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试卷】2019-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专题突破练5 小说阅读(形象赏析题)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二 群文通练 五 欣赏一位作家风格-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小说阅读)

群文通练五欣赏一位作家风格——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小说阅读)微导语汪曾祺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于当代文坛,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是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
其小说的主要风格:以回忆为主;结构上情节因素弱,插入成分多,风俗描写多;语言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着重表现和谐、乐观的色调和善良、美好、健康的人性。
他的小说,有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板块现代文阅读Ⅱ专题一小说阅读第一节考题回顾练

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答案:①描写戏前周密、隆重的准备工作。如戏班子带了“八寸大的朱红拜 帖”,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贵宾;时局不好,但凡事还是依照往年成例进行。 ②详细描写看社戏人的服饰言行。人们换上浆洗过的新衣服、妇女戴首饰扛长凳、 长顺衣着隆重、赏红包封等。③描写社戏郑重开锣的场景。第一天开锣时磕头焚 香,杀羊杀鸡,开锣后“打加官”。④描写戏目内容安排。第一出戏象征吉祥, 第二出戏劝忠敬孝,下午转趋热闹,戏目安排清晰不能杂乱。(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D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 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 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 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 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 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 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 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 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 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 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 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 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 款待这些人物。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专题强化卷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考点26 小说 5颗星考点27 散文 5颗星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1.第二种失败麦家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
这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
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
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个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
但是,突然的,这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很快被粉碎了。
是战争打扰了它!他奉命在天黑前拿下山头。
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
现在,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
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红旗,既悲惨,又壮丽。
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
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
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
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
队伍终于横出来了。
站在他面前的,只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
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冲!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太阳在继续西沉。
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
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
第十次冲锋开始了。
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
枪声紧密。
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
他冲在队伍的前面,时而匍匐,时而跃进,那挥舞手枪的样子,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
可士兵们却一个个在和他告别。
突然,他一下子跪倒在距离堑壕十几米远的山坡上,热乎乎的血瞬间从几个黑暗的窟窿里奔涌不息。
子弹钻进他大腿了!“我冲不上去了!”他悲愤地吼叫着。
(最新整理)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 引言 高考文学类文本考查中,小说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第一份试题始制的2007海南宁夏新课程卷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选材〔《林冲见差拨》〕命题,同年的湖北卷考查了杨闻宇的《日月行色》。
2017年开始有了四份小说试题,分别是:海南宁夏卷的欧·亨利《二十年以后》、广东卷假设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浙江卷的阿·马·高尔基《乌米》和江苏卷汪曾祺的《侯银匠》。
