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见 血 液 造 血 系 统 疾 病
血液病ppt课件

06
血液病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进展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病领域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特定 基因突变的药物已经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治疗技术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外,血液病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型 治疗手段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04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疾病的 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和理解。
心理疏导与支持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情绪。
应对策略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病情变化 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提高应对能力。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增加社交支持和交流,促进身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早发 现血液异常指标,预防血液疾
病的发生。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 入。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降低血液疾病的风险 。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避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 线等有害物质,减少对血液系
详细描述
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功 能,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检测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制 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旨在精准打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 胞的损害。
道医论(一)(最新)

道医论(一)(转)=============================发布时间:2010-02-25 15:38【提要】中国医学的发展,应起于早期巫祝之禁咒祈禳,其后则用汤醴草药,并逐渐采用针法与灸法。
在战国以迄秦汉之际,经脉理论渐认形成,鬼神祟人之观念,渐为邪气致疾论所替代,因而发展出以「补泻」为基本原则的调经理气治病法,并由针灸运用到汤液方面,导致医术发生典范转移的现象。
古之巫医,分化成为巫与医。
巫者,自然仍以其禁咒祈禳,从事着奉侍鬼神的工作;医者,则除了讲调经理气的一支以外,似乎还有另一支「道医」的传统。
由《马王堆医书》、《太平经》、《素问》的道教传本以及《素问》的注解中,我们即可窥知有一种根据道教思想,并广泛吸收禁咒、存思、服气、按摩诸术法的医传统在发展着,与医者之间,亦颇有交集。
宋朝以后,医者之传承渐渐依附于儒学体系,出现「儒医」的观念,不但以《易经》等儒家经典来解释医籍,排斥禁咒、服食、辟榖、调气诸法,且不承认神仙家及房中术可列入医学传统中,形成另一次典范转移的变革。
「道林养性」之说,渐成「儒门事亲」之业。
本文旨在说明这个医学的传统变迁的历程,并考察彼此内部之关联,说明宋代以后仅以儒医观念去解释医学史所造成的偏失。
文分七节。
【一、中医传统的变迁】元代名医王好古曾着有《此事难知》二卷,清陈念祖则撰有《医学实在易》八卷。
到底医学难不难呢?恐怕是难的。
古今聚讼,盖有数派:或以针为主,如《灵枢》号称针经。
唐王焘着《外台秘要》,则谓误针之害甚大,凡针法针穴,皆删不录,仅主灸法一门。
其后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承其说,言灸不言针,是针与灸之分也。
明朝汪机又有《针灸问对》,云古人充实,病中于外,故针灸有效;今人虚耗,病多在内,故针灸不如汤液。
其治病亦皆以药饵攻补,无仅用针灸奏功者。
认为针灸能治有余之病而不能补不足。
则便是针灸与汤液分途了。
像这样,医家或主汤液或施针灸,医疗手段的不同,其实也正是医学观念的差异。
心脑血管疾病培训总结(模板)

