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立体养殖
宽体金线水蛭养殖技术

宽体金线水蛭养殖技术近年来,宽体金线水蛭养殖技术备受关注,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门话题。
宽体金线水蛭以其高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而备受追捧,因此其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熟。
本文将介绍宽体金线水蛭养殖技术的关键点,以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
一、环境准备宽体金线水蛭适应能力强,但对水质和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养殖的水质,一般来说,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应在5mg/L以上,PH值在6.5-8.5之间,水温在20-30摄氏度。
其次,需要搭建适宜的养殖场所,可以选择水池或水槽进行养殖。
池塘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每亩可养殖2000-3000只宽体金线水蛭。
二、种苗选育宽体金线水蛭的选育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首先,需要选择健康的种苗,无病无虫。
其次,要注意种苗的大小和年龄,一般选择体长在2-3厘米、年龄在3-4个月的幼蛭为种苗。
同时,要确保种苗的数量充足,以保证养殖过程中的需求。
三、养殖管理宽体金线水蛭的养殖管理包括饲养管理、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治。
首先,要合理配置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宽体金线水蛭以蚯蚓、蛞蝓等为主食,可以适量添加其他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虾粉等。
其次,要注意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
最后,要加强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水蛭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四、收获与销售宽体金线水蛭的收获时间通常在养殖开始后的4-6个月。
收获时,需要将水池或水槽中的蛭虫捞出,进行筛选和分类。
宽体金线水蛭的大小和重量对价格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将其进行分类,以便于销售。
销售渠道可以选择水产市场、药店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宽体金线水蛭养殖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宽体金线水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药用水蛭的需求增加,宽体金线水蛭的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宽体金线水蛭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受到重视,并在水产养殖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柳城一农户规模养殖水蛭 “吸血鬼”变“软黄金”

柳城一农户规模养殖水蛭“吸血鬼”变“软黄金”水蛭(俗称蚂蟥)多数生活在稻田、沟渠等处,因会附着在人体上吸血,大凡进过水田插过秧的人都不喜欢它,甚至感到害怕。
可在南安柳城街道,偏偏就有这么一农户对水蛭感兴趣,还进行了规模养殖。
“它们是我的宝,别看它嗜血,实际上都是一条条‘软黄金”。
”南安市松烨水蛭养殖场主人王诗管如此说道。
据了解,王诗管是泉州市第一个水蛭养殖户。
看好水蛭市场前景以70斤成年水蛭起家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柳城街道榕桥的南安市松烨水蛭养殖场,一个个水池里,一群软绵绵的水蛭,悠闲地在水中游动,也有部分水蛭贴在池壁上。
“这些是刚孵出不久的幼蛭,个体都还不大,就几厘米长,养殖场内大约有幼蛭20万条左右。
”王诗管说,现在养殖场面积约有4000平方米,明年还将扩大养殖面积。
在水蛭繁殖区,王诗管他取来待孵化和已经孵出的卵茧给记者近距离观察,一个撕开的卵茧里爬出了7条幼蛭。
“一条成年的水蛭,一年能产2或3个卵茧,平均每个卵茧内约有幼蛭7或8条。
”王诗管说,繁殖率高,这也是他选择养殖水蛭的原因之一。
据王诗管介绍,早些年,他从事过较多行业,但没怎么赚到钱,一次偶然机会,在江苏了解到有人养殖水蛭收益快又高,便花了2.3万元买了70斤成年水蛭,带回家养殖。
“现在这些幼蛭都是当年买回来的水蛭后代。
”王诗管说,今年是他养殖水蛭的第三年,前两年边养殖边摸索经验,终于弄清楚了水蛭的习性和养殖规律。
水蛭嗜血成性,那是怎么进行养殖的呢?王诗管告诉记者,他靠往水池投放田螺或者新鲜的猪血喂养,一个月仅需喂养4次。
试水两年投入60万今年可回本并赚一笔据王诗管介绍,水蛭主要用于提取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作用的天然水蛭素,用在心脑血管疾病这一类药里作为原料,只要能提供足够的货源,药厂便会主动上门收购。
“由于养殖的人少,市场需求大,目前水蛭干每斤能卖到650元左右。
