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漫漫而不语

当一场场秋雨冷却了成长,当银杏的叶子一片片变黄,转眼十月末,天气微凉,有风,单位组织参观杜受田故居。

自诩对历史有些许了解,却从来没有听过与杜受田相关的资料,所以我好奇中满是期待。

出发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车子已经稳稳的停在了杜受田故居的门口。

映入眼前的是一片有年代感的古建筑,大门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匾额,只有旁边挂着三五个牌子,标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杜受田故居,廉政教育、政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迈步走入故居,顷刻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内心也幵始变得平和安定,或许这就是文化底蕴的魅力,虽经历数百年的时光流转,但是依旧历久弥新的传承,影响着后世之人。

进门之后发现大门内正上方悬挂着方伯第、相国第、传胪、会元、亚元等牌

匾,二门内悬挂着一块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匾额。

听导游介绍,之所以在大门内正上方悬挂是突出杜家人的谦虚低调,所谓点滴中都能表现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品性,真的是一点都不假。

大门正对着有一个影壁墙,是个一品荷花图案,简约明了,端正大气。再往

里走,垂花门、太康第、状元井、聚德堂、忠孝堂、净名山房、绣楼??…听着导游的解说,我不仅了解了什么叫一座杜家宅,明清两朝史,也对杜家文化有了很深的兴趣。

杜受田故居是清王朝咸丰皇帝的恩师杜受田的旧居,也是杜受田家族众多名臣的旧居。

故居始建于明朝中期,占地约20 亩,有客厅、绣楼、厢房、祠堂、

等房屋187余间,建筑风格充分体现明清鲁北建筑特色。

滨州杜家是明清望族,久有一门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六百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是我们民间俗语所说的富贵不过

三代,很多人对于这句话有误解,它的完整句子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

杜家十七代发展中,以一门十二进士、四世六翰林、四代为相、满门皆清官而闻名华夏,被誉为滨州第一家族。

我很好奇杜家为何能够跨越明清两朝代,满门清官,高风亮节?

当我看到影壁墙上的一品荷花图案,当我看到净明山房外的杜家家训,当我看到故居内的竹径与莲园,我渐渐明白杜家文化第一要义正心的深刻内涵,修身先修心,心正则身正,心明则身清。

为人要孝仁信礼敛;为学要安贫立志博彩勤勉宁静;为官要廉正慎忠勤。

另一个让我深受触动的就是在几百年前杜氏就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拥有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超前意识,此教育并非死磕八股、谋取功名,而是修身,务业,重视道德教育,倡导身教言教并重,率先垂范。

明确提出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等崇高人生目标。

端正读书是要因此求其心源,而得其施于家国天下之道,增长化民成俗,尽职报国的才干和品行。

走在故居主院,站在杜受田青少年时期生活、居住的地方,尤其是站在他的书桌前,我尽力发挥自己略显贫瘠的想象力,想象着他挑灯读书的样子,想象着他提笔写字的样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必定志存高远,谋道不谋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杜受田一生也真的是恭孝礼让、克勤克俭,以忠孝节义为立身之本。作为独生儿子,杜受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母的饮食起居。

年过半百的杜堮患病,十几天昏迷不醒,几个月卧床不起,杜受田为父亲延医请药,端水喂饭,几个月从没上床休息。

后来,杜受田的母亲李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几天的时间变得骨瘦如柴,又怕过度失态引起父亲伤心,只好把忧伤埋在心里。

为母亲送葬后,杜受田昼夜待奉在父亲身边。

虽然杜受田17 岁中秀才,24 岁中举人,但他为照顾父母的身体,一直跟随

在父母身边,直到37 岁时才参加会试,40 岁时才正式到翰林院任

编修

当我走出杜受田故居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门口的影壁墙,想起了北

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杜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滨城南街杜家人。

1787年乾隆52年出生,1810年嘉庆15年举人,1823年道光3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

