模,增强吸引力为出发点,延长游玩时间,并提高其他相关产业的收入。

四是市场推广不够广泛,游客群体多是周边地区,而没有广泛扩展到全国各个省份和地区,乃至世界。

此方面要增加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形成旅游产业一体化,增强集群效应。

3 SWOT分析——机遇
在考虑到整个焦作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看到整个焦作,整个河南,乃至整个中原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继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措施,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

有了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在当下,而河南省也是整个中部的命脉和中心地段,河南经济也随之国家政策的调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聚合效应。

由于焦作特殊的地址位置以及与省会郑州的毗邻,旅游区域合作也会大大向前推进,实现客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其次,在2010年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起草拟定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河北省部分地区的“大中原经济区”,此项战略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

此项政策,实现了豫鄂皖晋鲁冀6省25市在各个领域的通力合作。

在旅游发展方面豫鄂皖晋鲁冀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又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共同规划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大旅游。

焦作作为大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大旅游中可以综合各个
地区旅游优势,发展符合自己独特魅力的旅游产业,带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4 SWOT分析——威胁
焦作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周围旅游城市的竞争和同类型旅游资源的遮蔽。

比如在河南省境内除了焦作云台山,还有很多类似的山水风光,像五岳之一的嵩山、嵖岈山、石人山等,与之风光特色相近,进而也将产生激烈的竞争。

并且当今的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而是向一种休闲型、文化型等多元素转变。

面对残酷的客源竞争,必须使焦作的旅游产业具有自己的特色,走精品路线,发挥创新,制造出更多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供更多特色的服务。

同时,大量旅游人群的涌入,素质参差不齐,不乏一些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的游客,而景点本身缺
乏相关的管理机制,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最后,第三产业的收入大多流入政府,而政府的再分配却没有用于环境治理等方面,导致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健康持续发展。

5 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分析结论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高速度增长战略要求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对积极的区域周边环境。

而用在焦作的旅游业分析上,就是它本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能否支撑起或者说推动其旅游业的发展,焦作自身的经济发展位列河南第三,全国综合竞争力96名,人均GDP第80名,而其周边环境郑州、洛阳、新乡的人文经济发展水平均在河南省前列,这在赋予焦作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竞争的元素,更加激励焦作政府将焦作转变为旅游焦作,绿色焦作,积极地投入到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创新中。

根据SWOT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焦作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因此这些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也将随着整个大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焦作旅游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挖掘市场潜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旅游产业经营。

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和宣传力度,把“焦作山水”做强做大,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焦作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焦作经济乃至河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路线。

[作者简介]刘思洋(1986—),男,汉族,河南焦作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