2017年小说阅读考查开始“扩大化”,由上一年的四份变成了五份:海南宁夏卷的铁凝《孕妇和牛》、辽宁卷贾平凹《遗璞》、安徽卷的宗璞《董师傅游湖》、浙江卷的大卫·洛契佛特《魔盒》和四川卷的凯·杰罗姆《想象》.2017年高考那么五份,广东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面包》,山东卷老舍的《骆驼祥子》,陕西卷莫泊桑的《保护人》,安徽卷许辉的《碑》和辽宁卷王安忆的《洗澡》。
2017年也是五份:安徽卷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江苏卷宗璞的长篇小说《西征记》节选,广东卷陈秉汗的《严冬海猎》,浙江卷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辽宁卷比亚纳的《怪人》。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炉火张炜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
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
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
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
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
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
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
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
真的难以寻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
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
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
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
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
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
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
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2小说阅读提分攻略1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讲义

专题2 小说阅读提分攻略 1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提分攻略 1 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3大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题型特点]设误类型解读说明典型考题特点概括不当人物特点、环境特点等概括不当。
[2016·全国卷Ⅰ《锄》T11(1)—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分析:从六安爷和村人的对话中,可以反映出六安爷是个温和、固执、勤劳、热爱土地的人,并没有表现出“他与村人的分歧”。
六安爷对土地的深情,对耕种生活的热爱,也不是选项中所说的“孤僻”。
技巧判定分析不当写人技巧、叙事技巧、环境描写技巧等判定分析不当。
[2013·全国卷Ⅱ《峡谷》T11(1)—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分析:选项中“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属于技巧解说错误。
从原文看,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运用外貌、动作描写,没有心理描写。
作用分析不人物、情节和环[2016·全国卷Ⅱ《战争》T11(1)—A]小说以“1941年9当境三要素的作用分析不当。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分析:“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分析错误。
小说这样开头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也只是为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事实陈述错误张冠李戴、颠倒顺序、无中生有等。
(2018·全国卷Ⅱ《有声电影》T4—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分析:选项中“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无中生有,二姐等人开始对有声电影无知,后来对有声电影进行不懂装懂的赞叹,从本质上看,他们对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发生“转变”,因而并未描写其“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课后习题 专题2 小说阅读 突破练10 小说中的非常规化命题

(限时20分钟,赋分16分)(湖北黄石三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 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
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城门外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
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
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
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滚下来,滚到雪地里去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地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
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
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
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
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地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
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地工作起来。
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
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
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
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
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