1833年道光13年翰林大考,杜受田成绩优秀,调任山西学政。

1835年道光15年特召还京,入值上书房,从次年幵始教授咸丰读书,四迁至内阁学士,皇帝特命专心培育皇子,勿需到内阁批阅奏章。

1838年道光13年升任工部侍郎,再调户部。

1844年道光24年升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任上书房总师傅。

凊末著名儒学家,道、咸两朝重臣,咸丰帝的老师。

一生秉公端正,励节直凊,经术渊醇,体用兼备。

深受道、咸两帝器重和同僚们的称道

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作为新党员,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我去了赵一曼纪念馆参观学习。赵一曼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是四川省宜宾市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于1960年修建的,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纪念馆内共设有三个展厅和一个宜宾地方党史陈列馆。第一展厅陈列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及赵一曼烈士的大事年表、生平事迹;第二展厅介绍赵一曼从一个大家闺秀演变成为一个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第三展厅介绍赵一曼在东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及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纪念馆中还收藏了有关赵一曼烈士的实物171件,照片706幅,各类文献资料、题词等200余件,其中一级品10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工作。 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胜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的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3篇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3篇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声、光、电、图、实物等多方面表现事件的精神。下面是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7月6日,我们公司党组织新老党员到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深受教育,终生难忘,受益非浅。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努力。 进入连云港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八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连云港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抗日军民创造的各种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抗日军民表现出了巨大的名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二: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赵一曼纪念馆有感

参观赵一曼纪念馆有感 2010年12月2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宜宾市区翠屏山上前去参观抗日名族女英雄赵一曼的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赵一曼的石雕,庄严肃穆,在进入展馆后可以看到有很多歌颂赞扬赵一曼不怕牺牲的赞语。在第二展厅主要是赵一曼生前用过的物品。在第三展厅,有赵一曼在受刑时的泥塑,她正怒目的望着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在展厅旁还有赵一曼在临行前写给儿子的信: 宁儿,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底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狱中 这是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既写出了对儿子的爱,与对自己从事革命事业而满足,这是一种多么可敬的精神。中国就是靠这一点一滴的精神建立起来的。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背梁,是中国的希望,让人肃然起敬 造价1101班 吴明韩 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心得 赵一曼纪念馆是介绍中国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事迹的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山腰的翠屏书院,创办于1959年5月。原名抗日名族英雄赵一曼烈士事迹陈列堂。 展厅介绍赵一曼从一大家闺秀演变成为一个坚贞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还介绍了赵一曼在东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及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馆前树有赵一曼成长经过和她在东北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特别是在抗日联军中英勇战斗的业绩和临难时的英勇气概。 因此,我对赵一曼很好奇,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第八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模范人物”那么瘦弱的女子怎么会在中国十几亿人中被国家排位100位呢?但当我看完赵一曼纪念馆的介绍时我想到一句话“巾帼不让须眉,”就是在说她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政委。11月与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

陈毅故居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陈毅故居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6月24日,我中心党支部组织我们来到了乐至陈毅故居纪念馆,去了解党的历史。那份喜悦的心情,此时此刻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意犹未尽。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感受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 早晨8点半,我们从**出发,大约1小时的路程,便到了陈毅故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都沉浸于思念的洪流中…… 讲解员对故居的建设象征意义、每一件革命纪念文物的来历、墙上每一幅宣传画的故事以及那段历史都进行了非常完整的回顾和精心讲述。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景仰,每个党员都认真聆听了讲解,还把在参观过程中看到的许多实物拍摄下来,以便回去让其他同事、家人也能感受到这段历史,并深刻体会革命前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面对着墙上那一幅幅记录历史的画,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东西;看到当年陈毅元帅用过的衣物以及生活用品,真的不能想象,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艰难的生活着;他们都是有家、有父母的人,但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生活,他们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战场…… 在红色光辉的沐浴下,我们认真学习着陈毅元帅0的每一个事迹,在每一个事迹中深切感受到他们为解放全中国所付出的心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陈毅元帅不顾自身安危,全身心投入到革命

的战斗中。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更让我深刻的理解了革命年代他们不畏牺牲的斗志,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引领社会进行革新,正是因为他们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理解他们的精神,弘扬他们的精神。 参观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桥战役,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军队1.1万余人,俘虏官兵4000余名,缴获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这次战役,对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每个党员都要明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革命年代虽然成为了历史,可是革命精神没有离我们远去,也没有被尘封,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着我们。让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陈毅元帅光辉事迹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内心,“高举旗帜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这不仅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口号,更是一盏指我奋进的“明灯”。当代的我们更应该把这些作为一种名族精神弘扬,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