”王诗管说,根据现在市场情况,活体水蛭每斤能卖到130元的价格,虽然价格比水蛭干低,但要把水蛭加工成水蛭干,工序较为繁琐,而且好几斤的水蛭才能晒成一斤的水蛭干。
水蛭养殖实施方案

水蛭养殖实施方案一、引言。
水蛭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医养生理念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水蛭养殖成为了一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蛭养殖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水蛭养殖效率、保障水蛭品质、推动水蛭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蛭养殖环境准备。
1.选址,水蛭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水质清洁、水流平稳、水温适宜的地方,同时要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
2. 土地准备,选择土质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地,进行平整和排水处理,以便于后期的养殖管理。
三、水蛭养殖设施建设。
1. 水池建设,建设水蛭养殖的水池,水池大小和深度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水蛭生长特性来确定,水池四周要设置围栏,以免水蛭逃逸。
2. 水质调理,保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水池杂物,适时更换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
3. 养殖设备,根据养殖规模和水蛭生长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养殖设备,如水泵、过滤器、氧气泵等。
四、水蛭养殖管理。
1. 选种,选择健康、活跃的水蛭种苗进行养殖,避免传染病害的发生。
2. 饲料管理,水蛭主要以动物血液为食,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补充足够的饲料,保证水蛭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水蛭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保证水蛭的养殖质量。
4. 清洁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水池和设备,防止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五、水蛭养殖收获与加工。
1. 收获时间,水蛭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根据水蛭的生长情况和养殖需求进行合理的收获计划。
2. 加工处理,收获后的水蛭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然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分拣、包装和运输。
3. 营销销售,水蛭产品可以销售给医药、美容、保健等行业,也可以进行深加工,开发水蛭制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六、总结。
水蛭养殖是一项具有很大市场潜力的产业,科学合理的养殖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养殖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水蛭养殖实施方案能够为水蛭养殖者提供一些参考,促进水蛭产业的健康发展。
水蛭养殖技术_1

水蛭养殖技术水蛭养殖技术:一、选址建池。
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
池底宽一般3-5米,水深1米,长度一般50米以上,一般因地势而定。
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便于水蛭打洞产茧。
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约10-20厘米,平台应保持湿润。
池子应设进水口和排水口。
一般要设一年生幼蛭池,二年生种蛭池,三年生种蛭池,四年生种蛭池等。
池边要留草,池中有水草和藻类,每隔2米用瓦正反相叠从池底直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
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的白色尼龙纱。
支架选用窄铁板、钢筋或竹篾,使其端部下弯。
在支架折弯部横向固定细铁丝,沿池口一周。
防逃纱从外向里搭,纱端下垂25厘米,其中20厘米固定在支架下弯部上,5厘米自由下垂。
该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蛭逃逸,是关键技术之一。
二、种蛭选择。
购买种蛭,最好到专业养殖场购买,也可人工捕捉野生种驯化作种。
人工捕捉野生种可考虑在清晨、傍晚或晚上直接用手捕捉或用网捞捕,也可考虑放置瓦或竹桶等诱捕,量大时可用鱼网捕捞。
要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的一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一般要求单个在20-30克左右。
每公顷投种蛭450千克。
