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7岁的小睿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个3岁的小朋友,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妈妈了解情况后认为:小睿应该正视错误,承担过失;父母也应该担起责任,加强教育,于是他们写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被撞的孩子及其家长。

启事上,妈妈写下了一段文字表达歉意,表示愿意支付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小睿也亲手写下了道歉的话。

小睿刚上小学,有些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妈妈也没有代笔。

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

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出处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资料
1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3
《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4
太上隐者《答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5
《后汉书·寇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6
《水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7
《光荣的父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8
综合性学习(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9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

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湖北武汉卷02)(原卷版)

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湖北武汉卷02)(原卷版)

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2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妖娆.(ráo)汹涌心无旁骛.(wù) 富丽堂皇B.亵渎.(dú) 风骚荡.然无存(dàng) 不二法门C.冠冕.(miǎn) 剪影强聒.不舍(guō) 丰功伟绩D.摇曳.(yì) 呢喃红装.素裹(zhuāng) 断章取意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

为了圆明园,曾经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消费创建B.创建消费创造C.创建耗费创造D.创造耗费创建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钢7号焦炉代表当时国内焦炉的最高水平,投产20年来,为武钢的生产经营做出了巨大贡献。

B.近年来,武汉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转型,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C.武汉市残联在今年深入开展政策调研,根据综合调研情况,对全市现行的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户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

D.22年来,驻港部队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驻军法规定履职尽责,坚定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获得了广泛赞誉。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B.那些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才能找出快乐来。

我想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

C.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于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于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D.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湖北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精编

湖北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精编

湖北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 . 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 . 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 . 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2. (2分) (2017九下·乐陵月考)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 . 我想回忆起爸爸年轻时的模样,无奈记忆太模糊,只能想起他给我做的手推圈、小手枪……等,那时爸爸是全家的依靠,现在爸爸需要我了。

B . 陶行知先生在《儿童用书的选择标准》一文中提出,学生阅读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吃的书”,另一种是“用的书。

”C . 近日,某图书馆开展“我有祖国我爱母语”活动,表达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

D .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3. (2分) (2017八下·兰州期中)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 .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B . 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 .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D . 由于作者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4. (2分) (2017八上·萍乡期末)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湖北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精编

湖北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精编

湖北省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积累(16分) (共5题;共16分)1. (2分)给下列划线同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蒿咫尺狼藉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美味佳肴wàng zhān zhān kūn yàn bān bān狂________________自喜________鹏斥________狼藉________2. (2分) (2020七下·瑞安月考)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画线字注音。

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前三个单元的语文学习之旅,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邓稼先》,我们感受到科学家为了祖国鞠躬尽cuì________、鲜________为人知的奉献精神;读《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对于古代典籍那qiè________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端木蕻良洗去故乡污秽________的坚定决心和zhì________痛的爱国情怀;读《老王》,我们从作者对老王的愧怍________中,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3. (2分) (2019七上·无锡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抽yē________②nüè________待③禁gù________④cēn cī________不齐4. (8分)(2016·潍坊) 默写。

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论语·雍也》)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②结庐在人境,________。

(陶潜《饮酒(其五)》)_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③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湖北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湖北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湖北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9题;共43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爱慕(mù)溉汲(jí)躇(chú)步跐蹈B . 庇(bì)护喇(lǎ)叭舍(shě)然大喜C . 中(zhóng)伤强(qiáng)大身亡(wú)所寄D . 较(jiào)量崩坠(zhuì)闻而传(chuán)之2.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 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攀谈:拉扯、闲谈。

这里指主动设法与人交谈。

B .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罕见的景象。

C .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D .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骨碌:滚动。

这里是滚下去的意思。

3. (2分) (2019七下·呼和浩特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 .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 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D . 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A . ②④③①B . ③②④①C . ③④①②D . ②①③④5. (2分)(2020·南宁模拟)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尊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天子”是对君主的尊称,“子”是对男子的尊称。

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必刷试卷1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楚人患狐楚人有患狐者①,多方以捕之,弗获。

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

天下之兽见之,咸詟②而亡其神,伏而俟.命。

”乃使作象虎③,取虎皮蒙之,出于牖④下。

狐入,遇焉,啼而踣⑤。

他日,豕暴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⑥。

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

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

于是野有如马⑦,披象虎以趋之。

人或止之曰:“是.驳⑧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

”弗听。

马雷吼而前,攫而噬⑨之,颅磔⑩而死。

(选自刘基《郁离子》,略有改动)【注】①患狐者:遭受狐狸的祸害的人。

②詟(zhé):恐惧,害怕。

③象虎:老虎模型,木偶。

④牖(yǒu):窗户。

⑤踣(bó):跌倒。

⑥掎(jǐ)诸衢(qú):把守在大道上。

掎,牵制,这里有“把守”的意思。

诸,之于。

衢,大路。

⑦如马:似马非马的动物。

⑧驳:传说中的猛兽名。

《尔雅·释兽》:“驳如马,倨牙,食虎豹。

”⑨攫:用爪子迅速抓取。

噬:咬。

⑩磔:裂开。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教之曰或:有人B.伏而俟.命俟:等待C.是.驳也是:表肯定判断D.往且.败且: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C.句意:这是驳啊。

是:这。

故选C。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A.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B.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C.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D.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根据句意“种田的人呼喊,猪逃入草木丛之中,遇见虎偶便返回跑上大路,抓住了猪”可知应划分为: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

湖北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精编)

湖北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精编)