心脑血管疾病培训总结心脑血管疾病培训总结篇一:肿瘤登记培训工作小结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工作小结为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资料的收集、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密市疾控中心举办201X年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班举行。
来自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市直医院、民营医院和保健院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负责人强调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已列入全市疾控工作的重点,希望各单位再接再厉,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分别对《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及心肌梗死报告》进行了授课,区控中心对《肿瘤登记及死因监测方案》、《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报告实施方案》,因慢病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进行了授课。
本次培训采取边讲解边互动的方式,学员们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了提问和热烈讨论,授课老师一一进行解答。
通过培训,学员们对相关工作方案、报告卡的填写等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篇二:太和堂镇中心医院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太和堂镇中心医院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病即将成为人群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被人们称之为“三高”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院感知识考试题(卷)与答案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基础知识(职能科室、医疗、护理、医技人员掌握)1、医院感染的定义?答: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及重点环节?答: 重点部门: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口腔科等。
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血液净化、呼吸机治疗、内镜诊疗操作等。
3、消毒的定义?答: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4、灭菌的定义?答: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5、高度危险性物品?答: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6、中度危险性物品?答:与完整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能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应采用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7、低度危险性物品?答: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8、《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医疗机构执行医疗器械、器具应达到哪些要求?答:(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釆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病原体对人体侵犯的过程,即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4.★共生状态: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
5.★★★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6.★★★感染谱: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相互之间的作用。
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称为感染谱。
7.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8.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9.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10.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11.★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同时,亦可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
1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不出现症状、体征、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13.★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4.★病原携带状态: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15.★潜伏性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16.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第一节《黄帝内经》揭示疾病的起源刘先银书法作品题写书名刘先银2017年著作《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指出气病的广泛性,不论外感内伤,最先波及的便是气,导致气的异常,由此再影响到血、津液、脏腑、经络。
所以气病也就最广泛。
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
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
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
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1)气过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
临床以肺胃、肝胆之气上逆的证候较为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渭气上逆测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病机分析:不同脏腑之气上逆证,其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阻肺所致,使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上逆而致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多因寒饮,痰浊,食积停滞于胃,阻碍气机所致,胃气上逆,则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等症;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导致呕血。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第二、三、四、五章贫血A1型题:(1-53题)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D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2.根据国内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BA.成年男生低于130g/LB.成年女性低于110g/LC.妊娠期低于105g/LD.哺乳期低于115g/LE.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3.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贫血可分为C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4.按贫血的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错误A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E.造血原料缺乏-巨幼细胞贫血5.关于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下列哪项错误AA.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B.心脏扩大,脉压加大C.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D.ST段压低,T波倒置E.多尿6.正常人消化道内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BA.胃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C.空肠D.回肠E.回盲部7.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C.耳轮皮肤及口腔黏膜D.颈部皮肤及舌面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9.缺铁性贫血哪项正确:B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0.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估计骨髓铁贮存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是:E A.红细胞形态B.MCV、MCH、MCHCC.血清铁及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D.血清铁蛋白测定E、骨髓铁染色。
中医内科学——癌症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癌症【定义】癌病是由于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以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常伴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并进行性加重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恶性肿瘤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也可与积聚、噎膈、瘿病等互参。
【病因病机】癌病的发生,多由正气内虚、外感邪毒、内伤七情、饮食失调,或宿有日疾等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郁、血瘀、痰凝、湿浊、毒聚等病理产物,蕴结于脏腑,相互搏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
癌病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痰瘀酿毒久羁而成有形之肿块。
【病位】各种癌病都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癌病中晚期可出现相关特异性证候表现。
由于肿瘤部位不同而主症各异,如脑瘤患者常以头痛、呕吐、视力障碍为主;肺癌患者以顽固性干咳或痰中带血,以及胸痛、气急、发热多见;肝癌患者可见右胁疼痛、乏力、纳差、黄疸等;大肠癌患者可有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等;肾癌患者可有腰部不适、尿血等。
2.病变局部可有坚硬、表面不平的肿块,肿块进行性增大,伴乏力、纳差、疼痛,或不明原因发热及消瘦,并进行性加重,多为癌病诊断的主要参照依据。
实验室酶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或进行胸片、B超、CT、MRI、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以及手术或病灶穿刺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癌病的有关鉴别诊断复杂,不同癌病需要与之鉴别的病证不同,具体鉴别要点参见本书其他相关章节内容。
【辨证论治】1.气郁痰瘀临床表现: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胀痛不适,或隐痛或刺痛,善太息,神疲乏力,纳呆食少,便溏或呕血、黑便,或咳嗽咳痰,痰质稠黏,痰白或黄白相兼;舌苔薄腻,质暗隐紫,脉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解郁,化痰祛瘀。
代表方:越鞠丸合化积丸。
2.热毒炽盛临床表现:局部肿块灼热疼痛,发热,口咽干燥,心烦寐差,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咳血不止,胸痛或腰酸背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便溏泄泻;舌质红,舌苔黄腻或薄黄少津,脉细数或弦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