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思维导图_初中文学常识思维导图
2021年中级《经济基础》思维导图

需 求 、 供 给
均 衡 价 格
需求价格弹性 ★【涨价好】
动相对原价格变化量;需求价格弧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相对平均需求量的变动量/价格变动相对平均价格的变动量 3. 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1,表示 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 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4.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替代品的数量 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2)商品的重要性。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3) 商品用途的多少。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4)时间。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5.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如果小于1,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涨价好】;如果大于1,销售收入与价格
供给规律和供给
2.供给变动:由于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二
曲线
节
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或均衡产量,此时的市场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
均衡价格和均衡
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市
节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等于 0,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1.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
2.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1)需求收入弹性大于 1 的商品,称为“高档品”;2)需求收入弹性小于 1 的商品,称为“必需品”;
市
★ 供给: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初中语文知识点思维导图

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五章-第十章思维导图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引致需求(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边际要素成本和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完全竞争产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在某一价格的市场要素需求量,应该是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之和。
但是,当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二)劳动和闲暇(三)劳动的供给原则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
我们把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1)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2)边际收益产品:增加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边际物质产品×收益(3)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4)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5)平均要素成本: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MFC=MRP.(四)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表示增加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思维导图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关键词:价格、标价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 启示: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关键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购买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体积小,价值大,便于保管、携带、运输,久藏不坏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赊购赊销,工资,利息,税款,房租货币 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一般等价物 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 特点: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外汇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纸币发行规律: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公式: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态度:爱护人民币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 货币的发展纸币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起源本质 职能 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用之有度: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经济生活-思维导图(详版)

【思维导图】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商品:以使用价值与价值为基本属性货币的 本质优点 发行量种类与形式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及其变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其意义消费类型:三种分类方式L 含义及其变化规律“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恩格尔定律主要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主要消费原则: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艰苦奋斗信用工具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信用卡、支票供求影响价格生活与消费(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 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买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需求定律(影响因素V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影 响需求弹性理论 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 重要因素:物价总体水平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揭开货币的 神秘面纱货币的基本职能匸含义J 基本职能: 其他职能: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产生 含义信用工具 J 和外汇外汇厂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思维导图】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投资与创业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的选择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主体地位的体现含义公司及其经营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地位、作用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特点作用股票:含义、性质、偿还方式、收入、作用股票、债券和保险债券:含义、偿还方式、分类、作用保险:含义、分类、订立原则、作用【思维导图】分配制度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公有制、个人消费品r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j意义"多种分配方式J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原因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收入与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与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形式:劳动技术管理资本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制度保证:分配制度[重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举扌措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I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既要反对平均主义,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含义:来源:税收(最主要)、利润、债务、其他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分配政策含义分类:经济建设支出(主要支出)等I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平衡、盈余、赤字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含义:种类:个人所得税等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违反税法行为:偷税、欠税、抗税、骗税「要自觉依法纳税意识关注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体验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财政职能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货币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统计
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
第二十四章统计描述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率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法律
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
经济学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经济学基础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一、统计学二、变量和数据三、数据的来源四、统计调查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一、集中趋势的测度二、离散程度的测度三、分散形态的测度四、变量间的相互分析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三、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一、回归模型二、最小二乘法三、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四、平滑预测法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一、会计基本概念二、会计目标三、会计要素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五、会计基本前提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七、会计法规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一、会计确认二、会计计量三、会计记录四、财务会计报告第三十章:会计报表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二、资产负债表三、利润表四、现金流量表五、会计报表附注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第三十二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一、物权概述二、所有权三、用益物权四、担保物权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一、合同的概述二、合同的效力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六、违约责任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一、公司法和公司概述二、公司的设立与公司法基本制度三、公司治理结构四、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五、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四、反垄断法律制度五、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六、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二、市场供给三、均衡价格四、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无差异曲线二、预算约束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理论二、生产函数与生产曲线三、成本函数与成本曲线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一、市场结构的类型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一、市场失灵的含义二、市场失灵的原因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一、国民收入核算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三、消费、储蓄和投资四、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三、经济发展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价格总水平二、就业与失业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二、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给与财政职能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二、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三、财政的基本职能四、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第十二章: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三、我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第十三章: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二、税收三、税负转嫁四、国债第十四章:税收制度一、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二、流转税三、所得税四、财产税五、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第十五章:政府预算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五、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第十七章: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四、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一、货币需求二、货币供给三、货币均衡四、通货膨胀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二、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二、金融市场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一、金融风险二、金融危机三、金融监管理论四、金融监管体制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一、汇率制度二、国际储备三、国际货币体系四、人民币跨境使用。
思维导图——经济生活部分

必修一:经济生活
必修一:经济生活 知识整合:分配不公的现状及措施
思维导图
27
东莞市十一五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成果资料
思维导图学习策略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结构思维导图※※
助你高效学习
考点:财政的作用
28
必修一:经济生活
必修一:经济生活 考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思维导图
5
东莞市十一五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成果资料
思维导图学习策略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结构思维导图※※
助你高效学习
考点:价值与价格
考点:价格的影响因素
6
必修一:经济生活
必修一:经济生活 知识点;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知识点;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知识点;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考点:企业的含义、地位、形式
考点:企业
18
必修一:经济生活
必修一:经济生活 考点:公司
思维导图
考点:现代企业制度 考点:公司的经营
19
东莞市十一五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成果资料
思维导图学习策略 考点:劳动和劳动者
考点:就业
助你高效学习
考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0
必修一:经济生活
考点:货币
知识点: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
知识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职能
内涵
价值尺度 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货币形态的发展过程
货币形态 观念货币 现实货币
公
式
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商品
3
东莞市十一五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成果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常识思维导图_初中文学常识
思维导图
【--考试祝福语】
文学常识也占据着非常关键一个环节,了解更多文学常识不仅可以让我们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并且在说起话来也是谈吐不凡。
以下是为您整理初中文学常识思维导图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9、杜甫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田园诗人是东晋陶渊明;
最早也是最杰出边塞诗人是盛唐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豪放派词人是北宋苏轼;
古代最杰出女词人是南宋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爱国词人是南宋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李白;
古代最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爱国诗人是南宋陆游;
古代最著名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记事详备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铭文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长篇小说是茅盾《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短篇小说集是鲁迅《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散文代表北宋散文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