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_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 引入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感知毛泽 东诗词风格:
• 1、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 冈山》)
•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 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 山》)
•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 盘山》)
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
关 “诗余”。因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于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每首词都有
词 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
的 叫“片”或“阕”。
知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
识
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 字以上。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 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 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 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早年求学和从 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面 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 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析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八 )
这一层塑造了怎样的人物群像?
人物群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表明“同学少年”这一群体形象青春 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表明他们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以天下 为已任、敢想敢做;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明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并积极参与变革 社会的实践;
独立寒秋图
上
沁
园 春
湘江秋景图
长
《沁园春·长沙》---------------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 • • • • •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 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写出了色彩浓烈
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竞自由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有力之状 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 生命力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景色
• 要求: • 1、意思完整,但是不能流于翻译 • 2、展开联想,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 事物,适当调整语序 • 3、注意语言的准确和优美
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 发革命豪情。
上下阕的内在联系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 景合一。 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 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 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 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 象融合形 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二、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 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 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 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 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 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 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 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独自 重游橘子洲、岳麓山,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 往昔的战斗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10篇)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10篇)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篇一《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篇二《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歌颂长征精神现代诗歌枪声在年轮的车辙下飘远硝烟在岁月的季风中散尽历史长河永不停歇冲淡了那些原本鲜亮的面容而雪山不会忘记她高傲冰冷的'身姿曾经匍匐在红军的脚下草地也不会忘记无论怎样的坎坷和泥泞都未能阻止那一双双草鞋的行程在炮火中震颤的湘江见证了红军的英勇壮烈滚滚江水承载了多少烈士的亡魂七百多个日夜二万五千里长征冲破一次次堵截甩掉一次次追剿中国工农红军用热血用坚韧向世界证明我们------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不倒下的是红军长征那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它像一盏明灯悬挂在心头伴随我们踏上新的征程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篇三一、活动背景与目的红色诗歌是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崇高赞颂,是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珍贵记录和传承。
通过朗诵红色诗歌,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胜利,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心路历程和坚定信念,从中不断汲取奋斗的力量和智慧。
举办诗歌朗诵大赛是为同学们建立一个表达爱国情怀,致敬那些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活动名称XX三、活动主题红星记忆,诗颂华年四、活动对象XX大学XX学院全体学生五、初赛(一)初赛(线上):20xx年10月31日20:00前上传作品(二)具体要求1、每位参赛选手按照要求提交朗诵视频至钉钉群文件,以[班级+姓名+学号]进行命名;2、报名之后的参赛选手录制自己的朗诵参赛视频,朗诵自选诗歌一篇,要求符合活动主题;3、视频自己用手机录制即可(有更先进的设备皆可),时长不超过3分钟,不抖动,声音清晰,不用话筒,可配背景音乐,不得进行后期合成,保持原汁原味即可;4、尽量能够脱稿完成朗诵篇目,衣着得体;5、本次初赛将选出两名选手代表人文与法学学院参加XX学院决赛。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经典12首)

篇一:红色经典诗歌朗诵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二: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祖国万岁》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祖国万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合唱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和壮美踏访草原,看雄鹰啸傲大雁列队走进深山,看季节中的景色在风声鸟语中轮回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旗帜让我在巍峨的大厦上欢呼和陶醉看万里江山都有无限的风光明媚祖国万岁!昂首矗立的是青山不肯固定一方的是绿水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在节日的焰火中我是燃烧爆响的花蕾祖国万岁!一声悠长的呼唤一声壮丽的赞美在人民行进的行列中我是国徽上的一粒小麦在祖国的繁花绿树上我是一只飞翔的子规祖国万岁!万岁祖国多少王朝远去了一代天骄也烟灭灰飞神的宫殿倒塌了只有万里长城千古不毁祖国万岁!我生命中的赞歌我血中的光辉在我的一生中所有的身外之物都能割舍唯一不能割舍的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篇三:红色经典诗歌朗诵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沁园春长沙》诗歌朗诵技巧

《沁园春长沙》诗歌朗诵技巧“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前三句应慢读,其中,“北”字要重读,“橘子洲头”这句要稍稍拉长。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属于快读部分。
“怅”要重读,读出诗人的那种豪情,“问苍茫大地”这句的语调要升高,“谁主沉浮”要读的稍微长些。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的朗诵不做重点要求,只需读对节奏即可,其中的“忆”字是下阕的领起字,稍重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要读的长一些,剩下的语句只需有一些升降调的起伏即可,要读出当时那个年代像毛泽东,蔡和森,他们那一群革命青年的蓬勃朝气与活力。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也属于快读部分。
和上阕要求基本相同。
“曾记否”,这句重音应在后,“到中流击水”语调升,最后一句读的长,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从下阕中,要读出革命者对于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沁园春长沙朗诵

篇一:沁园春长沙诵读方法指导《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朗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前三句应慢读,其中,"北"字要重读,"橘子洲头"这句要稍稍拉长。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层用不快不慢的语速读,其中,"看"字为领起字,要读的稍长,"万"字起一个强调的作用,所以要重读,"层林尽染"的语调稍微降一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语调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字要重读,"浅"字也要重读,不过是很轻松的感觉,想象当时的语境是,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水里嬉戏,游来游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属于快读部分。
"怅"要重读,读出诗人的那种豪情,"问苍茫大地"这句的语调要升高,"谁主沉浮"要读的稍微长些。
从上阕中,要读出作者的乐观的积极的感情以及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的朗诵不做重点要求,只需读对节奏即可,其中的"忆"字是下阕的领起字,稍重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要读的长一些,剩下的语句只需有一些升降调的起伏即可,要读出当时那个年代像毛泽东,蔡和森,他们那一群革命青年的蓬勃朝气与活力。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也属于快读部分。
和上阕要求基本相同。
"曾记否",这句重音应在后,"到中流击水"语调升,最后一句读的长,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沁园春 长沙 小学朗诵

,
(3)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
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 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 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大家推 荐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 “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 补充:”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 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具体哪些景色?(见板书) 补充:”意象”,写进诗歌的已经融入作者情 感的景.物.人.
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于青春,有着不同
的注解;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 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先去感受, 二十年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 治家,思想家,军事 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国领袖,湖南省湘潭 韶冲人,生于1893年 12月26日,逝世于 1976年9月9日.
(4)描写景物上又有什么特点? (结合板书) 1\定点换景 2\动静结合 3\对比鲜明 4\注重炼字
用词精当而形象,极富表现力。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 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 什么关系?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 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对比反衬的手法 最后三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 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 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长沙》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 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 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 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 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 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 而来的船。
词的别名
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
词的段落
阕、片
文 学 常 识
词牌和标题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 和平仄声韵。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 上) 按风格: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文 学 常 识
意象
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说” 意象 象
客观物象 (即写了那些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所 构成的一种充满诗 主观感情 意的艺术境界 取物的什么特征,
意
东西)
寄托什么样感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
问 题:
1、细读上阕,在文中标出诗人都写了哪些 景物? 2、结合图片,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整体 上给你怎样的感觉? 3、面对如此景色,为什么诗人还怅然呢?
层林尽染
百 舸 争 流
鹰 击 长 空
(
“击”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之情。“飞”则 体现不出这种气势。
1925年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