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
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
(新高考适用)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专题突破练2小说阅读

专题突破练二小说阅读一、(2022·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月考试卷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亲变成马的那一天刘诗寒父亲变成马的那一天,母亲和我就站在他的身旁。
那天夜里,残云遮月,星辰隐蔽,爷爷将洗脸盆摔在了墙面上,撞出一阵山响。
他像往常一样刚喝完一瓶二锅头,烈酒在肚子里翻腾着,将他的灵魂搅得不得安宁。
他瞪着烧得通红的眼珠子望着父亲,动作矫健得就像个小伙子一样骑在了父亲身上。
而枯瘦的父亲却宛如一匹老迈的马,不停地喘着粗气,躺在地上,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点点地干瘪下去。
爷爷扬起胳膊,朝父亲的脸上打去,一下接着一下,打得无比响亮。
爷爷又扬起腿,将前来劝架的奶奶踹在了门槛上,不仅撞破了她的脸,而且磕坏了她的腰。
那条白狗哆哆嗦嗦地缩在墙角,浑浊的狗眼盯着父亲快要翻白的鱼眼,他嘴里打着呼噜,显然是吓坏了。
爷爷脖子上直爆青筋,嚷道:“我们家祖上几代本本分分!竟然出现你这样的畜生,滚,离开这个家!永远也不要再回来!”母亲就站在一旁,盯着父亲跌进尘埃里的脸,嘴角布满了灰尘,鼻孔渗出一丝鲜血。
母亲的表情很平静,好像她也认为爷爷这样做是对的。
爷爷的喊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离我们家两公里远的深巷不停地传来犬吠。
就在前一天,父亲送给我一只白狗陪我玩耍,我特别喜爱它——说心里话,父亲每一次都会变着法儿地送给我各种我喜爱的东西。
但是爷爷却将白狗一脚踢开,愤怒地说:“别动!这又是偷来的!”我便害怕地将白狗放在了一旁。
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来到了我们家……畜生!蛆心的孽障!爷爷每次都会这样叨念着让人听起来胆战心惊的话。
他的眼睛里同时也闪现出来他们父子曾在院子里对峙的场景。
父亲长相粗俗,豁着两颗门牙,游手好闲,气管还不好,常常哮喘,算命先生说他活不过十八岁,可他却顽强地活到了现在,并娶了我的母亲,还生下了我。
我对母亲说,我不喜欢父亲,我很讨厌他,讨厌他给我的一切,玩具、书包、学费。
还有,我听到人们背地里的窃窃私语和声声叩问,说他就是一个贼,一个盗窃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5 小说阅读(形象赏析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李一笛刘强盛李一笛,原名李谟。
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
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
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
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
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
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
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
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
”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鸣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叠吹成了《水调》。
”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晚辈愚笨,请老丈指正。
”说罢,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孤独丈并不接笛,只冷冷说道:“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竹笛一用。
”众人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
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晶莹透紫,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好笛!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公子不会吝惜吧!”李一笛说:“不敢。
”笛声起,还是一曲《凉州词》,却倍觉激越悲凉。
黄沙滚滚,铁马嘶嘶,秋风萧萧,月影幢幢,声入云霄,满座震栗,李一笛蹙额不敢动弹。
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李一笛垂首,一脸肃然。
忽见孤独丈指法一变,如急雨敲窗,疾风折草,银瓶乍迸,水浆泠泠,铁骑突出,杀声隐隐,已到“入破”。
只听得“啪”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
李一笛凝神,众人一时竟呆了。
孤独丈从怀中掏出另一支紫斑竹笛接着吹,曲调又与先前不同: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高急处似雏凤婉啼,低回处如游龙戏水。
曲终,李一笛拜服于地,众宾客神情恍惚,待清醒过来,孤独丈已飘然而去。
次日一早,李一笛与众人前去拜访孤独丈。
人去屋空,灶灰尚温,桌上横放一紫斑竹笛、一曲谱,笛上新刻四小字:“艺无止境。
”李一笛恭敬收取竹笛、曲谱,连夜回到长安,将“李一笛”匾劈为两半。
江湖从此无“李一笛”。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传记笔法开篇,先介绍了主人公的从艺经历,接着又用几位名家衬托其技艺高超,揭示了“李一笛”大名的由来。
B.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别致,欲扬先抑。
褐衣老者像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前半篇他怪异的表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的语言洗练、清雅,尤其是大量整齐优美的四字词语,极富文学意蕴,营造了诗一样的意境,可见作者笔力精湛。
D.李一笛见识了孤独丈的高超技艺后,一怒之下把匾劈为两半,从此他深知“人外有人”,再也不敢在江湖上炫耀了。
★2.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本文的音乐描写极富特色,作者是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徽章高军他抬头看看妻子身上的制服,那领口左处的徽章,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的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
妻子身材苗条,穿制服显得温柔中不失威严,但她下班后着便装其实更漂亮。
平时,妻子也是很喜欢下班后就换为便装的,这几天不知为什么,在家中一直穿着上班的服装。
他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知道,检察官主要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妻子有时候也会在自己面前唠叨她的单位搞关口前移,查办、预防一起抓等创新工作,他听了也就听了,觉得都很正常。