一般繁殖三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
三、投饵。
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蚬等的体液。
田螺第一次投放一般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入,每隔30-45天须另行投入,投放量须根据田螺的空壳比来定,可达水蛭重量的4-6倍。
田螺繁殖期与宽体金线蛭繁殖期相吻合,小水蛭即可吃到小螺蛳。
每次投放螺蛳不宜过多,以免与水蛭争夺空间。
已死亡浮在水面上的螺蛳要及时清理。
四、水质调节。
水蛭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是太严。
水温宜保持在20-30℃,10℃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会影响生长。
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以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五、产茧与孵化。
产卵茧期,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以免出现空茧。
网箱养水蛭亩产效益达3万元,小小水蛭成致富的法宝

网箱养水蛭亩产效益达3万元,小小水蛭成致富的法
宝
水蛭,又称蚂蟥,是中成药市场的俏货,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以上。
在荆门市牌楼镇原种场社区的华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小小水蛭便是致富的法宝。
网箱养蛭,生态饲料,养草调水,套养鳞鱼……养殖基地技术员王艳明笑着说:“别小瞧了这小东西,管理起来可不简单。
”
8月2日,在华林的水蛭养殖基地,成片的水泥池错落有致地建在空地上,水池内的网箱壁上密密麻麻地附着水蛭。
这些水蛭体型略呈纺锤形,长约十公分,宽约两公分,背面呈暗绿色,全身光滑。
王艳明介绍,“现在市场上水蛭干制品的价格每斤高达500元左右,鲜活的水蛭也要每斤80元左右,可谓是软体黄金。
”
2014年10月,通过招商,东宝区牌楼镇原种场社区与荆门市华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园区内已修建幼苗精养池140个,建成高密度的成品养殖池110亩左右,网箱养殖面积达80亩,建成温室孵化场共5000多平方米。
“这种水蛭不吸人血,主要以螺、蚌等软体动物的体液为食,但因网箱养殖高密度容易引发水质污染。
”王艳明介绍,为此基地决心从源头抓起,改水质,提供高饲料利用率。
水蛭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技术 - 副本

07/29
万方数据
特种养殖・养殖 饲料要投放在幼苗喜欢的活动场 所,使幼苗在活动时容易取食,不会争 抢或找不到食物。因此,幼苗精养期 间,要构建精养池,创造幼苗活动、取 食、休息、排泄的设施模式。建1个10 平方的幼苗精养池,可喂养幼苗20万条。 幼苗精养管理阶段,要做好池边防 雨,防止雨水在池边流下而使幼蛭往上 爬出。可盖上塑料薄膜,只要保持池墙 边干燥,幼苗就不会往上爬行。幼苗喜 欢新鲜水源及微流量,因此,幼苗期要 每天多补充新水。装上1台微型增氧机 效果更佳。若饲料搭配合理,水质新 鲜,池中保持一定微流量,从卵茧孵出 体长2厘米的幼苗经过20天,可长到7 厘米以上。 四、青年水蛭的分级分池与管理 幼苗经过1个月精养管理,长成小 拇指大即为青年蛭。青年蛭成长速度 快,需要更宽广的活动环境,因此,要 分池养殖、分级管理。随着幼苗池里水 草的繁殖发棵,分池时可以随水草分到 养殖池里,根据每个池边爬上的水蛭密 度调整均匀。 青年蛭分养后,池内的水位逐步增 高到50厘米,池的两边固定50厘米宽 放水草,以供水蛭吸取露水或休息。青 年蛭的日常管理,主要分以下5个方面 介绍。 1.投食。水蛭的主要饲料是螺蛳、 河蚌,辅助饲料是水生软体昆虫、浮游 生物和青汁饲料。投放饲料时间为下午 5时左右。投放量根据水蛭的个体大小 和数量计算。投喂的螺蛳要尽量偏小, 水蛭2天左右吸食I粒螺蛳,500克螺蛳 约500粒。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饲养
30/NONGCUN XINJISHU/袭母萱新技术
量约400条,根据水蛭交叉吸食的情 况,每平方米每天投喂螺蛳250克左 右。要先将螺蛳清洗去杂再进行满池投 放。投喂时要细致检查螺蛳,如有臭 味、死亡不能投喂。 2.补水换水。水质要求:肥、活、 新、含氧量充足。在养殖过程中,尽量 以补充水为主,保持池内水质肥度,当 肥度过高,剩余腐烂物质太多时,要清 理水面的螺蛳贝壳,更换新水,提高池 内水质含氧量。 3.清理余物。在养殖过程中,由于 各类水草生长在池里,要清理干枯杂草 和水质太瘦所造成的青苔,为水蛭生长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水体消毒。在人工养殖中,由于 饲料的不断投喂以及高密度的饲养,水 蛭的排泄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病菌。饲 养过程中水蛭不能使用任何药物来消 毒,因此,必要时应采用淡盐水进行杀 菌消毒。 5.巡池检查。每天要巡池观察水蛭 的活动、摄食、生殖等情况,如发现水 蛭爬在墙边高出水面5厘米时,可能即 将有雨水出现,要做好防逃等准备工 作。遇高温天气,水蛭背部出现紫深颜 色,这时要补水降温。 五、越冬管理 自然条件下,水蛭在气温低于lO℃ 时停止摄食,5℃以下钻人泥中越冬。 