湖北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9七上·平遥月考) 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2. (10.0分) (2019八下·宁德期末) 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悠哉悠哉,________。

(《诗经:关睢》)(2)复行数十步,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虽有嘉肴》)(4) 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5)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拣尽寒技不肯栖,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美好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7分)3. (7.0分) (2017九上·孝南月考)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现在学校组织了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能代表古人“家风”“家训”的文本。

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则,并根据示例写出它的含意及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③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④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yàn:晚)起为第一义。

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选示例: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它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精神。

(2)活动二:在你的班上有同学对“重拾家风”不以为然,提出反面观点,他认为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

湖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精编

湖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精编

湖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38分)1. (2分)(2015·本溪) 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 . 祈求(qí)滑稽(jī)阻塞(sè)通霄达旦(xiāo)B . 嫩绿(lǜ)弘扬(hóng)享受(xiáng)金榜题名(tí)C . 潜力(qián)辐射(fú)脑髓(suǐ)不计其数(jì)D . 偶尔(óu)萧瑟(xiāo)栖息(qī)锋芒毕露(bì)2. (2分)(2016·枣阳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很多城市开展,不少大楼景观灯同时熄灭,戛然而止。

B . 在襄阳春季汽车巡展上,国产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

C . 在襄阳“四个一”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让人目不暇接。

D . 汉十高铁因地制宜设置节能坡,使列车进出站时自然减速、加速,从而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

3. (2分) (2016七上·江苏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B .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D .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 (2分) (2017七下·威远月考) 找出下列短语中结构全不相同的一项()A . 勤学励志高度赞扬驿路梨花性格温和舒活筋骨B . 漂亮极了机灵得很精彩绝伦打量一番手舞足蹈C . 孙权劝学淡泊宁静包罗万象仔细翻阅红得发紫D . 发挥作用丰功伟绩打击敌人灯火辉煌河中石兽5. (2分)(2018·福州)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愧怍.(zuò)魁.梧吹毛求疵.(cī) 钟灵毓.秀B.狡黠.(xiá)繁琐.潜.(qián)滋暗长尽态极妍.C.膂.(lǚ)力商酌.荒谬.(miù)绝伦重峦叠嶂.D.悲怆.(cuàng)慰籍.飞珠迸.(bìng)玉悲天悯.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只有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才能做到寻觅人才,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使用人才。

A.求贤若渴如获至宝不拘一格各尽其能B.如获至宝求贤若渴各尽其能不拘一格C.不拘一格各尽其能求贤若渴如获至宝D.各尽其能不拘一格如获至宝求贤若渴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

B.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读书的“体”与“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

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

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

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

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

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

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

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

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文/杨平,有删改)5.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6.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

7.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闻.之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王且何利.利:好处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10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2.填空。

(6分,每空2分)(1)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杨慎《临江仙》(2)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3)然后知,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保持惊奇①生命的第一瞬间就是惊奇。

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由黑暗变得明朗?外界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那个俯视我们、亲吻我们的女人是谁?②孩子大睁着纯洁的双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长大。

③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惊奇是一张白纸。

但人是不可以总是惊奇着的。

在生命的某一个时辰,你突然因为你的惊奇,遭逢尴尬与嘲笑。

你会发现,惊奇在更多的时侯,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

在尊重老练成熟的社会心理中,惊奇是如胎发①一般的标志。

④于是人们开始厌恶惊奇。

⑤如果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

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耳聋,脸上毫无表情,人们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赖。

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只可以默默地藏在心底,脸上切不可露出少见多怪的惊奇,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略、大气魄,是可做将帅的优良材料。

你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要把心肠练得硬如钻石,脸不变色心不跳,就算是真搅得肝肠寸断,只可夜晚躲在无人之处暗自咀嚼……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奇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于是,见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更不消说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会更猛烈地加速心灵粗糙,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

⑥其实,细细分析起来,惊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有了惊,其次才是奇,如果说“惊”属于一种对陌生事物认识局限的愕然,“奇”则是对未知事物积极探讨的萌芽了。

否认了“惊”,就扼杀了它的同胞兄第。

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丰富自己的机遇。

⑦现代社会令人眼花缭乱,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孤陋寡闻的,你在你的行业里是行家里手,在其它领域完全可能是白痴。

这不是羞愧的事情,坦率地流露惊奇,表示自己对这一方面的无知以及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

我认识一位82岁、肾脏功能已经衰竭的老人,他兴致勃勃地同我探讨电脑的种种输入方法。

在自己的专业范畴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但对电脑的理解有很多谬误,就连我这个“二把刀”也听出了许多的破绽。

但是,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

⑧惊奇是一种天然物,而不是制造出来的。

它是真情实感的火花。

惊奇不仅仅是稚嫩,惊奇不仅仅是无知,惊奇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深化和前进。

惊奇是流动的水,它使我们的思想翻滚着,散发着清新,抗拒着腐烂。

⑨然而,在城市里待得久了,常常使我们丧失惊奇的本能。

我们蟮一样滑行着,浑身粘满市侩的黏液。

⑩到自然中去吧,造化永远给我们以大惊喜。

和寥廓的宇宙相比,个人的得失是怎样的微不足道啊。

不要小看山水的洗涤,假如真正同天地对话,我们定会为自己重新获得活力而惊奇。

⑪同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来一次促膝的谈心。

和朋友坦诚地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蘙,心境重新开朗,惊奇就在这清明的心境中,翩翩来临了。

⑫你也可以在静夜中同自己对话,回忆那些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经使心灵震撼的镜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