妻子有时也会笑他:“你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为了这个家咱可不能搞贪腐那一套啊。
”他拍拍胸脯:“我走到这一步容易吗?你放心就是了。
”说实话,这些年他也希望自己再升一升,对一些诱惑也摇摆过。
但想到妻子的话,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一直平平安安过下来。
他知道,妻子对他一直很放心。
否则妻子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
生活中,妻子真正在乎的事情,从来不直接说。
妻子相信他能把握好,更主要的是知道不直接说更能给他留有尊严。
妻子穿着制服不换,他劝她说这样太拘谨了,休闲一点的服装穿着会更舒服一些。
妻子说:“不拘谨,不行那我摘掉徽章,不就和普通服装一样了?”说着,妻子真的摘掉徽章,用一块软布认真擦拭了一番,很随便地放在电视机边一块小石头前,他看到斜靠在石头上的徽章仍然像眼睛一样直视着他。
又是几天过去,妻子每天回来总是先从制服上拿下徽章,习惯性地放在这块石头前。
当妻子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他的心里再次咯噔了一下。
这块石头是前几天他到本县一个矿山检查时,矿长送给他的。
当时他很警惕,坚决不要。
他想千万别是什么贵重物品啊, 那样岂不是要毁掉自己的前程?矿长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告诉他:“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如果是,哪里会随便放在这里,你看看这里面是含有豆粒大小的零星玉料,但不值得解剖加工,所以并不值钱。
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几个玉石点的排列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没舍得扔就随意放在这里了。
”他这才接过来,看了几眼,觉得是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
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夏天晚上会在小场院里一边乘凉一边听大人指点天上的星星,他记得当时大人说的名字叫勺星。
回忆起少年时候的乡村生活,他感到对这块石头有了亲近感,于是矿长再次递给他时,就顺手拿回来随意放在了电视机旁。
第二天,他安排秘书去找玉石部门进行了认真鉴定,秘书回来告诉他结果的时候有些吞吞吐吐,他生气地问:“怎么啦?实话实说就是了嘛!”秘书告诉他,据鉴定,这块石头价值百万以上。
他一下子呆住了,秘书告诉他,看着就是几个玉点,其实里面是很纯的一块好玉料,鉴定部门觉得这是特意加工而成的。
他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小心地拿上这块石头,让秘书陪他来到矿长的办公室。
矿长正巧在,热情相迎。
他们坐下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随意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
临走时他才拿出那块石头告诉矿长:“我越看越不像北斗七星的形状了,放在家里还碍手碍脚的,所以还是把它还给你吧。
”矿长一愣,无奈地笑笑,接过顺手放进了垃圾桶:“觉得不像你直接扔了不就是了,还值得拿回来让我再费事?”他笑笑说:“谁的东西谁处理不就对了嘛。
”路上秘书不说话。
他知道秘书心中存有疑惑,难道矿长真的会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随便当作一块普通石头扔掉了?回到家中,妻子正在厨房做饭,他看到妻子今天已经穿上了便装,电视机旁也没有了妻子制服上的徽章。
吃饭的时候,他对妻子说:“在家中,你愿意穿制服就穿吧,我觉得那样显得更精神,特别是上面佩戴着徽章,还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好看的……”(摘编自《百花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文写丈夫劝妻子在家里脱掉制服,结尾则写他劝妻子穿上制服,首尾呼应,暗示出丈夫在妻子的警醒下,避免了别人变相行贿的问题。
B.第一段写主人公看到妻子的制服领口左处的徽章像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表明他隐约意识到收受石头的行为是不妥的。
C.妻子摘下徽章以后,把它放在了小石头前,小说描写这个动作用了“很随便地”这几个字,但其实这不是一个随便的行为,而是妻子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的。
D.小说中的秘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暗示出主人公“他”是个地位颇高的官员,同时这个人物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不至于显得单调。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
6.小说以“徽章”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专题突破练5小说阅读 (形象赏析题)1.D 解析 A项,是对小说开头内容及手法的分析概括,与小说开头情节内容一致;B项,是对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赏析,与小说表现手法吻合;C项,是对小说语言及其作用的赏析;D项,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李一笛不是在恼怒之下劈开匾的,而应该是羞愧。
2.参考答案①洒脱,不拘小节。
不同于其他客人的俊朗雅致,孤独丈身穿褐衣,佝偻席地,似一乞丐,昏昏欲睡。
②技艺高超。
他能听出李一笛笛声中的不足,并最终以一曲《凉州词》征服了所有听众。
③惜才,教导有方。
他在李一笛最自得的时刻展现才艺,送给他竹笛、曲谱,并刻“艺无止境”四字,点醒了李一笛。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先要结合情节用简明的词语加以概括,如“洒脱”“技艺高超”“惜才爱才”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
3.参考答案①运用通感的手法,通过视觉形象描摹听觉形象。
如李一笛吹《水调歌头》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让读者在画面中感知笛子的声音特点。
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孤独丈笛音的高妙。
③通过听众的反应进行侧面描写。
如《诉衷情》吹罢,“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侧面写出音乐的魅力。
④化用前人名句摹写音乐。
如“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化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
解析此题考查对物象的描写。
描写音乐,历来是困难的事情,这篇小说既有用比喻、比拟、通感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听众的感受表现音乐的侧面描写。
另外,这篇小说中化用诗文语句写音乐,也是一大特色。
4.B 解析对主人公心里“咯噔了一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确实收了石头,而且也只有这件事才会让他产生不安。
但这个分析又没有确切的根据,从小说情节看,在妻子把徽章放在石头那儿之前,他还没有想到石头这件事,他心里“咯噔了一下”只是官员见到警示后的正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