在越冬前要补充一些营养性配合饲料, 外界温度低于10℃时,将池水排干,然 后放上1层干松泥土,再盖上1层稻草 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如遇阴雨冰冻天 气,应确保池内无蚂蟥,在《神农本草经》 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用 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水蛭具有三 大优点:一是管理方便,在人工创造的 生长环境下,进行立体、高密度养殖, 效益倍增;二是能在短时间内更换新水 或清池消毒,能观察到不健康的水蛭, 即捞加工,以待销售,无损失;三是养 殖面积不分大小,房前屋后、荒地、老 厂房场地等均可,成品水蛭产收干净, 越冬安全,一次投入,数年养殖。 一、水泥池的脱碱与消毒 对新建造的水泥池,注满水后,按 每立方米水体用过磷酸钙l千克的比 例,加入过磷酸钙浸泡2~3天,每天 搅拌1次。然后换上新水,即可投放种 苗。如果新建水泥池急需投放种苗,可 采用番薯、土豆等薯类擦抹池壁,然 后,再涂上一层泥土,浸泡1天即可脱 碱。 对已饲养过的水泥池,第二年再使 用养殖,最好取新石灰用水化开后进行 全池墙壁泼洒消毒,浸泡1~2天后, 换入新水即可。 =、人工创造多边立体养殖环境 水蛭在自然界时,喜欢生活在堤埂 池边或水草丛中,根据它的生活习性, 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可运用立体的模 式,进行高密度养殖。在养殖池内创造 多角、多墙壁的环境,供水蛭休息、交 配、取食、脱皮、排泄以及分散水蛭群 居性密度,使水蛭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生 活环境。池墙四周用绳固定水草区域, 池底四周创造生态温差保护区域,池内 创造多边立体密度分散区域,池中创造 水蛭投喂区域,同时做好防逃、防洪、 排污、增补水源等工作。 三、幼苗开口料的投喂及精养管理 水蛭幼苗从卵茧中孵化出茧后, 喜欢群居,即使放养在水池里,也会 成千上万地挤在一起,而且昼夜不分 散。因此,幼苗的首次进食较困难。此 期关键是完成以下工作:(1)让幼苗分 散;(2)让幼苗顺利进食;(3)供给幼 苗喜欢而富含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配合 饲料,进行阶段性投喂。 幼苗从卵茧钻出后,放在水中前3 天不吃食物,完全靠体内的卵黄维持 生活。3天后幼苗开始进食。由于刚从 卵茧中孵化出来的幼苗,身体发育不 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病害 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水温宜保持在 20~25℃,过高或过低都对幼苗生长不 利,水深宜保持在30厘米。幼苗消化 器官性能较差,应注意饵料的营养和适 口性,确保幼苗首次取食顺利。
水蛭养殖技术要点

特种养殖养技要点水蛭作为特种药用水生动物,近年来更多价值被开发,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上升了不少。
现将水蛭养殖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址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
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
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
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
池塘中间建1个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二、水质水源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条件,因此环境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蛭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因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溶氧量。
三、种蛭的选择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四、孵化水蛭一般在11℃以上可以繁殖产卵,经16~25日孵出幼蛭。
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水蛭,造成空卵茧。
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1次禽畜血块,供其自由采食。
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他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清洁。
五、越冬水蛭的耐寒能力较强,一般不易被冻死。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
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保暖,帮助水蛭自然越冬。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适合大面积商品水蛭养殖。
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1次饲料,这种方法可使水蛭正常生长和活动,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六、天敌与疾病的防治技术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
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水蛭的养殖技术

水蛭的养殖技术概述:水蛭的饲养技术并不复杂,因其抗病、耐饥及适应性都很强,所以有着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缸养或小水池水体养殖水蛭固然可行,但却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另外,水蛭对化肥农药、盐酸碱、水温、容氧及天气的突变等都极为敏感,稍有不适便会逃逸,逃不掉时也只能勉强生存,甚至会因此引起死亡。
所以,新建的水蛭养殖池就不能像养殖其他水生动物那样用生石灰消毒。
对于刚刚建成的砖砌水泥池来说,**不能立即投放种苗。
这是因为新建水泥池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泥、氢氧化钙等)必须经过20多天的淡化后才能适合水蛭的生长。
此外,新建的养殖池不能一次性投足种苗,而应在养殖池的总体环境条件逐步趋向食物链综合平衡以后,再逐步加大投放量,更不可教条地认为每立方米水中要投放多少条水蛭,而应视养殖池的具体条件和水蛭生长状况之间的良性平衡情况而定。
在选购水蛭苗时,对一些残伤、形态不正、杂种、病态的水蛭种苗均应剔除。
对暂养数天后发现的受过内、外伤的水蛭也要及时挑出来。
要想在投种一年内有较好的收成,就必须选二龄以上的健康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个体越大、越健壮,其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也越高。
动物血块是水蛭**喜爱的食物,但血块及其腥味并不是水蛭**敏感的饵料。
当水蛭处于饥饿状态时,凡可食之饵都会贪婪地食之。
同时,血块未经特殊处理时则有可能污染水质,成本也较高,故不宜取之。
水蛭的食性很广,促进水蛭生长繁殖的主体是养殖池中的水生物和食物链,如螺蚌及其幼体等底栖软体动物、鱼虫水蚤等生物、水生菌丝体藻类以及营养丰富的腐殖质。
水蛭与各种水生物之间是互依共存的,只要注意做好前期工作,再经常投以经过人工充分发酵的动物粪便,加上取之不尽的阳光、水和空气,就能获得食物链的良性循环。
达到既降低饲养成本又能优化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
同时,只要食物链匹配得合理,水质越清新、溶氧越充足,浮游及底栖动物的生长也就越快,水蛭的放养密度也能适当的提高。
作为对主体食物链的适当补充,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畜禽鱼饲料、动物血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蛭又名蚂蟥、马鳖,为水蛭科动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其味咸、苦,性平,有毒,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水蛭立体养殖的相关情况。
随着水蛭需求的增加,再加上水蛭受农药毒害而大量致死,以及对水蛭资源无节制的滥采,野生水蛭资源严重枯竭,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此,水蛭的人工养殖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水蛭养殖技术都是水蛭养殖户最为头疼的瓶颈。
许多农户和专家倾尽一生的精力,就是希望能够解决水蛭养殖存活率低、养殖周期过长的问题。
尤其是在目前高度发达的医药科技环境下,水蛭的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市场上对水蛭原料的需求不断激增,但是环境污染、无序捕捞导致野生水蛭急剧减少,市场上急需科学、高效
的水蛭养殖技术来获得突破。
“立体养殖模式”,幼蛭成活率能够提高到90%以上,且生长速度超过传统养殖的2倍以上,幼蛭一个月即可生长到2克以上,凭借“立体养殖模式”,解决了传统水蛭养殖瓶颈。
“立体养殖模式”是对传统水蛭养殖技术的革新,包括“懒汉养殖技术”和“工厂化水蛭养殖”两种方式。
前者解决传统水蛭养殖中最难的幼蛭养殖问题,基本不用打理,懒汉都能养的出来,因此得名。
利用这种办法,幼蛭成活率可以从原来的20%提高到90%以上,且生长速度超过传统养殖的2倍以上。
通过“基地建设→配套设施→投放幼蛭→养殖管理”的标准培训流程,仅需4天~5天就可以掌握最核心的水蛭养殖技术。
该模式使养殖户完全脱离土壤、烂泥的工作环境,有专家形容,这种创新养殖模式使养殖业重新获得了社会尊严。
高密度、全程生长可见、完美的取代了粗放型的传统养殖模式。
马鞍山市创源水蛭养殖合作社是一家蚂蝗养殖中心,位于当涂县全国文明城镇石桥镇,自2010年以来,从蚂蝗单一养殖,发展成为专业从事蚂蝗苗种选育、孵化、养殖、加工和销售的多元化蚂蝗产业中心,建立蚂蝗卵茧人工孵化室2000余㎡,蛭苗种标准化繁育基地32亩,年产苗种1000万尾,蚂蝗标准化高效养殖基地1900亩。
创源蚂蝗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广,解决蚂蝗养殖中的技术难题,不断加强研发力度,目前已获得蚂蝗养殖模式、蚂蝗人工饲料蚂蝗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发明专利31项。
2017年,中心实现蚂蝗年产量1800多万条,销售收入突破6000万元,亩均增收1.5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更多详情请点击官网马鞍山市创源水蛭养殖合作社进行进一步咨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